02.25 豆瓣8.7分《開羅紫玫瑰》:浪漫美好的外殼下,是殘酷的現實


<code>這部電影擁有一個浪漫的名字,一個喜劇片的開始,可是抽絲剝繭,背後卻並不美好。@顧依暖/<code> 

《開羅紫玫瑰》於1985年上映,編劇和導演均由伍迪·艾倫擔任,豆瓣評分高達8.7分。這部影片為伍迪·艾倫斬獲了第38屆戛納電影節的費比西獎以及第11屆報知映畫賞的海外作品獎。

影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女主人公西賽莉亞失去了工作,又要忍受丈夫的粗魯和毫無情趣。於是她把精神寄託於電影,天天去電影院看一部名為《開羅紫玫瑰》的電影。直到有一次,電影的一個重要角色湯姆竟然走下銀幕,聲稱愛上了她。湯姆出走後,湯姆的表演者吉爾也來到她的身邊對她訴說愛意。就這樣,前一刻還是沒人愛沒人疼的西賽麗亞一下子擁有了兩個優質男人的愛慕。

不過,湯姆畢竟是電影角色,對於現實世界來說是虛擬的。經過一番權衡,女主角最終選擇了與她同在現實世界的吉爾,可是卻沒想到吉爾只是利用她,想讓湯姆回到電影中,不要妨礙他的前途。最後,女主角又變成了當初的樣子,愛情事業無一有進展,只能回到電影院繼續看電影。

導演伍迪·艾倫被稱為卓別林之後最傑出的喜劇天才,但是這部電影,卻同時擁有著伯格曼的悲劇色彩。《開羅紫玫瑰》對人生,對電影的思考都非常發人深省,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影片。我認為這部電影尤其適合正處在頹廢期,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人。

這部電影單從劇情來看就十分吸引人,令人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不過今天,我將從多維度來解讀,結合《開羅紫玫瑰》的劇情,從敘事結構、象徵手法、主題呈現方式來分析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

豆瓣8.7分《開羅紫玫瑰》:浪漫美好的外殼下,是殘酷的現實


01 非線性的敘事結構:影片運用了“戲中戲”的手法,讓現實與虛擬交織,更好地呈現出了影片的主題

一般影片的故事要麼發生在虛擬世界中,要麼發生在現實世界中,但是《開羅紫玫瑰》中卻出現了現實與虛擬的交織,通過故事向觀眾傳達了影片的主題,並且讓觀眾跟容易理解影片的價值觀。

那麼,影片是如何利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聯繫來展現和傳達影片想要傳達的價值觀的呢?

①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界限發生混淆

這個混淆,發生在兩個方面。

  • 一方面,在電影中,現實和電影的虛擬世界發生了混淆:

這最早是從西賽莉亞身上表現出來的,她是一名狂熱的影迷,尤其對影片中上映的電影《開羅紫玫瑰》,她能到電影院把它看五遍,買五次電影票。而這樣的西賽莉亞同時又是一個生活不如意的人,電影對她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避風港”。

她的精神世界的歸屬可以說不是現實世界,這一點從她對待工作非常不認真上可以做一下推測。她其實更多地把精神寄託在電影裡,虛擬世界慢慢吸引她,召喚她。虛擬和現實,在她這裡發生了混淆。

而混淆最直觀的一個表現就是電影角色湯姆從銀幕上走下來,作為“虛擬世界的一個代表”走到現實中來。他愛上了總是來看電影的西賽莉亞,想要追求自己的自由。這些都是影片價值觀傳達和主題表達的環節之一。

  • 另一方面,利用“間離效果”,讓觀眾更能理解電影主題:

由於影片《開羅紫玫瑰》中上映的影片也叫“開羅紫玫瑰”,很容易產生“間離效果”,即指讓觀眾看戲,但並不融入劇情,保持距離去觀看錶演。我們在看《開羅紫玫瑰》,西賽莉亞也在看《開羅紫玫瑰》,我們與她同為觀眾,產生了“相呼應”的感覺,更容易跳出劇情束縛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表演。

我們把自己代入她的視角,同時也會更容易做到不斷抽離,去思考我們如果是她會怎麼做,能從她身上吸取什麼教訓,也就更容易理解電影主題。

豆瓣8.7分《開羅紫玫瑰》:浪漫美好的外殼下,是殘酷的現實

②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界限實則分明

不論是湯姆的錢幣不能在現實世界中使用,還是湯姆以為現實世界的車都像電影裡一樣不需要鑰匙上去就能開,這些細節全部都在提醒我們: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界限實際上是分明的。

湯姆不可能變成真人,西賽莉亞也不能和他到虛擬世界過一輩子,他們終究是殊途的,所以後來的西賽莉亞也以這個理由拒絕了湯姆,選擇了真實的吉爾。

而我們也該明白,在虛擬和現實當中,我們終將回歸現實。

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有混淆,但是還不夠。這種“混淆”像是一杯酒,先把觀眾“灌醉”,然後再用虛擬現實之間分明的界限來讓觀眾“清醒”,由此,影片的價值觀得到了更好的傳達。

豆瓣8.7分《開羅紫玫瑰》:浪漫美好的外殼下,是殘酷的現實


02 精妙的象徵手法:影片多處運用象徵手法,使得影片內容更加豐富,更具深意,更顯意味深長

《開羅紫玫瑰》這部影片暗含了多處隱喻,和故事情節與影片的主題相呼應,更好地擴充了電影的內容,使得這部電影更加耐人尋味。

根據影片中的描述,開羅紫玫瑰的故事是來自一個古老的傳說,一位法老送給王后一朵紫色的玫瑰,後來紫玫瑰在王后的墓地裡長勢十分旺盛。而湯姆就是在尋找這傳說中的紫玫瑰。

而“開羅紫玫瑰”又恰巧是這部影片的名字,也恰巧是影片中上映的影片的名字。

湯姆追尋紫玫瑰,西賽莉亞嚮往《開羅紫玫瑰》的世界,而我們也愛著我們看到的《開羅紫玫瑰》。

影片中上映的影片《開羅紫玫瑰》對於西塞莉亞來說是救贖,是浪漫的避風港,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的影片《開羅紫玫瑰》對我們來說,又何嘗不是一個用來逃避的工具呢?有多少人看電影是為了逃避現實的殘酷?

讓我們再把範圍擴大,許許多多的文藝作品,甚至說遊戲等等,只要能為人提供一個精神逃避場所,都可以去做這個“逃避工具”。所以,前文的三者其實也完全可以合併,我們都在追尋著我們自己想要的浪漫和自由。

“開羅紫玫瑰”便象徵著美好的浪漫自由,不過同時也具有虛擬性。

豆瓣8.7分《開羅紫玫瑰》:浪漫美好的外殼下,是殘酷的現實

影片中還有兩處細節,那就是西賽莉亞的兩次離開。第一次是因為對不愛她還家暴她成天使喚她的丈夫忍無可忍,於是出走。第二次是選擇了跟吉爾離開之後,她再次出走。

這兩次出走每次都和丈夫吵了架,丈夫罵她挽留她,不過最後還是會放任她離開,不過他也自信地認為,西賽莉亞走不出多遠,她終究都是要回去的。

丈夫說的沒錯,第一次出走的西賽莉亞無處可去,很快回家,第二次,影片沒有給西賽莉亞回家的鏡頭,但是我個人認為,她還是得回去,不然連一個住的地方都沒有,根本無法生存。

這不僅僅是一個出走再回家的情節,這代表了西賽莉亞被她的現實生活牢牢束縛住,她是不可能逃出現實,而得到虛擬世界的浪漫的。

其實,西賽莉亞對虛擬世界,對那些浪漫與自由的沉醉,亦折射出了世人內心逃避現實的渴望。畢竟,誰不渴望著開心自由,沒有現實生活的煩惱呢?

西賽莉亞的失敗是電影《開羅紫玫瑰》給我們的忠告,我們不能與現實脫節,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去創造,我們要勞動要思考。

這些隱喻或暗含情感與價值觀,或暗示了人物命運,或給予了觀眾忠告。它們藏在電影裡,如果不去思考深挖,其實並不會發現它們。也正是因為有了它們,電影才變得格外意蘊無窮,值得人回味。

豆瓣8.7分《開羅紫玫瑰》:浪漫美好的外殼下,是殘酷的現實


03 主題呈現方式:影片利用首尾呼應的特寫鏡頭、荒誕滑稽的元素以及樂曲,更好地對主題進行了表達

影片發生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女主角西塞莉亞沉迷於電影世界勾勒出來的幻夢,最終只能仍然一無所有。儘管現實總是有些冷酷無情,但是我們也絕不能活在幻夢裡是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下面我就分三點談談電影中是如何呈現這一主題的:

①影片首尾呼應,利用電影開始與結束的兩個女主角特寫,展現了其心路歷程與電影主題

影片的一開始,西塞莉亞看向電影院銀幕的眼神裡,滿滿的都是痴迷與嚮往。

家庭不和,事業受挫,西賽莉亞越來越傾向於沉溺在電影世界中,她逃避現實,將自己置身於影片中上流社會的華服與晚宴,享受著虛擬的浪漫。她或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看電影當成自己的救命稻草。

後來湯姆從電影銀幕中跳下來牽起西塞莉亞的手時,她是慌張無措的,和大多數人一樣都認為這十分荒誕,令人費解,但是與此同時,她的欣喜也是真的。可以猜測,也許就在她看電影的過程中,她也曾幻想過有一天會不會在自己身上發生這樣的奇遇。

與其相呼應的鏡頭出現在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此時的西賽莉亞經歷了被愛包圍和被人欺騙,最終在經歷過“天堂”之後又回到一開始的“地獄”。

她再次回到電影院,茫然的臉上最終還是展露出了像以前一樣的那種笑容,眼神中的依舊是痴迷與嚮往。

她在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之後,最終只能回到電影院,再次用電影來麻醉自己。

其實,西賽莉亞在經濟蕭條時期是比較幸運的,她一開始還有一份工作可以做,可是她並不認真工作,總是出錯,最終被忍無可忍的老闆解僱,從此她越發沉溺於幻夢世界,最終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的感受,越發落魄,最後竟然又回到了幻夢世界。

透過這兩個鏡頭,我們可以看到西賽莉亞的內心世界,能感受到她對現實的漠不關心和對電影為她搭建起來的幻夢世界的無比渴望。鏡頭為我們展現的是西賽莉亞的笑容,可是這笑容卻讓人感到悲哀,感到沉痛。

一味地沉溺在幻夢裡那是肯定不行的,夢過無痕,如果人一味地用電影小說遊戲來麻痺自己,最終也只能像西賽莉亞一樣,在夢結束之後回到現實,面對一片狼藉的生活。夢終究只是夢罷了,還是現實最可靠。

豆瓣8.7分《開羅紫玫瑰》:浪漫美好的外殼下,是殘酷的現實

②影片發揮了奇特的想象,加入魔幻元素,顯得荒誕而滑稽,是喜劇走向,卻呈現了悲劇主題

幻想與荒誕貫穿於《開羅紫玫瑰》全片,而湯姆進入現實世界後,由於他不瞭解現實世界,比如他的錢在現實世界是不能用的,比如親吻時燈光不會自動變暗,後來他又與吉爾爭奪西賽莉亞,其中笑料一直不斷,荒誕中充滿滑稽。

而且,兩個非常優秀的男人同時愛上一個比較落魄的女人,把她從渣男身邊帶走,拯救她並且保護她這樣的情節在現在很多小說裡是很常見的,很容易給帶入女主視角的讀者帶來爽的體驗。

可以說,影片在結尾突然發生反轉之前,基調都是比較愉快的。儘管前面有的情節向我們展示了女主工作和家庭不如意,但是希望已經出現,已經有人來拯救她,一切都是有希望改變的。

不過很不幸,結尾反轉了。就在大家以為女主最後選擇了吉爾,終於能離開不愛她的丈夫,到好萊塢開始自己新的生活的時候,吉爾騙了女主,拋棄了她。

《開羅紫玫瑰》浪漫輕鬆的外表下,藏著的正是荒涼一片,嘆息一片。這種表面歡快,到最後卻以悲劇結尾的方式更容易給觀眾帶去衝擊力,使得電影的主題在最後情節發生反轉時變得格外有力量,也十分有利於影片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豆瓣8.7分《開羅紫玫瑰》:浪漫美好的外殼下,是殘酷的現實

③將故事背景置於經濟大蕭條時期,增強了現實與虛擬世界的對比,更顯張力

導演選擇將讓《開羅紫玫瑰》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這個時間段的經濟不景氣,找工作是難上加難。

偏偏主人公西賽莉亞是幸運的,她有一份工作。但是這一點小小的希望最終也被西賽莉亞自己斷送,不認真工作的後果只能是被老闆解僱。

如果經濟景氣,生意火爆,需要員工多,說不定西賽莉亞還能留在店裡幫忙,可是偏偏經濟下行,西賽莉亞不僅無法留下,找新的工作也是一件大難事。

所以,由於影片將背景設置在“經濟大蕭條時期”,西賽莉亞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她所面對的現實也就變得更加殘酷。

與此同時,電影世界本身就非常美好,又被現實的慘淡一襯托,顯得是越發像天堂。一部部電影為西賽莉亞編織了一場場幻夢,讓她深陷於其中不能自拔。

因此,現實和幻想之間的落差非常之大。在這種情況下,影片結局突然發生反轉,直接把在雲端的人拋下地面。

我們社會生活中那些一味逃避現實的人,一般親朋好友都會接濟接濟他,而他如果想找工作,只要肯出力氣,老老實實幹,找到工作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這種比較“溫和”的狀況並不能讓人直接感受到活在幻夢世界裡的巨大危害,所以電影選擇了比較極端的情況,更能造成衝擊力,更好地呈現了電影的主題。

寫在最後:

《開羅紫玫瑰》的情節非常吸引人,故事發展流暢,如果只看故事情節發展,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但是在我看來,單單從故事內容來看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對電影的敘事結構,對電影中象徵手法運用以及其主題呈現方式的分析能夠幫助我們從多維度解讀這部影片,更好地理解其創作背後的思考。

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這個結尾可以說是給了我當頭一棒,突然就把我拉回現實,揭開殘酷的真相——幻夢終究是幻夢。我們可以將電影等當作精神放鬆之地,但絕不可以單純沉溺於其中,把它當作自己的救命稻草。看窗外天氣正好,自己努力才是正道。歡迎關注@顧依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