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自卑者該如何一步步上岸?

知源聊情感


克服自卑,做一個自信的人。自卑和自信其實都是屬於一種對自我能力的判斷,一個悲觀,一個樂觀,但是我們未必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自信。

一、任何時候都不否定自己

面對失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千萬別洩氣,不要做自我否定的判斷。一旦習慣了做自我否定的習慣,承認欲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憤怒。為了消除憤怒,我們一般會採取攻擊或者逃避之間做出選擇。攻擊會傷害別人,逃避會顯得自己軟弱,無論是哪一種選項,都不利於事情的解決和自己的情緒健康。


介紹3個讓心重獲自由的練習,停止消極判斷的練習

1、去外面走走,把意識集中在“身體的感覺上”:集中在腳底/呼吸的空氣等等。

2、瞭解世界的廣袤:大千世界中,有各種各樣的人,實際上對你持否定態度的人,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多。當我們陷入執著的時候,很多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在眼中放大,這種假象並不是真實的人生。

3、我相信我自己: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之上,在生活中對自己重複“我相信自己”這句話,持續的練習以消除“過度的判斷”

停止判斷之時,即是生命流動之時。自我否定的判斷不具備合理性,因為這樣的判斷帶來苦惱,這樣的判斷不過是妄想。人生永遠無法避免錯誤和失敗,重點在於該如何應對錯誤和失敗。

煩惱

二、如何樹立“真正的自信”

比起判斷有沒有自信,或許更應該去完成一件事情。把該做的事情先做好,就能取得比“充滿自信的人”更加出色的成果,就是佛陀的思考方法。


1、“想要充滿自信”的矛盾性


自信是指“覺得自己能夠完成某事”的判斷,但是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還不知道能否完成,能否做出成果;即使,成功過一次,如果環境發生變化,也無法保證地二次的絕對成功。也就是說,在做成某件事情之前“擁有絕對的自信”是不現實的。

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自信這件事情,我們在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比起將來我們眼前還有許多需要完成的事情,這才是正確的思考方法。

2、我現在能夠做好哪些事情

2-1妄想是覺得自己能夠做成某事的“慢”

2-2妄想是為了消除不安。渴望變得自信的人通常會在最初的妄想之上在疊加新的妄想。

3、擺脫“我必須給自己施加更多壓力”的想法

3-1原本“沒有自信”“覺得能力不足”之類的最初的判斷都錯誤的,是妄想

3-2現在應該做什麼,現在能做什麼,現在嘗試做什麼,這些想法來得更加實際。

4、積累經驗的重要性

如果世上真的有一件事情能夠讓人充滿自信,那一定就是:我們根據經驗,預見到相應的成果。因此,我們不需要做出任何判斷,只需要“去嘗試”“積累經驗”就足夠。

自信

5、變得自信的方法

1-嘗試 2積累經驗 3能夠做出一定成果 4開始得到周圍人的認可 5根據經驗,能夠預見相應的成果。6根據經驗,能夠預見相應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