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孩子“網課”翹課、打遊戲,父母該怎麼辦

疫情的蔓延,導致學校遲遲不能開學,停課不停學,孩子們的課程由課堂轉到了線上,家裡成了學校,臥室成了教室。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呈現出一些問題。

這兩天陸續接到一些家長的求助,有的家長說,孩子翹課,熬夜玩遊戲。有的家長說,孩子借上課時間聊天、上網、刷抖音。上課基本靠蒙、作業基本靠抄,家長的話不聽,脾氣還很大。當然,存在這些問題的孩子多數是處於青春期,也就是初、高中階段的孩子。

有句話說的好,“誰的青春不迷茫”,這個階段的孩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心性不穩,自我意識又增強,脾性急躁,易衝動,還缺乏一定的自控力。如果父母不注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塑造他的價值,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

那麼,當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時,家長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問題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出現,今天的偏差,必然是我們過去長期教育失誤的結果。解鈴還須繫鈴人,要想徹底解決孩子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講還需要從我們自身做文章。

通常這個時候的孩子靠講道理是行不通的,靠打和罵就更不可取了。你會發現,你越是在這個問題上和他糾纏,他越是會超反的方向發展,問題也會越嚴重。那有的媽媽就問了:“那我就什麼都不用做嗎?如果我現在不作為,是不是對他也不好,他會不會心裡想,反正我媽也不管我。”

我想說,如果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還尚可,不妨可以心平氣和的和孩子坐下來聊一聊,瞭解一下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看看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麼難題,問問他是否需要幫助?

孩子“網課”翹課、打遊戲,父母該怎麼辦


我在諮詢中發現,有些媽媽都是靠自己的主觀猜測來給孩子做判定和下結論——“他應該是怎麼怎麼樣”。這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也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因為你想的和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你需要去澄清,你需要去看到真相。

其次,有句話說的好,誰痛苦誰改變。在這個問題當中,焦慮的是父母,痛苦的是父母,無奈和無助的也是父母,那麼,需要改變的自然也是父母。

作為孩子的父母,你當然可以和孩子去溝通,可以提出自己的希望、想法和建議。但是,孩子能不能聽得進去,能不能有效溝通,這取決於你們之間關係的親密度和信任度。所以,要想引領到孩子,支撐到孩子,前提是自己得具備引領的能力和力量。

而且,有些時候,無招勝有招,無為勝有為。真正能讓一個孩子改變的,從來就不是天天去約束他、教育他、給他講道理,更不是訓斥和指責,而是父母的愛、理解和陪伴,是需要父母切實把榜樣做到實處。要求孩子做到的,你自己首先得做到,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律的人,你先問問自己,自己是不是一個自律的人?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目標有追求的人,那你再問問自己,自己是不是一個有目標有追求的人?

孩子“網課”翹課、打遊戲,父母該怎麼辦


正所謂功夫在其外,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樹,葉子發黃,一定是根部出了問題,要做的不是摘除葉子,而是要給他澆水、施肥,做建設性的工作。教育就更是如此了,它是一項長程工程,是套組合拳,我們不能糾結在問題本身,停留在問題表面,而是要深入它的背後,從多個方面入手。比如,邀請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增強他的歸屬感和價值感;給他獨立處理事務的機會,增強他的責任感和成就感;和他一起談心互動,增強他的存在感和力量感;啟發他的思考,增強他的目標意識;多一份體驗,就多一份感悟,多一份連接,就多一份親密。

與此同時,就是我們專注於打造自己、做好自己,以自己的發展促進孩子的發展,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激情。每個人都是能量體,在家庭裡面,能量是可以流動的,也是可以互相傳遞的,當我們在孩子面前呈現出一種自愛、自律、自強、自勝的狀態時,才能用自己的高能量去吸引和帶動到孩子。如此,孩子才不會自甘墮落,才能看清自己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