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現在有的地方醫院越來越多,並且不斷擴大,藥店也越來越多,有人說這樣下去很不正常,怎麼辦?

望園情體驗農場


為什麼不正常,患者越來越多,醫院如果不多,讓這些患者等死嗎?知道醫院的床位有多緊張嗎?如果有一天,病人生命危在旦夕,卻沒有床位,怎麼辦?

現在醫院越來越多而且不斷擴大,這是事實,而且無論大醫院還是小醫院,只要是正規醫院,患者都處於爆滿狀態,這也是事實,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患者多

這是最簡單直接的答案了!

羅教授從醫幾十年,看見了很多也發現了很多,特別是最近十幾年,可能是社會進步了、群眾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提高,各種富貴病越來越多,這樣就使得去醫院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但我們需要明白醫院的床位永遠是不夠的,畢竟相比基礎龐大、增長速度極快的患者群體,醫生的養成速度太慢了,醫護人員一直處於緊缺狀態當中。

這一切源於經濟條件變好了,現在人不說大富大貴,但起碼衣食無憂,有錢有病自然就會去醫院,過去感冒發燒想打點滴?別想了,家家都窮,熬過去就好了,給你吃點藥都算不錯了,反觀現在,小孩破個皮都來醫院包紮,孩子嬌氣的很,美名其曰:“怕作疤”,現在人們治病的思維也不同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真的是很不正常的現象,往好了說這叫:“國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健康意識得到了提高”,往壞了說就是:“醫療資源的浪費,因為有很多患者問題明明不大,卻要佔用醫療資源”。

藥店也越來越多?

這確實是事實,這源於利益,現在醫院的藥品是零差價,相比於藥店而言,更加便宜,但由於醫院開出的藥品是有規定的,需要根據病情按量開出,不可能一次性大量獲得,所以比較麻煩,這種情況下,很多患者會去藥店進行購買,所以藥店才會變多,畢竟一個店面的利潤來源於受眾群體的數量,而絕大多數人都有不同種類、不同程度的疾病,這樣自然會使藥店越來越多。


羅民教授


這不但是醫院的問題,這是整個社會生態系統的問題。

遙想八十年代,我們村還有九十多歲的老頭老太太,種地割草放牛,那時候吃的差,也沒這麼多病,哪村有人得癌症死了就是十里八村的新聞。現在呢?村裡九十多歲的人死絕,八十多歲的老年人了了數人,還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那種。五六七十歲的老人不是高血壓就是糖尿病,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或幾個慢性病人,常年吃藥。四十多歲得癌症的也不稀奇,二三十歲腦溢血的哪個村都有幾個![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我們吃的被各種農藥化肥激素抗生素汙染。逢年過節走親訪友送禮很多都送油的,一看轉基因食用油,吃著轉基因油,還有雜交搞得不能留種的糧食,連生育能力都喪失的糧食我們人天天都在當主食吃。我們喝的水得要淨水機過濾的,這還是有錢人家才能用得起淨水機。

再說醫院把小病看成大病,大病看成絕症,動幾次刀子化療到死,最後剩下天殘地缺的肉體埋入土中。村民一生中因病致貧處處上演,家家戶戶家裡的必備品是――藥瓶💊!垃圾堆裡除了塑料袋最顯眼的就是各種藥瓶!!!!!

放眼天下,突然覺得“錢”是催命符呢!人人爭先恐後的往自己身上貼催命符……


雲飛揚9293


記得前幾年市裡來了幾個姑娘護士,為老年人免費體檢,2O公里往返有車接車送,我去了有醫師上課講解老年健康常識,按人單獨提名體檢,該我去後撿查結果高血壓,高血脂,勸我用藥二療程,費用共70O百多元,我說沒帶錢,醫師說沒事有人同你到家去取,我說我明天就要出門打工了,醫師說打工回來再找我吧,給了名片,白白坐了回便宜的免費車。幾年過去了,還在外面打工,醫師名片早不知去向了。


夕陽最美時1


醫院和藥店越來越多與人口有關,建個有規模的醫院不容易,開個藥店很簡單,但也不是誰開個藥店都賺錢,我家附近關了幾個藥店,剩下的兩個都是連鎖藥店,連鎖店是全面考慮的,有的店賺錢有的不賺,但不能因為不賺而關了,會被別家搶了地盤,久而久之就會被擠出市場,所以單打獨鬥的藥店幹不過連鎖藥店。


梧桐居


我們這裡有一個三十幾歲的年輕人,體重在二百多斤,一頓飯能吃五六十個水餃,喝啤酒一氣七八瓶不帶上廁所的,飯量酒量之大周圍無人能比,開始時他父母還為之驕傲自豪的不行,說他兒子有本事能掙能花,後來就不驕傲了也不自豪了,因為慢慢的身體出現問題了,這年輕人開始感覺肝部不舒服還有些痛苦,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後就感覺越來越不舒服也越加痛苦,趕快到醫院看醫生,檢查結果是肝部硬化,需要做手術,等到醫生開刀後看到這年輕人肝部情況的時候,把頭搖了一下,表示已經束手無措無能為力,然後就縫合了,再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估計這年輕人的墳頭草現在得有半米多高了吧。

話轉回正題上來,現在的醫院越來越多,原因是病人越來越多,人們飲食沒有節制,胡吃海塞,活動量小,上下班不是開小汽車就是騎電動車,坐辦公室擺弄電腦的多,幾乎沒有多少體力消耗,脂肪堆積 ,大腹便便的人隨處可見。

現在這情況確實很糟,不能不令人擔憂,科技無疑是進步了,可是這人呢?到底是進步了呢還是倒退了呢?


綠蔭幽草勝花時


說實話,人們對醫院是又恨又愛又無奈。

恨的是小病去醫院吧,嫌麻煩。並且抽血、各種化驗、X光,B超等等,一個小病化幾百塊還不一定治好。大病去醫院吧,又耽心沒有熟人醫生不盡心治,做手術吧還要找名氣大醫術好的醫生,不送紅包吧,自己心裡不踏實。

愛的是,不管是誰,發現身體症狀比較明顯的疾病,立刻會想到到醫院治療,條件好的還想到好一些的醫院治療,期盼早日康復。

無奈的是,經濟狀況的限制,大病時流水一樣的化錢。可能有的病是錢花完了,人也走了,沒錢醫院立刻會對病人停藥,東拼西湊,最後還得落得人才兩空,一下回到解放前。


張姐河南的人


沒什麼不正常的,你看到的只是眼前的現象,看不到的是全國360w執業醫師要負擔整整14億人口的健康工作,可以說每一名臨床一線執業醫師的工作量都是國外同行的數倍,所以醫院越來越多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因為我們的醫療市場還是不足以提供廣大群眾看好病的需求。

我個人覺得有利有弊,個別的區域性中心醫院不斷擴大是應該的也是必然的,因為他們要擔負一個區域的疑難雜症的診斷和治療,還要擔負常見病但患病程度比較嚴重,患者情況比較複雜等等的特殊情況,簡單的說,他們的責任更大,任務更重,理應學科建設更全面,服務對象更多更廣。

比如河南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個巨大的醫院,有床位1w張,2018年年門診量776w,可以說是全球最大醫院,但是多年因為部分學科的醫療質量問題,曾飽受詬病,被戲稱為“全球最大鄉鎮衛生院”,不過近兩年的經濟發展也同時帶動了醫院大部分學科的飛速發展,現在鄭大一附院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復旦全國醫院排名中也提升到了全國第25名,而其中的臨床醫學獲得全國醫院最佳專科第2名,放射科、麻醉科、腎臟病、整形外科、腫瘤學、核醫學等也均名列前茅。我只能說人家做到了“先做大,再做強”的辦院理念。不過全國成功的也只有一個鄭大一附院,其餘做大的醫院很多反而受累與龐大的機構和龐大的非醫療服務隊伍。

藥店越來越多?

這其實與醫院真的沒有關係,因為現在的醫院,即使最大的醫院藥品也不全,這是國家政策調控的結果,醫藥分家之後,醫院買藥不賺錢,還要負擔場地,人員等等費用,所以在現在的醫院,賣藥是賠錢的,而且現在醫院進藥並不是自己說的算,要受制於上面的負責自己醫院進藥的銷售公司,這都是國家的醫藥的政策決定的。

所以應運而生的,藥店多了,但這東西真不是醫院能控制的,市場經濟,有需求就會有藥店吧。

因為很多藥品醫院是沒有的,藥店也許會針對醫生的用藥習慣去賣一些醫院缺少的藥品。不過有一點,很多人都發現,藥店的藥是要比醫院貴的。

其實醫院大不大,藥店多不多,還是要看國家的政策了,希望我們大眾對我們的醫院或者直接為你們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生,多一些理解吧。


我說精神


當醫院,藥店都變成超市了,這就能理解再正常不過了,現在的醫院已經不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了,而是售貨員,進門掛號排隊取藥付款,成了常態,一切都有什麼不可能的呢?😂😂哈哈哈。


遠山的呼喚之情緣


這沒什麼不正常的,地方醫院越來越多的,公立醫院是為了謀求自身發展,私立醫院是需要追求自身利益。在這種前提下,醫院數量的增加,可以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同時為了競爭,醫院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就醫環境吸引病人,不然只有死路一條。

藥店越來越多,說明藥店還是一個比較賺錢的行業。有很多醫院裡面的醫生,或者工作人員認識到了這一點,也在外面或者讓家屬開藥店。個人以為只要誠實守信,合法經營,沒什麼不正常的。

誰平時沒有個頭疼腦熱的呢?家門口就有藥店的話,買藥更加方便。而且隨著藥店數量增多,藥店同樣需要競爭,誰的藥更全更真更便宜,大家都買誰的,這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醫院擴大規模,就可以接待更多的病人,這樣最起碼周圍的病人看病更方便了。有的時候,藥店裡頭同樣的藥,都會比醫院裡頭更加便宜,因為進貨渠道不一樣。藥店多了,買藥方便了,還可以省錢,何樂而不為呢?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現在醫院不是看病。是一種產業,醫院越蓋越大,藥店越來越多。把一個民族都成了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