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杜月笙的財力在現在社會是什麼樣的水準?

天之藍178885359


杜月笙的財力在巔峰時期可以說富可敵國,他當時坐著上海青幫的第三把交椅,青幫當時做的生益涉及方方面面,光鴉片一項收入,賺到的錢都難以估量,更何況當時青幫還控制著上海碼頭和鐵路等交通要道,所以有人說杜月笙當時的財富多得連他自己都說不清。

杜月笙當時是蔣介石眼前的紅人,但他自己也知道蔣只是利用他而已,所以早已給自己留了後路。杜月笙光小轎車就8.9輛,當時小轎車絕對是稀缺物品,能開得起小轎車的人絕非等閒之輩,更何況杜月笙還不只有一輛,是好幾輛。

他還養著好幾個司機,據說他的每個車牌號都值幾十兩黃金。也就是說他光花在出行上的錢就足夠養活上百家的生活,可見其生活的奢侈程度。

杜月笙雖然做了許多不足為人道的事,但他也非常地仗義,得到過他的幫助的人也很多。他錢財無數,為人也大方,常常將錢借與他人,有很多人不還,他也不在意。

杜月笙後來逃到香港以後,竟把別人寫給他的一筐借條都燒掉了,據說這些借款有的最少也值500兩黃金,一筐借條算下來可能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但他將這些借條付之一炬,一筆勾銷,可見其為人慷慨大方。

他賺錢不光給自己花,他從不虧待手下的兄弟,他分了許多財產給兄弟們,因此杜月笙的手下對他都比較忠心,有的跟著他直到最後。正像杜月笙自己所說“每月存款折上多幾個零不算你有多少錢,花出去多少錢才算你有多少錢。”

杜月笙確實很有賺錢頭腦,但在積累資本的過程中他也確實做了很多壞事,最初的原始積累都涉及黃賭毒,甚至為了打造高端妓院,大量綁架有姿色的少女,逼迫她們賣身就範,還從人販子手裡收購漂亮女孩子,就靠著這些他才積累下那麼多錢財。

雖然他在為人處事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但這些都抹殺不了他曾經黑暗的發家史。杜月笙就是靠著這些手段,在當時的上海灘稱霸一時,成為無人敢惹的黑幫老大,他的財富自然也是數不稱數,算得上是名符其實的首富。

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都應該光明正大地獲取錢財,不應該為了賺錢不折手段,否則就算賺了再多的錢,取得再高的地位,也抹不去那黑暗的歷史,終究是人生的一個汙點而已,我們該以此為戒。(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千水千山


杜月笙的財力有多少?先看幾個數據:

  • 1935年,杜月笙向美國科蒂斯-萊特訂購120架軍用飛機,全部捐給國民政府。算上這120架,蔣介石一共才150架飛機
  • 杜月笙公館一年花銷兩百萬大洋,當時上海普通人一年花銷不過100個大洋。做個簡單的算法,杜月笙公館一年的開支可以讓近2萬上海市民過的滋潤。以1949年官方公佈的1塊大洋兌換200塊算,就是4億人民幣!
  • 國民黨軍統香港區長王新衡從商,沒有啟動資金,杜月笙爽快答應借出200根大黃魚,也就是金條。

種種事實表明,杜月笙真的是非常的有錢,富得流油。杜月笙的財力水平應該分為兩部分:社會地位及單純的金錢水平。

(杜月笙左一)

杜月笙原始財富積累,社會地位不斷提高

為什麼說財力水平還涉及社會地位呢?有錢能使鬼推磨這點毫無疑問。他也正是因為有錢,才進入了上流社會。可以說杜月笙有著上海教父稱號,完全是踩著鮮血上位。1902年,杜月笙踏進青幫,上海第一黑幫。很快他得到了黃金榮的賞識,看管賭場。隨著自己的人脈不斷擴大,1925年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壟斷鴉片運輸,勾結軍閥。這就是杜月笙發家,財富的原始積累的開始,就此平步青雲。同年他能善待下臺總統黎元洪,黎元洪的秘書長評價他為:“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就此他的社會地位也是越來越高。

他也是蔣介石反革命政變主要首腦之一,他殺害過共產黨人,但他也是積極地抗日分子,他用著之前的金額財富購買飛機,藥用物品,不得不說給抗戰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很多人都說這是他洗白的一種手段,不可否認,當抗日戰爭結束後,滿心想著蔣介石會給自己一官半職的杜月笙最後離開了上海,他自己都說像是蔣介石的夜壺,用完就算藏著都嫌臭。

所以杜月笙的財力給他的社會地位帶來非常大的好處。哪怕在現在的社會,有錢人好辦事,這點不過在哪都很行得通。

杜月笙的財力水平,在現在社會的金錢水平怎麼樣

可以從他的住、行、兩點可以看出:他住的杜公館是高價從法國請來的設計師,專門為杜月笙量身定做的,造價30萬美元。他有汽車9輛,哪怕現在,有人有9輛車都覺得是打土豪,更何況在1912年整個上海灘才1000多輛。同時還有一個數據,當時北京一套四合院才幾十個大洋就可以買到,如果杜月笙知道100多年後的北京房價,如果花一半的資產去買地契,那是不可想象的鉅額財富。

雖然杜月笙很有錢,但是在他臨死前卻讓家人將欠條燒掉了,因為他知道,他的社會影響力已經遠遠不行了,如果他的子孫拿著欠條要債,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因此留給子孫的錢也只有十幾萬美金而已。但是他這種錢財散盡的行為,也確實報了子孫的平安。

如果從現在角度來估算杜月笙的財力水平應該是難算的明白,但從他的車、他的杜月笙公館、他借出去200根金條來說,估計世界首富他是沒跑了!


歷史每日說


杜月笙一生散財無數,到了1951年在香港病逝的時候,遺產卻只有寥寥的10萬美金。

各房太太平攤下來其實也很少,著名的京劇名角,孟曉冬,曾經和梅蘭芳有過一段感情,後來成為了杜月笙的姨太太,深得杜月笙寵愛。

卻最終也只不過是,得了1萬美金和一樣杜月笙的遺物留作紀念,那是一條金鑰匙鏈。

所以杜月笙這個人,雖然一輩子名震上海灘,生前家財萬貫,但但著實沒給家人留太多遺產,相比於杜巔峰期的來說,十萬美金,真的是不值一提。

那麼杜月笙巔峰期,到底有多麼有錢呢?

我們先來說一個故事,那就是在1947年,杜月笙和孟曉冬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曖昧期,為了追求美人,杜月笙很懂如何用財力滿足女子虛榮,他的做法很是展現了自己鑽石王老五的實力。

他首先是派專機,將孟小冬接到上海,然後立刻住進自己的豪宅別墅之中,孟小冬是文藝女孩,不愛通俗的脂粉珍珠,杜便送她各種各樣珍貴的藝術品,個個價值連城,名貴之極。

專機,豪宅,價值連城的藝術品,試問在今天又是什麼水平……

當然對於這種上海灘梟雄來說,女人,不過只是人生的點綴,所以花在女人身上的的錢對於杜老闆來說,也並不算是錢。

因為上面只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

接下來我們詳細說說杜老闆的身家……

1911年杜老闆加入八股黨,得到黃金榮的賞識,1925年與黃金榮及青幫名人張嘯林開始三鑫公司壟斷上海法租界的各種交易,並稱上海灘三大亨。

1911年他還擔任了上海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

由此發跡成為上海灘響噹噹的人物。

1912年上海灘的汽車數量達到1400輛,那個年代有汽車的人,要麼是洋人,要麼是貴人,要麼是像杜月笙這樣暴富起來的人。

那個時候他剛剛起勢……

而杜月笙一個人就擁有汽車數輛,並且杜月笙的車牌是7777,取自七上八下之意,要知道車牌向來是身份的象徵,好的車牌更是千金難換,不僅僅說明杜月笙有錢,還說明他確實是地方一霸。

到了30年代的時候,杜月笙的公館裡已經有了9輛豪車。

除了豪車出行之外,最出名的就是杜公館的花費。

據說杜公館的開銷一年就高達200萬大洋,要知道在當時的中產之家,一年的消費也不一定會超過100大洋。

為什麼這麼說?

魯迅先生在北平,全家之力買了一套三進三出的大房子,也就是不到3000大洋,後來與周作人鬧掰,又買了一套小戶型,也不過才800大洋。

在當時已經是非常有錢的人了。

而杜月笙在30年代竟然光一年的開銷就高達200萬大洋,這簡直是一個讓人無法想象的數字。

他的杜公館是高價從法國請來的設計師,造價將近30萬美元,奢華程度無與倫比。

一生有五位妻妾,其中不乏著名的當年戲曲界名伶,比如說孟曉東,姚玉蘭,如果杜月笙不是一個財力足夠雄厚之人,又怎麼可能會得到這些女子的高看,並且願意為妾呢?

所以說他富可敵國也不為過。

但是杜月笙向來信仰的是財散人聚……

晚年杜月笙去了香港養老,在香港的時候有人找他借錢做生意,他一聲不吭就把200根金條借給了這位老朋友,他臨終的時候讓兒女拿出來的不是他的存款,而是他一摞又一摞的借款單據。

最終他命人把這些單據都給燒了,這些單據中也許有著龐大的資產,但是他說自己不希望兒女們依靠這些欠條度日,終日追債,絕非易事,也非好事,不如自食其力。

所以攏共給家人留下十萬美元的遺產,一切就此泯滅……


歷史好奇怪



杜月笙是舊時代上海灘大名鼎鼎的人物,雖然他目不識丁,但是卻有過人的膽識。從一文不名的小混混開始,最終成長為上海皇帝,威震整個長三角。

要知道杜月笙有多少錢,我們先來了解一個數字。杜月笙創辦的三鑫公司每年的營業額大約是3000O萬銀元,另外杜月笙每年收保護費就有100萬塊銀元。

在上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在全國推行新生活運動,在全國範圍內普遍禁賭禁抽大煙。在當時佔全國鴉片生意份額最大的杜月笙就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但他也只能順應時代潮流,開始轉型。

杜月笙和別人合夥開了銀行,並收購了輪船公司,還有面粉廠等很多實業。有很多公司都要求杜月笙入乾股,為他們公司提供擔保和保護。

現在的人可能對過去的銀元沒有什麼概念,當年魯迅先生花了3700塊大洋在北京購進了三進三出60多間房子的四合院,這個四合院目前價值幾個億。從這裡我們就不能推斷出銀元有多值錢,杜月笙的財產可以說是價值連城。

只是因為杜月笙的錢基本上有很大一部分是從黑道上搞出來的,見不得光,因此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錢。但根據當時的規模來看,他應該是民國的首富,這一點應該是毫無疑問的。

杜月笙身材瘦小,原本不是混黑社會的料。但杜月笙頭腦非常聰明,極有商業天分。在民國這樣的亂世中,他認為錢是王八蛋,沒有還可以賺。但只要有龐大的關係網,就必然能夠賺來更多的錢。

儘管杜月笙收入不菲,但杜公館每天的開支卻像流水一樣。在民國時期,城頭變換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有很多軍閥和政要今天還在擔任要職,明天就只能躲在租界裡苟延殘喘。

因為上海灘的租界面積非常大,上海也是中國最開放的地方,因此有很多軍閥和政要在失勢後都會躲在上海灘。杜月笙就會拿出大量的金錢來打點和結交這些社會名流,為自己提供保護傘。


杜月笙給當時的很多社會大佬每月都是幾百塊大洋,要知道當時的兩三百塊的大洋已經是頂薪。當時的國民政府中有很多人也是杜月笙的好友,比如宋子文和戴笠,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都是要打點的。

杜月笙沒有念過書,更沒有理財的概念和能力。儘管他收入多如流水,但他對財產沒有概念,這就導致他多次入不敷出,差一點破產,但都憑藉漂亮的拆東牆補西牆度過了難關。

杜月笙人生最高光的時刻,是回到老家重修了杜家祠堂。他宴請了當時的社會名流,並聘請當時國內最好的名角來演出。表面上的風光掩蓋不了背後的巨大開支,從杜家祠堂的建成到最後的慶典大約就花掉了上百萬塊大洋。

杜月笙家鄉的人每個月都可以找他來領一筆生活經費,並且他還樂善好施,在國內做了很多的慈善事業。在抗戰期間,杜月笙還自己花錢,組織自己的門下弟子參加抗日戰爭,配合軍統在敵後刺殺漢奸。

真正讓杜月笙最後面臨困境的是,當時有很多人都找他借款,現在可以肯定的是數目非常巨大,但總數量不詳。杜月笙在香港認識的時候,存款只有10萬美金,所有的欠條都被他一把火燒掉了。

總之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不是杜月笙大手大腳的花錢,喜歡一擲千金的去施捨,杜月笙當時的財富放在現在,肯定是世界首富,就算是比爾蓋茨也不能和他相提並論。


新知傳習閣


杜月笙的名氣不可謂不高,他的財力自然也是不容小覷的,杜月笙的財力放在現在是什麼樣的水準呢?金兔以幾個例子來說明。

1.小兒子杜維善捐了18億人民幣


杜維善是杜月笙和四房太太姚玉蘭生的最小的兒子,他也是一個古錢幣收藏家。

1991年起,杜維善前後七次向上海博物館捐贈了大量的古錢幣,合計2128枚,包括絲綢之路古錢幣和很稀有的薩珊王朝銀幣,據統計,這些古錢幣的價值超過18億人民幣。

而杜維善能收藏如此多的古錢幣,並且都價值連城,自然離不開杜月笙的幫助,杜月笙的財力之雄厚,由此可見一斑。

2.杜公館每年的開銷為200萬大洋


杜公館,杜月笙舊居。這是當年杜月笙居住過的地方,是杜月笙花重金從法國請來的設計師為他量身定製的,造價30萬美元。

整個杜公館一年的開銷為200萬大洋,200萬大洋是什麼概念呢?要知道,當時上海的普通市民每年的生活費能有100大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而杜月笙每年的開銷,是他們的兩萬倍。我們可以簡單假設一下,假設現在上海市民每年的開銷是10000元,而杜月笙是他們的兩萬倍,也就是每年2億元。

現在一年生活費2億元,你說是什麼水準?


另外,杜月笙還有九輛車,配有司機和助手18名,有保鏢二三十人,而杜月笙喜歡的座駕是1930年雪佛蘭,車牌號是7777。當時的汽車不比現在,當時擁有汽車的,都是洋人或者國內的頂級富豪,而杜月笙不管是車本身還是車牌號,那可都是最頂尖的。

3.捐了120架軍用飛機


1935年,杜月笙向美國柯蒂斯·萊特公司訂購了120架軍用飛機並全捐給國民政府。

在抗戰爆發前夕,中國一共只有600來架軍用飛機,其中300架掌握在東北空軍手中已經全部喪失,有差不多150架掌握在廣東陳濟棠的粵軍手裡,而蔣介石所能控制的大概也就150架左右,其中120架是杜月笙捐的,其財力之雄厚由此也可知曉一二。

4.去世前,將所有的欠條都一把火燒了


在杜月笙去世前,他把別人借錢時打的欠條都燒了,整整一保險櫃,而且杜月笙還告誡後人不許向他們討債。其中,光是王新衡一人,就欠了杜月笙五百根金條。

雖說杜月笙去世前手裡只有11萬美元,但這也是一筆不少的財產。要知道,二戰期間美軍的飛行員的月薪也不過150美元。

總的來說,杜月笙巔峰時所擁有的財產,放到現在,也能讓他成為最頂級的富豪。


金兔歷史


關於杜月笙的財富,確實是一個很讓人好奇的問題,這個曾經上海的土皇帝,究竟有多少財產呢?要是放在今天這些財產又是什麼水準?

我們今天評價一個人的財產通常就是豪車、別墅以及流動資金等,所以今天我也從這些方面來對杜月笙的財產進行一個估算,讓大家知道杜月笙的財產放到今天會是什麼樣的水平。


一、豪車9輛

1912年的時候,上海總共只有1400輛汽車,那時候的汽車可比現在貴多了,隨便買一輛普通汽車都相當於今天買一輛勞斯萊斯或者賓利。

到了1930年左右的時候,杜月笙的杜公館有9輛汽車,並且其中有一輛雪佛蘭車牌號是7777,因為杜月笙覺得七上八下,所以用純數字7來代替自己的地位。


我們可以大概換算估值一下,9輛汽車,就按照4輛勞斯萊斯,5輛賓利來算,勞斯萊斯大約700-1000萬,4輛就是2800-4000萬,賓利一輛按照300萬來算,5輛就是1500萬,還有那個7777的車牌號估計值1000萬左右,單純從豪車而言,杜月笙的資產就有5300-6500萬之間。


二、豪華杜公館

關於杜月笙的別墅,我們不說其它的,單純說一個杜公館,當時杜月笙到法國高價請設計師過來設計,總價花了三十萬美金左右。

按照今天的匯率,差不多就是210萬,當時杜月笙每個月還要在杜公館額外開支200萬大洋(當時一個普通上海人一年的開支就100大洋),當時的一套三進三出的大房子,也就是不到3000大洋,就按照100平米保守計算,210萬可以買700套100平米的房子,200萬又可以買600多套,我們按照一萬一平米(如今上海房價遠遠高於這個數)的房價計算,杜月笙當時蓋房子加一年的杜公館支出,就估值約1.3億。


此外,他每年在杜公館支出200萬大洋,就相當於六千多萬,一年單純住宿開支就是六千多萬,是什麼水平,頂級富豪啊。


三、對女人大方

杜月笙對待女人也是相當大手筆,比如他在1947年追求孟小冬的時候,直接派專機去接孟小冬到上海,再帶孟小冬去自己豪宅,然後送孟小冬很多價值連城的藝術品,藝術品的價格根本就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有的藝術品比如名畫,隨便一副拍賣就是幾個億,可想而知杜月笙多麼富裕。


四、借錢大手筆

杜月笙是一個慷慨之人,朋友有難,傾囊相助,據說王新衡因為沒錢去找到杜月笙,杜月笙直接一次性借給他200根金條(也有說500根),這些金條的價格,更是不用說,今天的的金都是按照克來算的,一克都要四五百,何況是200根金條,那更是一筆鉅款。



五、最後遺產

到1951年杜月笙去世之前,只有11萬美金分給自己的5個太太和10個兒子,還有一大推借條,但是借條都被杜月笙燒掉,他不希望子女們坐吃山空,關於這一點不得不說杜月笙確實做得相當優秀。

即使是11萬美金,在當時也能換大約73公斤黃金,按照400一克來計算,73公斤黃金也有2920萬,然而這些財富相對於杜月笙而言,只是冰山一角。


結語

雖然杜月笙確實很富,要是放在今天,肯定在富豪排行榜上能排前十,可是一個人的價值並不在於他有多富有,與他同時代的黃金榮也很富有,但是後人歌頌黃金榮的很少,卻對杜月笙情有獨鍾,歸根到底,最主要的還是杜月笙重感情,為人直爽。

相比於後人的讚美,區區那些錢財,對於杜月笙更是微不足道了,因為他想要的就是名垂青史!



嗔痴歷史觀


舊中國時期的上海有三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風雲人物,他們分別是貪財的黃金榮、善打的張嘯林以及會做人的杜月笙。

杜月笙是二十世紀上半葉上海灘的傳奇人物,最初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他,憑藉著自己的狠勁與機靈一步步地往上爬,最後化身為上海最大黑幫(青幫)的幫主,人稱“地下皇帝”。

巔峰時期的杜月笙不但富可敵國,而且權勢滔天,就連那些國民政府的高級將領都要對其禮讓三分,在地下世界更是說一不二的無上帝皇!那麼問來了,這個白手起家的“小混混”究竟有多富有呢?


家大業大讓人為之側目

杜月笙的財力從他手底下的產業可見一斑。1925年杜月笙聯合黑白道幾股勢力成立了三鑫公司,憑藉強硬的後臺他幾乎壟斷了煙館、商場、碼頭、工廠等各大行業的生意,產業遍佈整個上海灘。

不僅如此,他還掌控著暴利行業毒品的生意,其經營範圍之廣遍佈上海、華東、華北等地區,每年鴉片的銷售量佔舊中國銷售總量的一半左右。除此之外,杜月笙於1929年又成功進軍金融業並創辦中匯銀行,一躍成為上海灘聞名遐邇的實業家。

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是當時上海利潤可觀的,無論是黑道還是白道的生意,杜月笙都有所涉及並且是行業翹楚,由此可見他的財力有多驚人。

生活極盡奢靡

杜月笙的富有還體現在他那奢靡的生活作風上。

1902年以前,那時的上海灘還沒有一輛汽車,一直到1912年上海汽車總量才堪堪達到1400多輛,而單單杜月笙一個人擁有9輛汽車,並且有輛雪佛蘭的車牌號為“7777”,這不但體現出他驚人的財力,還從側面反映出杜月笙地位有多尊貴。

除此之外,杜月笙的住所杜公館每年開支高達200萬大洋!這是一個什麼概念?要知道當時上海一個工人拼死拼活地幹活,每個月也賺不到十塊大洋,尋常百姓一整年的開支頂多也就是一百大洋,也就是說杜公館每年的開支是普通人兩萬倍,這筆財富放在當下起碼相當於20億元人民幣!不要說我們普通人,就連一些商界大鱷也不敢這麼做,杜月笙財富之巨大可見一斑!

為人慷慨大方

杜月笙的慷慨大方同樣是以雄厚的財力作為基礎。

淞滬會戰之時,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經費不足,杜月笙便成立一個辦事所,籌集了超過九百萬的捐款,其中他個人出資超過捐款總額的一半。

淞滬會戰後上海一片狼藉,各行各業萎靡不振,經濟總損失高達14億美元。於是杜月笙成立了上海維持會,對工人進行救助扶持,恢復工業生產。

日本人曾拋出三千萬美元的利益,想要與杜月笙合資創辦一個銀行,可他想都沒想就拒絕了;1943年重慶物資緊缺,杜月笙用自己手頭上的財力與人脈大力援助重慶,緩解了南京國民政府的燃眉之急;1946年,受戰亂影響的江蘇難民數不勝數,杜月笙二話不說便給國民政府撥款10億用於救助,並且還大方地問道:“夠不夠”?

作為黑道領袖,杜月笙為人十分仗義,如果有朋友向他求助,他一定會全力以赴地幫忙併且分文不取;朋友向他借錢要是還不上,杜月笙不但不會派人追討,反而會當眾將借條燒壞一筆勾銷對方的債務。

1951年,杜月笙病危,自知大限將至的他第一時間命其女兒杜美如從香港匯豐銀行取回一包東西,裡面裝的全是別人向杜月笙借錢的證明。這些借條中,最低的數額也有5000美元,就連500根金條都只能算其中的少額借款,而且借錢的大多是國民政府軍政界核心人物,我們不難看出這些借條蘊含著多麼大的價值。

拿到這些借條以後,杜月笙一張張仔細查看,每看完一張他便撕毀一張,讓女兒杜美如看得目瞪口呆,對此他解釋道:“我杜月笙從來只做雪中送炭之事,不幹錦上添花之事。”在當時的杜月笙看來,金錢只是一串數字,對他已經沒有任何的吸引力了,財富要達到何種程度才能說出這般豪爽的話語?讓人實在難以想象。

財散人聚,杜月笙傳奇的一生離不開他的慷慨大方。

杜月笙能夠統領上海地下勢力數十年,讓無數人心悅誠服,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那慷慨大方的性格,富可敵國卻不吝嗇惜才,壞事做盡卻又愛國愛民,心狠手辣卻又仗義豪爽,這或許就是杜月笙獨特的人格魅力吧!


執筆灬寫史


“蔣介石拿我當作夜壺,用過之後,就要火速地藏到床底下去。”

這句話是上海黑幫大佬杜月笙,在描述自己與蔣介石之間的關係時說的話。

描繪“鳥盡弓藏”的無奈與淒涼有很多種意象,杜月笙偏偏用了“夜壺”,如此自嘲還不算,他還強調蔣介石用過之後,會“火速”地藏在床底下,生怕別人看見。

杜月笙之所以會落得如此地步,被當做“火速藏在床底下的夜壺”,恰與他“黑幫大佬”的身份有關。


黑幫之所以會被稱作黑幫,離不開一個“黑”字。

這個“黑”字,可以理解為黑色產業、黑色收入、黑心辣手等等。總之,就是通過非正當競爭手段,或者涉足一些違法犯罪行為,牟取暴利。

杜月笙所做的營生,包括販賣鴉片、開設賭場、組織賣批、欺行霸市等等。

那年月,掙錢的行當不多,杜月笙這些賺錢的營生一個個都上不得檯面,能夠將其做的風生水起,背地裡,離不開國民黨的支持。自然,這些“支持”也不能白支持,國軍除了從中撈取好處,每當有棘手的事情,杜月笙就得傾力出面解決。

通常,杜月笙解決的方法,大都離不開一個“錢”字;因為杜月笙除了有錢,他能拿出手的東西,國民黨一樣都不缺,而且還能比他做的更“完美”。

比如說,1929年上海法租界水電工人罷工。

本來這件事挺容易解決的,給工人加工資就行。可是,法租界的資本家一分錢都不想多出,上海市的官員更是一毛不拔,罷工就這麼陷入僵局。一連幾個月,法租界終於吃不住,威脅老蔣立馬解決此事。

以老蔣過去的手段,定是派出武力強力鎮壓。可是,這次罷工是在法租界,老蔣縱有萬般手段,也不敢管。

於是,老蔣將此事吩咐給戴笠,戴笠又找到杜月笙,並對他說:“杜大哥,國家現在剛剛步入正軌(東北易幟、全國統一),你的地盤就出了這麼檔子事,如果再這麼鬧下去,蔣先生估計會不高興。”

話都說到這種地步,杜月笙要是敢裝傻充愣,恐怕,明天的太陽就見不到了。因此,戴笠的話還沒講完,杜月笙就立刻表態,表示會盡快處理此事。

杜月笙回去之後,一邊是威逼利誘,迫使工人復工;另一邊,到法租界送了無數人情,請求他們給工人加一些工資。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工人復工,租界加薪。

但是,工人罷工這幾個月的工資,全部算到了杜月笙的頭上。

當時參與罷工的工人一共12000人,罷工一共持續了8個月。就算每人每月10塊大洋,杜月笙這一次也得掏近百萬大洋。不過,這錢也沒白花,罷工事件結束之後,杜月笙得了個“大善人”的美譽。

很多人遇到困難時,都會去找杜月笙幫忙,每次,都不會空手而回。

兩年之後,即1931年夏,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等流域普降大雨,波及17省,全國總人口的25%受災,國民政府為此專門成立了水災救濟委員會,聯合各個慈善機關在全國範圍內募捐賑災。

圖為杜家祠堂落成

彼時,杜月笙主持建造的杜家祠堂剛剛落成,連蓋房子加請客吃飯,杜月笙已經花了幾十位大洋,算是剛剛破了財,手頭正緊呢。

杜月笙還沒從杜家祠堂的喜悅中緩過勁兒來,水災救濟委員會就下了一個通知,特聘杜月笙為常務委員(黃金榮、張嘯林等黑幫大佬也在內),負責在全國各地募捐,而且還規定了額度。

這個常務委員,杜月笙是真的不想當!

捐錢可以,捐再多都無所謂,可是這麼個高帽往頭頂一扣,他們要多少,杜月笙就得掏多少呀!這誰頂得住?

從1931年7月,杜月笙“高高興興”地赴任,一直到九一八事變為止,杜月笙組織參加大大小小的募捐活動40多起,共募集資金261萬,其中杜月笙個人捐了53萬;國民政府還從美國賒了小麥45萬噸,利息4釐,本金雖不用杜月笙掏,可利息“轉讓”給了幾個黑幫大佬。

水災平息之後,杜月笙因為在賑災過程中的突出貢獻,國民政府特意為他頒佈了三等採玉章(黃金榮也榮獲此章)。從此以後,杜月笙成了民國時期有名的慈善家,但有災難,都需他出面解決“困難”。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當這個慈善家,就得花錢。杜月笙想不想當這個慈善家呢?以杜月笙的情商,他不會告訴任何人。

事實上,杜月笙很清楚自己的位置:雖然被人“戲稱”上海皇帝,可戲稱終究還是帶了一個“戲”字;到頭來,不過別人床底下的夜壺罷了。錢再多又有什麼用,自己最後得了幾個子兒?

1951年,杜月笙臨終之際,只拿出11萬美金分給5個妻子、10個兒子。雖然這11萬美金在當時可以兌換73公斤黃金,可是對於散財無數的杜月笙來說,這筆錢還是太少太少,甚至不夠一次“捐款”。

唉!有些人光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捱揍。杜月笙若真的有很高的地位,蔣介石也不會拿他當夜壺了,至少得說他是一把“弓”吧?


祗樹


杜月笙苦楚的童年時代

杜月笙(1888年–1951年8月16日),出生於原江蘇省川沙廳(今上海浦東新區)。杜月笙的父親杜文卿是一個小商販,開了一家小米店,勉強可以維持家庭開支。在杜月笙一歲的時候,上海陰雨連綿,由於當時醫療條件落後,防疫能力差,還發生了讓人感到無比可怕的瘟疫(可以參考“非典”的可怕程度)。

杜文卿的米店也同樣受到陰雨天氣的巨大影響,因為空氣潮溼,大米很快就發黴變質無法再出售獲利,這對於一個小店經營的杜文卿來說是個致命打擊。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杜文卿一家很快就到了“無米難以下炊”的窘境。

為了緩解生存危機,杜文卿只能去洋人的工廠打工,依靠微薄的薪水養活一家人。在杜月笙2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因為難產,再產下一個女嬰後就離開了人世。杜文卿帶著杜月笙和妹妹兩個幼兒,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工作賺錢養家,權衡利弊之後,他把女兒送給了一個在上海經商的外地黃姓商人,從此杜月笙與妹妹再也沒有相見過。

杜月笙14歲時開始在上海“混社會”,後成為上海三大亨之一

杜月笙在14的時候拜在上海小東門一帶稱霸的陳世昌為老頭子,而陳世昌的師父則是青幫中“大”字輩的人物。後杜月笙因陳世昌的引薦,進入上海青幫龍頭人物黃金榮的公館。杜月笙為人機靈、聰明好學、領悟能力強,很快就得到了黃金榮的賞識和信任,委派他負責經營法租界的賭場“公興俱樂部”。

後來杜月笙不甘於過著平庸的生活,他開始糾合同夥,並拉攏勾結軍閥,做起了販賣鴉片的事,之後他還專門成立了“三鑫公司”來販賣鴉片,這成為了他賺取大量錢財的一個主要手段。隨著杜月笙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很多高官都成為了他的門客。杜月笙通過不斷的努力,成為了與黃金榮、張嘯林並稱的上海灘三大亨。


杜月笙在上海灘風光無限,那麼他的財力如何呢?

作為上海灘的大亨,杜月笙的財力如何,也很難具體拿來和現在的富豪進行詳細的對比,但是我們可以從杜月笙的一些事蹟中窺探一二。

  • 《舊上海的幫會》記載,杜月笙在1928年後,開始不斷結交上流人士,以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1931年,杜氏祠堂落成典禮,當時政府高層和北洋軍閥各系頭目都以及各國駐上海領事館領事都送匾作頌或者親臨祝賀。排場之大,令人歎為觀止。
  • 杜月笙靠著一張巨大的關係網,通過軟硬兼施以及巧取豪奪的手段,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擁有了幾十家企業,同時也擁有了許多董事長、理事長、常務董事、常務理事、董事、理事、監事頭銜,成為了一個年輕有為的“實業家”。

  • 《舊上海的幫會》記載,在1932年11月,杜月笙在陸京士等人的籌劃之下成立了恆社。在1934年的恆社名冊中有社員324人。到了1947年時,杜月笙的恆社人員更是增加至1500人左右。這樣一個龐大的組織我們不說其他的,單單就是在生活經費上的開支就是巨大的,再加上活動經費以及薪資也是需要花大錢的。
  • 1935年,抗日戰爭中,國民政府的飛機被毀嚴重。為了響應抗日號召,杜月笙出資從美國購買了120架柯蒂斯-萊特軍用飛機,捐贈給國民政府作抗戰之用。
  •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逝世,在去世前,他把手中就剩下11萬大洋,8個兒子每人分到1萬大洋,兩個女兒,結婚了的女兒給4000大洋,沒有結婚的女兒給6000大洋,其餘的給了妻子。


觀景說:

杜月笙在臨死之前讓家人把別人的欠條全部燒燬,這些欠條中最少的都有數額好幾千美金,數額巨大的有500根金條。這個時候杜月笙認為錢只是個數字,留下這些鉅額欠條,在還不是很太平的年代,只會給他的後代帶來災禍,把它們全部銷燬,還能換來一些所謂的“人情”。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杜月笙得勢之時,以他的資源換成錢也是難以計算的,客觀的來說,杜月笙的財力放到今天,也是能排進全國前十的。


觀景說史


杜月笙,看似貌不驚人,身材瘦弱,一襲白衫,常有一紙扇在手,若是單單從外表瞭解杜月笙的為人,實在是太過小看杜月笙了。

作為上海青幫三大佬之一的杜月笙,實際上已經是青幫權勢最盛之人,不僅僅是青幫,杜月笙的觸手遍及全國各地各個方面,無論是商業,軍政,杜月笙都有幾分說話的權力,可以說杜月笙雖然是黑道發家,但杜月笙的成就卻又不僅僅止步於黑道。<strong>

巔峰時期的杜月笙,賺錢能力無人可比,那麼巔峰時期的杜月笙到底掌控著多少財富呢?

杜月笙的生意遍及社會的各個方面,如果說一開始杜月笙手下的青幫也不過是經營一些毒品,賭場,妓院之類的灰色行業,那麼在杜月笙的掌控下,杜月笙的生意早已不僅僅侷限於灰色領域,其中實業更是不少,杜月笙創辦的三鑫公司,三鑫公司作為杜月笙的核心產業,每年收入數千萬銀元,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當然,杜月笙的收入十分高,花費更是高得離譜,杜月笙的開銷不僅僅用於杜公館,更用於在各個領域打通自己的人脈,關係網,逢年過節,杜月笙總會包上豐厚的紅包贈予當世權貴,藉以謀求更深層次的利益。

杜月笙的為人處世,讓他即便是在亂世中,都能夠賺的盆滿缽滿。

然而,杜月笙具體有多少錢?

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準確答案,杜月笙的賬目不是一般人能夠看得到的,或許杜月笙賺的錢已經多到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

可以知道的是,杜公館每年的開銷就已經達到了恐怖的二百萬大洋。

這筆錢意味著什麼?民國時期,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北京地區的物價是,一塊銀元可以購買十六斤大米,也可以購買四五斤的豬肉,而一個五口之家每個月的伙食費也基本上只有一百多銀元,上海地區普通職工的工資差不多也才二十銀元左右,某些高收入工人,收入也不過在一百多銀元。

由此可見,杜月笙每年的花費,兩百萬大洋,放到現在基本上就相當於幾個億。

當然,幾個億的年開銷還沒有算上物價因素,一百年前的一斤豬肉,能與現在的一斤豬肉等價嗎?同樣的道理。

杜月笙每年掙錢很多,花的更多,借出去的錢更是數不勝數,到了晚年,曾經的一代梟雄,也難逃沒落的結局,因為逃難到了香港,杜月笙手裡的錢是花一點少一點,為了避免仇家暗算,杜月笙更是將手裡的欠條全部燒光,這份心性,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具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