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國人“沒錢”?儲蓄率跌破50%,是“囊中羞澀”,還是另有原因

從2000年到2008年,中國的儲蓄率由35.6%飆升至51.8%;居民儲蓄率從2000年的28.2%上升到2008年的37.3%。

然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的儲蓄率為47%,與2008年的51.8%相比,下降了4.8個百分點;其中,居民儲蓄率比2008年累計下降了1.1個百分點。

中國人“沒錢”?儲蓄率跌破50%,是“囊中羞澀”,還是另有原因


儲蓄率下降,最直接的影響當屬銀行存款壓力增大。據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4月居民存款大幅減少1.32萬億,刷新歷史最大降幅;2017年全年居民存款增幅僅為1.47萬億元,不到2016年全年存款增幅的一半。

對此,有人斷言,我國儲蓄率出現斷崖式下降,尤其居民更是“囊中羞澀”。

我國居民一貫有存錢的習慣,特別是老一輩的居民,尤其注重存錢,當看到我國儲蓄率在下降,難免會有“囊中羞澀”的擔憂。

中國人“沒錢”?儲蓄率跌破50%,是“囊中羞澀”,還是另有原因


實則不然,即使近年來我國的儲蓄率有所下降,可不論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當前的儲蓄率水平仍位於世界前列。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47%的儲蓄率遠高於26.5%的世界平均儲蓄率,也高於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中國人“沒錢”?儲蓄率跌破50%,是“囊中羞澀”,還是另有原因


反觀美國的儲蓄率,近十餘年,美國居民儲蓄率在3%~9%徘徊,2005年一度觸及最低點3.2%;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美國居民儲蓄率緩慢上升,2012年到達最高點8.90%,這與我國當前的47%儲蓄率相差甚遠,由此,對於我國近期的我國,不必過分擔。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指出,儲蓄率回落,不允許投資增速再像以前一樣維持在較高水平,我國必然要從投資拉動經濟,向消費創新拉動經濟轉型,近幾年政策已經在向這個方向調整。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認為,儲蓄率下降有一定的好處,這表明內需在增強,但也需要關注隔代之間儲蓄率的變化;這不僅是一種經濟、金融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人口現象,可能會帶來重要影響。

中國人“沒錢”?儲蓄率跌破50%,是“囊中羞澀”,還是另有原因


居民的儲蓄意識越來越薄弱,理財意識卻在不斷增強,許多人更願意把錢用來買房炒股,把目標轉向各種理財產品、資管產品;加上年輕一代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用網貸、信用卡平臺透支超前消費,導致家庭負債增加而儲蓄減少。這也說明,縱使不必過度擔憂儲蓄率的下降,但也必須時刻注意,在金融科技發展的背景下成長飛快的消費信貸給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