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我在與新冠病毒“面對面”:趙鴻梅的心情日記

他們是一群幕後英雄;

他們是一群離病毒最近、與新冠病毒“坦誠相見”的人;

他們是一群需要最高級別防護的戰士,我們卻忘了看看他們護目鏡上的霧氣、臉頰上深陷的勒痕……

他們就是那幾位我們在已經出發的路上、才緊急通知他們快速趕到機場的人;他們就是那幾位機場開通專門通道等著他們、飛機也為了等他們晚飛了半個小時的專業核酸檢測人員、檢驗醫學科的同事們——趙鴻梅、陳時雨、曲波、張肖冰、孟震……

這些天他們都經歷了什麼?

我在與新冠病毒“面對面”:趙鴻梅的心情日記

遼寧省人民醫院檢驗醫學科主任 趙鴻梅

以下摘自馳援襄陽隊員、遼寧省人民醫院檢驗醫學科主任 趙鴻梅日記:

心情日記,趙鴻梅

這些天,我們戰鬥的地方叫做“襄陽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這是一家疫情發生時“臨危受命”、應急建設起來的分子檢測實驗室——在無專業核酸檢測人員、無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情況下,緊急備案、緊急購置分子檢測平臺和核酸檢測試劑……就這樣,同樣“臨危受命” 的我們緊急來到了這裡。

我們到之前這裡能夠檢測的標本量是200例/天,而襄陽市每天需要檢測的量是1200例/天!我們進駐後開始了不間斷的檢測,將檢測量提高到近700例/天……而這還遠遠不夠,隨著另外6名遼寧隊員的加入,襄陽市進入了“確診病例密接人員病毒檢測”階段,這意味著標本量與日俱增,於是我們將工作量再次提高,達到近800例/天,甚至更多……

我在與新冠病毒“面對面”:趙鴻梅的心情日記

就這樣,我們這些“裝在套子裡的人”每個班次的工作時間需要延長到10個小時以上。可真實的情況是,我們並沒有覺得工作時間有多長,看著海量的標本,我們每個人都忘了時間,一坐下就忘了一切……只有等下一名同事來接班時,站起來痠疼僵硬的肩膀才能提醒我們已經連續工作了好久……

我喜歡稱呼我們為“裝在套子裡的人”,解釋一下,分子檢測實驗室共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是試劑準備區、樣本製備區(核心區)和產物擴增區,核心區需要三級防護,要求穿戴防護用品的標準是“不露一絲頭髮和一寸皮膚”,在這場疫情防控戰役中,被感染風險最高的是“標本採集人員”,僅次於他們的就是我們這些直面病毒、“裝在套子裡”的人了……

我在與新冠病毒“面對面”:趙鴻梅的心情日記

靜下來的時候,我們笑談,每天面對如此大批量的檢測標本,奮戰在這個《神鵰俠侶》中郭靖“襄陽保衛戰”的陣地上,我們也油然而生一種大俠的豪邁!

這兩天,我反覆感受著與趙鴻梅主任的談話內容,又讀過了陳時雨等人一篇篇積極向上的日記,還是很難想象如此近距離的面對病毒需要多大的勇氣,我們很難想象與“海量”的病毒標本捉迷藏是一種什麼樣的“遊戲”,我們很難想象與病房裡的喧囂相比、實驗室的靜謐中,他們經歷的是一個怎樣的戰場……

趙鴻梅主任說,這幾天我們的工作量見少了,我才能有空跟你聊聊,我們雖然沒有看到患者的增減,但是我們是最直接獲知疫情進展的地方,眼看著“陽性率”越來越低,我們就知道,離回家的日子不遠了……實驗室裡一位4月份就要升級做爸爸的小夥子應該有希望能回去迎接他的寶寶出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