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華為和小米的差距在哪裡?未來哪個公司能成為中國的霸主?

乘十的海紙


從目前華為佈局的產品線大致可以判斷華為的目標是通過領先的物聯網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獲得市場支配地位,包括企業級市場和消費級市場。華為極有可能利用技術和市場優勢在信息爆炸時代成為信息效率服務商。小米在不斷滲透消費級物聯網市場,但資本是逐利的,不可能像華為一樣依託通信業務的營收投資各種研發。企業一旦受制於資本,股東利益與企業長期發展的矛盾成為無解的命題,美國很多科技巨頭倒在這個難題上。任正非不但看到了美國先進企業的精髓,也看到了他們的缺陷,然後才有了今天的華為。這也是小米與華為差距最大的地方。


藍色星球的那片海


我來分享下我的觀點。

華為和小米差距不是一星半點的,他們本質上的區別一個是科技公司,而且還是頂級的,一個組裝廠。

未來已來,不用看未來那麼長遠了,首先從規模來講,華為2019營收達到8500億的收入,小米只有1700多億,量級不一樣,投入的研發費用也不同,華為投入1000多億支持研發使自己產業升級,小米只有幾十億。

華為涉及的業務對手比小米無疑都更強大,華為對手有愛立信,諾基亞,谷歌等等,跟小米手機業務重疊的對手有蘋果,三星,這是小米沒法企及的對手。特別是華為的手機系統已經啟航。

霸主不是組裝廠可以當上的,得有相當的科技實力才行,雖然小米已經進入500強,但是在真正科技大佬面前,也是虛胖的胖子而已,完全不經打,更何況小米本身也沒有潛力的科技項目。所以華為才有可能是那個霸主。


大寶engineer


提問者水平不行呀,應該是小米和華為的差距在哪裡才對![捂臉][捂臉][捂臉]

就像你和你爸爸長的像,但是你不能說你爸爸長的像你,只能說你長的像你爸爸[捂臉][捂臉][捂臉]

現在華為是先出發先到高位的企業,小米是追趕者。

差距太大了,中國上市公司目的都是圈錢移民跑路三步走。

之前雷軍說不上市時候還可能追趕華為,沉下心來研發各種CPU和芯片,很👍。

可惜上市後為了利潤,什麼都不管不顧了,甚至在去年米9銷量太低後心態爆炸,連臉面都不要了,以前還只是背後水文黑,跑分嘲笑一下,現在則是發佈會直接粗口,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高管這種心態下面人怎麼可能好好研發追趕呢?都是一味迎合上面紛紛化身營銷高手,直接開噴吵熱度!

單是這種高管的心態差距估計十年二十年都趕不上!

且不說其他技術方面的差距!前些天看到一個任正非在文匯報和軍報上發明的文章,就知道求真務實這個詞和小米高管只知科普營銷的巨大差距!當然這個圖片真假我也沒辦法證實[捂臉]



虐貓達人——薛定鍔


出發點不一樣,最終的解決會天差地別,華為是傳統企業,小米是互聯網企業,毫無疑問未來一定是小米天下,雷布斯承諾利潤不會超過百分之五,傳統企業沒有能力做到,只會瘋了似的大罵賤人賤己賤行業,你活不了因為你過時了,小米做到了,而且活的很好,我會追尋著雷布斯的腳步勇往直前,如果有天我創業成功,我會毫不猶豫的像世界宣佈,純利潤絕不超過百分之五,這是底線,生存不了是能力問題,傳統企業毫無節制的斂財,利潤最大化的時代將被互聯網企業終結,任何行業,不以任何勢力意志為轉移,像偉大的雷布斯致敬,在我心裡他的貢獻超越了喬


泗水蠻大人


華為和小米的差距在哪裡?

實際上這個問法是不嚴謹的,就目前的品牌知名度和公司體量來說,小米跟華為不是一個體級的,雖然都是世界500強,但小米這是首次進入,前面的路還很遠,應該把兩者的位置對調更為合適。

那麼小米和華為的差距在哪裡呢?底蘊。沒錯,就是底蘊,既不是技術也不是資金,更不是戰略眼光,小米現在就是沒有底蘊,小米只有9歲,而華為快三十年了,按照人的年齡來算,小米還是個小屁孩,而華為已經步入而立之年。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沒有時間的沉澱,那有技術的積累。

但是小米現在陷入了一個怪圈,那就是手機市場的各種技術已經被先來的各大企業佔領完了,整個市場的規則已經形成,小米作為後入局的玩家,那隻能遵守規則。所以小米就只能在逆來順受的同時有自己的一些小想法,先穩住公司的經濟形勢,再發展一些其他業務。

目前小米的主業是手機,其次是電視,再然後就是ALOT,建立小米生態圈,進入年輕人的生活,以低廉的價格獲得年輕用戶的喜愛,5G是工業互聯網的時代,就看小米能不能抓住這個風口,做到萬物互聯。

而華為目前的主業還是通信,這一領域華為已經是老大哥了,但是通信方面的營收在逐漸所少,因為市場就這麼大,華為的佔有率已經很恐怖了,空間有限,消費電子從當初默默無聞發展到現在已經佔華為三分之一的營業額,未來這個比例還會繼續加大。通過這樣直觀的比較就可以發現,華為以三分之一的消費電子就可以與小米抗衡,可見兩者的差距有多大。

未來哪個公司能成為中國的霸主?

這兩個公司誰會成為中國的霸主?短期來看華為的可能性更大,但華為現在也陷入了一種怪圈。通信方面就不說了,全球市場就這麼大,佔有率足夠高了,總不能壟斷吧,所以現在的業務重心就是發展消費電子,特別是手機,但是漸漸的華為發現手機市場也快飽和了(美國和韓國日本基本賣不進去,南美、非洲、印度這些還欠發達地區華為還幹不過小米,僅有的歐洲有三星、蘋果競爭,華為最走量的不是旗艦機,而是利潤相對低廉的中低端機,所以華為的最大消費市場還是本土市場,但中國華為的佔有率已經達到40%,現在幾家已經殺紅眼,華為的中低端產品真不見得必勝),所以現在華為也在搞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手錶、電腦、電視,你說他沒走小米的路誰信?

作為一個霸主,戰略上反而模仿小米,這恰恰是大忌。也許小米的技術和底蘊不如華為,但在一些新鮮事物和新看法上,小米不見得比華為差,9年就進500強的企業不可能是紙老虎,也不是省油的燈,所以華為還沒有成為霸主的潛在意識,給人感覺始終差點火候。至於小米短期內更不可能,品牌的溢價能力都還不夠。

我是先森,一名走心的數碼控,自由而純粹的科技粉。歡迎各位朋友一起探討交流,共同進步。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先森數碼


不用比較小米和華為,我們就先比較小米和榮耀

其實從國內國外業務整合來說,小米其實還是領先於榮耀的,但是就國內市場,僅僅指手機業務來看,小米其實還是落後於榮耀很多。

榮耀成立還是非常坎坷的,2011年,雷軍一句小米為發燒而生,掀開了國產手機做自主品牌的浪潮,互聯網手機紛紛湧來,百花齊放,迎來了國產手機的第一個繁榮時代。而依靠運營商的中華酷聯則節節敗退。

據說當時華為終端非常悲慘,主要業務就是給運營商做手機貼牌,當時任正非看到終端做的手機模型的時候,話都不想說,直接給摔了。

可以說,誰都不願意接手手機部門,誰去就像去了毀前程一樣,誰去誰倒黴。在此之前,去了三個總裁都沒有挽回終端的頹勢。當時餘承東已經是戰略與Marketing體系總裁,這個職務很清閒,待遇也好。可餘承東還是主動請纓去了終端。

2012年初,餘承東毅然決然砍掉了大量運營貼牌手機和非智能手機的型號,也即意味著,出貨量一下子就少了3000萬臺,營業收入塌方式下滑。這解除了華為與運營商捆綁的風險,為華為手機新生鋪好了路!但在當時,這個新戰略在轉型始期就遭到了重挫。

如果失敗,餘承東將引咎辭職,而華為手機也將徹底一蹶不振。這是餘承東人生的第二次豪賭。

這次豪賭一開始卻並不順利,2012年,他推出2999元價位的智能手機P1,包括後面推出3999元的D1,以衝擊中高端。但都遇到了賣不動的慘烈現實。

“他做的那個Ascend品牌,連店員都不知道該怎麼念。”

因為砍掉了大量貼牌,華為手機的銷量也遭遇了大幅度下滑,再加上高端品牌賣不動,2012年華為手機全球銷量只有2900萬。餘承東時刻面臨下課的風險!

那個時候,以華為被沃達豐、法國電信等世界級運營商剔除為契機,華為終端內部的元老,弄了一個“倒餘運動”。望著會議室裡,幾個對自己恨的咬牙切齒的面孔,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干擾)不可避免。除非(華為終端)完全獨立出去。”

而這場“讓餘承東下課”的官司,鬧到了任正非那裡。最後,還是這位華為的創始人一錘定音,“不支持餘承東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這次“倒餘運動”的最終結果就是餘承東對華為終端進行了大規模的人事調整,還調整了手機產品線總裁、家庭產品線總裁和首席營銷官。

為了堵住其他人的言論,餘承東先發制人,在媒體面前喊出了“華為手機三年之內成為世界領先手機終端產商”,”銷售目標會一年翻三倍”等一系列讓人吃驚的口號。這即是對任正非支持自己的回應,也是為了獲得媒體輿論鞏固自己地位的兵行險招!這也是餘大嘴的由來。

當時,餘承東看見小米在互聯網上做得非常好,他在思考是直接用華為這個品牌衝擊線上,還是單獨成立一個品牌去搶佔線上市場。後來,餘承東決定華為力主高端市場,榮耀探索互聯網。但是,那個時候餘承東成績都沒有做出來,無疑又是一波反對。

幸好,當時餘承東主導的華為P6、P7銷量非常不錯,堵住了不少人的嘴,由此餘承東最終才成立榮耀,而關於榮耀是否徹底獨立運營,當時內部爭議也很大,也是餘承東力排眾議讓劉江峰執掌榮耀。

榮耀真正開始嶄露頭角是榮耀6的發佈在,這款手機的顏值在當時可以說是十分驚豔,而這款手機的成果,也讓榮耀得到了徹底的獨立,隨後2014年,榮耀暢享版首輪預約數量更是達到1650萬臺,打破了記錄,榮耀開始和紅米走到了統一起跑線。

而到了15年,樂視小米大戰,榮耀坐收漁翁之利,16年,小米因為內部與外部的問題,銷量大幅下滑,榮耀也成功上位,坐上了互聯網第一的寶座。

可以說,榮耀的成功有劉江峰的奠基,與趙明的無縫接棒以及餘承東大力研發的舉措,也有外部的推力。

餘承東認為技術研發才是實現銷量穩定增長的最重要因素,所以無論是當年強上K3V2,還是後來將大量的研發投入砸在手機上。

不得不說,餘承東是真的熱愛手機啊,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產品經理,雷軍、陳永明這些人理餘承東應該是最懂手機的了。

餘承東對技術有一種莫名的狂熱。在產品研發週期內,接聽他的電話幾成慣例。多數時間,此類通話都在晚上10點之後,餘會定期向下屬反饋自己的意見,多數時候是批評和抱怨。通常對話是這樣的:“產品怎麼還是這個樣子?”,“怎麼可能總是在變?”,“為什麼不能變?”。

例如P7 SIM卡槽和SD卡合一的想法,就源於餘承東的想法。

在搞P7的時候。下屬做Demo彙報時,餘承東發現,海思芯片底層做了一個低延時環回通路,使得整個過程不超過50毫秒,如此可以令卡拉OK功能復活。還可以做到實時耳返。市場嗅覺靈敏的餘承東要求這一功能必須在P7上實現首發。當時P7發佈會迫在眉睫,音頻團隊只好加班加點,最終效果出來在市場上可謂大受好評。

當初楊元慶楊總說華為 Mate X 只是一些噱頭,沒有真正的用處的時候,餘承東立馬跑到了聯想展臺砸場子。看餘總這犀利的表情,手裡拿著華為 Mate X 。真真是大佬的感覺。

和馬化騰推銷華為 Mate X。

甚至向網友展示了自己的華為 Mate X ,看餘承東笑的和孩子一樣,和網友推薦自己的 Mate X ,餘承東不愧是華為最強推銷員呀,不過成功老總看娛樂八卦是怎麼回事?

圖源李瀛寰

而到了15年底的時候,雖然小米正處於巔峰時期,收割了很多互聯網的紅利,榮耀敏銳發現線上市場在不斷萎縮,就開始轉戰線下,華為榮耀渠道策略由之前單一的線上渠道擴展到社會渠道,並通過O2O模式進行售前諮詢、售後服務的一體化服務體系,並且和蘇寧門店展開了合作,雙方共同實現榮耀進駐蘇寧1000家門店,開啟100家榮耀旗艦店的合作目標。此外,蘇寧還將幫助榮耀大力拓展線下渠道,全面進入三、四線市場,實現進駐1500家蘇寧易購服務站的目標。

到了2019年,榮耀線下專賣店和授權店超過2000家。

總結起來,榮耀成功的原因有:1、好的領導支持(餘承東)2、背靠華為技術優勢明顯3、產品發展戰略明晰,不會輕易更改(小米這點做得不是很好)4、產品線劃分明顯,刀法精湛,各自收割目標用戶人群,從而開拓更大市場(小米這點也沒有做好)5、榮耀擅長學習他人的長處並且合理消化供自己使用。

小米這些年戰力90以上的高管除了黎萬強就是雷軍(S),洪鋒也不錯(S-),盧偉冰還湊合(A+),可惜招數太Low了一些,趙明+張曉雲+何剛+餘承東+王成錄(S-)。這幾個都是S戰力。

這裡討論一下雷軍雷總和餘承東,雷總做天使投資人那絕對是國內頂尖水平,但是論發展戰略以及做手機這塊和餘承東明顯還是有些差距,餘承東最大的特點是技術導向以及聚焦發展戰略不動搖,舉一個例子,華為手機目前的影像系統是餘承東15、16年的時候,就敏銳地發現,未來照相會成為手機的一個大賣點成,從而大力研發華為影像系統,在華為影像系統發展方向上,餘承東甚至都能提供專業的意見。。。。

後面還有任正非這個SSS+戰力做後盾,怎麼打!


大巖不燦


沒人可比性,華為做了多少年,小米做了多少年,兩家的起步不一樣,華為是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起家的,和聯想同時起步,一步步走過來的,九死一生,不容易,小米怎樣起家的,小米起點很高,起家時,創始人個個了得,都是行業精英,而且,一炮走紅,短短十年時間,走進了中國手機前5名,而且,走別人的路,叫別人無路可走,幹掉了山寨機就是例子,而華為呢,創業初期,除了任正飛一個大佬,身邊人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幾手機倒閉,憑著任正飛的個人意志,經過三十多年的打拼,成就了今天。


胡服騎射682


小米和華為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在互聯網加的時代,小米的智慧互聯有很大的競爭優勢,而且已經取得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在國內有著不錯的口碑,而且小米在產品研發上面投入巨大,而且供應鏈和生產線都非常完整;

未來小米將成為頂尖科技領域的霸主,潛力無限,未來可期,當然華為也還行。

我看好小米,小米up up~


PaoKafe1


華為的主營業務是通信網絡、IT、智能終端和雲服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設備商。而小米是集手機、智能硬件和IoT 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如果不區分維度的話,二者是沒有可比性的,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如果非要對比,只能拿二者交叉的領域——手機及智能硬件來對比,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二者之間的差距了。

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帶大家瞭解一下。

1,市場規模

據最新的2019年中國手機銷量總榜單顯示,排名前幾的分別是:

Huawei——38.5%

OPPO——17.8%

vivo——17.0%

小米——10.5%

蘋果——7.5%

2019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為3.69億部,華為手機出貨量從一年前的1.048億部躍升至2019年的1.42億部,增幅為35.5%。小米2019年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為3880萬臺,同比出現了21%的下滑,市場份額也從2018年的12.4%下滑到了10.5%。

從市場份額上,如今華為是小米的三倍多。


2,產品線

對於手機品牌,產品線是非常關鍵的,只有完善的符合市場定位的產品線,手機廠商才能不斷的擴大市場規模,提高品牌影響力。

華為的產品線目前有:

Mate系列——主打高端商務,大氣穩重範兒,是華為賣的最貴的產品,一般在5千檔。當然保時捷版本也是,不過保時捷版本只是炫肌肉的,走的是更高端的路線,不指望走量。

P系列——定位高端年輕時尚群體,攝像牛逼,每次新旗艦一發布,拍照分數都能屠榜,這與市場定位有關的。一般在4千檔的價位。

榮耀系列——定位於互聯網手機品牌,追求性價比,不設線下店,主要是受小米的啟發,也可以說是用來對標小米的,是用來開疆拓土,佔領市場份額的坦克。

Nova系列——也是定位年輕新潮群體,從找易烊千璽代言,就可以窺見nova號召的是哪一部分群體。Nova系列和榮耀系列的價格相當,在1500——3000區間,主要是走量機。

可以說,華為的產品線從低端到高端是全完覆蓋了,而且都已經贏得了市場的認可,每一個系列拿出來,都很能打。

再來看小米的,小米之前是靠紅米走量,數字系列追求性價比,MIX系列衝擊高端。可以說,小米開創的這一模式,應該是互聯網手機品牌的先河。


早期小米的銷量一直不錯,性價比深得人心,包括現在,提到小米,首先想到的就是性價比,便宜,買了永遠不吃虧。但是成也性價比,敗也性價比。導致最壞的影響就是,東西便宜了,想提價就難了,所以,小米衝擊高端總是鎩羽而歸。Mix系列被砍,就可以看出。

那麼不走高端行不行呢?肯定不行,小米通過性價比這一側翼戰攻入智能手機市場,並曾經一度佔領了市場,功不可沒。但是佔領一定的市場份額後,就需要較高的利潤來維持高額的研發投入,組裝機是沒有未來的。但是小米走的是性價比的路線,做手機就是交個朋友,賺不到錢,想要賺大錢,還是得開發高端產品,而且高端產品對提高品牌溢價能力也極為重要。

所以現在小米也是極為痛苦,紅米系列代替小米數字系列,繼續走性價比的路線,維護市場份額,小米數字系列則代替之前的mix系列衝擊高端,這次發佈的小米10就是,起售價3999。嚴格上來說,只要站上3500的價格就算在高端市場站住了腳了。

小米能行嗎,還不知道,畢竟第一次小試牛刀,但是再看華為呢!華為的mate系列和p系列那次的售價低於3500?而且榮耀都差點站上了,真是想逼死小米呀。

所以,就產品線上,小米完敗!

3,核心技術

這也是小米一直被詬病的地方,總是被罵組裝廠,為啥,還不是大家看到人家華為有麒麟芯片。

有句話怎麼說,得芯片者得天下。你看現在有手機芯片的幾家,蘋果、三星、都是有自家芯片,都是世界前三,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華為能自研芯片,完全是底蘊,華為靠通信網絡打遍天下無敵手,幾千億的營收是相當可怕的。手機說白了只是一個副業,把通信賺的錢投進手機裡,完全餓不死的。看看華為高達千億的研發費用就知道了,就是放眼全球,也是恐怖如斯,根本不缺錢。

而小米就不一樣了,底子薄,起初還是賠本賺吆喝,想研發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還不知道這事到底能不能成,不是小米不想研發,實在是沒錢沒錢沒錢。


小米起初做澎湃處理器,計劃10年投入10億美元,可是三年燒了10億人民幣後,做出來的澎湃s1明顯落後市場,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沒錢沒時間,你讓一個初創企業,咋過啊。項目只能無奈流產。

另外,除了雄厚的實力,華為也是必須要走研發芯片這一條路的,不研發就是死路。為啥,想想之前中興被美國製裁,差點做不成手機的事。美國是很無恥的,通信領域是很容易牽扯到國家安全立場的話題的,而且,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美國在無事生非上是很有天分的。

華為現在成為世界通信行業的老大,開始建立自己的底層框架,這讓美國是很忌憚的,絕對的要打壓呀。除了5G網絡,其他產品肯定也是要打壓的。美國商務部不讓谷歌授權系統,不讓高通授權芯片,華為還怎麼玩。所以,及早的自力更生是解決後患的唯一出路。從現在華為開發鴻蒙系統就可以看出,華為早就在佈局了。

有人說,小米和其他廠商不怕美國芯片斷糧嗎,這種情況不會出現的,美國商務部也無法逼迫高通斷糧,因為市場經濟,高通也要吃飯,不賣芯片給國產手機廠商,高通是要餓死的。但是隻斷華為這還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畢竟不會傷了高通的元氣。

所以,縱觀以上幾個方面來看,就拿手機產品領域,小米離華為都有著不小的差距,尤其是2019年華為又遭遇了美國的“禁運”,特別是谷歌GMS服務的斷供,刺激了國內民眾愛國的熱潮,使華為口碑得到了空前的認可。而同是國產手機的小米,卻一直被認為是組成廠,通過跪舔高通,贏得旗艦cpu的首發,心裡也是哇涼哇涼的。

至於誰會是未來中國的霸主,華為肯定是更有機會的。小米的互聯網模式沒有護城河,華為完全可模仿,而事實也是,從華為做筆記本,榮耀做筆記本,做電視,做智能家居,華為的生態體系也在逐步搭建。做硬件廠商,不值錢,而這正是小米忽悠投資人,支撐股價,並且引以為傲的東西。

而小米擅長的東西,與華為差距正越來越小;小米的劣勢卻與華為正越拉越大。

華為將成為蘋果都無法忽視的強大對手,而小米也許此時已經從華為的競爭對手裡剔除,成為other。


科技奇點


這幾年來,無論是華為還是小米,手機業務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華為和子品牌榮耀全面涵蓋了高中低端市場,而小米則主打中低端;華為的主戰場除了國內還有歐美等市場,小米則主要活動在亞非等國家。

還記得2011年剛發佈小米一代的時候,手機行業第一次喊出了為發燒而生的口號



1999的定價讓用戶拍手稱好,但同時也讓友商頗感無奈——一個愣頭青硬生生的拉低了整個行業的定價標準



就這樣,小米手機在百家爭鳴的時候殺入了手機市場,而且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國內首開互聯網飢餓營銷模式的小米也是賺的盆滿缽滿,硬生生的從中華酷聯的圍追堵截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而此時的華為在幹什麼呢,消費者業務的總裁餘承東正在想法設法走入高端手機的陣營。p系列,mate系列齊頭並進,終於在mate7這部手機上大放異彩,

這款手機為華為全面走入高端陣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華為手機mate系列也成為了高端商務手機的代名詞。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米和華為在戰略上的差距。

小米

堅持不懈走互聯網手機的模式,依舊走中端手機路線,定位1999的價格,期間還推出了主打低端市場的紅米手機。但是手機行業定位太低幾乎是賺不到錢的,所以當時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蘋果佔了整個手機行業利潤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小米手機完全靠採購業內領先的元器件進行機器組裝,而且主要是國外的配件廠商供貨。首發驍龍處理器也一直是小米孜孜不倦在堅持的事業

華為

華為初期,走的是跟運行商合作的模式,主要依靠這種方式來銷售手機,巔峰時期的中華酷聯幾乎都走的都是這種模式。而餘總則一直在思變,如何做出差異化的手機,打入高端市場。

強大的研發能力也促使華為推出了自家的海思處理器,

搭載海思處理器的mate7一炮而紅,讓華為更為自信。要知道,現在的手機廠商,只有蘋果,三星和華為三家能自研處理器。曾經盛極一時的htc就是因為失去了高通的優先供貨權而加速了它的沒落,可想而知自研處理器多麼重要。

除了處理器,華為在攝像頭方面也走出了差異化路線,

跟萊卡合作的p9在拍照水平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也開啟了手機與傳統攝影行業的合作模式

優秀的工業設計,也讓華為不僅僅只是個手機,

華為的豎排三攝,浴霸三攝都引領了手機界的潮流。

另外,推廣方式上面,華為相對於小米則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僅學會了小米的互聯網營銷模式,而且還有各種海軍和水軍在免費給華為打廣告,相比起來勞模雷總在科技圈的推廣效果則實在是有限

所以總體來說,擁有足夠創新能力,研發能力的華為畢將成為手機行業的一方霸主。當然小米如果能及時調整策略,奮起直追的話,也未嘗不可能與華為爭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