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何以前的電影裡面,都是真喝,真打,現在都是鏡頭帶過?你能想到哪些真喝的鏡頭?

90後玩遊戲


所謂經典就是需要時間檢驗的東西,當然只能看到以前的經典電影。

拍電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往往都是幾十幾百個人,用時幾年耗費巨資,才能弄出一部電影。

尤其國產電影,能順利上映的就不容易,好多半途而廢胎死腹中的,拍電影拍得導演生無可戀常有的事!

上映能回本的都不多,賺得盆滿缽滿的更是鳳毛麟角,能出個萬人頌揚的經典談何容易!

現在人手一部手機,個個都是媒體人,在網絡上評價電影,缺少對電影人的起碼尊重。上百人幾年的艱辛勞動,奉獻兩個小時的消費娛樂,至少尊重一下別人的勞動。

有些沙雕青年評價電影,不但滿嘴噴糞,罵張藝謀陳凱歌像罵孫子似的,而這些人都是他們的爺爺輩,是為電影事業奉獻一生的老藝術家。

都TM被超市廣告給教壞了,什麼觀眾就是上帝,我呸!

電影不是廉價商品,而是包羅萬象的複雜藝術!


勤勞的馬蜂


考究起來,一要說到武術指導行業的起源和發展;二要說到電影拍攝理念的變革與創新。

說到這,繞不開兩個人物。一是袁小田,二是徐克。

先講袁小田,也就是袁和平的爹。他是電影史上第一位武術指導,算是這行的祖師爺。

《蛇形刁手》劇照——袁小田(1912-1980年)

袁小田生於北京,1937年應粵劇名伶薛覺先(也就是電影《南海十三郎》中的薛五爺)之邀,在薛家班的演出中負責北派武打場面。兩年後,他涉足電影,主要擔任武打、替身工作。

1960年,王天林(王晶的爹)拍攝《鐵臂金剛》,邀請袁小田專職負責電影中的動作場面,香港電影業正式有了“武術指導”的概念。早期的動作電影中打鬥動作的設計,脫胎於戲劇表演。

當時戲劇表演中的武打動作主要分為兩派,一是袁小田為代表的北派;二是于占元為代表的南派。兩派都是出身京劇世家,由外省入港,關係要好,授藝並無成見。袁小田還讓兒子袁和平等人拜于占元為師,袁氏兄弟和于占元門下的“七小福”從此結下不解之緣。

另外一個知名武指是洪拳傳人劉湛,但他入行晚點,1950年才投身電影圈。他雖出身於武術世家,但其子劉家良與袁小田徒弟唐佳要好,兩人早期合作較多。劉家良後來一手締造了劉家班。

1973年,動作巨星李小龍突然去世,這對香港動作片市場來說簡直是個災難。因為李小龍拔高了香港乃至整個東南亞觀眾的口味,過去那套死板的動作沒有李小龍陽剛凌厲,之後出的電影都是對李小龍的拙劣模仿。之後幾年內,武打電影的票房和口碑勘稱嗚呼哀哉。

一直到1978年,思遠影業的老闆吳思遠大膽啟用武術指導袁和平做導演,讓武行出身的內行人來拍一部武打電影。袁和平在之前《鷹爪鐵布衫》中的動作設計已獲不錯反響,但這次,袁和平決定搞就一票大的,乾脆拍一部跟從前市場不一樣的電影出來。為保證質量,他請隱退八年的爸爸出山,給之前鬱郁不得志的好兄弟成龍配戲,於是有了《蛇形刁手》。

《蛇形刁手》中的武打場面雖然也講究招式、一板一眼,但卻加上了許多肢體動作的歪曲設計,詼諧幽默,妙趣橫生。這部電影在香港影壇一炮而紅。同年,思遠公司再用原班人馬趁熱打鐵拍攝《醉拳》,越發勢不可擋,其他公司紛紛效仿,帶火了一大批武行。比如洪家班、成家班、劉家班、袁家班,而這幾套班子都和袁小田有關。

袁小田在醉拳中的形象深入人心,此後被改編為《拳皇》中的人物鎮元齋,喝酒能夠回血,擅用葫蘆攻擊。至此,袁小田、袁和平父子將武術指導一行發揚光大。袁、劉、洪、成四大武指班子爭奇鬥豔。

在《蛇形刁手》、《醉拳》大火之後,武術指導一行的動作設計更加純熟。這在現在來看滑稽而不真實的動作設計,在當時來說,卻是顛覆性的。

再說徐克。 一招一式對練似的武打設計死於徐克之手。

進入80、90年代以後,隨著武指行業的快速發展,武打設計的各種奇思妙想層出不窮:布衣針線也能作為武器、茅山道術也能融入武功招式。這階段,受時代影響,都市動作片開始賣座,傳統武打劇中一板一眼的動作設計開始大幅減少,但仍然存在。林正英的殭屍武打喜劇風靡一時,劉家良仍然堅持功夫招式電影的創作。

徐老怪來了,然後傳統武俠死了,連同那些一招一式打來打去的武打動作。

無巧不成書,一手發掘了袁和平的吳思遠,在《蛇形刁手》推出的第二年(1979年)看中了初出茅廬的徐克,投資他拍了一部怪片《蝶變》。這是一部懸疑驚悚外加獵奇的武俠片,被後來的影評人列為香港新浪潮代表作之一,感興趣的自己去看。

在這部影片中,徐克就已經顯現他的劍走偏鋒,不同尋常。電影中傳統的動作戲再滑稽,導演都要給觀眾強調真實感。鏡頭是固定的,攝影機忠實記錄武打演員的動作,無論凌厲或者詼諧。

《精武門》中的動作戲;片中演員為李小龍與林正英。

這場激烈的打鬥場面,每個場景切換的頻率在4秒左右,當時算快的了。

徐克不這樣,他喜歡天馬行空,他用武俠去表現電影,而不是用電影去表現武俠。這種想法體現在他的剪輯、構圖和特效使用上。

從1979年的《蝶變》,到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徐克的激進非常明顯。他請來《星際大戰》的特效團隊給《新蜀山劍俠》做特效,電影中的演員衣袂飄飄,高來高去。武打動作不再是真實的、單調的,而是與畫面、服裝協調起來,以達成飄逸唯美的效果,形成新的視覺刺激。

但這兩部電影都太過激進,票房不佳,以致徐克隨後又去拍了些賣座片,不碰武俠。時隔8年之後,直到1991年起,徐克找來袁家班,再搭配李連杰,導演了《黃飛鴻》系列。《黃飛鴻》三部曲宣告徐克的武俠電影成熟。

在《黃飛鴻》系列電影中,李連杰的武術套路表演發揮的淋漓盡致,袁家班固然功不可沒,但更重要的是徐克的剪輯。徐克的鏡頭推拉搖移,或快或慢,全景或是特寫,來回變換;鏡頭切換經常只有1秒,從多個角度解構了武打場面,令人目不暇接,心生暢快。

1992年的《新龍門客棧》是徐克武俠電影的巔峰之作。林青霞與張曼玉在客棧那段互扒衣服 的動作戲就如同舞蹈一般。徐老怪在一個狹窄的空間內打造一段別樣的浪漫,這一段的鏡頭運動、光線處理、剪輯、動作設計、演員表演已經成為影史經典。大家自己去看。

香港動作電影在90年代風靡世界,令好萊塢感到恐懼。

之後袁和平受邀指導了《殺死比爾》、《黑客帝國》等好萊塢電影的動作設計;幾乎同時,徐克、吳宇森等人對動作場面的剪輯手法也被世界各地導演所效仿。

這一切都始於早期香港動作電影那一招跟著一招的武打設計。






韓師弟影視工作室


以前老電影老電視劇為什麼會有許多真吃真喝的片段,可以從以下方面思考(個人見解):

1、當時社會科技不發達,人們對影視的想法沒有那麼天馬行空,劇情貼近生活及把控每一個片段的細節,考驗演員每一個細節的能力。而現在的影視劇都是老套路,注重顏值,注重劇情的炫麗及扣動人心,而放棄了對細節的把控。

2、當時的娛樂圈注重的是演員實力,把控每一個細節描寫,對於演員的能力特別注重,我想當時真吃真喝這些應該都是一些基本功呢。動作及神情等演技才是重點,所以那是才會出現成家班與洪家班等武術班。而現在的影視劇注重的是人氣,某人因為某件事火了,說不一定下一部影視劇就會有他們的影子,因為現在的投資方注重的人氣能夠帶來更多的錢。而那些人能有什麼演技,真吃真喝怕只會掉身價,不如來點霸氣扣動人心的劇情來出出名。

老藝術家遊本昌老師出演【濟公】這部電視劇,有一個片段是吃狗肉,聽說那狗肉都是臭的,這才是演員,真吃啊,放在現在生活中,也不會有人去吃吧。


一夢千年擬書生


我覺得這與這個時代的發展的是離不開的,之前的影視業產業落後,設備落後,技術落後,好的鏡頭我們沒有能力拍攝,而且需要藉助真喝,真打的劇情來描述故事情節,而現在我們有了技術,有了設備,有能力演出來了,就不必要使用那些情節了。

其次真喝,真打對演員有極大的考驗,現在太多的流量明星,已經無法滿足這方面的需求,導演也根據這個時代改編的拍攝方式,也算是一種與時俱進。

最後,真喝真吃也是一種資金,而使用道具就可以減少這一方面的投入,但是真打的情節在需要的時候還是會出現的。
我想到的真喝真打鏡頭應該是成龍大哥的,早起成龍的電影都是真喝真打的劇情。而真吃我想到的是《武林外傳》,沙溢在某綜藝上提到過,他們當時劇中窮,沒有錢提供盒飯,所以在戲中演時吃的東西就是當飯吃的。

我們應該致敬那一個時代,他們雖然窮且落後,拍攝條件極其艱難,但是演員卻是真演員。


橙子說橙汁


我們電影市場不成熟,從最早的賀歲大火,大家喜歡有演技又特別有特點的演員,並且劇情要好,類似天下無賊,非誠勿擾,馮小剛葛優,劇情需要支撐,當然對演員的演技,劇組的道具都需要有個品質把控。之後大家發現明星帶動流量,一部電影要一百多個明星,一人一句話,其實這時候電影已經走下坡路。突然一部電影,劇情狗血,就因為主角是流量小花,小鮮肉就能獲得幾億十幾億的票房,例如某時代1某時代2。這個時候資本就已經瘋狂了,拍電影不再注重劇本,不再苛責演技,需要的是流量,需要的是一兩億的投資能有幾倍的回報,並且的回本快。那偷的錢大部分也給明星了,明星再弄個陰陽合同什麼的,反正不管電影如何,有錢大家一起賺,這個時候誰還在乎是不是真吃假吃啊,說臺詞都123457了還真吃?


叫我鐵錘7971


我覺得首先是時代科技,已經技術的成長,一些打鬥鏡頭已經可以用特效來完成,並且不會比真喝,真打的效果差。其次就是演員,當時的袁家班,成家班,洪家班等武術班演員的功底是很好的,拍攝時雖然很苦很累,但是他們卻能完美的完成這些鏡頭。現在的小鮮肉哪裡能吃那些苦,只能用特效來完成了。


影視研究局


80、90年代以後,隨著武指行業的快速發展,武打設計的各種奇思妙想層出不窮:布衣針線也能作為武器、茅山道術也能融入武功招式。這階段,受時代影響,都市動作片開始賣座,傳統武打劇中一板一眼的動作設計開始大幅減少,但仍然存在。林正英的殭屍武打喜劇風靡一時,劉家良仍然堅持功夫招式電影的創作。

時代在進步,高科技手段的出現,落後必須被淘汰。


江南小韻


這是現在的政策問題,再也不會出現《古惑仔》的那些鏡頭


Oo超越夢想oO


印象最深的就是1998年《濟公遊記》,遊本昌老師在拍戲過程中,當時天氣特別熱,雞腿已經壞了,遊本昌老師為了拍出效果,直接吃了


用戶1147528044090676


從法律上講,以前的電視電影沒有植入廣告的概念,廣告法裡也沒有明確的關於酒的規定,所以就沒所謂了;

從影視終端的普及度,其實也可以說是從道德層面上講,隨著影視劇的覆蓋面越來越廣,承擔相應的社會和道德責任也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