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王昌齡的一首冷門詩歌,結尾7個字堪稱神來之筆,精彩絕倫


王昌齡的一首冷門詩歌,結尾7個字堪稱神來之筆,精彩絕倫

文|丁十二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一首《送柴侍御》的爆火讓盛唐詩人王昌齡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

何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近來讓人覺得倍加驚豔?想來不過是疫情之下,這句詩被日本友人賦予了特殊含義,表達了願與中國共命運的情誼。

其實讀過王昌齡詩的人都知道,青山和明月是王詩中常出現的意象。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

還有今天我們要讀到的這首《龍標野宴》,結尾“青山明月不曾空”七個字更是堪稱神來之筆,驚豔絕倫。

王昌齡的一首冷門詩歌,結尾7個字堪稱神來之筆,精彩絕倫

《龍標野宴》

【唐】王昌齡

沅(yuán)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絃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從題目《龍標野宴》可以看出這應是一首詩人在龍標這個地方進行野宴時寫的詩歌。單從“宴”字看這應是充滿歡樂氣氛的,尤其是前面還有“野”字,即在野外宴會。就跟我們郊遊踏青野炊一樣,這應是更歡樂的。但是詩人是在什麼地方野宴——龍標。說到龍標首先就應該想到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沒錯,詩人是被貶謫到龍標這個地方的。所以理解了這樣一層含義自然就能理解詩歌中的愁了。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夏夜涼風習習,春酒竹林,這真是一個能足夠放鬆自己肢體、情感和思想的夜晚。又有志趣相投之友“相攜春酒”共赴一醉。這種竹林聚會,縱情暢飲的歡樂氛圍真是讓人有種錯以為是“竹林七賢”的感覺。

王昌齡的一首冷門詩歌,結尾7個字堪稱神來之筆,精彩絕倫

不過詩人終究內心還是愁苦的,試想一個曾寫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般充滿了激昂悲壯文字的邊塞詩人;一個曾遠赴西鄙卻數次被貶於荒遠,宦遊坎坷,而又有著極強的功業追求的盛唐詩人。他怎會安心被貶於此?

所以詩人說“莫道絃歌愁遠謫”,不要說我們的音樂和歌聲是因為被貶謫的哀愁。只是不要說而已,並非沒有。另一方面詩人越是說不要說越表明其內心愁苦不堪。最後詩人筆鋒一轉,看著天上的明月和遠處的青山,強行自己跳脫出貶謫之愁,說我們唱歌是因為那遠處的青山和當空的明月卻從不曾空缺。

“青山”、“明月”是天地間永恆的美好存在,是詩人譴懷寄情的對象,更是詩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表明詩人渴望超脫、追求大自在的人生理想。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東坡是真的能夠發現“青山”、“明月”的美好,並從中超脫出來。而王昌齡嘛,不過是一種若隱若現、若即若離的追求罷了。

王昌齡的一首冷門詩歌,結尾7個字堪稱神來之筆,精彩絕倫

現在是全民戰疫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服從政府和國家的安排,科學有序復工,做到公司和家兩點一線,不要出門聚集。

如果隔離在家沒事幹,那不妨多背幾首詩。這樣發朋友圈的時候,你也能寫出:莫道宅家無閒事,青山明月不曾空。

沒有哪個寒冬不會過去,沒有哪個暖春不會到來!


疫情之下,好好讀書

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