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年收入不足200億 香港置地何以問鼎新地王

秘訣:非核心不投資、非鰲頭不合作

年收入不足200億 香港置地何以問鼎新地王

當港企“跑路”呼聲四起的時候,香港置地卻以310.5億元的價格,拿下上海市徐匯濱江西岸金融港地塊,刷新了土地交易的總價記錄,成為了上海總價“新地王”。據測算,徐匯濱江項目的總投資預計不會低於60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該幅地塊東至瑞寧路,南至瑞寧路、龍騰大道,西至東安路,北至龍華中路,共28個地塊。涉及商辦、餐飲旅館業、文體、商品住宅、社會租賃住宅、廣場用地等多種業態,總佔地超過32萬㎡,總開發體量約180萬㎡。

值得注意的是,該地塊出讓的保證金就高達65億元,並在出讓地塊前便設定了諸多限制條件。比如,地塊上的商業、租賃住宅、酒店、文化體育均要求100%自持,辦公要求自持60%,要求充分利用相關優勢,形成世界級金融產業發展平臺,比肩外灘和陸家嘴,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新增長極。

香港置地表示,上述土地開發將分多個階段進行,預計到2027年完成。土地成本310.5億元將於2020年分期支付,集團正在考慮一系列融資方案,包括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包括但不限於預售、與戰略合作伙伴合作等),集團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支付土地成本,因此,不打算向股東尋求資金支持。

據悉,香港置地成立於1889年,公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擁有高級上市地位,並在新加坡及百慕大擁有第二上市地位。

1996年,香港置地正式進入內地,財報顯示,香港和大陸已經持續成為公司最大的利潤貢獻部分。其中,大陸地區對利潤的貢獻度更是在不斷增加。

截至2018年年末,香港置地在中國內地的發展物業包括七個城市的20個項目,其中十個項目位於重慶。業務的規模顯著增長,在過去兩年確認了11個項目的權益,承諾投資總額超過30億美元。

年收入不足200億 香港置地何以問鼎新地王


但對比眾多地產公司,香港置地顯得格外低調。2011年,香港置地曾以29.1億元拿下紫禁城旁的一塊商業用地,用了三年時間命名,三年時間建設,2017年底才正式開業。

對此,香港置地行政總裁彭耀佳曾表示,任何一家開發商都希望項目可以越快越好,因為越快就可以有收入。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如果太快的話,質量方面就要做一些妥協。在香港置地看來,專注於一個細分市場,維護好品牌,獲得客戶以及市場的信任,才是讓企業保持持續性發展的關鍵。

從財報上看,香港置地雖然2018年收入不足200億元人民幣,但淨負債率僅有9%,在頭部房企都在為融資發愁,部分房企賣地求生甚至倒閉時,香港置地的的授信餘額為72億美元,56%來自銀行,44%來自資本市場,且大多為長期貸款。

而香港置地得以穩健前行百年的秘籍便是,非核心不投資、非鰲頭不合作,因此拿下要求近乎嚴苛的上海地王並不奇怪。

儘管一塊地王便已花盡一年收入,但香港置地背後的母公司實力卻不容小覷。公開資料顯示,香港置地的母公司為怡和集團,持有其46%的股權,怡和集團旗下業務還包括牛奶國際、文華東方國際企業品牌、零售領域的惠康超級市場、7-Eleven、必勝客、萬寧以及美心集團等。

此外,該公司旗下還擁有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Gucci、Armani、Dunhill等多個全球高級零售品牌。

香港置地正是靠著“非核心不投資、非鰲頭不合作”的拿地秘籍,以及背靠資金雄厚的母公司,才得以前行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