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評價電影《過春天》?

職業影迷牛哄哄


《過春天》是一部很純淨的電影,之所以說她純淨,是因為在此之前,「青春片」作為電影的一種類型,總是被賦予了太多意義,打上了太多標籤。以至於青春片,尤其是與我們相對貼近的華語青春片,往往是蒙著青春片外衣的警匪片、醫療片、安全教育片…… 唯獨不是青春片。《過春天》極為剋制地展現給我們原來青春片可以這樣純粹,這就是大多數人經歷過的青春。

剋制是全片的一種基調。青春就是孩子接近成年時候的尾巴時光。並沒有那麼多的故事,就像《過春天》的故事發生在深港兩地,電影的味道也如同粵菜,清淡、可口,回味無窮的是食物本來的味道,就像我們懷念的是青春那些日常。

如果只是平鋪直敘,這部電影就不會存在,即使是紀錄片也會透過紀實鏡頭傳遞導演的思想和意圖。《過春天》講述的正是青春的蛻變。這種蛻變是從渴望開始的。香港地處熱帶,是不會下雪的。佩佩想在聖誕看雪,於是與閨蜜開始攢錢。故事就這樣展開。

情節的變化是通過現實的變化來帶動的,香港不是一個充滿變化的地方,佩佩最開始想靠兼職來掙錢,法律規定,現行香港最低工資為32.5港元/小時,一天做5個小時就是162.5港幣,主管的一句“全香港都一樣”,讓佩佩的攢錢之旅開始變得遙遙無期。但緊接著,她誤打誤撞幫人帶貨,為她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片名《過春天》其實也正是佩佩的行為在粵語裡的講法,指的是攜帶貨物偷運過關,也就是所謂“走水”。這樣的青春經歷其實也並不多見,可青春期的時候,為了一個美好的願望,我們誰又能說自己沒有做過一些有那麼一點小壞的事情呢?佩佩的春天就這樣開始了。

電影進行到這裡,其實已經有了許多元素,陸港差異、身份認同、青春期躁動、家庭問題等,但導演做到了剋制。沒有在這些元素上著墨更多,而是儘可能聚焦在佩佩這些青春期的孩子身上。這些元素也只是讓劇情變得更合理,而不是喧賓奪主。我們看到的還是佩佩們的生活,怎樣開始有了一絲漣漪。

儘管本片大多數劇情發生在香港,但卻沒有變成另一部港片。導演儘可能讓佩佩從香港中學生的身份裡剝離出來,只是作為一個懷揣美好願望的青春期少女,敘述她的生活。因此本片在色彩上也與一般的港片或大陸華語青春片不同。沒有鱗次櫛比的色塊拼接,也沒有矯揉造作的懷舊調色。這種設置無疑讓《過春天》更像我們每個人經歷過的青春,因為記憶的模糊,一些似是而非的日常上,加上了一層淡淡的濾鏡。

如果佩佩只是讀書考試和畢業,這樣的青春無疑會更加真實,但也會非常乏味。觀眾在剋制的前提下,依然想要看到生活中不曾經歷過的一些跳動。所以,我們在佩佩過春天的過程中,看到了她的成長。從一個怯生生的學生妹,變成了獨當一面的佩佩姐,甚至一度成為三人組的小頭目。這種變化自然而強烈,熒幕這邊的我們看到她化險為夷之後,也對她的成就報以會心一笑。

無論是我們自己的青春,還是之前那些堪稱爆炸般的青春片,都有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性」。電影中對性的處理堪稱絕妙,可以擺上檯面的性教育課,氣氛活躍,大家講一個吹成氣球的安全套拍來拍去,最後氣球爆炸,結果不言而喻。這是拿到表面供我們討論和觀看的,一方面是惡搞,一方面是惡搞之後更強烈的渴望,對真相的渴望和對經歷之後的惶恐。

至於不能擺在檯面上的,導演用一場暗室內綁手機的戲,表現了青春期朦朧的性。昏暗的紅色燈光下,兩人面對而立,他們把手機互相幫助綁在身上。這個過程幾乎沒有臺詞,但背景聲音卻是刻意放大之後的呼吸聲,香港夏天的溫度可想而知。一切就這樣在一個曖昧、悶熱、昏暗、潮溼的環境中發生。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皮膚上的汗液,耳邊是放大的呼吸,手上卻是剋制而遲疑的動作。我不禁擊節讚歎,他們就這樣像在暗房裡沖洗出人生一張非常重要的相片。

當然,因為周所周知的原因,除了友誼破裂以外,她還有另一個符合某種“正義必然伸張”的結局。似乎是為青春中的某些波瀾畫上了一個句號。那些青春中不一樣的經歷,就像帶上了一層不真實的濾鏡,留在了我們的記憶裡。從此,你告別了青春,跨入了真正的成人世界。

在影片的最後,佩佩母女倆登上飛鵝山,面對著眼前的香港全貌,倪虹潔由衷說出一句:這就是香港啊。就像終究沒有在聖誕看到落雪,這句話似乎吐出了所有的委屈、解釋、合理與面對巨大城市兩代人同樣的迷茫。

就像佩佩最後將鯊魚發生,回到它該在的地方。

青春結束,春天過去了。






裝逼電影君影視


電影《過春天》講述了往返深、港讀書的女孩佩佩為了能和好友去日本旅遊,在好友的男友阿豪介紹下開始參與走私蘋果手機,並阿豪發生一些感情,這些青春故事都在他們被捕後戛然而止。


總的來說,算是合格的電影,即使找問題也是從導演的審美層次上去發現不夠好的地方,沒有明顯的硬傷。花姐可能算一個,給的筆墨很少,所以前後對待佩佩的態度顯得稍刻意了。


故事前半部分可以說有一點小驚喜,關於“過春天”的學生走私題材算得上新穎。當然人物的背景還是老套的,佩佩遭遇的原生家庭問題,好友家庭的重男輕女,也都是往苦情的方向發展並且細節上沒有什麼獨特性。

所以愈發進行下去,後來的問題就出現了。 從佩佩和阿豪有明顯的感情傾向開始,這個故事就俗套起來。喜歡上好友的男友,好友關係破裂,突然的被捕,都不能讓觀者滿意。故事轉折與結束都顯得平庸且倉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