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村子已死”,千年古村餘老弱病殘13人,誰繼守故鄉

說起旅遊,很多人第一想到的不外乎兩種形式:一是跟團遊: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加尿尿;二是自助遊,到繁華知名的景點,排隊打個卡,自拍加美景,最後發一篇美好的朋友圈,就是一趟完滿的旅遊了。

“村子已死”,千年古村餘老弱病殘13人,誰繼守故鄉

​但近幾年來,也有人“不走尋常路”,選擇近郊遊、鄉下游,這批人大多是在各大城市中生活的上班族或者自由職業者,平時因為工作繁忙,一年中想騰出遠遊的時間比較費勁,而且他們開始厭煩“黃金粥”那種人擠人的模式,想在好不容易休閒下來的時間裡選擇一些人少安靜的地方。

從心理方面講,人是一種奇怪的生物,喜動也好靜,不管是出生于都市或是農村,每個人在生命中似乎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鄉愁感,總在空閒時光有一種衝動,想到某個老地方去看看靜的、慢的生活。

“村子已死”,千年古村餘老弱病殘13人,誰繼守故鄉

​除了市內公園,很多城市的近郊綠化園規劃得特別不錯,一是人少,二是空氣好,於是作短期半日或一日遊的人就會選擇這裡,而對他們來說,更好的選擇是鄉下游,在城市呆久了,老家在鄉村的會攜家帶口回村裡呆幾天,或者找個陌生的村子逛一逛,在青山綠水中呆上一天,也是一種不錯的迴歸方式。

但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村莊快要回不去了,因為它們正在一個接一個地消失,年輕人爭相走向外頭,只剩下上了年紀的老人們留守在那裡,一批批靜靜地死去,這些村莊裡,也包括那些申請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村的千年古村。

“村子已死”,千年古村餘老弱病殘13人,誰繼守故鄉

​近日,山西省陽泉市盂縣的大汖村上了國際旅遊日報,這個村莊位於山西陽泉和河北的交界處,於2013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19年被評國家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村莊呈半圓梯級形狀,從上到下高低錯落,保留著完整的明清建築遺蹟。

“汖”的來源是有典故的,翻開中國古代漢語詞典,它的詞義是“高山流水”,簡義就是有瀑布的地方,在此處不遠的深山裡有三道白練般的瀑布,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中心的教授王曉巖專門前往查探古村的保護狀況,發現了另一個事實,這樣古色古香的地方,如今住戶卻只剩不足10戶了。

“村子已死”,千年古村餘老弱病殘13人,誰繼守故鄉

​住戶們稱,大多數時間這裡是沒有外人的,只有到了一些節假日像五一、國慶的時候,會有一些開車的遊客前來,來深山瀑布下玩耍,還有會拿錢跟村民們換土雞蛋,有些人會將西瓜皮和塑料包裝留在那裡,也有些只是來拍拍照就走,很少有人會住下。

王曉巖數了數,全村共是15個人,除了其中一個癱瘓在床外,剩餘14個都到“隊長”家來看他了。他說,“發展成旅遊業的話,規劃存在很多困難,但目前這裡只剩下15個人、3條狗、6只貓和68只雞了,到了夜晚,這裡僅有的幾盞燈火也會被黑暗吞沒……將來由誰來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