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辛棄疾的這首詞基本全篇都是典故,算是"洗稿"嗎?


辛棄疾的這首詞基本全篇都是典故,算是


1192年,52歲的辛棄疾由三山赴臨安,好友陳端仁為他餞別,於是稼軒寫詞相贈。


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宋代:辛棄疾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餘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人間萬事,毫髮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我的心中有一波又一波的長恨之意,但是如今在餞別的筵席上時間有限,我只能將之裁成短歌行,長話短說。


"長恨"即白居易的《長恨歌》,"短歌行"即曹操的《短歌行》。當然,本詞中不是實指具體的白、曹的詩歌,而是指的辛棄疾自己內心"長恨"的情緒,以及將該情緒濃縮成的這首詞。


"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劉邦沒法廢掉呂雉的兒子劉盈,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於是劉邦讓戚夫人跳楚舞,為戚夫人唱楚歌,歌聲裡流露出自己的無能為力。有人能像這樣理解我的無可奈何嗎?

辛棄疾的這首詞基本全篇都是典故,算是

這裡辛棄疾指的無可奈何應該是說抗金方面的。


"餘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我不僅養了九畹的蘭花,還種了百畝的蕙,秋天還可以吃菊花。


這一句從屈原《離騷》裡的"餘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朝飲木蘭之墜 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這兩句而來,辛棄疾用來表達自己高潔的品性、堅定的志向。


"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門外滄浪的清水,可以洗滌我的絲帶。


本句則是化用了《孟子》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說的是要明辨清濁,辛棄疾用以表達自己絕不同流合汙的意志。

辛棄疾的這首詞基本全篇都是典故,算是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一杯酒跟身後之名哪個更重要?


"人間萬事,毫髮常重泰山輕"——人間很多事,卻是毫髮比泰山重,弄得本末倒置了。


"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再也沒有比生離死別更悲傷的了,沒有比結交新的知己更快樂的了,這是古今以來的人之常情。


本句從屈原《楚辭·九歌·少司命》的"悲莫悲兮生離別,樂莫樂兮新相識"而來,用來表達跟好友陳端離別的傷感之情,以及肯定陳端仁是自己的人生知己。

辛棄疾的這首詞基本全篇都是典故,算是

"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富貴不是我的事,我還是歸隱吧。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列子·黃帝篇》記載,有個喜歡鷗鳥的人,每天早晨都在海上跟鷗鳥相遊處,因此"白鷗盟"在這裡指的是雲遊的隱居生活。

辛棄疾的這首詞基本全篇都是典故,算是

辛棄疾並非真的想隱居,只是說如果不能抗金殺敵的話,他寧願棄官也不願向投降派妥協。


欣賞完這首詞之後,可能有的小夥伴會說,天啊,辛棄疾引用的典故也太多了吧,特別是"餘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這幾句,基本原封不動,這真的不算是"洗稿"或者"抄襲"嗎?


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我認為不算


要知道,辛棄疾是一個用典的高手,他對於很多歷史典故都爛熟於心,可以信手拈來,化為己用。他只是使用這些典故素材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志,並未將原素材的立意原封不動照搬。典故素材都只是骨骼血肉,立意才是一篇作品的大腦和靈魂。


其次,古代要搜索素材不像如今這麼容易,如果不是讀書破萬卷,想在一篇詞作裡使用這麼多的典故還做不到呢。辛棄疾在閱讀上下的功夫可見一斑。他的另一首詞《破陣子·擲地劉郎玉斗》:


擲地劉郎玉斗,掛帆西子扁舟。千古風流今在此,萬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豈知鴻鵠,貂蟬元出兜鍪。卻笑瀘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試手不?壽君雙玉甌。


更是至少使用了"范增在鴻門宴上用劍撞碎劉邦送給項羽的玉斗""范蠡西施""陳勝起義""南齊將軍周盤龍答世祖戲語""南朝宋大將軍宗愨屈居下位"等五個典故。是不是看得有點暈,除了西施、陳勝的典故外別的基本不知,可見如果真的要這樣"洗稿",辛棄疾真的就是得辛苦死了。還是那句清朝詞人鄒詆謨的話:"詞至稼軒,經子百家,行間筆下,驅斥如意。"

辛棄疾的這首詞基本全篇都是典故,算是

第三, 動機問題。辛棄疾寫詞完全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而現在的一些"洗稿"行為……大家都懂,我就不多說了。


最後,創作過程。我相信辛棄疾的作品都基本是自己一氣呵成,或者打腹稿,在心中略微斟酌推敲出的。而不是翻著一大堆書,一字一句挑選拼接。


你覺得辛棄疾是"洗稿"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