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在自己家裡都過得小心翼翼是怎樣的體驗?

張聰捷


在自己家裡過得小心翼翼,個人認為這樣的人是自信不夠,顧慮太多,屬於敏感型人群,但是可以肯定的說是比較善良的人。

第一種是有父母在的情況下,話不敢亂說,事兒不能放開做,這樣的人大多在小的時候家教比較嚴,家風較傳統,父母陪伴較少,有說錯話或者做錯事就會遭到嚴厲的訓斥,孩子感覺合理的意願及行為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最後與之相處就會產生焦慮情緒,行為改變。 (建議:假如真的結婚成家了,要有自己的主觀思想和行為判斷,這個時候的老人更希望兒女有主見,可自立,互恩愛,大可不必小心翼翼)

第二種是在家裡與愛人相處,經常吵架,家暴,心裡有了恐懼和不安。時時刻刻都在提防和問自己,這樣的家庭只要感情紐帶還在,缺少的是自醒,溝通,改變,所以不要唯唯諾諾,小心翼翼,要敢於對家暴說不,即使沒希望了也要相信自己能理性處理,掌控未來。

第三種是被催婚者,在老人眼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他們的責任和未了的心願,到了一定年齡如果沒有找到人生伴侶,尤其是工作後回到家裡,父母會著急,埋怨,追問,成了敏感話題,時間久了子女肯定顯得不耐煩,顯嘮叨!成了回家困難戶,在家躲避症。(在人生的詞典裡有婚姻二字,男婚女嫁是生活必然,拖久了說寧缺毋濫也會顯得無力無劇)請善待自己和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