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甲骨大家董作賓及其《集甲骨文軸》作品欣賞(圖)

中國甲骨學家、古史學家董作賓(1895年-1963年),原名作仁,字彥堂,又作雁堂,號平廬。祖籍河南溫縣董楊門,出生於河南南陽,近代"甲骨四堂"之一。

1923年-1924年,董作賓在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讀研究生。1925年-1927年,先後在福建協和大學、河南中州大學和廣州中山大學任講師、副教授和教授。1928年-1946年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194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7年-1948年任美國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1949年以後兼任臺灣大學教授,1956年-1958年任香港大學、崇基書院、新亞書院和珠海書院研究員或教授。

1928年-1934年,董作賓曾8次主持或參加殷墟的發掘,隨後專門從事甲骨文字的研究。由他主編的《殷墟文字甲編》和《殷墟文字乙編》二書,共選錄抗日戰爭以前15次殷墟發掘出土的有字甲骨13047片。1931年,他在《大龜四版考釋》一文中首先提出由"貞人"可以推斷甲骨文的時代。1933年又發表《甲骨文斷代研究例》,全面論證了甲骨斷代學說,確定了甲骨文的10項斷代標準,並將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劃分為5個時期,使甲骨文的研究走上了一個新的階段。他還根據甲骨資料探討殷代年曆之學,著有《殷歷譜》。

董作賓的學術論文共計約200篇,內容除甲骨學外,涉及商代歷史的許多方面。臺北世界書局和藝文印書館出版有《董作賓學術論著》和《平廬文存》。1978年藝文印書館出版有《董作賓先生全集》,分甲、乙編,共12冊。 董作賓書法及篆刻作品今存《平廬印存》一冊。

董作賓《集甲骨文軸 》作品,現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甲骨大家董作賓及其《集甲骨文軸》作品欣賞(圖)

《集甲骨文軸》

作品譯文:”吉日逢三月,幽花媚一林。川前有女正遊春,燕子自來自去解依人“。惠波女士雅玩, 癸巳冬寫集契集南歌子,董作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