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徐達真是朱元璋殺害的嗎?朱元璋為什麼要賜給徐達一隻燒鵝?

衝出亞馬遜YY


徐達的妻子謝翠娥,她還有一個姐姐謝翠英,嫁給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謝氏姐妹的婚姻開始就是一場悲劇。

她們的父親謝再興是朱元璋手下的大將,朱元璋羽翼未豐時,為了籠絡人心,把15歲的姐姐謝翠英嫁給了朱文正,13歲的謝翠娥給時年30歲的徐達做了續絃。


而這一切竟然是瞞著謝再興進行的。謝再興受了委屈,偶爾會對朱元璋的做法不滿發些牢騷,朱元璋不去安慰謝再興,卻對他申斥,罰奉,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掉謝再興的心腹。謝再興一怒之下,投靠了張士誠。

朱元璋派李文忠去征討叛將。就在這個時候,在洪都保衛戰中立下大功朱文正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獎賞,也有投靠張士誠的跡象,被朱元璋發現後,把朱文正和妻子謝翠英亂棍打死,卻謊稱朱文正謀反是受了岳父謝再興的挑唆。


一年後李文忠攻打餘杭,守城的將領是謝再興的兩個弟弟和三個兒子。李文忠對天發誓,可以保全謝氏的性命,守城的將領獻城投降,回到南京後,朱元璋不顧李文忠苦苦哀求,把謝家五口在街頭處以凌遲極刑。

對於徐達的妻子謝翠娥來說,她與朱元璋之間有血海深仇。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徐達和妻子一直駐守北平,直到洪武十五年,燕王朱棣就蕃,徐達才回到南京。

一個月後,朱元璋以謀逆的罪名,把謝翠娥杖斃於家中,並暴屍三日。


徐達和妻子感情一直很好,但畏懼朱元璋的權勢,對妻子被殺一直隱忍不發。朱元璋做事一向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絕,徐達和他之間已經有了隔閡,必然除之而後快。

徐達背上生疳,吃了蒸鵝未必就死,可朱元璋此舉儼然有賜死之意,徐達最後也只能含恨自盡了。


花近高樓1


朱元璋確實給徐達送個蒸鵝,徐達是何等聰明,馬上就明白朱元璋的用意,流著眼淚把蒸鵝吃了。不久徐達就死了,但是他也是幸運的。他的家人們沒有受到牽連!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苦的皇帝,他白手起家,通過武力打敗了所有的對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太子朱標是個心腸比較軟善良的人,對儒家思想很感興趣。朱元璋擔心朱標以後控制不了那些功勳卓著的開國大臣,朱元璋告訴朱標學習軍事的重要性。還派了宋濂任太子的老師,想把太子朱標培養成為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可是朱標天性善良,很難像他的父親那樣。

朱元璋怕自己*百年*之後,太子朱標駕駑不了那些開國功臣們。雖然很多大臣沒有造反的意思,可以朱元璋還是不放心。朱元璋為了這個問題是前思後想,徹夜難眠。最後他恨下心來,為了保住自己千辛萬苦、百死一生才打下的江山,他決定拿這些立過汗馬功勞的功臣們開刀,為軟弱的太子朱標掃除障礙。

首先,把丞相胡惟庸(拉幫結派想造反)和他的餘黨1.5萬多人,都被朱元璋全部殺掉;朱亮祖(和朱元璋是宗室)和他的兩個兒子都被朱元璋給殺掉了;李善長和朱元璋是親家,由於和胡惟庸有往來,他一家70餘口,還有餘黨1萬多人都被朱元璋給殺了。

開國功臣徐達是朱元璋的發小,朱元璋的天下有一半是他率領大軍打下來的。正因為徐達是功高震主,朱元璋是對他非常的不放心。徐達是忠心耿耿,不愛金錢美女,不拉幫結派。朱元璋是實在抓不住他的把柄,有一次徐達背上生了毒瘡,醫生告戒他不能吃鵝肉。朱元璋聽說徐達生病,就派人給他送去一個錦盒,徐達打開盒子一看,裡面居然是一個蒸鵝。馬上就猜出朱元璋的用意,流著眼淚把蒸鵝吃了,不久就死了。

徐達看到蒸鵝時就明白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這個蒸鵝毒不死他,他也會想其它的方法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報達皇帝對他的所謂的*浩蕩皇恩*。


隱者康司馬


關於明朝第一名將徐達,故事很多,而最有爭議的就是朱元璋賜給生病的徐達燒鵝的故事,那這個故事可信嗎?

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後,開國將領都被封賞。但是這個時候朱元璋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同時也為給自己的接班人掃清道路,便開始屠戮名將,許多開國大將都被朱元璋屠殺,甚至不惜大肆株連。

徐達是明朝最為能征善戰的將軍,他也沒能逃過朱元璋的屠殺,開國以後徐達由於身體在長期的軍事戰爭中勞累,已經很差了得了重病,於是果斷辭去官職,想安心在家中養病,但是朱元璋最後也沒有放過他。

一次徐達的背瘡發作,朱元璋派太醫去看病,回來後太醫稟報朱元璋說徐達的背瘡很嚴重,不能吃發物。但是朱元璋為了殺死徐達,於是派太醫給徐達送去一隻燒鵝,徐達看到後淚流滿面,告訴太醫趕緊逃命,以免朱元璋株連,然後吃掉了燒鵝,最終發毒而死。

這個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人都信以為真,實際上這卻是野史的傳聞,正史沒有這樣的記載,徐達確實是死於疾病,但是並沒有記載朱元璋賜燒鵝的事件。

事實上,這件事可能不是真實的,因為徐達的忠心朱元璋是知道的,其次他們兩個還是兒女親家,還有徐達一直都非常低調,開國後不久徐達就病了,一直在養病。

面對這樣的徐達朱元璋是不是會痛下殺手,我們不得而知,野史這樣記載可能無中生有,畢竟朱元璋把開國功臣殺的乾淨,所以也認為不會放過徐達,才編了這個故事。也可能不是空穴來風,朱元璋真的這麼做了,把正史也給改了。可能之後的考古發現會解開這個問題的真正原因。


大東聊趣史


朱元璋對曾經協助自己建立明朝江山的功臣們,很多都下了狠手,殺貪官還能理解,但是殺功臣的時候,朱元璋也是毫不客氣的。比如徐達,相傳徐達當時已經生了背疽,眼看著就已經沒幾天能活了,大半個身子都入土了,但是朱元璋還是賜給他一直燒鵝,吃了燒鵝之後的徐達就一命嗚呼了,可以說是朱元璋賜死了徐達。朱元璋明知徐達活不了多久了,為什麼還要賜死他呢?

image.png

  公元1384年,留守北平的徐達背部生疽,眼見活不成了,對於這位老兄弟,朱元璋很是關心,先是派他的長子徐輝祖帶著自己親筆信前去慰問,不久,又將徐達從北平接到應天府,1385年,徐達病逝應天府,享年53歲。

  對於徐達的死,正史的說法是病死,自然死亡,而野史則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被朱元璋毒死,另一種則是徐達背部生疽,不能吃燒鵝,朱元璋卻賜給他燒鵝,含淚吃完之後,全身潰爛而死。

  正史記載,未必可信,野史記載,也未必沒有道理,為何徐達背部生疽,眼見活不成,為何朱元璋還要賜死他?原因有三,最後一點很現實。

image.png

  原因一:徐達地位太高

  1363年,番陽湖之戰,徐達大敗陳友諒,1365年,徐達攻克平江,滅掉張士誠,1368年,徐達攻入元大都,1369年,圍攻蘭州,1370年,將元軍趕至漠北......

  徐達開國功臣這一名號,朱元璋都認可,在徐達死後,朱元璋親自撰寫的碑文中,便這樣說。

  但這第一功臣,也是第一威脅,當時的朱元璋已經殺了很大一批功臣,藍玉、胡惟庸案,牽連一大批人,這些開國功臣一死,更顯得徐達樹大招風,出眾的軍功,便成了徐達的催命符。

  只要徐達活著一天,朱元璋便一天不能安枕入眠,雖然是生死兄弟,但除掉徐達,勢在必行。

image.png

  原因二:徐達是朱棣老丈人

  太子朱標,是朱元璋欽定的繼承人,但朱標的太子之位,並非沒有競爭者,燕王朱棣,便是最有利的競爭者之一,很不幸,徐達便是燕王朱棣的老丈人。

  只要徐達活著,這杆旗往那兒一立,人才便會源源不斷湧向朱棣,這樣一來,太子之位便會受到威脅,將來極有可能出現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的局面,這是朱元璋最不願意看到的場景,殺兒子朱棣,朱元璋下不去手,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賜死徐達。

  原因三:徐達比朱元璋小4歲

  徐達比朱元璋足足小了4歲,別看僅僅4歲,這對古人來說,卻是很大的差距。

  是,徐達背部生疽,奄奄一息,但誰敢保證他不會挺過來?要是徐達真活過來了,將來自己死了,朱標繼位,那還不是霍光第二?

  老朱家的江山,如何能讓別人染指,即便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也不行,殺徐達,勢在必行,與其將來再找機會,不如趁這個機會,除掉這根心頭刺。

image.png

  徐達是跟隨朱重八一同打天下的開國元勳,最後的死因卻眾說紛紜,很多人都猜測徐達是被朱元璋送去的燒鵝毒死的。

  徐達和朱重八一樣,同為草根,務農為生,但是卻勇猛剛毅,處處敢於爭先,不落人後。

  當年也是應朱重八的邀約入伍,追隨郭子興,其後更在滁州一役當中嶄露頭角。因為滁州糧草供給不足,所以二人轉而攻打和州,不料朱重八卻被孫德崖抓走。為了救回朱重八,徐達提出用自己換朱元璋,至此兩人便結下了救命之恩。

  至正十九年,徐達智取池州,並且繳獲甚多輜重,被朱元璋封為上將軍,此時的徐達剛剛二十七歲,正是血氣方剛之時。隨後,徐達又受朱元璋之命,四處征討,平定天下。

  多年的征戰損耗了這位大將軍的身體,至晚年已經疾病纏身,不似當年的威武霸氣。很多人猜測朱元璋賜死徐達,主要是出在御賜的燒鵝上,那麼這個燒鵝有什麼問題呢?

  其實這個燒鵝本身並沒有做過手腳,只是徐達年老,患了背疽,所以不能食發物。那麼徐達是因為吃了燒鵝這種發物而死的嗎?首先來說一下燒鵝能不能吃死人。背疽是一種背部的皮膚呈現化膿性感染的一種疾病。聽起來很複雜啊,其實也是挺折磨人的,尤其是在消炎藥匱乏的古代。

  燒鵝確實是發物,但是卻不能致人於死地。朱元璋賜燒鵝給徐達,讓他心裡發覺自己被皇帝猜忌,所以才自盡身亡。畢竟胡案在前,誅殺功臣磊磊,徐達和朱元璋自小一起長大,也是心知肚明,自盡或許是自己最體面的死法。




海天易峰


說起我國古代歷史上那些輝煌的朝代,我們會想到強漢、盛唐以及烈明,明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所建立的封建王朝,它秉承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理念,當得起一個烈字。

而徐達就是烈明的魂魄所在,他最大的功績主要有三個,第一是血戰鄱陽湖,大敗陳友諒;第二是消滅張士誠所部,為朱元璋定鼎中原,掃除了最後一個障礙;第三是顛覆元朝統治,再造中華。而關於徐達流傳最廣的就是,朱元璋賜蒸鵝而害死徐達的說法,那麼被譽為大明戰神的徐達,他究竟是否善終呢,今天我們來一探究竟。

徐達小時候家庭貧寒,與朱元璋一起放牛長大,是朱元璋從小玩到大的小夥伴。在元至正十三年夏天,早先加入農民起義軍的朱元璋,回到老家招募士兵,徐達積極響應朱元璋的號召,踴躍參軍成為了朱元璋手下的一個小頭目。當時的朱元璋是歸屬於郭子興領導的起義軍,但是郭子興這個人,心胸狹窄,貪戀財物不說,最關鍵的是遇事優柔寡斷。

在那個戰亂四起的年代,一個將領如果不能果斷處置危機的話,必然會給隊伍帶來滅頂之災,朱元璋知道郭子興成不了什麼大氣候,便決定打出濠州城,另立新局面。公元1355年,徐達因攻下打和州立下戰功,被朱元璋提升為鎮撫,同年六月,朱元璋同徐達、湯和等人乘船渡江殺向南岸,一舉攻破了太平城。

打下太平城後,朱元璋要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元軍的反撲,徐達和鄧愈兩人各率一部騎兵,埋伏於元軍必經之路,元軍大敗而逃。之後徐達率領數千人出太平城,接連攻克溧陽、溧水等重鎮,進而從南邊對集慶形成了包圍之勢。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陷了集慶,並改名為應天府,決定以此為中心建立根據地。公元1358年十月,徐達奪取了宜興,至此應天府周圍的許多要地,便都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在東面擋住了張士誠西犯的門路,在西面對徐壽輝採取了以守為攻的戰略。

公元1360年五月,徐壽輝被部下陳友諒殺害,陳友諒則自稱皇帝,佔有了江西、湖廣等大片地方,陳友諒成為了當時起義軍中勢力最大的那一方。後來陳友諒與張士誠聯合,東西夾擊朱元璋,進逼應天府,結果陳友諒大敗,逃奔江州。公元1363年七月,朱元璋率大軍到達鄱陽湖,與陳友諒決一死戰,結果徐達率領20萬人馬,硬生生的將陳友諒的60萬大軍給打敗,最後鄱陽湖一戰以朱元璋的勝利而告終,陳友諒也被飛箭射死。

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稱吳王,組建了中書省,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在陳友諒被消滅後,東邊的張士誠就是朱元璋的下一個目標了,徐達則奉命與張士誠展開激戰,從1365年秋一直鏖戰到1367年九月。當時平江城中糧食斷絕,只能以枯草和老鼠為食,徐達瞅準機會對平江展開猛攻。最後張士誠所部全線崩潰,徐達的部隊則攻進城中,張士誠自殺未遂被押解到應天府,之後張士誠在看守地自縊而死。

在消滅張士誠之後,中原的農民起義軍只剩朱元璋這一部了,於是他決定北伐滅元。公元1367年10月,徐達被封徵虜大將軍,率25萬大軍出兵北伐,在1368年,徐達攻克通州,同年八月攻陷了無人看守的大都,至此元朝徹底覆滅。

稱帝之後的朱元璋疑心越來越重,很多有功將領都被他處死了,而戰功赫赫的徐達自然也在這份名單之內。只要對他的政權構成威脅,朱元璋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所以對於手握重權,功高蓋主的徐達來說,朱元璋自然是各種的不放心,總想找個機會除之而後快。甚至還發生過借下棋來除掉徐達的事情,當時朱元璋要求徐達以真實水平與自己對弈,不然就是欺君之罪。

徐達知道如果真贏了朱元璋的話,丟掉面子的朱元璋自然不會放過自己,而自己詐敗的話必然會被朱元璋看出來,這就犯了欺君之罪。聰明的徐達在於朱元璋對弈一天後,以平局結束,結束時棋局顯示的是萬歲二字。朱元璋龍心大悅,由此也知道了徐達的真實想法,而徐達通過這盤棋成功的消除了朱元璋對他的猜疑,這局妙棋也使他成為了洪武年間,極少數得以善終的功勳之一。

然而坊間有很多的傳聞,說徐達最後還是死於朱元璋的手中,說當時的徐達生了背疽,朱元璋特意的送去御賜蒸鵝。據說生背疽的人不能吃蒸鵝,不然立刻會死,徐達沒辦法,只得當時使者的面,淚流滿面的吃完了整隻蒸鵝,當夜便死了。

徐達死於背疽應該是沒問題,但是因吃蒸鵝而導致病情加重就是無稽之談了,從當代的醫學角度來看,生背疽的人吃蒸鵝就會死的說法,其實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明朝的徐禎卿所著的《剪勝野聞》中,曾提到過朱元璋曾賜食給徐達,但並沒有說明賞賜的到底是什麼食物。況且徐達死後,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

徐達死後,朱元璋親自參加了他的葬禮,並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可見朱元璋是多麼的器重徐達,而賜蒸鵝之說也許是坊間的以訛傳訛罷了。


貳馬叄石説歷史


您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徐達是在朱元璋成為皇帝后少有的善終之人。這和徐達的為人處世有很大的關係。

徐達儘管之前和朱元璋的關係匪淺,但是在朱元璋確立了領導地位後,徐達養成了凡事請示的好習慣。

1363年,徐達和常遇春打敗陳友諒俘虜了了三千人。徐達和常遇春在如何處俘虜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徐達要放,常遇春要殺。徐達覺得如果濫殺無辜那麼以後就沒有人會投降。兩人爭執不下,徐達就連夜寫了份報告給朱元璋,而常遇春也沒閒著連夜開始殺俘虜。當朱元璋下令放掉俘虜的時候,已經一半的人被常遇春殺死了。朱元璋知道後非常生氣,回去後徐達就升官了,統領其他將領。

1366年,徐達與常遇春率軍20萬攻打平江。徐達準備的萬無一失,平江搓手可得,但是徐達還是沒忘記想朱元璋請示,朱元璋看了之後很高興,就告訴他:“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你按情況行事就可以。”很快,平江被攻下,還抓住了張士誠,徐達立刻被封為信國公。明朝開國之後,朱元璋想要鞏固北方塞外邊遠邊防,就多次派出戰士出塞,多次攻打元朝的殘餘勢力,雖然每一次都有所收穫,但是沒有一次是順利解決掉元朝的殘餘勢力,讓元朝全部覆滅。

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明朝在剛剛攻克元大都後沒有徹底毀滅元朝是錯過了最好的時間,讓元朝有足夠的時間恢復軍隊,讓自己得到了鞏固。讓元朝在北外草原上穩居生活。這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

朱元璋的這個做法,說白了就是放虎歸山。元朝趁機在漠北開始不斷的發展自己的勢力,逐漸的讓自己在經濟、政治方面都有所發展,之後一直危害明朝的有倆百多年,一直讓明朝不能實現大統一,整整伴隨了整個明朝的年代。

攻克元大都之後的80年,在的土木堡一戰中,朱祁鎮被活捉,這使得整個明朝差點面臨立足不足百年的朝代就這樣被滅亡。這樣的結局應該是朱元璋都沒有會想到的事實吧。不然的話怎麼會讓徐達當初不趕盡殺絕,做出這放虎歸山的事情呢?

眾所周知,朱元璋得國後大殺功臣,那麼許達這麼重量級的人物應該怎麼處理呢?而恰好,徐達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似乎他也並沒有逃過朱元璋的關注?

人們所熟知的是這樣一個版本。據說,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害怕開國功臣們會搶了他的天下,於是他定下毒計,將開國元勳們一一害死。傳說,徐達生了背疽。所謂背疽,就是背上長了毒瘡。據說,生背疽之人,吃蒸鵝立刻會死。朱元璋便派人慰問徐達,並且御賜蒸鵝一隻。徐達明知道不能吃蒸鵝,但不得不吃,他淚流滿面,當著使者的面把蒸鵝吃乾淨,當晚,徐達就毒發而死。

這個故事流傳頗廣,一些專家甚至將其當作了史實,比如,吳晗在《朱元璋傳》就持此說。

《明史·徐達傳》載,“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由此可見,徐達的確於洪武十八年(1385)死於背疽。背疽,在古代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得了之後往往致命,三國劉表、曹休、唐朝孟浩然、南宋宗澤等名人就死於這個絕症。那麼,生了背疽吃蒸鵝,就一定會死嗎?如今,已有一些學者對此提出了明確質疑。

致力於學術打假的方舟子曾發表《從“徐達吃蒸鵝而死”說起》一文對此進行駁斥。方舟子說,“疽最忌鵝”並無任何科學依據。所謂背疽,在現代醫學看來。是背部發生了大面積急性化膿性感染,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多個相鄰的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或汗腺導致的。在今天治療起來並不困難,用抗菌素和動手術排出膿液,即可望痊癒。而鵝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肪,並不含有能導致病情惡化的毒素,反而能增強患者的營養,因此根本不“忌口”。

拋開醫學知識不談,從史料文獻角度來看,“送蒸鵝”的傳說也站不住腳。

《明史》的確記載了徐達死於背疽,但沒有提及“朱元璋賜蒸鵝”一事。《明史》為清代人編纂,明、清本為對立的政權,如果真有“送蒸鵝”一事,編纂《明史》的張廷玉等清代人根本沒必要為朱元璋隱晦。

“送蒸鵝”傳說最早的影子,出現在明代中葉一本專講明初掌故的筆記《翦勝野聞》中,但也只有“賜食”之說,沒有說賜的是什麼食物。清代《四庫總目提要》說,《翦勝野聞》一書不可信,“書中所紀,亦往往不經”。清代趙翼的《廿二史札記》轉述了“賜食”這個故事,並加工為“賜以蒸鵝,疽最忌鵝”,但趙翼把這個故事作為“無稽之談”來講,沒想到後人竟將“朱元璋賜徐達蒸鵝”傳成了一個確鑿發生過的史實。

徐達死後,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諡武寧,賜葬鐘山之陰,配享太廟、功臣廟,位皆第一。徐達死後備極哀榮,由此可看出,一直到死,朱元璋對他還是很器重的,“賜蒸鵝”似乎同樣不成立。

徐達墓位於板倉,現存神道碑一塊、石馬一對、石羊一對、石虎一對、武將一對、文臣一對。最引人好奇的現象發生在徐達的神道碑上。碑文共28行,有兩千餘字,記載了徐達的生平功績。《明史·徐達傳》說:“御製神道碑文”,可見此碑文為朱元璋親自撰寫。

在洪武初年的功臣大屠戮中,功高蓋世的徐達也未收到波及,活到六十四歲病故,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名列明初六王之首。然而,徐達的顯赫身份與蓋世之功,並未給他的兒子們帶來好運氣。

徐達有四個兒子和四個女兒。長子徐輝祖,承襲魏國公爵位,老二徐膺緒,世襲指揮使之職。老三徐添福早死,老四徐增壽,擔任左都督之職。四個女兒,有三個嫁給朱元璋的皇子,其中大女兒嫁給燕王朱棣,日後成了明成祖皇后。二女兒嫁給代王朱桂,四女兒嫁給安王朱楹,可謂滿門顯貴。

不過,朱元璋死後,一場意外事件的發生,使這個繁花似錦的富貴之家面臨滅頂之災。朱元璋指定由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登基之後為了鞏固皇權,著手進行削藩,朱元璋分封在各地的藩王,也就是建文帝的叔叔們,成為必須要清除的目標,一個個都被連根剷除。

燕王朱棣不肯束手待斃,憤然起兵造反,從此與建文帝成為勢不兩立的生死仇敵。徐達的子女們,也身不由己捲入到了這場風波中。悲催的是,一家人卻分成了兩派,長女身為燕王朱棣的老婆,自然與丈夫同生共死。長子魏國公徐輝祖,卻對建文帝忠心耿耿,與姐夫朱棣不共戴天。而老四徐增壽,與姐姐姐夫關係密切,明面上是建文帝的臣子,暗中卻支持朱棣。在朱棣和建文帝之間的內戰中,徐輝祖死心塌地支持建文帝,甚至親自帶領大軍出征,在戰場上跟姐夫朱棣拼的你死我活。朱棣大兵佔領金陵後,建文帝自盡而死,徐輝祖仍然不肯屈服,文武百官都來朝拜新君,他躲在家裡就是不來,朱棣一怒之下把他下了大牢,看在他姐姐的面子上沒有殺他,只是把他幽禁起來。

而徐增壽的命運就要慘得多。當初建文帝疑心朱棣會起兵造反,想提前下手防患於未然,徐增壽拍胸脯擔保:“燕王與陛下同根同種,富貴已極,絕不會造反!”建文帝信以為真,結果錯過了下手時機,朱棣還是反了。靖難之役進行期間,徐增壽領著建文帝的俸祿,當著建文帝的臣子,卻成為朱棣的臥底,暗中把朝廷內情虛實洩露給朱棣。

靖難之役進行到尾聲,朱棣大軍兵臨城下,建文帝滿腔憤恨無處發洩,命人把徐增壽找來,當面質問他的種種過失。徐增壽大概覺得勝券在握,建文帝不敢拿他怎麼樣,竟然不理不睬,一言不發。《明史》記載,建文帝忍無可忍,“手劍斬之殿廡下”,親手用劍把他砍死。後來朱棣帶兵進入皇宮,見到徐增壽的屍身,當場痛哭。為了報答徐增壽,專門把徐增壽的後人封為定國公,世襲罔替。


WestSlope


我是百粵天話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明確指出朱元璋沒有殺害徐達,徐達是因病醫治不了而去世。

明朝開國功勳徐達(1332-1385年)和朱元璋都是一個地方出來的(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從小就和朱元璋一起生活,比朱元璋小4歲。按正史記載,1353年,徐達跟著朱元璋參加紅巾軍,逐步成為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干將。他有勇有謀,在許多的重大戰役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朱元璋的器重。

1368年七月,徐達與常遇春率軍北伐,連戰連捷,很快就攻克了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滅亡。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徐達班師回朝,朱元璋親自前往迎接,

授中書省右丞相,封“魏國公”,食祿五千石。但是在洪武十七年(1382年),因長年在外征戰,徐達患上了背疽。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死亡,被朱元璋追封為中山王,諡武寧。

“蒸鵝賜死”的說法

傳說,徐達因為功高震主,引起朱元璋的恐懼。徐達晚年患有背疽,忌吃鵝,朱元璋偏賜蒸鵝全宴給徐

達。明朝規定賜宴必須即時食、全食。徐達知道朱元璋的意思,於是流著眼淚把鵝肉吃完,不久毒發而亡。

徐達得的是背疽病是真,朱元璋賜鵝則是假。因在當時這種疾病是一種危險性很高的,被成功治癒的可能性非常低,患了背疽無異於得了絕症。朱元璋不可能對身患絕症的徐達下毒手。

後人的杜撰

明朝中葉的野史筆記《翦勝野聞》裡面有徐達生病時朱元璋賜食的記載,但並沒說具體是什麼食物。清代文人趙翼在其《廿二史札記》中轉述了這個故事,並且提出了“賜以蒸鵝,疽最忌鵝”的說

法,可見所謂徐達被蒸鵝賜死的說法其實是到了清朝才有的,此時距徐達之死已經隔了兩百多年。徐達被朱元璋蒸鵝賜死的說法可能是被清人蓄意編造出來的。





百粵天話史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

徐達是朱元璋兒時的夥伴,也是一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將軍,在朱元璋還沒有成為主公的時候徐達就是他的得力干將。在朱元璋攻下應天以後,一邊是陳友諒,一邊是張士誠,這兩個人的勢力都比他厲害。

朱元璋定下戰略,先打陳友諒再打張士誠,於是徐達開始跟隨朱元璋打擊陳友諒,在這場戰爭中徐達率軍擊潰陳友諒,可謂功勞不小,然後又跟隨朱元璋打擊張士誠,最終將張士誠活捉,其中徐達也是以大將的身份征戰的。

這次戰爭之後就成為徐達自己表演了,在此之後朱元璋已經不統軍,軍權都交付到徐達手中,徐達揮軍北上,開始向元朝軍隊進攻。打敗了元朝的諸多名將,活捉了很多王公大臣,直至打到北京城下。

這時候徐達和元朝名將王寶寶開始決戰,並最終打敗了這位元朝第一名將,將元朝的政權徹底推翻。攻下北京城以後徐達繼續進攻陝西和山西一帶,在這裡和元朝十萬大軍相遇,並擊敗元朝軍隊。徐達還在明朝建立後作為統帥進入蒙古復地作戰,在那次戰役中也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可以說朱元璋指揮軍隊打下了南方地區,而徐達則幫助朱元璋指揮軍隊打下了整個北方的廣袤領土。明朝建立後,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說徐達是明朝第一開國功臣也毫不為過。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民間傳說是被朱元璋賜死的,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有這幾點:首先是徐達立的功勞實在太大,所謂功高震主,朱元璋怕自己的兒子掌控不了他所以要殺他;其次是朱元璋在得天下以後已經用不到徐達了,再加上朱元璋本人的猜忌心理是很重的,所以要殺徐達鞏固自己的統治:有一天徐達背生癰疽,而民間傳說是生癰疽最忌吃蒸鵝,於是朱元璋賜了一盤鵝肉給徐達吃,徐達最後涕淚交流之下,當著內侍的面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吃完,之後全身潰爛而死。

但這只是傳說,吃鵝而死的說法並不可信。

首先徐達雖然是功臣,但他為人謙和謹慎,恪守本分,擔任丞相期間僅僅是掛了一個虛名,而且自己在掌握兵權的時候也是等到冬季就把兵權交回,等到春天的時候再向皇上去領兵權,從來沒有做出過威脅皇帝統治的舉動,因此明太祖並不具有殺他的動機。

其次朱元璋若真想殺徐達不會採用這種類似於暗殺的手段,歷史上的朱元璋每次屠殺功臣必是血雨腥風牽連甚廣,如胡惟庸案殺戮了三萬人,藍玉案殺了一萬五千人,而且每次都是斬草除根不留後患。若真是朱元璋殺了徐達,怎麼可能還讓徐達的兒子繼任爵位,徐達的女兒還嫁給了太子朱標,徐達死後,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諡武寧,賜葬鐘山之陰,配享太廟、功臣廟,位皆第一。徐達死後備極哀榮,由此可看出,一直到死,朱元璋對他還是很器重的。

第三,徐達去世之時,正是明太祖需要用兵之際,蒙古來犯,正是需要武將的時候,明太祖不可能選擇在這樣的緊要關頭殺害徐達,雖然朱元璋殺了很多功臣,但是特別忠心的,比如湯和,徐達,沐英這種,他是不太會殺的。

綜合這些因素聚合在一起來看,朱元璋是沒有殺死徐達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言,就是因為徐達的功勞太大而朱元璋有屠殺功臣的惡名,再加上他英年早逝,很多人不相信是病死的,但是在實際的史書中記載,由於常年征戰,徐達身體一直不好,最終病死。





西城長樂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害怕開國功臣們會搶了他的天下,於是他定下毒計,將開國元勳們一一害死。傳說,徐達生了背疽。所謂背疽,就是背上長了毒瘡。據說,生背疽之人,吃蒸鵝立刻會死。朱元璋便派人慰問徐達,並且御賜蒸鵝一隻。徐達明知道不能吃蒸鵝,但不得不吃,他淚流滿面,當著使者的面把蒸鵝吃乾淨,當晚,徐達就毒發而死。《明史·徐達傳》載,“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由此可見,徐達的確於洪武十八年(1385)死於背疽。

徐達死後,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諡武寧,賜葬鐘山之陰,配享太廟、功臣廟,位皆第一。徐達死後備極哀榮,由此可看出,一直到死,朱元璋對他還是很器重的,“賜蒸鵝”似乎同樣不成立。


孤心敢越


大家好,我是歷史愛好者逆旅行人NL,很高興今天回答您的問題,關於徐達真是朱元璋殺的嗎?為什麼要賜他一隻燒鵝?根據我對歷史的瞭解以及查詢資料得知,徐達是明朝不多獲得善終的開國將領。

徐達從小與朱元璋就是朋友,跟隨朱元璋征戰各地,力戰陳友諒,俘虜張士超,攻破元大都,徐達功勞巨大,被朱元璋稱為:"開國第一功臣"。

在建國之後,不少開國將領被殺,其中藍玉以"謀反罪"誅殺,胡惟庸及其黨羽三萬餘人被牽連,可見範圍與影響之廣之大,前前後後十多年才結束。在這些功臣之中,不乏許多人兢兢戰戰,唯恐牽連到自己的頭上,有一個人穩如泰山,始終深受朱元璋信任,他就是我們今天談論的徐達。

分析這些被殺的將領官員,從中可以看出,朱元璋痛恨的無非這三種人,貪官,企圖謀反,元朝,而仔細分析徐達,這三種沒有一項在徐達體現出來。徐達在早年跟隨朱元璋時,曾經為了救朱元璋,拿自己的性命換朱元璋出來,並且之後結為兒女親家,朱元璋曾評價:“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

由此以上,朱元璋對徐達信任有加,在其死後封為"中山王",列為開國第一功臣,朱元璋是無論是在情感上,行為上,法理上沒有理由去殺他,更何況他晚年已經身患重病,朱元璋又何必多此一舉,做出還容易招致汙名的行為來。

好了,我回答完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各位小夥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