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教育孩子時候,爺爺奶奶總是摻和,我該怎麼辦?

迷糊S


教育孩子時爺爺奶奶慘和,面對這種情況時,爸爸媽媽媽耍同爺爺奶奶多溝通,講清楚,你們愛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但過分的溺愛是對孩子的一種縱容,使他們容易養成一些壞毛病,如懶散,說謊,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甚至衣服要奶奶穿,吃飯要奶奶喂,書包要奶奶整理。有時上學了,老師打電話說給孩子把書送來,把試卷送來。在家裡太忍性,要零食家長要馬上去買,要玩具馬上去商場,要玩非去廣場不可。如果家長不同意就用不寫作業來要挾,逼著家長乖乖去就犯。

其實孩子這些不良習慣,都是爺爺奶奶嬌慣的結果。這種愛實際上是對孩子的害。

我的建議是爺爺奶奶帶孩子,先要管住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一旦你管不住孩子,那麼去輔導功課,就成了空頭支票,有時會叫孩子氣的你飯菜也難以下嚥。

當爸爸媽媽因為孩子做了錯事,或者不寫作業而發火,罰站,就是孩子再哭再叫,爺爺'奶奶堅決不為孩子救架,一種是遠離,一種是和爸爸媽媽結成"攻手同盟",形成"統一戰線",從而使孩子明白乾了錯事,不學習沒有人為你庇護,沒有人為你扛事。這樣孩子才能認識到自已的錯誤,以後才能養我好習慣。即使爸爸媽媽不在家,爺爺奶奶也能帶出一名聽話,懂事,勤奮,努力的好孩子。





楊德福8086


年輕的爸爸媽媽常說,在我的教育路上,總會蹦出幾個強而有力又不好惹的攔路虎,那就是家裡的長輩。那這就涉及到一個詞,隔代教育。不知道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只要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好,人們總是會慣性的說一句話,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慣的。作為幼兒教師,接觸了太多孩子,認識了太多家長,這個問題我有我自己的看法。歸根結底,這就是家庭教育問題,人們常說要教育合力,可是面對家裡的小神獸,難免都有失手的時候,更何況是疼愛他們的長輩。作為年輕的爸爸媽媽,可以反思一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否做到了足夠耐心,是否給孩子留有自尊,而又給同在屋簷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留夠了空間呢。教育孩子無可厚非,但是,儘量在單獨的空間去做,而事後,一定要找合適的契機去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溝通這樣做的原因,相信沒有不愛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切不能在孩子面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起爭執,這樣會適得其反。還有,我要強調的是,萬萬不可因為教育問題去指責自己的父母,老小孩也是為了小小孩,切不能因為小小孩傷了老小孩,及時的溝通交流,陪伴他們一起學習育兒知識,不是更好嗎?我是幼師,只是自己的一點看法,說的不對的請大家指出來,咱互相學習!


貧嘴遊大媽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啊,結合我自己的理論與實踐,希望能夠幫助到家長

本來我有一篇文章,《老人幫助帶孩子,家庭教育誰說了算》,那邊有比較詳細的論述

這邊我就是把主要方面說一下:

1.第一個原則:誰生的孩子,誰負責,孩子是父母生的,當然由父母來負責。但父母要去加強學習,自己成長起來,否則老人看到你的方法不好,就會嘮嘮叨叨,生怕他的孫子被年輕人帶歪了,所以父母在教養孩子方面,一定要有理論基礎,沒有天生的好父母,都是不斷學習來的,我從孩子上一年級,就開始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在孩子的教育上,一直使用陽性強化法,孩子很優秀。我也在孩子18週歲成人禮上作為了優秀家長代表上臺發言;家長是要不斷學習和成長的,你比老人厲害,他們就會服氣,不然還是會嘮嘮叨叨;

2.家庭溝通的原則:誰的原生家庭,誰去負責去說服,當年我們家的情況也是,父母與我媳婦有不少的衝突,我是非常的難受,當時我還年輕,面對父母還有點怕怕的,但我還是去了,跟父母幾乎是邊哭邊說的,確實是需要男人這個時候站出來,挺在媳婦的後面,我的父母因此還跟我大鬧了一下,說我不孝順,說要回老家,這些我都挺過來了,最終老人還是心疼孩子,願意把自己的傳統做法作為參考,最終養育孩子是由媳婦說了算,老人就是輔助;

3.夫妻家庭教育理念要一致:夫妻關係良好,家庭氛圍好,孩子教育才會有良好的土壤,我的頭條號-基於愛的家庭教育裡面,有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非常適合各位家長在處理相似問題的時候做參考;夫妻兩個如果沒有共同學習,教養孩子的理念就會不一致,更不要說跟老人了;只有夫妻兩人都有學習,都有好的觀念了,才能夠說服老人,才能夠一家和睦;

4.現在我們家的丫頭已經大三了,老人跟我們一起也有20年了,老人跟孩子非常親密,孩子對老人也是非常孝順;回想過去的事情,真是一個難得的經歷,我的文章裡有一篇《用最笨的方法培養優秀的孩子》,家長可以去看一下;

愛在,希望就在,愛在信心就在,愛在,幸福就在,基於愛的家庭教育,傳播愛的正能量,以上的言論為一家之言,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家長


基於愛的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老跟著摻和,我該怎麼辦?

其實遇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跟著摻和,這個時候自己是挺煩心的。

因為中國雙職工的家庭雙方都要上班,沒有辦法照顧孩子,尤其是有兩個孩子的家庭,更加離不開老人。老人參與到照顧孩子當中,因為他參與了,所以這個過程中,當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總是要發表一些自己的見解。

因為老人和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觀點不同,教育的出發點不同,很多時候容易產生一些矛盾。

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你首先和老人溝通一下,在孩子管理上有一些分工,比如說老人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對於孩子的學習,父母負責。

先溝通一下試試,並且當老人來照顧孩子的時候,自己就和老人說清楚,這樣的話為了以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如果從剛開始自己就負責這些孩子的教育管理,生活起居交給老人去負責,這樣老人自己也省一份心。

管理孩子的時候儘量語氣平和一點,不要大吵大叫,如果你大吵大叫的話,老人就覺得你對孩子的管理方法不對。是捨不得孩子受一點苦的,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就會參與進來。自己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少發火,對事不對人。是講究方法,老人看在眼裡也會覺得你的方法是對的。

再次就是和老人聽一些微信的教育,育兒微課或者是看一些視頻課程,這樣老人對於教育也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她們,也知道把教育的主要責任放到父母身上,而不是大包大攬到自己身上。

沒事多和老人溝通,不要形成對立面關係,不要鬧的很僵,這樣的話凡事都好商量。


親子成長手冊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深深地感到題主的頭大。長此以往不僅孩子成績下降,自己也要被氣個半死! 所以這是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比較緊急的是怎樣調整好孩子的學習態度。惰性是人的天性,孩子都是能少學就不多學,所以 誰支持他少學他就樂意聽誰的。 那怎樣才能扳回局面?

孩子分析為什麼上次考試成績差。當然,不能上來就談這個話題,搞得氣氛很嚴肅,會適得其反。

先和孩子搞好關係,比如和她開開心心的玩個遊戲,大家哈哈大笑心情很好,這時候孩子也會感覺很喜歡媽媽,對媽媽更為依賴。當孩子信賴你,依賴你的時候你說出來的話孩子更容易接受。

具體做法可以這樣:遊戲結束你和孩子哈哈大笑之後,你過渡一下再進入正題:“哇,寶寶,我和你玩的好開心呀,沒想到你這麼有想法![贊]” 孩子聽到你的誇獎心裡很開心,然後你再進入正題:“對了,我的腦袋裡有個小問號,你幫我消滅掉它吧? 你還記得你上次考試考的成績不好嗎,你有沒有發現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然後你說一句,孩子回一句,最後你一一把原因說明。 整個過程採取溫和的語氣,不要質問不要責怪,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倒問題,而不是和問題站在一起打倒孩子。

至此只是解決問題的初級階段,也就是孩子能少學就不多學的心理不是一下子就能改過來的。 那麼就多來幾個回合吧。 方法都是一樣的,總結來說就是和孩子搞好關係,讓孩子信賴你,依賴你,多進行心靈上的溝通。

這種溝通方法的重要性是我自己深深體會到的。關於我們家寶寶,同樣的事,別人說他不聽,但是我說他就能聽進去,並且執行的很好。

解決孩子問題的同時,和老人的溝通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則這種頭大的情況會一次次上演。和老人之間怎麼溝通呢?如果雙方都是比較豁達,不是愛斤斤計較的人,那就可以採用直接溝通;如果反之就讓老公去溝通。我覺得最好是一家人都坐在一起開個家庭會議,這樣老人才能足夠重視起來。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點小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


Neil媽咪育兒經


在孩子7歲之前很多都是由父母和祖輩共同撫養孩子,很多家庭孩子的早期教育都會遇到父母與祖輩教育觀念不一致的問題,甚至因為孩子教育的問題造成家庭關係緊張。

對於三代同堂教育中的問題常見的解決方法有兩種,一是家庭統一教育理念,這在理論上對的,但事實上不容易做到,因為涉及到家庭關係的問題,得有一方服從另一方。二是讓爺爺奶奶去學習,但年齡大了接受新觀念和改變都比較困難。如果上面的方面難以做到的話,我提兩點自己的看法供家長們參考。

第一,父母要端正態度。祖輩沒有帶孩子的義務,父母讓祖輩參與到孩子教養中,應有的態度是爺爺奶奶是來幫你帶孩子的,不是保姆,父母要有感激之心。當他們不按你的方式帶孩子的時候你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哪怕你的教育方法是對的。如果父母都能意識到這一點,那麼在孩子教育問題的溝通上或許會好一些。

第二,和老人找個合適的時間溝通。在和老人溝通的時候要就事論事,出現什麼問題就討論什麼問題,不要把大人之間的矛盾拿到教育中去談論。和老人溝通要注意談話方式和語氣,不要一開口就對老人進行責備,也不要用批評責備的口吻去談問題。要心平氣和地講出自己的看法,儘量和老人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一致,因為大家的出發點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孩子好。

在和老人溝通的時候,可以讓夫妻一方單獨找自己的父母談。這樣溝通的時候,彼此不用繞圈子,可以直截了當的談問題。同時也能避免一些摩擦,老人的接受度也會提高。



o鄉村小胡


我不是好為人師的人,但是這個問題我真的有信心給你答案,也希望能解開你的難題。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因為從時間線上來看,你和你的父母就沒有形成準確並且有效的溝通,反過來想,會不會是你父母對你的教育就存在問題?積攢到你生兒育女之後才爆發了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所以首先你應該做的是解決你與父母之間存在的原生家庭問題。

教育是一門大學問,可不是出了事情才尋找解決辦法就能處理的。關於這個問題,推薦你看一下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

教育本身是因人而異的,從大的方向來說很容易讓你迷惑。針對具體問題又會出現“我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的問題。

所以,咱們一件一件的說。首先你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你在孩子心中已經沒有了“權威”,我們都知道,孩子都會認為照顧自己最多的是最親的人,也會更相信他們的話。那你要不要反省一下,在陪伴孩子這件事上有沒有偷懶?也許是生活所迫,真的擠不出時間陪孩子,那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取捨問題了,就是說,如果你沒有付出時間陪孩子,那孩子不認同你是必然結果。而你想改變父母是很難的,並且這是委婉的說法,準確的說,幾乎不可能。所以你能做的只能是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和陪伴孩子的時間。

其次,我真心的希望你不要動不動就說想要放棄自己的女兒,我知道你是氣話,但是正確的教育是不會出現這種情緒的,就算你是氣話。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是受我們的影響才會變成這樣。所以,審視自己、解決問題才是需要做的。

綜上所述就是為什麼我說正確的教育不會出現不好的情緒的原因,我們應該心懷愧疚,多拿出時間陪陪孩子,肺腑之言,學習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

關於父母,是你的選擇問題,你為什麼會糾結,因為你即怕傷害父母又怕影響孩子。如果你覺得你的父母會影響孩子,你應該堅定的提出你的建議,你怕他們會因為不認同你而不管你照顧孩子?如果這樣,我建議你更應該提出來。我的觀點是,最好父母自己帶孩子,哪怕減少收入。

如果你實在做不到,我只能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提出你的問題可能會讓你覺得是對你的指責,如果是這樣,我跟你道歉,但我真的不覺得你能改變自己的父母,還是多花點精力陪陪孩子吧,有時候愛是良藥,能治百病。





sam的爸爸


很多父母會遇到這種情況的。這也屬於家庭事務很棘手,父母過於強硬,會上升到對爺爺奶奶的不滿,孩子沒教育好,老人們也是怨聲載道。根據我的經驗有以下幾點可以參考:一是在孩子沒出生之前就和準爺爺奶奶打好預防針,做到約法三章,講明道理,我們都很愛孩子,但是家庭教育是不能缺失的,過於溺愛就是害了孩子;二是如果孩子已經出生了或是幾週歲了並且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那咱們做父母的就得想好方法,把老人的這種溺愛轉化為支持。當然,不同性格的老人就得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可一概而論。我覺得還是在合適的時機以講道理為主,老人肯定會理解支持的,畢竟他們也希望孩子未來是美好的;三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儘量避開爺爺奶奶,這樣會斷了孩子所謂的依靠,爺爺奶奶看不見也就不毫無原則的亂插手了……,四是教育孩子要成總,不要因為一件小事兒天天嘮叨,所謂打皮了罵滑了,到時候不但沒起到作用,反而造成了逆反,小孩子看似不反駁,實際心理上很排斥。家教要從每日的點滴做起,一兩句話說不透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雨漫漫的夜


我認為這時候家庭分工事先要明確:爺爺奶奶負責生活,爸爸媽媽負責教育,都不要越界。

我是絲毫沒有懷疑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愛,甚至隔輩親,比父母更疼愛孩子,但是在孩子教育問題上還是要請他們退居二線。現在的孩子學習環境和要求已與二十年前他們教育子女的情況大不一樣了,不能用老一套的方式來對待現在的小學生了。

父母一定要跟爺爺奶奶溝通好,讓他們明白,這不是剝奪他們疼愛孩子的權利,而是讓他們以正確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把最重要的學習事宜交給父母管理。

相信,通過正確的方式進行充分的溝通,爺爺奶奶會理解你的。

祝你好運,把孩子培養成才!


黃金土星


我和你的情況大同小異。像你這種情況,就直接找保姆,或者你自己帶呀。無法避免的話,你就得想辦法平衡這件事情。

我在我公婆家,因為是兒媳婦,所以許多言語、行為等都會從腦子過一遍才執行

當我和家裡老人有矛盾了,在寶寶小月齡時,會先找老公說說矛盾的因果,其次老公可以幫忙處理,就讓老公去間接轉達解決問題。在寶寶大月齡時我就會直接說出矛盾問題。

比如看手機👉擺出問題,孩子太小不能看手機,接著說出不能看手機的原因1.眼睛沒有發育完全會影響視力2.當孩子被戴眼鏡的寶爸抱時,孩子動一下,或者孩他爸動一下,眼鏡都會撞到孩子,幅度大一些,孩子便會受傷而哭泣等等,這裡需強調的是,最好不要悶在心裡不說,或者不說話但是用行為反抗。久而久之會埋下許多定時炸彈的。😱

老人幫忙孩子,多感恩、理解、包容、少埋怨。有了問題,直接解決問題,不要參雜問題以外的問題,這樣更好解決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