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拆遷戶王老太房子拆後分得360萬,給兒子300萬女兒60萬。現在兒女都不贍養,為什麼?

十萬個母雞


黑心兒子的傳統觀念他想都要,女兒依據法律觀念想要50%,這是法律和傳統觀念的撞擊。老人就不該把錢早早分出去,誰有困難籤合同借錢,最終5:5分,才是最安詳的晚年


BoBo64448287


兒女生的多了就要公平,尤其是財產上,我爺爺奶奶拆遷600萬,五個兒女每人一百萬,自己留了一百萬平均分給了家孫和外孫,現在家裡非常和睦,子女關係融洽,老人有頭疼腦熱也爭相照顧;我外公外婆家拆遷也好幾百萬,重男輕女,只給了兒子錢,小兒子佔比居然80%,真不知怎麼想的,女兒啥也沒有,更別說孫子了,兩個老人病了,大家都是推諉扯皮,財產分配不公搞得兄弟姐妹們之間都有嫌隙,關係很不和睦,還有鬧翻的,老人也遭罪。


給我坐下


我自我認為這是與王老太兒女的自身心理性格和各自的家庭氛圍有關。從簡單的人性方面來看“人嘛?總是貪得無厭的”,有了這個就想要有比這個更好的,王老太給了兒子300萬給了女兒60萬,兒子可能會這樣想,我的姐姐(妹妹)都嫁出去,母親竟然給了她60萬,這不是便宜了他人,不能讓妹妹(姐姐)白拿60萬,理應妹妹(姐姐)去贍養母親,女兒可能會這樣想當時分拆遷款的時候,媽媽給了哥哥(弟弟)300萬,理應弟弟贍養,輪得到我一個只領了60萬的人來贍養啊。(新手寫答,若有不對之處敬請斧正)


拉嗝浪r


錢是父母的,給誰是父母的權力。子女贍養父母是義務。

我的公婆幾千畝地都給了老大,我們前期投資投人力物力到現在什麼也沒有,就連錢都沒給我們一分。去年公婆住院我們還是出錢出力。

現在公婆還是幫老大他們,但老人一有什麼事我們不一樣也要管。

錢是他們的給誰是他們的權力。但我們養老是義務更是一種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不要因為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扭曲了自己,誤導了孩子。


路過春天的風2


這是中國人對孝字的普遍認知,真正感恩的人是不計較得失,

比如我,我十二歲成孤兒,十六歲奔走他鄉,成家立業從沒求過別人,也沒指望別人幫我做些什麼,老丈人丈母親跟我生活十多年了,兒女接二老去住最多兩天就回來了,我們從沒紅過臉,二老的錢給誰我從不計較,(我兩姨姐和舅子條件差些,老的把錢都給他們了[捂臉])我經常照樣給他們零花錢,做好自己,孝不是用錢,用心足矣。



用戶名168唐氏一族


雖然我不是老年人,也有自己生活的難事,某個時候也希望有更多的錢解決問題,我的妹妹是生意人,總是想著早點拿到父母手裡的錢到她那錢生錢。經常但我奉勸我的父母,留好自己的錢,我倆誰也別多給,不用想著給我們就多少遺產,先把老年生活過好,善待自己。


仙人球86456192


事實上,不可能給女兒平均分配,基本上中外都這樣,這是沒辦法的事。

特別是中國,按照香火觀講,外公外婆去世後,外孫的後代就認不得誰是誰,一般不會逢年過節來上香祭祖。但兒子的家族一直會把你當祖宗供著。所有老人,將來你我都要老,一定都會考慮到這個實際。

祖宗要被後輩記著,祖宗想被後輩記著,看起來沒啥意思,是落後迷信,實際上,這種觀念,是中國5000年延續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因有這種觀念,所以,我們的老祖宗都一定要給自己的後代留點什麼,而我們一定也該給自己的後輩留點什麼,供後人紀念。所以,才不會只管自己花天酒地,哪管死後洪水滔天。一個為後輩著想的民族才能長久。

就這個問題看,顯然,女兒認為分少了,但她不瞻仰父母,這是不對的。道理上,女兒不拿就可以不負責養老(即父母花大錢的事可以不管),但平常的禮節探視,是必須的,這是孝順。何況這個女兒拿了,那至少該負責六分之一養老 ,她卻來都不來。

兒子不養父母那更錯了,妹妹拿的部分,是很少的,這是父母心意,何必一定要自己全得?

出現這種情況,建議上法院,由法院追回養老錢,由母親掌握,因為這對兒女都不是三觀正常的人。


泉心2018


至少也該留下幾十萬給自己,生活生病都需要錢啊!


用戶4374165254896


這種情況應該自己留一點,剩下的一人一半


媽媽的hzt


一分都不給,到死後誰孝順給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