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宜昌市伍家崗區精準服務特殊困難群體 用心用情不落一人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易瑋瑋 通訊員 馬豔 童婉麗

隔離不隔愛。連日來,伍家崗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相繼出臺通知或具體方案,要求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特殊困難群體的幫扶工作。2月26日,記者前往採訪,發現該區逐步探索出一套精準服務特殊困難群體的方式方法,提升了特別時期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


宜昌市伍家崗區精準服務特殊困難群體 用心用情不落一人

慢門患者開藥“零跑腿”

下午4點,伍家崗街道人社服務中心主任何苗趕到三峽大學附屬仁和醫院取藥,同時又將18位患者的信息送到對口負責開藥的醫師黃園手中。


宜昌市伍家崗區精準服務特殊困難群體 用心用情不落一人

清點核對患者信息及藥品

“今天還好,只有20份,前幾天每天都有接近100份。”接下來,何苗要將這些藥品分發到社區,再由社區網格員送到患者家中。“開藥不比生活物資,拖不得,只交來一個人的用藥需求也要去醫院,效率就是安全。”何苗氣喘吁吁地說道。

小區封閉管理,限制了人員流動,且慢門患者本身就體質差,出門開藥存在交叉感染風險。經過摸排,伍家崗街道發現轄區慢門患者有1000餘人,是一個較大的群體。

2月18日起,該街道在全區率先推出慢門藥品無接觸配送,打通從患者到社區到街道,再到定點醫院的閉環式服務流程。

“看起來就是買藥送藥,實際卻容不得半點馬虎。”何苗介紹,對於收集上來的信息必須反覆核對,尤其是劑量和規格。對於記不清密碼的高齡老人,還要反覆跟對方核對試錯。最後,要確保信息表上的順序和醫保卡的擺放順序一致。“儘量減少醫生的工作量,因為他們也是加班在幫我們做這件事。”

宜昌市伍家崗區精準服務特殊困難群體 用心用情不落一人

社區為患者“無接觸”送藥

截至目前,伍家崗街道已完成了300位慢門患者的無接觸藥品配送,需求信息還在源源不斷地收集。而這種配送模式,也逐漸在全區推廣開來。

“愛心車隊”保障應急需求

早上7點,張重陽將私家車消毒後,準時來到江山多嬌三期,接到頭天預約需要做產檢的居民劉穎,將其送到市中心人民醫院。2個小時內,他又陸續送了3位患者分別前往市中心醫院、婦幼保健院、仁和醫院。接到患者做完檢查的信息,他還要抽空去接,如果沒空,他會及時協調其他4輛愛心專車去接。

張重陽是一位個體經營戶,疫情發生後,他主動報名參加自己所在老舊小區的防控值守。

在伍家崗街道組織愛心車隊保障居民應急需求時,他又主動報了名。現在,他是街道這個5人愛心車隊的隊長。

“每天最少要接送20個人。”張重陽告訴記者,他們24小時待命,運行一個多星期以來,除了定時定點接送透析、孕檢、複查類的人員以外,還遇到過居民因魚刺卡喉、智齒髮炎等需要去醫院的緊急情況。

宜昌市伍家崗區精準服務特殊困難群體 用心用情不落一人

伍家崗街道愛心車隊接送患者

這樣的“愛心專車”在伍家崗區還有很多。在仁和醫院門口,記者看到一輛印有“伍家公安愛心服務隊”標識的警車,民警朱政、輔警吳潤雨身穿防護服,在此等候一些正常在門診看完病需要回家的患者。自2月20日這個愛心服務隊運行以來,已經出車80餘臺次,護送患者及醫護人員100餘人,最遠護送距離達230公里。

據瞭解,目前伍家崗全區已組織了10餘個愛心車隊、30多輛專車,專職保障困難、弱勢群眾的急需出行。

特殊群體“一對一”服務

26日中午,龍盤湖社區黨委書記吳西蓉顧不上吃飯,便匆匆駕車趕往位於江南的市一醫院康復院區,為轄區一位臨床診斷為新冠肺炎的患者張女士送急需用品。

張女士的丈夫、女兒因為是密切接觸者,目前在伍家崗區集中隔離點。考慮到他們的孩子只有2歲,吳西蓉又專門買了適合小孩吃的麵條、水果送到隔離點。“每天都會跟他們兩口子聯繫,有任何需求我們都會盡量滿足。”

宜昌市伍家崗區精準服務特殊困難群體 用心用情不落一人

為特殊困難群眾送物資

此外,高齡、獨居且生活困難老人的基本生活也是重點關注的對象。

“網格員有沒有聯繫過您?”“您家缺不缺物資?”伍家崗街道經過梳理,列出一個47人的詳細名單,年齡均在70歲以上。為檢驗社區是否做好了對這些老人的關愛和服務,街道會不定時抽查。

連日來,伍家崗區相關部門及街鄉嚴格落實有關規定,對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的困難人員、留守老人、留守兒童、重度殘障人士等發放疫情防控期間特殊困難群體幫扶資金,送上含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物資在內的“愛心大禮包”。還採取了由社區幹部、網格員、下沉黨員或志願者包保的“一對一”服務,確保特殊群體的個性化需求都能得到最大程度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