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湛江市5縣4區歷史簡介【三】郊區(麻章區)

位置與面積

湛江市郊區位於湛江市區的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雷州半島的東北側,東經110°73’-110°29’,北緯2°55’-20°47’,南臨雷州灣,西北與遂溪相鄰,西南與海康縣接壤,東北與坡頭區隔海相望,麻章、湖光鎮與市區赤坎、霞山相連,陸地面積

736平方公里,區人民政府駐霞山。

歷史沿革和行政區劃分

自隋代至新中國成立初期,郊區的地域曾建過4個縣一一鐵杷縣、遂溪縣、翔龍縣、雷東縣。據《遂溪縣誌》載:隋開皇十年(590年)在今郊區湖光鎮的舊縣村設置鐵杷縣,唐天寶二年(743年)把鐵杷、扇沙縣改置遂溪縣,縣界仍在舊縣村,直至宋乾道四年(1168年)才遷建現在遂城惠民坊(今遂溪縣治)。宋祥興元年(1278年)宋帝昺避元兵逃至硇洲島,曾升硇洲為翔龍縣,元初復併入吳川縣。

湛江市5縣4區歷史簡介【三】郊區(麻章區)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法國租佔廣州灣時,郊區大部分被劃入廣州灣租界,成為法國殖民地。民國32年(1943年)2月日軍侵佔廣州灣,郊區又一度為目軍所佔領。民國34年日本投降後,我國收回廣州灣,定名為湛江市,湛江郊區隨著迴歸。

1949年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由軍事管制委員會管轄,1950年4月後由湛江市人民政府管轄,郊區共設置新鹿、潮滿、通平、東海、硇洲、濱海等6個區。1951年開展土地改革運動,11月將濱海區的坡頭、南三劃給吳川縣,通平區劃給遂溪縣管轄。1952年底,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報中南軍政委員會轉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劃東海、硇洲島建漁民縣——雷東縣,並將原來報的丁等縣級編制提高為按丙等縣級編制,縣治設在東海島的東山鎮。

湛江市5縣4區歷史簡介【三】郊區(麻章區)

1953年12月將吳川縣的第九區(即南三)劃歸雷東縣管轄。1954年1月又將西營區(今霞山區)的特呈島劃為雷東縣管轄,當時湛江市郊區只有新鹿、潮滿區。1956年4月撤銷新鹿、潮滿區成立郊區工作辦公室,管理郊區的行政事務。

1958年7月30日廣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同意將雷東縣撤銷和湛江市合併,雷東縣地由湛江市郊區管轄,同年12月又將吳川縣的坡頭、龍頭,遂溪縣的麻章等區(公社)劃歸郊區管轄。1961年5月又將原劃歸遂溪縣的太平(原通平)區出海康縣(1961年3月劃人海康)劃歸郊區管轄,這是郊區管轄地域最廣的時期。1970年8月撤銷郊區,除海頭公社由霞山區、麻章公社由赤坎區管轄外,其餘公社均由市直轄。1973年1月中共廣東省委批准恢復湛江市郊區,原海頭、麻章公社復歸郊區管轄。

湛江市5縣4區歷史簡介【三】郊區(麻章區)

1983年9月撤銷湛江區建制,實行地市合併、市領縣的體制。廣東省人民政府於1984年6月25日批准都區內縣級市轄區,原郊區所轄的坡頭、龍頭、官渡、南三、乾塘等區劃出建立坡頭區,海頭區的9個鄉劃歸霞山區,麻章區的海萍鄉、東山鄉和海頭區的草蘇鄉、龍潮鄉劃歸赤坎區。海頭區的麻斜、麻新鄉劃歸坡頭區。

  • 麻章區與東海試驗區的成立

1990年市郊區轄區麻章、湖光、太平、民安、東山、東簡、硇洲等7個建制鎮,95個管理區辦事處,481個村民委員會,11個居民委員會。另有粵西農墾局的湖光農場也屬郊區的區域範圍。1992年7月中旬,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沒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民安、東山、東簡、硇洲劃歸東海島試驗區。

1994年12月28日,郊區改為湛江市麻章區的掛牌慶典隆重舉行。1997年1月9日,麻章區人民政府正式從霞山搬到麻章區麻章鎮政通路。

湛江市5縣4區歷史簡介【三】郊區(麻章區)

人口結構與語言

湛江市解放前夕,市郊區轄境有54696戶,225140人(其中男122068人,女103072人)。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有56132戶,228399人(男123205人,女105094人)。由於行政區域的縮小,到1953年6月第一次人口普查時,郊區只有59049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時,郊區行政區域擴大,人口增列93686戶,410401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郊區有123126戶,582277人(男303785人,女287492人)。1984年劃出坡頭區,郊區的轄地“一分為四”後,郊區共62313戶,309289人;1989年郊區76677戶,348434人,其中農業戶口66533戶,300479人,總勞動力145082人。1990年,有80886戶,

363488人。

據1982年人口普查統計,郊區人口中絕大部分是漢族,共581778人,佔99.91%;少數民族人口極少,計壯族481人,蒙古族7人,回族3人,藏族14人,侗族14人,朝鮮族1人。

郊區講雷州話的約32.8萬人(1990年),主要分佈於東山、民安、東簡、太平、湖光、麻章、硇洲等鎮,是使用人最多、通用最廣的方言。講湛江白話(粵語)的約1.2萬人,少數講普通話或其他方言。

湛江市5縣4區歷史簡介【三】郊區(麻章區)

建置鎮、辦事處

1957年5月成立湛江市郊區辦事處,1958年7月雷東縣併入郊區辦事處,縣級建制。1958年10月至1967年3月任湛江市郊區辦事處主任鄭光民、張建英等。1968年9月成立郊區革命委員會,1970年8月撤銷郊區革命委員會,郊區工作由市革命委員會直管,1973年3月恢復郊區革命委員會。1968年9月至1983年10月先後任市郊區革委會主任孫諾、黃一彪、趙立本、李恩榮、郝維智等。1983年10月成立郊區人民政府。1990年,郊區人民政府下設政府辦公室等41個工作部門和辦事機構。1983年10月至1990年12月任市郊區人民政府區長是葉樹學

  • 麻章鎮

在市區赤坎西部,與遂溪縣相鄰,是湛江市區通往海南、廣西、茂名的陸路咽喉,面積25.66

平方公里。鎮人民政府駐麻章圩,下轄18個管區,103條自然村,有9472戶53785人。共有耕地73282畝,其中旱坡地34586畝,是郊區的糧、糖基地和外向型經濟建設重點鎮,也是湛江市重點工業衛星鎮。1988年和1989年工農業總產值均超億元。鎮內有工廠眾多,還有市警察學校、市財貿學校、布衣科所等單位。

湛江市5縣4區歷史簡介【三】郊區(麻章區)
  • 湖光鎮

在市區露山西南部,面積139.03平方公里。鎮人民政府駐鋪仔圩,下轄23個管區84條自然村,有11549戶54950人。耕地40683畝,主產水稻、甘蔗、蔬菜,是郊區青刀豆的重點產區。海岸線長47.6公里,水產養殖15500畝,鎮內有海軍農場、鹽場及眾多工廠,有熱帶機械作物研究所和幹部、工人療養院等單位。

  • 太平鎮

在郊區的西部,與海康、遂溪縣相鄰,面積124.38平方公里。鎮人民政府駐太平圩,下轄18個管區,103條自然村,有14913戶64324人。耕地40908畝,其中坡地15854畝,主產水稻、甘蔗等。海岸線長

38公里,沿海灘塗廣闊,已開發養殖2萬畝,有通明、其連漁港。

湛江市5縣4區歷史簡介【三】郊區(麻章區)
  • 東山鎮

在東海島中部,清雍正七年(1732年)椹川巡檢司設在此;清嘉慶年間白鶴寨水師移駐,稱水師營;新中國成立後,於1952年建雷東縣,是縣治所在地。全鎮面積111.94平方公里。鎮政府駐東山圩,下轄14個管區,62條自然村有11621戶50602人。耕地39570畝,其中坡地13933畝,主產稻穀、甘蔗,特產東海香瓜。南北沿海灘塗寬闊,新建蝦池,還有淡水養殖,有漁船,海產以青蟹著名。

  • 民安鎮

在東海島西部,面積137.8平方公里。鎮政府駐民安圩,下轄8個管區,83條自然村,有10077戶41266人,耕地28078畝,其中坡地9623畝,沿海灘塗開發蝦池。除產糧食、甘蔗外,海產魚蝦較豐富,民安灶蟹久負盛名。

  • 東簡鎮

在東海島東部,面積143.3平方公里。鎮政府駐東簡圩,下轄7個管區,81條自然村,有8185戶36231人,耕地25857畝,其中坡地18305畝。造林綠化成績較顯著,有森林7萬多畝。主產水稻,盛產鹽。有機動漁船、非機動漁船眾多艘,建有蝦池,開發海灘塗。鎮內有鹽場、林場、海綿鈦礦場等企業。蔚葎港有很大開發價值,中央、省、市領導和專家曾多次到此考察。

湛江市5縣4區歷史簡介【三】郊區(麻章區)
  • 硇洲鎮

為湛江港航道出口要衝,湛江市區的海上門戶,面積56平方公里。鎮政府駐硇洲島淡水圩,轄8個管區,102條自然村,有7360戶35237人。耕地20965畝,主產稻穀、甘蔗。是省內著名漁區,有淡水、北港兩個漁港,機動漁船眾多,盛產鮑魚、龍蝦、魷魚、白鯧、石斑、江珧,以鮑魚、龍蝦為著名特產。有水產公司、造船廠、魚網廠、冰廠等企業。

【下期坡頭區歷史簡介,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