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宅家的孩子,創意被一大把的自由時間逼出來了

我們家都屬於愛宅的,週末要是沒有特殊安排,就在家裡各做各的。

小娃一般都是自己畫畫,做小手工之類的,經常要送我一些自制小禮物。我都一本正經地收了,認真謝謝了,然後把作品貼在我的窗臺,或者收到一個小盒子裡。過段時間整理東西,我說,媽媽拍張照保存,這些可以不要了吧。她每次都乾脆地說好,還樂意幫我擺拍。

宅家的孩子,創意被一大把的自由時間逼出來了

最近似乎已經不滿足於這種小手工了。上週請我看了兩場她的Puppet Show自編玩偶劇。道具都是自己做的,一場是海洋的背景圖,主角是一隻小海豚和一隻大鯊魚,臺詞是用“三隻小豬”改編的,英文的臺詞念起來還挺押韻的,把我笑的,光顧著笑,忘了拍。看來這一年級的學習雖然沒課本,貌似也沒正經學什麼,但孩子還是有各種吸收的嘛。第二場的主角是小姑娘,在慶祝新年,那幾個漢字是讓我幫忙寫的。

宅家的孩子,創意被一大把的自由時間逼出來了

今天整理家裡,這些道具已經被她“丟棄”了。孩子在意的真的只是那個過程,動手動腦,並享受其中。留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時間,也是他們人格獨立的一個必經過程。

最近拜訪了一些家庭,一般如果住在House獨棟別墅裡的,基本上大人孩子都是各做各的,家裡來了客人也不需要孩子來參與。每個人空間都足夠,自然而然獨立性就會增加。父母不用時刻盯到孩子,孩子也不用總是提防著父母。難怪加拿大是個特別講究Personal Space個人空間的國家,等車的時候,一排人也是橫著排得長長的,人與人距離大概1米,不用疫情也貌似疫情的排法,和電信杆上的鳥兒們差不多。

物理的空間也許有限,這樣的心理空間或許是值得學習的。看著倆娃來加拿大後,日漸獨立,我的輕鬆也就日漸增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