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在當前嚴峻的防控形勢下,有兩位老人成了當之無愧“全民偶像”,他們分別是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


而且前段時間,李蘭娟院士一陣見血地一段話,引起了人們的反思。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在疫情之下,當真湧現出了許多真正的偶像,今天紫萱就給大家講講三位90後女孩的故事,她們個個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01.

“來自武漢的報恩”


2月24日,一則“華人女孩東京街頭髮口罩”的視頻登上微博熱搜榜,吸引了數百萬網友的目光,也讓無數人的淚目。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視頻中,一位身穿玩偶服的女生正捧著一個箱子,向來來往往的日本市民免費發放口罩。箱子上還用日文寫著:“來自武漢的報恩”。


這位感動網友的女孩來自福建,叫曾穎,是個90後。拍攝視頻的那天,曾穎在寒風刺骨的街頭站了4個小時,發光了1000個口套。


而這4個小時裡,她始終都抱著那個箱子,她說“我希望有人拍照時,能拍到箱子上的這行字,我為武漢驕傲,我希望大家知道這是來自武漢的報恩。”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當被問到為什麼要在箱子上寫“來自武漢的報恩”時,曾穎說:


“從疫情爆發那一刻起,所有的中國人都是武漢人!大家都在感受武漢的悲傷和堅強。武漢人犧牲了一座城市,換回了全世界的安全,他們是英雄。其實今天,所有人都在打同一場戰役,只不過武漢站到了最前線。”


好感人的話語,瞬間給人溫暖和力量。


曾穎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已經在日本生活了10年,擁有一家自己的創業公司。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曾穎說:“這10年承蒙中國遊客和日本企業的關照,她才能在東京過上還不錯的日子。”


面對日趨嚴峻的武漢疫情,曾穎如坐針氈,她也曾聯繫一些日本的企業一起募捐,但她得到的答覆卻出乎她的預料。


“原來他們早就給武漢捐贈了,只不過沒有公開宣傳。他們都說自己公司業務能做這麼大,全靠中國市場和中國遊客給他們的支持,所以他們第一時間就給武漢捐贈了物資,是要報恩。”


隨著疫情在日本的蔓延,日本國內的醫療物資也日趨緊張,很多人都買不到口罩。


於是,曾穎在海外網站自費購買了500個口罩,又得到了一位華人女企業家的幫助,湊足1000個口罩,準備免費發給日本市民。用曾穎的話說:“我不想讓他們覺得咱們不懂感恩。”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最令曾穎掛心的就是,她的哥哥正奮戰武漢。


“哥哥說他們要去援助火神山醫院,家族裡的親人都去給他送行,大家都哭了。我為哥哥自豪,他做的是很偉大的事情。那我能做什麼呢?就是去調動更多的資源,盡最大可能幫助武漢。”


哥哥奮戰在前線,妹妹卻盡最大努力做好後援。


為了抗疫,曾穎一直都沒閒著,她聯絡了多家日本企業,籌集了一部分特殊的物資。


她說:“我們看到很多醫生護士的臉都被護目鏡壓破了,我們想捐一萬套日本的護膚品,還有女性生理衛生用品、女性簡易換衣室、可溶性紙巾等。希望能送給有需要的醫院。”

02.

4天3夜騎行300公里回到武漢:我不能缺席這場戰役

“黑夜中我很害怕,越騎越快。但是,醫院需要我,患者需要我,我必須趕到!”

2月3日下午,靠著單車4天3夜騎行了300公里,24歲的女孩甘如意終於回到了武漢。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騎行女孩”甘如意的事蹟一經報道就感動了無數人,很多人不禁感嘆:這個女孩就是個奇蹟!


武漢封城後,甘如意本已回到了荊州市公安縣的農村老家休假。但沒想到疫情會如此嚴重,她所在的科室只有兩個人,另一位同事已經58歲,連續工作十天了。一想到這裡,她坐不住了,她心中只有一個信念:

我要回去,這場戰役,我不想也不能缺席!


很偉大的信念,可現實是到處都是交管管制,更沒有車去武漢。父親很是憂心,可甘如意說:“爸爸,我要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不容置疑,方法總比困難多。可以騎行,也可以徒步。”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父親一聽嚇壞了,他覺得女兒完全是異想天開,不自量力。面對父親的質疑,甘如意卻無比堅定地說:“騎一段少一段,路就在腳下。”


父親終於妥協了,但他仍是放心不下女兒,於是決定陪同女兒一起去。


第一天:1月31日甘氏父女帶上乾糧騎著自行車上路了,他們先騎到鎮政府開了一級通行證明,再騎到公安縣城,寄宿在親戚家。


女兒心疼老爸,拒絕了父親繼續陪同。她並不慌亂,也不害怕,因為她真的有一種使命感,這種信念的力量無比強大,她相信她一定可以回到單位,因為同事們在等她,病人需要她去守護。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第二天:2月1日下午她騎到了荊州長江大橋,這裡交通管制更嚴,自行車都不讓過。萬般無奈,找個小店寄存她的“功臣”,徒步前行,從下午兩點一直走到天黑


第三天:2月2日到了荊州市區,騎上共享單車,她重新上路。天空下起了漂泊大雨,她感覺不到冰冷,因為她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快點到醫院,快點投入戰鬥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第四天:2月3日,一位民警終於幫她攔到了一輛去漢口的順風車。司機瞭解原委後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繞路把她送到武漢。


中午12時多,甘如意到達武漢市漢陽區。她在街邊吃了一碗泡麵,又找了一輛共享單車,靠手機導航、沿途問路,直到傍晚6時終於到達金口衛生院範湖分院。


2月4日,甘如意出現在了化驗室崗位上。領導、同事見到她的一瞬間驚呆了,驚為天人,繼而相擁而泣:歡迎你,回家。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這四天三夜的生活經歷,她永生難忘。接下來在抗疫第一線的工作經歷更是她人生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在疫情之中,有人退縮,有人卻在前行,他們用自己的命守護者可能素未謀面的生命。

03.

“我不能哭,哭花了護目鏡我就不能幹活了”


在武漢抗疫一線,有一位走路很快,有著大大的黑眼圈的護士。當央視記者採訪她,希望她在電視鏡頭前向爸媽報平安時,她說怕哭花護目鏡無法工作而婉言謝絕——這位護士就是朱海秀。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朱海秀說,她來武漢支援的時候,沒有告訴父母,但是前幾天被父母知道了。


爸爸在電話那端哭了,“那是我22年以來,第一次看到我爸哭。”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當記者採訪她,邀請她在電視鏡頭前向爸媽報平安時,她拒絕了,因為害怕自己會哭,說:

“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就不能做事了。”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與記者交流的同時,朱海秀並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動作熟練而快速,不時的跑來跑去。記者正要繼續追問,她已經消失在忙碌的人群之中。


這位“黑眼圈”姑娘樸實的話語,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她。


朱海秀來自廣東中山大學附屬三院內科ICU病房,是該醫療隊奮戰在一線中年齡最小的隊員。


“過來的時候害怕,但是來到這裡,看到這種局面,反而不害怕了,因為感到身上的使命感更強了。”“我是一名黨員,一名護士,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就應該不畏生死,衝鋒一線。”


一個23歲的女孩,面對疫情卻能有如此的胸懷和氣魄。從“害怕”到“不害怕”,再到“感到身上的使命感更強了”,這是一個多大的轉變啊。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朱海秀的父母自從知道她在武漢,每日裡都在為她擔心,但是內心的一種自豪感卻無法掩飾。


隨著採訪朱海秀的視頻在網上傳開,朱海秀成了家鄉河南省洛陽嵩縣紙房鎮朱王嶺村人的驕傲,從那一天起就時不時會有人來到她家的門口對他們進行問候。


受朱海秀的影響,村裡的300多名黨員和群眾自發到地裡撥蔥,冒著嚴寒連續3天在地裡硬是撥出10萬斤大蔥,連夜送往了武漢。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在抗疫一線,高強度的工作和長時間的熬夜加班,使得朱海秀一直有著大大的黑眼圈。由於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品,她臉上長了很多溼疹,並且不時的往外滲血。從這些畫面不難看出,她正承受著什麼樣的挑戰。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在人生中最艱難的是選擇。


巴爾德斯說過,把別人的幸福當做自己的幸福,把鮮花奉獻給他人,把棘刺留給自己!


朱海秀正是這樣的奉獻者。


朱海秀在實習時曾精心地護理過一位老人,老人身邊也沒什麼親人。最後老人因病情加重不幸去世了,朱海秀幫老人換好衣服,像孫女一樣讓他體面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當時朱海秀身邊的人無不感動到落淚,紛紛表示要向她學習,說“這個女孩兒是把病人當親人啊,在護理中真正做到了人文關懷”。


“朱海秀是一個特別有愛心,有責任心的女孩。”護理學院黨委書記尹麗由衷地讚賞道。

朱海秀的哥哥也是一名醫生,現在正奮戰在洛陽地區的防疫阻擊前線。他們都是這世上最美的人。


一場疫情,引發了一場規模宏大的萬人防疫阻擊戰。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不管是曾穎、甘如意還是朱海秀,她們本不是英雄,但是普通人在關鍵時刻能站出來,她們就成了英雄。


她們都很還年輕,但是她們都是90後的榜樣。


她們身上,都有一種大無畏的民族的精神在傳承,在流淌。

李蘭娟院士推崇的“明星”:這3個90後女孩,人美心善,讓人淚目

疾病無情,人間有真情。疫情終將會過去,而真情永遠不會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