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守好"防控門"樂當"代購員" 他把大愛灑“疫線"

守好

黃織萍(左一)與工作人員一起挨家挨戶開展消毒工作(雞冠山鄉供圖)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李小濤報道:“疫情面前,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何況我是一名黨員,一名基層幹部,曾經是一名軍人。”他是平凡的一員,只因心底的擔當與大愛,讓他選擇了站到“疫”線。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上栗縣雞冠山鄉廟背村退役軍人黃織萍積極行動起來,舍小家為大家,主動參與防疫工作,晝夜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既是宣傳員,又是心理輔導員,還是群眾貼心“代購”,用自己的愛匯聚成一份力量,築起防控疫情的堅實盾牌,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增添了許多溫暖。

守好

為村民配送生活物資(記者李小濤 攝)

  24小時織牢防護網 一個也不能漏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不怕困難,不怕犧牲,我願意為抗擊疫情衝鋒在前,加入戰鬥,我是廟背村人,我去開展工作,村民都會信服……”這是2月5日黃織萍與鄉領導的電話對話。當時,雞冠山鄉對每個村實行網格化管理,黃織萍正在雞冠村下戶對返鄉人口進行摸排、監測,宣傳防控工作。聽說廟背村有一人身體不適後,他立馬主動請纓,到廟背村開展疫情防控。

  守好“防控門”,實際上是守好“門內”的每一個人,也是保護“門外”的每一位群眾。廟背村15組共有34戶188人,2月6日,廟背村15組確診1例病例,第二天就有14名村民被隔離,當時村民都很恐慌。特別是組上的20餘名老人,心裡更加忐忑不安。

守好

夜深人靜的時候記錄一天的工作動態(雞冠山鄉供圖)

  為此,黃織萍開始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大伯,您不要擔心,您沒有接觸過患者,不會感染。您現在就是要待在家裡,不要出門,保持好的心態,勤通風,勤洗手,我們也會定期過來家裡幫忙消毒。”“大伯,這是我的聯繫電話,您有什麼身體不適,或是需要幫助,都可以給我打電話。”

  “剛開始下戶消毒,做宣傳工作的時候,因為我跟醫務人員都是穿著防護服挨家挨戶消毒,當時村民見我們穿著防護服都很恐慌,躲在家裡。為了讓群眾工作更好開展,第二天我就只戴個普通口罩挨家挨戶做工作,碰到下雨就穿一件雨衣,這樣一來,村民看到我也更親切了。”黃織萍告訴記者。

守好

工作的時候,肚子餓了就在疫情防控點吃泡麵(記者李小濤 攝)

  防控期間,黃織萍他們防控工作任務重,面臨人手不夠的情況。廟背村委會便安排其他工作人員過來值守,剛來第一天就被黃織萍勸返了。他對過來輪值的工作人員說:“首先我很感謝你們,但是我們這裡確診了一例患者,為了避免交叉感染,你們放心回去,這裡我們無論如何都會守住防線。”黃織萍堅定地說。

守好

為村民配送生活物資(雞冠山鄉供圖)

  溫情配送 群眾有了“暖心人”

  “黃主任,謝謝你又來給我家送菜,這幾天可真是多虧了你啊。”提起黃織萍,廟背村15組村民讚不絕口,自從居家隔離管理後,黃織萍和其他防疫隊員就成了這個春節期間15組34戶村民家唯一的“親戚”,因為不能外出,所有的生活物資供應,全部都由黃織萍他們配送。

  因為村民都要居家隔離,黃織萍就把所有村民建一個微信群,然後再把超市的老闆加入群,每次村民需要什麼生活物資就直接在群裡跟超市老闆說,老闆就幫村民們配好菜拿到疫情防控點,再由黃織萍和防控隊員挨家挨戶送去。

  “你們疫情防控期間千萬不要外出,有什麼困難直接告訴我,我會第一時間幫你們解決。”每到一戶,黃織萍總是這樣疏導居家隔離群眾的心理。

  “說實話,一直居家隔離心情有時候挺焦慮的,好在有他們經常上門疏導。”一村民從黃織萍手中接過菜告訴記者,他們一家人一直嚴格按照居家隔離規定,沒有外出一次,還勸導親戚朋友別來家裡。“每次深夜還看到防控點燈火通明,真的很感動,是他們的辛勤付出才守護了我們的平安。”

守好

深夜為父親換藥(雞冠山鄉供圖)

  舍小家為大家 以防控崗位為家

  由於開展防控工作要每天接觸很多人,為了讓自己家人安心待在家,黃織萍每天吃住在疫情防控點,只有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全身消好毒,然後回去為父親換藥。

  黃織萍的父親去年11月17日出了車禍,經治療,於12月18日出院。“回來之後,父親的腹部還插了一根引流管,本來計劃今年2月3日去市醫院拔管子,但是村上的防控任務非常緊張,就一直沒去。因此,我就買來消毒水、紗布和消炎藥,每天深夜後回去為父親換藥。”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黃織萍主動請纓投身抗疫一線,成為廟背村疫情防控主心骨,他堅守抗疫一線,入戶排查、上門宣傳,始終堅持把使命落在崗位上,把初心寫在行動上。在上慄,像黃織萍這樣的基層黨員幹部還有很多,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用自己的擔當奉獻為群眾築起一道平安健康的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