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是先學拼音好還是先學漢字好,為什麼?

教育知識匯


多年來,人們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認為兒童在學漢字前要先學習拼音,這就是為什麼小學一年級學生入學後必然在學“啊喔鵝咦嗚魚”。現在人們一著急,幼兒園也開始學了但這僅僅是一種習慣而已,從學習的角度來說,這麼早學拼音完全沒必要,而且是一種錯誤。

  拼音不是語文學科的基礎,拼音存在的價值是對付生僻字,不是為了學習常用字。即使今天人們使用電腦和手機打字,要經常用到拼音,拼音的使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普及,也不需要太早去學。拼音是極簡單的一種東西,只需要很少的課時即可掌握,根本不需要學一年兩年,更無須從幼兒園開始學習。拼音的正常學習時間應該放在基礎識字任務完成之後,即兒童至少認識200個漢字後,或小學四年級以後,甚至到初中再學也不遲。  拼音學得再好,只對階段性的小學語文成績有些幫助,對最終的作能力及其他功課毫無作用。

  敲黑板強調:不是說沒必要學習拼音和加減法,只是說沒必要從小學低年級就學,更沒必要從幼兒園開始學。拼音不是給低齡兒童準備的,是給有一定識字量的大孩子或成年人準備的。

  下面從三個方面說明為什麼低齡兒童沒必要學拼音。

  低齡兒童學拼音違反了認知規律

  把拼音放到低幼兒童中進行教學,違反了認知規律。這種設計的淺薄之處恰恰在於只看見拼音非常簡單,不去考慮它是知識鏈中最低端的部分,且是抽象符號,兒童在生活中也很少有運用的需求,根本不適宜給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搬磚比設計樓房簡單,難道建築師都要先到工地搬幾年磚?

  無論從認知心理學還是從經驗上我們都知道,兒童學習需要的是形象、有趣、整體感知。所以兒童學習漢字的途徑應該是一邊識字一邊閱讀,識字和閱讀並行。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似乎沒經歷過識字過程,很快就會閱讀了。並非他們是神童,只是因為有某種閱讀條件,他直接去讀了,生字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這樣的識字方法激活了孩子的智力幾乎不耗費兒童的能量,是真正的打基礎。

  而先學拼音後學字詞的做法,一上來就把十分稚嫩的孩子拉到枯燥而抽象的字母和生字上來,他們花費了許多時間,只學到了很少的東西,為此付出了痛苦的努力,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為什麼這麼多年人們認為上學是苦的,尤其是一入小學就開始厭學,這和一代又一代人從進入小學大門那一天就體味著各種痛苦有直接的關係,而當下的拼音教育簡直就是小學生一進校門遇到的下馬威。

  這種“邯鄲學步”式的課程設計之所以延續多年,實在是人性及國民性某些不良素質傳承的後果。小學生,尤其低年級小學生尚處於身心都稚嫩的階段,反覆的、大量的拼音練習既讓教師和兒童都陷入忙亂中,又在學習上為難兒童,對於兒童的認知發展、智力發育及學習興趣的保護,只怕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從拼音的來歷瞭解拼音學習

  中國古代一直沒有拼音,對於個別生僻字,古人採用直音或反方法來注音,這兩種方法在此不作解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查資料沒有拼音,並不影響中華語言文字傳承幾千年,人才輩出。

  到了近代,清末及民國時期,東西方文化交流增多,才第一次出現漢語注音字母,這種注音字母還不是現在的拉丁字母,是一些像日文樣缺胳膊少腿的漢字符號,在民間也不普及。它當時的出現,可能更多的功能是幫助老外學漢語,而不是為了讓中國小孩認字。

  我們現在通用的“拼音”,是新中國建國後才出現的,距今不過六十多年。它確實為漢字的普及和學習提供了一些方便,但再方便也是工具的工具,對一個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來說用處寥寥。把拼音當作需要“牢固掌握的基礎”,這真是拿雞毛當令箭了。

  我國地域遼闊,方言眾多,講方言的人佔絕大多數。拼音對矯正發音確實有用,但不學拼音也不影響漢語言的學習,畢竟除了播音主持,人們並不需要說話必須字正腔圓。而且現在普通話十分普及,大多數年輕人即使不學拼音,說話發音也越來越標準。所以拼音學得好是一種優勢,沒學好也算不上劣勢,因為它實在很簡單,不重要。

  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邏輯缺陷

  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的語文教學大致採用了“拼音—生字—詞語一句子一作文”的順序,這種設置貌似合理,卻不合邏輯。它應該是被倒推出來的:會讀文章就得先認字,想認字就得學拼音,所以拼音應該放在最前面學這個邏輯十分淺薄,就像是有人想學做菜。而做菜的順序是先切菜切肉,切菜切肉的刀偶爾不夠鋒利,那就需要一小塊磨刀石備著。於是磨刀石成為學廚藝的第一關,先備磨刀石,研究磨刀石,通過磨刀的考試……時間長了,磨刀石就變成了學做飯的“基礎”,磨刀這件事被誇張得無比重要,弄得無比複雜,對初學者反覆考核,有一點動作不標準就不行……黃金般的學習時光在枯燥的重複中被浪費,變態的要求和考核讓學習這件事變得噁心—這就是當下初入校門(包括幼兒園)的孩子要面對的事實。

  個錯誤的邏輯推斷導致的不合理的教學設計被沿用了幾十年,彷彿一個偶爾有用的小童被供奉成進入山門的大師。雖然這些年關於教育的宏論浩如煙海,教育專家多如牛毛,但拼音在語文教育中的錯誤位置卻從未得到修改,近幾年更有被誇張地教學的現象。


不白白走這一遭


拼音和漢字兩者都很重要,但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一定要先學好漢字,因為不認識字的話直接關係到孩子的考試成績!

舉個例子:我孩子由於上小學之前識字量不夠,一年級上學期對於大人和孩子來說,簡直就是噩夢,因為每次考試的時候老師不會所有的題都讀,即使讀了題但由於孩子不認識,對於他來說意味著這些題都是天書,可想而知老師結果一定不理想。

這種時候老師會經常找家長和孩子,家長頭疼,孩子痛苦,我家孩子甚至有時候做夢都是考試[捂臉]!這種情況差不多持續了一個學期,直到秋季才有好轉。如果這個時候他有一定的識字量,哪怕不會拼音,至少每道題的字是認識的!

綜上所述:拼音可以慢慢來,認識字可以早點培養和側重!希望對你有用。



啟辰張小鹿


我個人建議拼音和漢字的學習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找到適合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

我以前在上小學的時候,都是從簡單的聲母,韻母等一些簡單的拼音開始學的,a,o,e,zh,ch,sh。剛開始也學的慢, 也不懂,就是死記硬背。那會記不住,老師是要罰的。後面等拼音學的熟練了,再跟著老師學簡單的漢字,老師一一對應當時學的拼音。在加上刻苦學習,熟讀,讀背。逐步也就慢慢學會了識字!

以上是我個人一年級的學習拼音和漢字的過程!

隨著時代的變遷,新世紀的到來,學習拼音和漢字是也是可以同時去進行的。

現在的幼兒教育,英語,拼音,漢字,簡單的數字。老師們都會或多或少的教一些的。有些理念較好的家長,孩子接受能力好的。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拓展一下拼音和漢字的教育的!一併學習對今後孩子的學習是比較好的!家長可以從古詩詞入手,晚上睡覺前,多給孩子叫講故事。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對一些簡單的故事書,培養興趣!沒事的時候可以跟孩子多做一些拼音,漢字的互動遊戲!時不時的複習一下!久而久之,拼音,漢字一起抓,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定期也可以用拼音或者漢字互換這種模式出一些試題,看看孩子!讓孩子逐步鞏固學到的知識點!

有些一年級的孩子,學習能力弱一些,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學習方式!切不可一概而論,要因才施教。


多多爸爸在杭州


孩子上一年級一定要把拼音學好,所有漢字都是拼音拼出來才曉得寫的。

我離開學校三十多年了,雖然學過的字基本都會寫,但也有個別字會拿不的確,我用拼音拼出來就會找出那個字。拼音是漢字的基礎,對學英語也有用。


吳安秀13


孩子進入一年級後,開始增加了語文、數學,英文三科,特別是語文這個科目,學習任務特別重,不僅要學習漢字,還要學習拼音,於是,先學拼音還是先學漢字,變成了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了。

一般剛入學不久的孩子,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漢字寫不好,筆順、筆畫、結構都不如人意;拼音認不準,聲母和韻母一組合,基本上讀不準。

這種現象,實屬正常現象,孩子從瞭解到明白到掌握,都需要有個過程,而且每個孩子的基礎情況不一樣,掌握的情況也不一樣。

不過,對於漢字和拼音來說,到底哪個先學,大部分家長都認為應該先學拼音,因為拼音是漢字學習的基礎,只有學好了拼音,才能更好地學習漢字。

我有個朋友是小學老師, 她說她們學校裡有些老師採用的是先學習拼音,再學習漢字,也有些老師,推崇的是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她說,那些推崇先學拼音的老師,一般都是年齡比較大的老師,她們對教材已經比較熟悉了,教法已經爛熟於心,由於思維上的定勢,他們比較推崇用這種方式。

而那些先學孩子再學拼音的老師,一般都是年輕的老師,他們會根據課改的要求,調整相應的教學節奏。

至於說哪種好,我那位朋友說,各有利弊,只要能適合孩子,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用哪種方式,其實都可以。

d比如,如果先學拼音,再學漢字,這種做法,孩子可能會比較枯燥,而如果能先學一些常見的漢字,這在無形中,就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對他們快速適應孩子後續的生活是有幫助的。因為當孩子發現學了些常用的,立馬就能用到的時候,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比較高的。

所以,不管是老師也好,還是家長也好,都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調整,畢竟適應孩子的,那才是最好的。


教育新時論


幾十年來,語文課本的第一課都是拼音“aoe”,2019年後半年全國開始啟用的部編版新教材中,第一單元是“識字”,第一課是“天、地、人”三個字。


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先學漢字的效果要比先學拼音的反饋效果要好。

在過往的時候,一開始就學習拼音,學生普通缺乏興趣,學生們完全硬啃,效果不是很好。

現在先學漢字,不去強調陌生拼音,對幼升小的學生來說,一方面能很好的完成過渡,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效果較好。



另一方面從實際的情況來說,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課。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我們都已經是在直接進行發音學習了,而且很多學生在入小學之前已經有了拼音認讀的基礎。

所以對於學生來說,先學拼音還是先學漢字,除了興趣影響之外,其他差別並不大。


而對於家長來說,處於一年的孩子,正處於新知識的初期,無論是先什麼,最重要的都是踏實的記憶。

所以家長也不要糾結先學什麼了,要讓還在在三年級前做好記憶、認真、專注的好習慣才是重心。


家長必懂的核心教育


我覺得另個同時進行時最好的,首先孩子的識字量,需要在幼兒園就開始了,每天需要交給她一定的認字數量,時間長了,孩子就積累很多了,而拼音就是在幼兒園的大班適當的給孩子學習一下,可以練習寫一下,畢竟孩子上了一年級後,拼音會教的特別快,孩子會特別的辛苦的,所以建議一點點教給她。



一.拼音

拼音是為後期學習認字打下基礎的,孩子學會拼音,拼讀,很快就會認字,這樣有利於孩子自己學習認字,拼音對孩子的認字起著很重要的啟蒙作用。我們家孩子一般現在也在學習拼音,現在才將基礎的韻母、聲母、整體認讀學會,現在拼讀還沒有給孩子教呢,因為我感覺孩子拼音還不是很熟悉,想讓他全部都能熟悉並且能夠完全準確的寫出來後,再教給孩子拼讀,所以大班下班學期想讓孩子把拼讀學習完成。



二、漢字

漢字要認和寫兩個過程,一般一年級孩子都開始學習寫一些簡單的字了,一點點從簡到繁的學習,但是我們孩子大班,我現在也會教她學習一些簡單的字,比較隨性,因為我擔心自己太心急,害怕孩子以後對學習反感。

但是孩子認字,我從大班就開始讓孩子學習了,那段時間孩子確實認了很多的字,我堅持了3個月,孩子認識大概150多個字,後面因為孩子生了一次病,我就沒再堅持,最近一直在家,因為疫情,我有開始讓她每天認識3個字,希望過了這段時間孩子的漢字積累能有一個量的變化,因為認字不會讓她寫,也不會擔心影響孩子手部的發育。



其實孩子的學習,只要慢慢滲透就行,一點點積累的過程,所以拼音和漢字對孩子真的影響比較大,它關係著孩子以後學習其他知識的能力,希望寶媽從早給孩子培養。

我是二胎媽媽,有著豐富的育兒經驗和育兒知識,歡迎關注留言發表不同意見。


苗條辣媽樣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熱衷於學習方法的探索與研究,而且,又剛好我的孩子上一年級,所以,對於“孩子一年級是先學拼音好還是先學漢字好”這個問題,我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 先學漢字比先學拼音好!因為首先要探討“有沒有”的問題,而後才能探討“好不好”的問題;同理,我們首先要能夠認識漢字,然後才能探討讀音是否標準的問題。下面我詳細來說說。

首先,我們從文字的起源來說起。

我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的說法,意思就是說漢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圖畫。這不難理解,古代壓根沒有文字,人們為了表達和傳遞自己的意思,就經常利用畫畫的方式,比如“口”這個字,就完全是模仿人的嘴巴形象畫出來的。商朝後期的甲骨文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那時候,人們已經完全能夠用文字相互進行交流了,但是,卻沒有拼音,這就說明,拼音並沒有阻礙人們的交流,它的出現要比文字晚的多。

接下來,從人的學習機制說起。

人學習任何一項新事物,都是先從認識開始,再學會規範化,比如,孩子剛生下來不會說話的時候,他的學習過程是這樣的: 先認識周圍的人和物--會說名字--說的正確標準--會寫。比如,孩子先認識爸爸,然後模模糊糊能叫爸爸,再後來叫爸爸叫的清晰。可見,“認識”永遠排在“標準”之前,同樣的道理,孩子學習漢字時,首先要能認識漢字,然後才能學習標準發音。

第三,從各地方言說起。

大家知道,我國幅員遼闊,有56個民族,這就決定了我國有眾多方言,比如陝西話、四川話、山東話和廣東話等等,這些方言肯定發音不同,也就是拼音不同,但是,如果用漢字寫在紙上,都是一樣的。可見,拼音只僅僅是針對普通話而言,方言不存在拼音的問題。

總之,拼音只是規範漢字發音的一種輔助工具,孩子初次上學,首先要先能夠認識漢字,而後方可練習正確發音,切不可本末倒置。


筆在雲端


根據兒童語言學習的規律而言。我建議先學漢字,再學拼音。實際上我們從小到大的經歷,我們也知道我們學習語文,從來不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往往很多孩子是會讀這個詞或者短語。甚至他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不會寫,不會寫他的拼音。這樣說明了一個問題,兒童語言學習的規律是先會聽說再會認讀學生會聽會說會讀了之後才要求會寫。而我們的拼音是對漢字發聲的一個規範化的一個過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漢字的拼讀拼音的學習和漢字書寫是同步進行的。至於這一點,我覺得是沒有關係的,我們的拼音教學和漢字教學並不衝突,兩個是相統一的。

希望這個解答對你有所作用。



80師說


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是先學拼音還是先學漢字?為什麼?我堅決提倡先學漢字,再慢慢引入拼音學習。

從語言學習的規律

從孩子呱呱墜地到開口說話,當他喊出第一聲爸爸的時候,你有沒有教他:b-a-ba 爸爸!沒有!嬰兒學習說話的規律是看到爸爸的形象,聽到不斷的語言反饋,他也慢慢學會堅強同樣的反饋,並且定位準確,你絕對看不到一個三歲的孩子會亂認爸爸。文字,是無形語言的有形印證,特別是我們偉大的漢字,它的形成是最接近大自然的記錄方式。那麼孩子學習漢字的目的是,擁有這種記錄世界的工具,讓更多的信息傳遞下去。先學習漢字,能讓孩子更快嗲把三觀“視覺,感覺,聽覺”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潛意識的記錄信息。

從拼音的作用來看

拼音的作用有仨:一是推廣普通話;二是便於識別文字;三是伺候計算機那個“硬腦瓜”。拼音是認識漢字的工具,如果孩子還沒有認識字的情況下,學習拼音,很難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學起來會很吃力,畢竟此時的孩子不是憑藉大腦學習,而是感覺來學。

所以,還是應該先從漢字入手,慢慢教導孩子掌握學習漢字的象形演變規律,那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什麼時候拼音可以出場了呢?當孩子們學到足夠多漢字,具有自我探索漢字發音慾望的時候,拼音可以出馬啦!此時的孩子們學習拼音的勁頭也會十足,而不是死氣沉沉的“啊,我餓”(a o e),“一屋(子)魚”(i,u,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