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原則系列-B端產品需求優先級判斷

原則系列-B端產品需求優先級判斷

當一個產品的MVP版本上線之後,產品經理每天都需要和新的需求打交道(如果要了解MVP的定義方式,可以參考原來的一篇文章"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需求可能來自於各種渠道,從客戶,從銷售部門,從運營部門,從老闆以及內部規劃的需求。在面對這些紛繁複雜的需求的時候,產品經理日常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判斷需求的優先級,做與不做,什麼時候做,需要進行高密度的判斷。需求優先級的判斷是產品經理日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在需求優先級判斷的時候,一些常見錯誤如下:

1: 誰話語權大就聽誰的。很多時候產品經理很難有充足的理由去拒絕一個需求,畢竟那是實實在在的需求,拒絕意味著得罪人。於是一些產品經理就根據需求方的話語權來進行優先級判斷。這也是在中國為什麼很多人說最大的產品經理就是老闆的原因,如果老闆不懂產品,天馬行空的想法往往會毀了一個產品。因為產品的邏輯和線下的業務邏輯是有很大差別的,跟線下業務恰恰相反,產品邏輯需要極其嚴謹,但是靈活度很低,線下很簡單的一個需求如果要搬到線上來的話,可能成本代價特別大,所以一些沒有固化還在摸索的業務內容搬到產品上面來,會極大的浪費公司的產品技術資源以及限制業務的靈活度。在我看來,產品經理最大的痛苦在於跟不懂產品和技術的人解釋線上實現的難度,以及從更全面的角度評估功能PK業務部門相對片面的角度。

2:跟著競品來走。競品有什麼我們也必須有什麼。實際上不同的公司階段對於功能優先級的判斷肯定是不一樣的,比如說一個成熟的公司提供的功能,如果你現在都還沒有什麼客戶,一些極其低頻發生的業務前期根本沒有必要支持,先把主線功能做好做極致就行,不要追求面面俱到,前期追求面面俱到最多就是一箇中庸的產品,很難有出彩的地方。

3:根據行業裡面的風向來判斷需求的優先級。行業的風向經常在變,很多都是沒有驗證的東西,如果沒有自己的主線,跟著風向走,就會疲於奔命,失去焦點以及自己產品的定位。

做產品經理為什麼那麼難,因為做產品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做產品每天都做做取捨,做產品做任何的決定都可能得罪一部分人。需求優先級的判斷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需要考慮的變量因素非常非常多,產品的階段,公司的階段,團隊的階段,人員的情況,都有可能導致需求的優先級發生變化,我們在判斷需求優先級的需要考慮的幾個常見因素如下:


  • 產品的長期戰略以及短期戰略。這裡提醒一點,產品負責人建議在每個季度的時候都要定義產品的目標,這個目標需要在公司層面形成一致,後面如果需求偏離的時候很容易有準繩,否則沒有一個基準線,在做需求判斷和外部溝通的時候會浪費很多時間。


  • 需求的用戶價值。需求的用戶價值,一般基於對單個用戶的價值乘以需要的客戶數量,功能對單個用戶的價值可以根據操作的高低頻,以及這個功能涉及到的業務對客戶的重要度來進行計算。


  • 開發的成本週期。需求方的人一般對產品和技術是沒有概念的,所以需求的開發週期評估是很重要的優先級判斷的基準。


  • 功能成功的可能性。除非已經被市場證明的功能,對一個行業進行探索的時候,很多功能開發的效果是有未知性的,功能成功的把握也是優先級判斷的一個重要基準。這裡有一個小建議,為了避免業務部門只是從自身利益,不是公司長期發展角度來提需求,可以將功能上線之後對業務部門反向評估功能的價值產生情況,從而來避免業務部門隨意的提需求。



所以說,從單個維度去判斷需求的優先級肯定會出問題的,需要從綜合全局的角度來判斷一個需求的優先級,我今天在這裡介紹幾種需求優先級判斷的原則,希望在大家判斷優先級以及和業務部門溝通需求的時候起到幫助:

1: 用戶價值/實現成本

第一種比較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根據用戶價值以及工作量,簡單用一個二維的圖顯示如下:

原則系列-B端產品需求優先級判斷

我們首先要找到的就是價值最高,但是工作量最小的需求,先把好摘的價值比較大的果子摘了,然後再去摘工作量中等一些,但是價值也比較大的果子,類似這樣的思路,整個評估的過程中可以讓團隊來參與,工作量的評估,用戶價值的評估,讓團隊參與練習,形成優先級判斷的觀念以及形成統一的意見。

2: RICE方式

有時候優先級判斷比較複雜,很難用簡單的二維圖來解決問題,這個時候RICE就是一個很好的打分判斷優先級的方式,這裡的R就是Reach, Reach指的是多少客戶在固定期間內會被這個功能影響到,這個數據可以用一個季度內使用的客戶數,或者一個月內客戶操作的次數來衡量,I就是Impact,Impact就是這個功能對產品目標以及戰略的影響,可以用1,2,3分數來評估,分數越高,影響越大。C就是confidence,就是有多大的把握這個功能會成功,100%表示很大把握,80%表示適中,50%表示比較低,E就是Effort, Effort可以用人月的單位來計算。可以讓團隊評估這四個維度上面每一個維度的數字,然後用下面這個公司R*I*C/E. 這個就是功能的RICE分數,分數越高,優先級越高。

3:優先級分數卡

除了RICE的方式以外,還有一種方式叫做優先級分數卡的方式。可以去設置影響優先級的因素以及每個因素的權重,權重代表了這個因素在整個產品成功中的重要比例係數,比如說在一個網站項目中,我們基於產品戰略設置瞭如下幾個影響優先級的因素,吸引客戶,用戶體驗,利於銷售,運營效率,每個維度的比重分別為20%,10%,30%,40%,我們現在有二個需求一個是首頁的重新設計,一個是訂單的修改功能,我們可以出下面的一個圖:

原則系列-B端產品需求優先級判斷

基於這個計算,訂單修改的優先級是比首頁重新設計的優先級是要高的。

判斷需求優先級的因素很多,很多時候需求提出人只是從自己的落腳點來進行判斷,會比較片面,這個時候是很容易產生誤判的,所以對於需求判斷來說,一個牛掰的產品經理以及一個充分授權的老闆是非常重要的,最後叮囑幾點:

1:產品的戰略以及整體的路線圖要經常思考,所有的需求的判斷要以這個為核心和基礎。

2: 記住少就是多,不要盲目的增加需求以及開發新功能,保持產品的簡潔易用至關重要。

3: 經常review以及重新排定優先級,每週或者每二週,基於新的變量的出現,重新整體排一下需求的優先級。


本文由作者@SaaS產品說 在PMCAFF社區發佈,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