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後唐莊宗李存勖,為何能多次擊敗如日中天的契丹?

庭州行者


後唐是五代時期的第二個朝代,也曾是五代除了後周之外,最有機會統一全國的朝代,而後唐的時代,契丹人也開始興起,並真正意義上建立了國家。但是後唐是不怵契丹人的。

耶律阿保機時代的契丹也是後唐的鼎盛時代

契丹後來能夠欺負中原政權的是因為契丹人具備連個優勢個,一是契丹是遊牧民族,有著騎兵的天然優勢,其次就是契丹後來佔據燕雲十六州,讓精於防守的漢人失去了燕山長城的地利,而燕山以南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中原王朝無險可守。

但是後唐時代的契丹並沒有這兩個優勢,因為後唐的李存勖和他的老爹唐朝的晉王李克用這一系是出自沙坨人,而沙坨人又是原屬於突厥的處月部,突厥滅亡之後,處月部投降唐朝,後來逐漸內嵌到山西一代,他們為唐朝戍邊和鎮壓國內的農民起義,起初處月部的首領是姓“朱邪”,後來因為有功被唐朝賜姓為李,將李姓賜予有功的異族首領,這在唐朝很常見,比如後來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項李氏一族也是來源唐朝的賜姓的定難軍節度使。而沙陀人最具戰鬥力也最為唐朝所倚重的也是騎兵,所以沙陀騎兵並不比契丹騎兵差,而且在裝備上要強過契丹人。

強悍的沙陀騎兵戰鬥力甚至超過契丹人

而在沒有騎兵優勢,而後唐李存勖時期由掌握著燕雲十六州的長城防線,契丹人自然在後唐面前佔不到任何便宜。同時此時契丹也是初建,後來滅亡了渤海國,但是遠未到所謂如日中山時期。而後來遼太宗耶律德光時期,同時沙坨人出身的石敬瑭為了應對後唐末帝李從珂的威脅,竟然勾結契丹人,以獻上燕雲十六州為條件,讓契丹出兵進攻後唐,然後石敬瑭作為帶路黨才最終滅亡了後唐,建立兒皇帝石敬瑭的後晉王朝。

後晉石敬瑭丟失燕雲十六州,種下了後來北宋被亡國的苦果


大東北的小豆包


第一,李存勖打仗厲害,勇猛有謀略。五代的幾個皇帝都很會打仗,都是行伍出身,尤其是前兩位一個是後梁太祖朱溫,一個就是後唐莊宗李存勖,身經百戰,不但會打仗而且還會玩,簡直是淫亂。梁太祖這麼評價過李存勖:“ 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意思是說我朱溫的死敵李克用,你的意志有衣缽了,生了個打仗這麼厲害的兒子,至於我的兒子們與李存勖相比簡直就像豬狗一樣。這是多麼的絕望啊。李存勖打仗,就像李世民一樣,常常親自帶兵,親冒矢石,衝殺陷陣,並且十分勇猛。作為皇帝本人都這麼勇猛的殺敵,將士能不效死?

第二,契丹或者蒙古騎兵並不像我們想象的是不可戰勝。北方少數民族確實是野性十足,他們的騎兵碰到中原地區怯懦無能的主帥,那麼如摧枯拉朽,如果碰到有謀略的主帥情形就不一樣了,畢竟上兵伐謀。例如:用兵如神的曹操擊烏桓,治戎為長的諸葛武侯平南蠻等。就五代時期,917年,契丹大軍入寇,據說是50萬,鎮守幽州的周德威向李存勖求救,李存勖派先鋒李嗣源率領3000騎兵救援,在據幽州60公里的地方突然收到一萬契丹騎兵的攻擊,李嗣源奮力抵抗,將契丹的一萬騎兵打的大敗,俘虜上萬。

軍事上的失利,大多數是因為政治上的軟弱或者是謀略不及導致的,勇猛當然不能少,但一定是排在戰略戰術的後面。如果你說蒙古鐵騎橫掃千軍,縱橫歐亞,那麼,你沒聽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說過嗎?欲安邦定國者,必悉唐宗兵法。


讀史思辨


因為李存瑁更猛啊,而且當時的契丹還沒有北宋時期那麼強大

首先看看李存瑁的戰績,滅河朔三鎮,殺幽州節度使劉窟窿,收成德王鎔,擊殺後梁名將王彥章,幽州大戰擊敗耶律阿保機,活捉耶律阿保機親兒子,就這一套操作下來,還有誰敢得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