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阿里系AI第一股IPO申請失效?曠視科技:去年通過聆訊 正在補充資料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戚夜雲)訊,曠視科技提交港股IPO申請6個月後失效。 對此,曠視科技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上市進程仍在正常推進中,正在更新材料。

自從科技遞交招股書之後,IPO動態“月月更新”,針對“是否通過港交所聆訊”真假消息,經歷多輪闢謠。

11月下旬,據外媒報道,因為香港監管機構要求提供更多信息,因此曠視科技未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當時曠視科技對外回應稱:該消息不實。今年1月7日,騰訊《一線》再次傳來通過聆訊消息。近日,據《證券時報》,曠視科技原本計劃2月初招股,但受累疫情暫緩上市申請。

但實際上,曠視科技遞交申請書之後,此後再未有資料更新。狀態從“處理中”變為“失效”。聯交所對於“失效”狀態說明是,“任何失效的申請”,這意味著曠視科技需要二次提交IPO招股書,並需要更新最近半年的財務數據。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曠視科技一直未更新“聆訊後資料集”。港交所在相關流程裡說明,只有請人已處理和解決聯交所提出的主要意見之後,新申請人才可登載聆訊後資料集。簡而言之,業內將“更新聆訊後資料集”視為是否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信號。

對此,一位接近曠視科技人士表示,曠視科技去年通過聆訊,但也正好到了半年有效期,“所以在補充材料”。

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曾經透露希望曠視科技衝擊成為AI第一股。於是去年8月25日,曠視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成為CV(計算機視覺)領域首家申請上市的AI公司。

作為CV明星企業,成立將近7年的曠視科技在IPO前總共進行了九輪融資,總融資金額約為13.51億美元,其中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間接持有曠視科技14.33%股份,螞蟻金服通過全資子公司API(HongKong)InvestmentLimited間接持有曠視科技15.1%股份,由此阿里系合計持股29.43%。

一位券商律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此次衝擊港股或背後股東阿里系推動。曠視科技採用的境內和境外律師為阿里巴巴“御用律所”。“這能看出此次資本運作由誰主導。因為股東利益和創始人利益天然衝突,如果是創始人主導,一定會找其他的律所設計架構。”

曠視科技業務分為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三大類別,其中核心收入來自城市物聯網業務,營收從2016年開始佔據曠視業務收入一半以上,2016年為53.6%,2018年佔比74.1%,今年上半年收入達到73.2%。即使招股書中多次強調個人物聯網領域,但是營收十分有限。

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的收入由2016年的6780萬元增至2017年的3.13億元,再增至2018年的14.27億元,2016年至201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358 .8%。曠視科技在2018年實現扭虧為盈,經調整後,2018年的淨利潤為3220萬元,2019年上半年為3270萬元。

與其同時,“賽道太窄,而競爭對手太強”,AI四小龍的餘下三位選手商湯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均來勢兇猛,而云從科技近日宣佈,已完成申請科創板上市前的重要環節。

不過,曠視科技申請港股上市期間,外界環境也產生較大的變化。2019年10月8日,美國商務部將包括曠視在內的28家中國機構和公司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名單”,限制這些機構從美國購買零部件。同時,香港局勢亦使港交所正常辦公和交易秩序收到干擾,上述接近曠視科技人士表示,這些變動對曠視的上市進程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

如原計劃9月底掛牌上市的阿里巴巴推遲到11月26日重新登陸港交所主板上市掛牌。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對曠視科技等人工智能企業利好。曠視科技上線了AI測溫系統,解決了目前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遠距離體溫檢測問題。並已在北京市政務大廳、地鐵站、醫院等場所上線使用。

此外,曠視方面透露,預計將於3月底將對人工智能算法平臺Brain++進行開源,對標谷歌TensorFlo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