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現代人很難寫出唐、宋時期的詩詞賦?是不是真的退化了?

上善若水敬業樂群


並不是寫不出唐宋時期的詩詞和文章,而是時代變了,唐宋時期全國有學問的人才多少?而今天又是多少?而唐宋時期全國的書籍又有多少?能看到這些書籍的人又有多少?而今天全國有多少書籍資料?能看到這些書籍資料的人又有多少?唐宋時期你出一個作品,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當時有知識的人看重的是人品和才能以及自己的信譽。而今天看重的又是什麼?今天一個大學教授寫個書法文章傳到網上。會有無數網友蹦出來說不好。而這些網友興許連入門級都不夠。就算有一個地位很高的人評價,難免也有私心,因為他怕把你捧的太高而影響他的地位。這就和唐宋時期有本質的區別了,說白了就是誰也不服誰,寫詩詞未必比得上你,但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的優勢把你打下去,比如地位,比如資格,比如知名度等等,甚至說把你打下去對他個人未必有什麼好處,興許只是為了幾個贊而已,

去年有部電視劇趙麗穎主演的,裡邊的主題曲不就鬧出笑話了嗎?各種不好,各種不對。說人家強湊詞什麼的。結果網友告訴他詞是李清照寫的,後譜的曲~~,臉打的啪啪響。如果這首詞不是李清照寫的,真是現代人寫的。他的目的是不是就達到了?那這麼好的詞是不是就被埋沒了?

鵝,鵝,鵝,曲靖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詩按現在的說法不就是一首非常普通的打油詩嗎?或者那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不是就一首打油詩?但是傳到今天,他就是代表當時社會狀況的名詩絕句。如果今天你也寫一首這樣的打油詩。你寫的再精彩,它仍然是一首打油詩。仍然不能和唐詩宋詞相比較。因為有很多利害關係不允許你成為名師絕句。

風捲雲動雨傾城,叩窗猶如瓦缶鳴。玻璃問雨累不累,雨問玻璃疼不疼。這首詩寫的多好啊!但有幾個人記住他了。如果編制一本現代的詩詞集,估計這首詩都沒資格選入。因為寫這首詩的人的地位和資格未必夠。而選上的詩詞未必精彩。但你看寫這些詩詞的人,肯定都是有一定社會關係的人。所以不是寫不出媲美唐詩宋詞的名詩絕句。而是有很多其他東西讓這些名詩絕句埋沒了。


日照大漠孤煙直


我同意現代人很難寫出比肩唐詩宋詞的作品,但這並不是退化的緣故。我們並不缺乏才華橫溢、驚世絕豔之人,那為什麼無法重現呢?

1.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文學體裁

唐詩、宋詞、元曲…我們可以看到,每一種體裁都與時代緊密聯繫在一起,並且信息量是越來越大的。

唐詩以五言、七言絕句為主,通常在20-56字左右;宋詞分為上下兩闕,字數由於詞牌名的不同而在40-100字左右;元曲篇幅就更長了。而在現代,許多鴻篇鉅著都是幾十萬字的。

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所要表達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文學的主流體裁也會相應變化,所以唐詩、宋詞已經不是我們現在的主要創作形式了,就像李白、白居易也很難寫出詩經、離騷一樣,創作技藝因此生疏也是可以理解的。

2.現代人的心境發生了變化

退一步講,既然我們能夠熟練掌握唐詩宋詞的創作規律,同時也具備相應的才華,那為什麼難以創作出可以與前人比肩的作品呢?

主要就是現代人的心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古詩詞當中通常都是用來抒發鬱郁不得志的心情,相思離愁、官場失意、屢遭貶謫、理想難以實現…諸如此類,意氣風發則較少。但前人的愁緒放在今天來看,可能根本不叫事。

就拿送別詩來說,那時交通落後、瘴氣肆虐,很多人被貶謫邊境就再也回不來,所以詩裡飽含著生離死別的悲情,到現在,去全世界的任意角落也不過是打個飛的,社交網絡拉進了人們的距離,所以很難再有當時的心境,也就難以寫出類似的詩句了。

3.今人審美上的違和感

李誕在奇葩說辯論時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比蒙娜麗莎更美的是正在燃燒的蒙娜麗莎。就像是白月光與硃砂痣,逝去的一切在我們眼中都帶有光環。所以,無論再怎麼好的詩詞,總是下意識認為難以比肩前作。

大家有沒有看到過景區的仿古建築?我們已經盡力去模仿的一模一樣,但是它們矗立在高樓大廈之間,穿著現代裝的遊人在其中交織,就總有一種深深的違和感。古詩詞也是同理。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全盤仿古,否定自身,而是古為今用,去進行創新,找到更加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形式!


喝著汽水看著書


第一現代人只堆砌華麗辭藻,缺少詩詞意境。不懂平仄音律。

《中國詩詞大會》大家都看過。一定知道康震的大名。可仔細讀來。如此出名的大學者。也不一定能寫出極有意境的詩。

康震的七言詩

大江東去流日月,古韻新妍競芳菲。

雄雞高歌天地廣,一代風流唱春暉。

酈波的五言詩:

白日江山闊,風雲動古今。

人生難自負,求索見丹心。

一首七言一首五言。現代人多數是不懂格律、平仄的,所以要粘對、成律都難,就這兩首詩來看,筆者認為是高下立判的,這次我站酈波老師這邊。康老師的七言詩寫得是很霸氣的,每一句都有出處,首句是蘇軾的《念奴嬌》,次句是朱淑真的《春詞》,第三句是李賀的《致酒行》,第四句是孟郊的《遊子吟》。將4首千古名作中的經典名句融合到一首詩中,可見康老師確實是博古通今,令人服氣!但筆者竊以為,這種類似集句的寫法,少了一些原創性,而且此詩在工整度上稍遜色了一些。而酈波老師的詩,雖然辭藻上不如康老師那般華麗,卻勝在工整上,他這是一首極工整的五言絕句,這是現代人很難寫出來的近體詩體裁。五絕在唐代以前基本都是不工整的,盛唐後大家開始自覺要求其工整性。一首工整的五絕要求兩點:第一是要押韻,可以句句押韻,也可以隔句押韻,酈波這首做到的是隔句押;第二是講究平仄,五絕有4種基本句型,酈老師這首詩基本也做到了。

而從意境和遣詞來看,酈波這首詩的靈感當是來自王之渙《登鸛雀樓》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此詩是唐詩五絕的壓卷之作,雖只有20個字卻有千里之勢。酈波這首五絕雖氣勢上比不上唐人,卻一樣頗為大氣

第二我們能看到的古代詩也是極小的一部分

哥盛唐詩一共收錄唐詩多少多少首?但是在盛唐之時,寫詩的風氣極濃,氛圍極好。皇上都偏愛坐實。那麼唐詩的數量一定好,弱星海可《全唐詩》裡的詩是可以數過來的。我們就能知道能收入下來的是有多小一部分,寫詩不一定能存下來,存下來的還不一定好。於是我們看到的是極小極小一部分。所以在我們看來,似乎古代時全是好,現代是全是不好的詩。就像乾隆皇帝一生創作幾萬首詩,如果不是皇帝他能被收存幾首呢?

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今日採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

雲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無事迴避出採茶,相將男婦實勞劬。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穀雨臨明朝;雨前價貴雨後賤,民艱觸目陳鳴鑣。

由來貴誠不貴偽,嗟哉老幼赴時意;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這像不像打油詩?

還有一首更著名的乾隆“名下”一首詩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八片九片十一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這首詩是鄭板橋的)






源源就是很好看


這好比市場經濟,沒有市場的產品就會淘汰,古代以文學素養搏取攻名,詩詞賦大有市場,文人純粹專注文化修養研讀,自然能寫出精美詩詞名賦名篇,而現代,國人要學的不單是國文,還要學習數理化生地等,大不必去研寫詩詞賦,雖說高校有破格錄取國學造詣高的考生,但也是極少數,我們繼承古代優秀文化,也不提倡復古,畢競科學才是強國的基石,如高考單考語文,以作賦作詩詞為考題,我想大有人才,以當今發達的習讀方法,肯定會有更多考生寫出更精妙的詩詞賦。因此,不是現代人退化了,而是實用至上的科學選擇。憧得科技知識是強國基石,而不是詩詞賦行之四海而皆準!


周躋969


曾經在雲居寺內觀12天,其中10天止語,手機上交。夜裡失眠,起床登上文殊臺,看到天邊一彎殘月,心想這不正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雲居寺坐西朝東,文殊臺在西邊。)其中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全部都是真實的經歷和景象,只需要如實的寫出來就是詩詞。古詩詞很多都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現代人在觀察自然,感悟人生方面已經遠遠比不了古人。人人心中都沒有了,怎麼落到筆下呢。另一次在樂遊園,初春柳枝鵝黃嫩綠,走在小路上看一座亭子,中間一株株柳樹垂下的枝條像一道道簾幕。這不正是:“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嗎?我知道我看到歐陽修一千年前所看到的景象了。 以上舉兩個例子都是寫景,相隔千年,景緻一般無二。需要的是慢下來,靜下來,去感受。我想樂遊園眾多遊客中,大概只有我一人能看到簾幕無重數吧。快節奏的生活中,人人都浮躁,想寫詩,先把自己慢下來吧。當然,不是你慢下來就能寫好詩,但這是必要條件而且不容易做到。因為不是你休息了,退休了就能慢下來的,心是需要修煉的。


繼華19


我說兩句。

一、唐詩。宋詞。賦是漢朝最好。

二、元曲(戲曲)、明清小說。都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產物。並非元明清比唐宋人傻。

三、唐詩宋詞是當時一小撮文人(大多是失意文人)自娛自樂,相互吹捧產物。對全體人民而言,有錢、有閒、有文化的文人佔比跟小。

四、唐詩宋詞能夠流傳下來至少有兩個原因。第一,文字、文化籠斷。第二,讀書作官科舉制之下,占人口1%的的以科舉為目的讀書人之中,99%是科舉制的分母和綠葉,是失意文人,容易和唐詩宋詞產生共鳴。他們科考失敗成為私孰教師和鄉坤。

五、現代人打破了舊文人對識文斷字的籠斷。

現代社會精英忙當官(注重現實社會問題應對)、科研(詩詞無用)、掙錢(創業、打工無時間去尋章弄句。而有錢、有閒、有奌文化的富二代、拆二代、官二代,詩詞不如聲色犬馬帶給他們的精神享受。詩詞也不能讓他們守住官、財、家業。

六、唐詩宋詞只在極個別的愛好者中間有用。

只是部分教師的教材,只是學生考試的敲門磚。

唐詩宋詞的社會環境變了。這是社會進步表現。


二億六老人


每一種藝術形式,體現了每一段歷史的背景和文化特徵。

就以西方音樂舉例。音樂經歷的幾個大的時期,風格是完全不同的。

復調時期的音樂,服務於宗教,它的節奏變化,和聲設計,都是嚴謹平實的。

古典時期的音樂,服務於宮廷貴族,風格華麗,色彩明亮鮮豔。

浪漫時期的音樂,擺脫了宗教和權勢,服務於人,打破了陳規陋矩,音樂線條、情緒、和聲變化,都變得十分豐富,充滿個性和情緒變化。

所以,其實我們對此而言,唐詩宋詞的發展,也是在大環境一下造就的。一個朝代流行什麼,什麼就會興起。

就好比現在的廣場舞和抖音,這就是一個時代的標記。

唐宋時的清平盛世,當局對於詩詞歌賦的推崇,有了楊貴妃磨墨高麗士脫靴,所以有了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有了宋仁宗的寬厚與人,才有了柳永的奉旨填詞的佳話。

所以,為什麼現在人寫出的古詩詞,達不到唐宋的高度?因為一個時代一個印記,就像一座座大山,不能夠翻越,只能夠重新建立另一座大山。後世只能夠仰望和拙劣地模仿,就像現在音樂廳演奏的最多最經典的作品,依然是幾百年前的大師們的作品一樣。


大春老師


這種說法純屬妄自菲薄。請看代表唐朝的最高水平的詩作: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這種水平,現代人也能信手拈來,

今仍遵原平仄,且加對仗。

靜夜思,與李白和。

楊妃胸露光,

李太汗洩霜。

千杯蕩幽月,

一心入夢鄉!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因為我們跪著,所以他偉大,站起來吧,軟骨頭的人們!


老張335536


我自己寫的詩,比唐人如何?[得意][得意][得意]

《贊冠軍侯西鳳酒》

大漢驃騎出雲中,斬首十萬滅胡戎;

痛飲西鳳三千罐,封狼居胥第一功。

《嘆隋二世》

文韜武略堪絕倫,天兵十萬滅南陳;

三徵高麗若為過,李唐何故復刀兵?

《渭河》

白雲飄渺綴天幕,長空一洗碧如藍。

渭水奔出西天外,滔滔東流永不還。

《嘆秦之亡》

七世創業二世亡,咸陽宮前訴哀傷;

不封華山封泰山,冷卻秦人熱心腸。

《寒夜練拳》

摧枯拉朽北風烈,誰言嶺南無飛雪?

苦練三九何所懼?劍如寒霜拳如鐵!

《讀史偶感》

前朝官家後朝辱,後朝終究成前朝;

可嘆愚民阿諛輩,此興彼亡皆受苦。

《夜間練拳》

長空一洗明月圓,浩瀚星辰綴九天;

輕紗嫋嫋清風爽, 拳影劍光森森寒。

《月下練劍 》

月影長劍相輝映,稚氣褪盡英氣生;

南渡未改凌雲志,踏遍天涯亦秦人。

《觀雲》

羊台山頂白雲橫,日照層雲萬點金;

翻江倒海卷巨浪,酷似萬馬齊奔騰。

《大秦銳士》

昂首挺胸正氣揚,激情永駐賴杜黃;

狂舞大秦銳士劍,不負二八少年郎!

《夜行》

手持狼牙棒,迤邐夜間行,

黃雀林中叫,片刻過孤墳;

俄爾勁風起,路上無一人,

壯士何懼哉,暴打鬼與神!


大漢摯愛詠春


我來一首,未及卸妝被水流,澗蛙頓失美歌喉。頑石不懼暴瀑虐,撕爛白綢方罷休。(婺源飛鳳峽。詠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