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老樑漫話: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老梁漫話: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俄國文學,我喜歡屠格涅夫。看中文版外國文學作品,要看運氣。我們跟作品間隔了一道翻譯,翻譯的文學素養不高,再好作品翻譯出來也變了味。好比中午的剩菜,晚上回下鍋再吃,終究吃不出原香。屠格涅夫不同,他的作品很早就進入中國,譯文經過豐子愷、巴金等幾位大家錘鍊,基本將他的思想和文風固定下來,總不至於話傳話,傳著傳著就跑了題。國內最瞭解屠格涅夫的應該是巴金,文風最近卻是沈從文。沈從文的冷峻安逸與屠格涅夫的素靜客觀有相似之處。

老梁漫話: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屠格涅夫乾淨的文筆一直為人稱道,他寫景畫面總是乾淨的看不見塵埃,寫靜讓你聽不見一聲鳥鳴,乾淨的象一幅素描。毛姆評價屠格涅夫寫景:“他之後,世界再無大師。”一切自然景物,經過屠格涅夫的筆,都顯得那麼夢幻、和諧、純粹。可用這支幹淨的筆寫人和事,就有些冷,就象他的《初戀》,他的筆乾淨的沒有一絲愛,他只是冷靜的寫下人的言行,他從不解釋!他只保持他的幹靜誠實,哪怕那個主人翁是“我”。

……

有一天,那個男孩去看她,她坐在椅子上哭泣,一臉淚水。她實然要男孩過來,嘴裡掛著陰森慘酷的微笑。她用手摸他的頭髮;冷不防抓住一把頭髮又扯又捻:

“好痛,”他忍不住說。

“好痛,是嗎?你以為我就不痛嗎?”她重複說。……她終於扯斷男孩的一綹頭髮。“我會把你的頭髮藏在項鍊掛著的小盒子裡掛在身上。”她說,眼晴裡蓄滿了淚。“這樣也許可以稍微安慰你。再見了。”

……

《初戀》裡的這一段,屠格涅夫沒有分析,他誠實的象個攝影師,他的乾淨讓我們心痛不已。

老梁漫話: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沈從文的文筆同樣乾淨,只是他的筆乾淨得只剩下愛。他愛這個世界的一切,甚至能原諒“罪與惡”。當年沈從文被自己的學生高青子撩撥的春心萌動想入非非之際,竟然給自已妻子張兆和寫了“坦白書”,來分享自己的“矛盾與痛苦”。張兆和接信後大怒,直接回了孃家,從此夫妻是路人。沈從文的本意其實是坦白和道歉,順便表達下“矛盾的愛意”,張兆和卻會錯了意。文字有時並不可靠,就算你如屠格涅夫般幹靜誠實的表述,沒有理解說啥也是枉然!有時候,好文章不光要有好翻譯,還要有懂你的人。詞不達意沒關係,不看就是。就怕看了卻會錯意,那就麻煩了!沈從文至死都不承認自己做錯了什麼,卻不停地道歉,對妻子的不原諒卻同樣心痛不已……

老梁漫話: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文字遇到有心人才是文學,讀懂了才是愛。沈從文生前最後一句話是:“三三,我愛你”。張兆和知道已是晚年,“鬢已星星也”,沒有原諒,只說:“從文終究是個善良人!”

老梁漫話: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