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之後,復工在即:中國旅遊業將迎來“破產潮”還是“井噴”?

是死亡,還是重生?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

痛苦而輝煌的涅槃……

一. “新冠”之難:一夜入冬的中國旅遊業

一種被稱為新型冠狀的病毒,一紙凌晨兩點發出的封城令,幾乎讓所有的中國人和中國企業亂了陣腳,而旅遊業首當其衝。

疫情之後,復工在即:中國旅遊業將迎來“破產潮”還是“井噴”?

旅遊業是一個高度環境敏感性行業。這種敏感表現在非常容易遭受境內外突發事件的衝擊和影響,從而導致嚴重的衰退和滑坡,形成旅遊危機。從近些年發生的非典、禽流感、H1N1等疫情看,無一不對旅遊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旅遊業還是一個時間段很強的行業。特別是中國的旅遊業,每年的大小黃金週,正是旅遊的黃金時間段,也是旅遊企業全年贏利的主要時間段之一。許多旅遊企業都精心準備,投入巨大,卯足勁準備在春節大幹一番。攜程在2019年12月31日發佈《2020春節“中國人旅遊過年”趨勢預測報告》顯示,2020年春節長假將有4.5億人次出遊,春節旅遊產品價格較淡季普遍上漲超過50%,部分熱門線路價格翻倍。

然而,所有這一切,在一夜之間全部化為泡影。

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在疫情期間全部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產品。旅行社此前已為春節黃金週墊付了大量資金,損失慘重。景區景點則全部關閉,同樣損失慘重。

從1月28日至31日,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發送旅客同比跌幅最高達85.4%;不少中小旅行社預支給供應商的貨款無法追索,面臨倒閉;眾多酒店、民宿停業;景區關閉,文化活動取消。

線上旅遊企業也未能倖免。攜程、途牛、去哪兒、飛豬、馬蜂窩等OTA公司先後宣佈,將為消費者提供“無損退訂”服務,並先期為消費者墊付退改費用。在這背後,OTA公司支出了高額的資金賠付。

疫情之後,復工在即:中國旅遊業將迎來“破產潮”還是“井噴”?

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表示:“開始預估的損失在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實際的損失沒有到達這個(幾十億)上限。航空公司與酒店都承擔了一部分,損失應該是在幾億級的水平。”

去哪兒網CEO陳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疫情如果超過3個月,來自賠付、員工薪資、場地租金等運營成本的挑戰,就將給旅遊企業帶來沉重的經營壓力。

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測算,2020年春節期間整個旅遊業的直接損失在5500億元左右。超過非典時期損失的2700億一倍還多。

在巨大災難的陰霾下,許多人預測:中國旅遊行業一波“破產潮”正在迅速襲來!

旅遊企業、特別是中小旅遊企業將面臨一場生與死的考驗!

二. 前車之鑑:非典之後旅遊業出現“井噴”

疫情重壓之下,人們紛紛把眼光投向了十七年前旅遊業經歷的那場叫做“非典”的災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或許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多的參考經驗。

疫情之後,復工在即:中國旅遊業將迎來“破產潮”還是“井噴”?

讓我們對2003年非典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做一個概要覆盤:

2003年頭兩個月,我國旅遊業開局良好。1、2月份全國共接待入境旅遊者1586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3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和14%。國內旅遊僅春節黃金週全國就接待5947萬人次,旅遊收入達2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和13%。

但3月份後半段,隨著部分地區疫情加重和疫區擴大,特別是世界衛生組織和各主要客源國陸續發出對華旅行勸誡,我國各項旅遊活動迅速萎縮。

到4月底,全國有組織的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活動基本停頓,全月入境旅遊人數同比下降30%,其中外國人下降54%,國際旅遊外匯收入下降 49%。

5月份,非典影響進一步顯現,各項旅遊活動跌入谷底。全月入境旅遊人數同比下降31%,其中,外國人下降 71%,國際旅遊外匯收入下降 59%。

進入6月份,國內旅遊市場開始有限度的恢復,但入境旅遊依然處於谷底。

疫情之後,復工在即:中國旅遊業將迎來“破產潮”還是“井噴”?

“非典”使旅遊企業普遍陷入困境。4月下旬到5月份,全國11615家旅行社總體上處於歇業狀態;8880家星級飯店的平均客房出租率不到20%;1062家A級旅遊區(點)的遊客接待數量和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0%以上;中國旅遊車船協會105家會員單位的接待人數和營運收入同比下降90%。

2003年7月9日,國家旅遊局發出《關於恢復跨省區市旅遊和出境旅遊經營活動的通知》,正式解除對跨區旅遊及出境旅遊的限制,然而人們對出遊仍心存忌憚。雖然全社會都在期待非典過後旅遊行業全面恢復,2003年下半年客流雖有所反彈,但並沒有出現預期中的井噴式增長。

從2004年年初開始,民航及鐵路客運數據迅速反彈。景區方面,2004年黃山、峨眉山、張家界等主要景區客流增速達到54%、48%和67%。酒店行業出租率在低基數下也出現明顯回暖,2004年五星級/四星級出租率同比+9.7%/6.7%。非典結束一年後,影響基本消除。之後的旅遊業走勢蓬勃上升。

以下圖表顯示,全國旅遊業總收入同比增長從2003年的-12.3%,到2004年的40.1%,超過50%,可以認為是“井噴”。

疫情之後,復工在即:中國旅遊業將迎來“破產潮”還是“井噴”?

由於當時正處於旅遊業高速發展時期和政府的一系列有力措施,旅遊企業並沒有出現“破產”潮。

前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杜一力曾撰文指出:因為各種原因,這次災難(指非典)沒有讓企業大量破產,這是好事,好在利於社會穩定;也是壞事,因為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市場下滑時一批企業倒下是鐵定的市場規律,也是經濟生態的要求。我們現在的情況是,優質與劣質企業都蟄伏,為下一步可能產生的市場行為混亂埋下伏筆。

三. 今非昔比:“新冠”的衝擊將大大超過“非典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但絕對不會重複。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新冠”對旅遊行業的衝擊力和破壞力將大大超過“非典”。

一是因為“新冠”本身的破壞力要大大超過“非典”。“非典”最早於2002年11月16日在廣東順德爆發,至2003年7月13日基本結束歷時8個月,中國內地累計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而“新冠”病例最早發病時間為2019 年12 月12 日,患者為武漢華南市場經營戶。短短兩個月時間(截止2020年2月12日),確診病例已經達到59901例,超過“非典”10倍;死亡人數1368人,是“非典”的4倍左右,而人們期盼的“拐點”仍遲遲未到。

“新冠”到底什麼時候結束?誰也不好說,誰也不敢說,誰也說不準。但無論如何也要比“非典”的8個月更加漫長。也就是說,期望著旅遊業在下半年出現“井噴”,基本上是人們的“一廂情願”。

二是因為現在中國旅遊業的體量大大超過“非典”時期。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8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為6萬億元人民幣,對GDP綜合貢獻佔GDP的11.04%;旅遊業貢獻的就業崗位數為7991萬個,居世界第一。現在產業規模已經數倍於2003年。這麼大體量的產業,一夜之間突然全體停擺,其損失可想而知。

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表示,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6.5萬億元,按此估算,平均停滯一天,旅遊業即損失178億元。也就是說:“新冠”時期停滯16天的損失,就已經超過“非典”時期一共損失的2700億元。就目前的疫情發展形勢看,停滯160天很可能成為事實;那麼,“新冠”給旅遊業造成的損失將10倍於“非典”也將成為事實。

在國內資深文旅金融專家、洪泰文旅董事長楊雲崗博士看來:本次疫情對旅遊行業的影響將遠超2003年非典疫情的影響。這不僅是因為本次疫情的破壞力要大大超過非典,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自非典以後十七年來中國經濟結構發生的深刻變化。

消費尤其是旅遊消費在國民經濟中佔據著更高比重;旅遊行業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而經濟發展則處於下行的週期。經濟週期與非典相比也處在不同的位置。因此,此次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要比非典期間的影響更為深刻持久。

但也有專家對後“新冠“時期的中國旅遊業保持樂觀。在中國旅遊研究院召開的“新型肺炎疫情對旅遊業影響線上座談會”上,院長戴斌表示:對於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旅遊戰線既要充分估計面臨的困難,又不能自己嚇自己。強勁的國內旅遊消費,深刻影響和支撐著國民旅遊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有需要,市場有供給,政策有支撐,旅遊業不僅會戰勝這次疫情,還會迎來更好的發展局面。

巔峰智業創始人、文旅專家劉峰也撰文認為:我們仍然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國內客源市場基礎,中國已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旅遊生產力規模。在低谷狀態下,這一體系的規模會帶來沉重壓力,但市場一旦恢復,也意味著旅遊業有足夠的韌性和能力滿足市場需求,可在短期內形成新的擴張局面。

洪泰文旅董事長楊雲崗也認為:未來疫情將逐步退去,在今年大量國內遊客取消了春節出遊計劃的情況下,被憋悶了數月的老百姓誰不想出去釋放一下心情?

因此被壓抑的旅遊消費需求將迎來集中釋放期。儘管此次疫情的衝擊要大大超過非典,但只要疫情一過,旅遊市場肯定會出現明顯反彈。

疫情之後,復工在即:中國旅遊業將迎來“破產潮”還是“井噴”?

四. 生死劫難:想法活下來才是硬道理

馬雲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很多人卻死在了明天的夜裡。”

馬雲和他的公司沒有死在“非典”的明天夜裡,而是活了下來,熬了過來,迎來了“後非典”時代的強勢發展。

攜程同樣也沒有死在“明天的夜裡”。當時公司總裁梁建章預測,非典過後,一定會迎來一波旅遊高峰,所以公司一定要頂住,保持原有規模。非典期間,攜程一邊給員工做培訓,一邊做業務流程優化,所有員工都在等著非典迷霧散去。

果然,中國旅遊市場在2003年下半年迎來了大幅反彈,“磨好刀刃”的攜程團隊打了一場有準備的仗。2003年12月9日,攜程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創下3年內納指IPO首次漲幅最高的紀錄。

當然,要抗住目前這場疫情帶來的生死劫難非常不易。靠不了別人,因為別人也在災難中。所有的一切,只能靠自己。所有困難都需要自己扛過去,也只能自己扛過去。

怎樣活下來,扛過去?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家家也都在想自己的招。

疫情之後,復工在即:中國旅遊業將迎來“破產潮”還是“井噴”?

根據從“非典”中活過來的企業的經驗,綜合當前業內人士的看法,洪泰文旅董事長楊雲崗博士給旅遊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出八條建議:

一是開源節流,及時止損。這幾乎是所有企業在疫情襲來的第一反應。目前旅遊企業必須重構自身的成本能力,縮減費用,剝離不良業務,杜絕虧損及沒有質量的增長,確保現金流,同時要確保競爭力。

二是研究政策,爭取支持。目前政府已經出臺、肯定還將出臺一系列對旅遊企業的扶持政策。要認真研究政府相關扶持政策,無論是對所有企業的普惠政策(如稅費減免等)、還是對旅遊企業的特殊政策(如退還旅遊保證金等),都要最大限度地去爭取,該減免的要爭取減免,該補助的要爭取補助。

三是重新審視,調整戰略。這是各旅遊企業的當家人們必須要做的功課。疫情面前,所有企業都會有新的自我認識。企業的經營策略、企業組織結構、企業市場定位、企業長遠發展戰略等,都應該進行重新審視,並根據後“新冠”時期市場可能發生的變化,認真思考商業模式、產品模式、服務模式的調整,制定和明確自己的品牌定位、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以避免在疫情的重壓之下,像無頭蒼蠅到處亂碰,亂了方寸。

四是強健機制,苦練內功。疫情到現在為止,帶來的還只是業務的停頓和經濟損失。但在市場重啟的過程中,如果由於我們企業機制不適應已經產生巨大變化的外部環境,內功達不到,就有可能失去“翻盤“的機遇。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目前的時機,深刻總結調整內部機制,積極完善和優化企業管理制度,加強研發升級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旅遊產品。企業當家人應該明白:內部機制乃是企業是否能活著迎來新發展的最後決定性因素。

同時,要充分利用這個時間空檔,加強業務培訓,提早練兵,包括對高管、中層和普通員工的培訓。重新梳理企業的文化,重建企業的文化。好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基業長青的秘密,也是員工積極性、凝聚力和戰鬥力的源泉。

五是整合資源,尋求合作。遭遇嚴冬,企業必須抱團取暖。在整個旅遊產業鏈普遍受衝擊,利潤下降,營銷費用削減的情況下,旅遊企業之間的合作、甚至與跨業之間的合作,是大家都能活下去的一條有效路徑。這段時間、這個背景,對於業務的經營開展是劣勢,而對於整合資源、尋求合作也許是機會。無論是業內合作、跨業合作、強強合作、強弱合作、互補合作,都需要我們現在就得抓住時機,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建立起新的合作關係,構建面向後“新冠”時代的優秀資源體系和合作體系。

六是未雨綢繆,經營周邊。從非典的經驗來看,市民最早出遊的是城市周邊,因此最早恢復的也是以大中城市為客源地的周邊遊市場。因此從短期來說,各企業要未雨綢繆,重點關注周邊遊市場的開發和經營。

七是線上營銷,提前預售。在漫長的疫情影響期間,當企業的戰略調整、機制完善、資源整合、產品優化等完成之後,企業應該審時度勢,提前做好市場恢復期到來前的線上預售營銷,通過強有力的優惠措施,提前鎖定用戶出遊的選擇,儘可能地在旺季到來前獲得一部分顧客和收入,以緩解企業的現金流壓力。

同時,還應該通過企業的網絡自媒體不斷髮聲,保持企業品牌的曝光率。在一個因疫情線下營銷受阻的特殊時期,在一個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的時代,沒有什麼比企業自媒體性價比更高的傳播方式了。因此建議旅遊企業強化自己的自媒體團隊和自媒體矩陣,通過持續的內容傳播,低成本、高效率地傳播和營銷。

八是尋找機遇,迎接復甦。

危機與機遇並存,機會往往隱藏在危機之中。今年疫情期間,有一個公認的轉危為機的案例,就是《冏媽》由線下撤檔轉為與字節跳動合作,進行線上免費發行。這一本來是無奈的選擇,反而成為業界化危為機的經典案例,同時也給我們旅遊企業以啟示:在危機中尋求機遇,是目前旅遊企業必須做好的功課。

五.劫後重生:誰是後“新冠”時代的新寵兒?

每次劫難之後,都會深刻改變之前社會形成的固有模式和軌跡,誕生出新事物,這是歷史的鐵律。

2003年的非典催生了電商和自駕遊,這次的疫情又會催生什麼呢?OTA、康養旅遊、戶外運動旅遊、探險旅遊、個性化定製旅遊,特別是相對公共交通來講有著自己獨立空間的房車旅遊,必定會包含著更多的機遇。

疫情之後,復工在即:中國旅遊業將迎來“破產潮”還是“井噴”?

從行業發展看,一場突出其來的災難往往會催生一個行業的轉型升級。中國旅遊業在經過20年的蓬勃發展以後,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面臨新的轉型升級。而房車旅遊一直是帶動中國旅遊轉型升級的“領頭羊”,從2016年以來,在中央和各地政府的推動下,營地建設、車輛製造、房車旅遊經營企業等整個產業鏈日趨完整,正蓄勢待發,借勢爆發。也許借的這個“勢”,就是此次疫情給整個旅遊行業帶來的深刻衝擊、點燃的“浴火涅槃”!

從地方政府疫後恢復旅遊經濟看,都希望尋找一些投資小、見效快、帶動力強的產業做為突破口。而房車露營產業正好具備這些特點,特別是在營地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的地區,幾乎不需要規模投入,只要做好獲客和服務,就能迅速把當地旅遊帶動起來。房車+露營地產業鏈幾乎涵蓋了旅遊業“吃、住、行、遊、購、娛”等六大要素,不僅對帶動旅遊經濟的復甦具有引領作用,而且還可解決大量就業,促進當地精準扶貧。因此,疫情後的房車露營旅遊一定會在各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下“火”起來。

從地域上看,受此次疫情影響較小的地區將成為旅遊“熱門”地區。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西部五省和西藏將成為遊客選擇的重點地區,中國西部旅遊將成為疫情過後的新“寵兒“。而中國西部恰恰是最適合房車旅遊的地區,也是近年來房車旅遊最火的地區。

從旅遊目的地看,生態全域旅遊將受到遊客追捧。在城市的有限空間中被憋悶限制了數月之久的人們,渴望到人員的密集度不高自然的山水中自由的呼吸,也許大小黃金週景區景點人流如潮的現象將得到改變,而71家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和省一級的全域旅遊示範區將成為新“寵兒”。而房車是最適合進行生態全域遊的方式之一。

從旅遊方式看,健康健身旅遊將會有較大市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讓大家痛徹地意識到了生命的脆弱性,健康的重要性,以“健康健身”為特色的旅遊方式將成為人們的最愛。而房車自掛的山地自行車、房車營地各種戶外體育活動的場景,會成為中青年出行者們追捧的“熱點”。

從出遊成員的組成看,家庭親情旅遊將會迅猛增長。一場災難過後,人們更加體會到家庭的重要性,親情的重要性。一家人或親朋好友在一個相對舒適獨立安全的空間裡,嘮著嗑,進行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走向詩和遠方,將成為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生活方式。而被稱為“車輪上的家“的房車是這種生活方式最好的載體。

總而言之,經歷過此次特大疫情的劫難後,人們會變得更加豁達,對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的認知會發生改變。更多人會選擇“放下”--放下焦慮與焦躁、放下煩惱與煩悶,放下糾葛與糾結,去大自然中放鬆心身,追求“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的美好意境。

疫情之後,復工在即:中國旅遊業將迎來“破產潮”還是“井噴”?

房車與露營、人與自然、詩與遠方、自在與愉情,以前只是夢想,只是羨慕,而在疫情過後的後“新冠“時代,人們不會再等待,而是開始付諸行動,去實現心中的夢想。

非典催生了自駕遊,“新冠”會不會催生房車遊呢?

我們拭目以待。

只要事情開始發生變化,結果總會不期而至。

疫情之後,復工在即:中國旅遊業將迎來“破產潮”還是“井噴”?

收藏舉報投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