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一份購物中心線上運營“防坑”祕笈,請自取……

W

inshang

引言

賣什麼?賣給誰?購物中心線上運營要打“持久戰”!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來源 | 贏商網(ID:winshang)

線下商場停擺近一個月,“疫情”之戰進入了中後期。經濟復甦戰陸續展開,購物中心逐漸恢復營業,從線上到線下,新的賣貨模式、營銷方式、產品模型正在全面開拓新的渠道資源。

後疫情時代,購物中心的線上運營要從哪裡入手?如何與商戶進行溝通?就這些問題,贏商網副總裁、贏智科技CEO朱智帶來了自己的專業分享。

《後疫情時代,購物中心亟需調整的線上運營思路》

贏商網X芝麻科技聯合出品

贏商網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 什麼樣的線上運營模式,才是成功的?

  • 線上賣貨,貨從何處來?客流在哪?

  • 裂變路徑有哪些?公域、私域流量如何轉化?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贏商網副總裁、贏智科技CEO朱智

大家好,我是贏商網副總裁、贏智科技CEO朱智。這次“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大家原有的生活軌跡和工作計劃。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疫情下,購物中心從業者需要面對的“老又新”話題。老,是因為線上運營這件事其實已經挺久了,有很多項目也做過嘗試;新,是因為疫情下,很多思考的出發點和之前有所不一樣。

那麼,到底什麼樣才是成功的線上運營?這裡說明下此次分享的幾個出發點。

首先,最近市場上有很多關於線上運營的做法,但以百貨類為經驗背景的比較多,購物中心的比較少,而咱們探討這個話題,主要是針對購物中心業態。

第二,每家購物中心的狀態和經驗都不一樣,而我作為行業從業人員,更多是提供一些數據和思考。另外,線上運營是一個長期且龐大的話題,有更好的思路、方向,大家可一起探討。

01 疫期,年輕、高檔商場客流降幅明顯

作為贏商大數據,我們從行業角度給大家提供一些疫情期間購物中心客流數據洞察。從全國來看,12月份客流整體的情況環比上升,但到2020年1月份就大幅下跌,正月下跌了超20%。這和官方媒體在1月中旬開始明確疫情存在人傳人情況,以及很多購物中心月底陸續閉店有關。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就一線、二線城市分開看,不同開業時間年限的購物中心的客流下跌幅度不一。相對偏年輕化的購物中心下跌更快,這其實和年輕人在疫情這件事上的反應速度有關。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從不同檔次的購物中心看,高端購物中心受疫情影響更大,社區型mall稍稍好一點。這可能和社區mall本身還為周邊消費者提供類似超市這樣的必備業態有關係。此外,二線和一線城市有所不同,也和電商的整體覆蓋率以及消費者購物習慣有一定關係。

02 消費需求還在,超過2/3商場推線上購物

對疫情期間,購物中心線上營銷動作,我們也做了整體的歸納。

營銷方式上來看,用得比較多的有社群營銷、直播帶貨,以及類似雲逛街的在線場景。社群營銷、直播帶貨近一兩個月發展比較快,尤其是直播帶貨,很多購物中心都已經開始試水。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實際效果上,線上營銷渠道的增量非常快。天虹的數據表明,他們整個線上交易量大幅上升,很多達到10倍增長。雖然沒法去線下了,但消費者的購物需求還是存在,只是說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去實現這件事情。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這次疫情確實給了我們所有從業者一個全新的課題,對未來購物中心線上運營和發展也有了一些參考方向。一是業態調整,要多關注新興業態,擴大流量入口;二是建築形態,疫情過去後消費者會更關注健康、親近自然的體驗方式。

另外,購物中心與商戶間的關係也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以前可能是純粹租賃思維,但現在購物中心要思考怎麼樣幫助商戶創造更大價值

。這是一個雙贏局面,也是購物中心必須調整的局面。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03 打造線上場,重新審視與商戶、消費者關係

基於這次疫情,無論從整體抗風險能力,還是從資本規劃角度,購物中心對於與商戶、消費者的關係都有一個全新思考。

首先提一個問題,對購物中心來說,到底要不要做線上?我覺得購物中心做線上運營不等於電商,也不等於傳統的CRM。

那麼,購物中心的本質是什麼?購物中心和百貨不太一樣,購物中心的核心本質是做場的連接,一端連著品牌租戶,一端連著消費者。

  • 在線下,其最主要通過非常好的體驗、場景,吸引顧客;

  • 而到了線上,它更多是一種推薦、分享。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利用商品或服務,線上線下其實是關聯起來的。從下圖可以看出,線上的推薦、線下的吸引,能夠形成一系列閉環。所以線上場是個與線下平行的場,二者到底應該怎麼樣關聯起來?操作思路應該是什麼?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這次疫情期間,通過對一些品牌商戶進行調研,我們發現有73%的商戶反饋已經做了線上平臺,包括餐飲等各種業態;有62%的商戶反饋自身不具備線上流量,需要購物中心來提供;更有90%的商戶反饋,他們願意在商場提供的線上運營平臺提供更優惠的折扣。

所以,很多品牌門店做線上運營和購物中心有一個很大的區別是,

購物中心本質其實就是做場,核心職責是做流量匯聚和分發。

04 基於流量匯聚與分發,線上場選貨有三招

人貨場三要素,維度不同的購物中心,線上場可能有不同的經營模式和理念。我把它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貨來自於場內租戶提供的商品,包括直營和加盟的零售品牌。當然這裡貨的選擇不僅是爆品或大牌,而是商場內都需要幫助的對象。

第二類,是商場以百貨化方式自營直銷的商品,這是一些高毛利的品類,挑戰在於運營能力要求比較高,必須有專業團隊去選品,去做貨品管理。自營採銷,價值在於可以擴大商場營收利潤及規模,實現多元佈局。

第三類,是場內沒有的品牌的商品,選擇的時候要跟自己場內租戶不衝突,這類商品可解決商場因實際物理空間受到的侷限。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所以,這幾種模式是不太一樣。當我們想去做線上運營時,首先要理清楚銷售的東西到底是什麼?邏輯理清楚,對後續經營思路也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判斷。

之前有人提到,購物中心去談爆品不容易,跟商戶溝通商品上架不容易,我覺得首先核心是你和商戶的利益是否在一起?你是想直接跨過商戶去做商品的管理,還是想幫助商戶一起去做?這兩個不同的出發點,對操作思路、團隊配置也會有所不同。只有力出一孔,才能利出一孔。

想要做好協調工作,首先要把角色擺好。我們有一個很好的案例,鄭州yoyopark決定用“閃購”做線上運營後,從開工到上線只用了5天時間,有300多個商戶參與,上架了數百個SKU。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這反映了商戶對購物中心做線上經營配合的積極性。當商場能夠以一個更好的姿態與他們進行交流時,商戶會覺得商場是在幫助自己,商戶也能提供更加吸引的價格,可能是線上淘寶的8折甚至6折。

所以購物中心的角色,更多應該是教練、裁判,而不是運動員

,這點和百貨的操作不太一樣。購物中心可以百貨化運營,但是它同時還要做好跟大量內部商戶協同溝通。運營過程中有商品流的流轉,商品管理發佈、物流的發貨、訂單完成、客戶服務,是由商戶來完成的,商場做統一管理和協調。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在物流配送上,要關注同城配送的能力。購物中心相當於一個巨大前置倉,可在一小時內把商品送到客戶手中,電商可能要花2~3天。所以把同城配送能力發揮出來,可以讓你的服務範圍變得更大,但隨著範圍的擴大,也會有一定的侷限性。

05 客從何處來?自營、社群及互聯網流量缺一不可

做線上流量運營,分成幾個大類,一是自營(私域)流量,二是社群(私域)流量,三是互聯網(公域)流量。每一個流量都有它的價值,玩法也會不太一樣。

對於商業項目來說,要做好客戶服務,做好流量經營,一定要做好不同的區分,知道不同的流量如何操作。

  • 自營私域流量

包括商場本身的客流、會員、(公眾號、抖音和快手)粉絲。這樣的自營流量,其實是最直接的轉化路徑,他們來到店裡導購可以讓他們買東西,當然也可以在線上讓他買東西。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 社群(私域)流量

有群不等於社群,有群之後怎麼樣去運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話題。

這裡有一些建議可以給到大家,首先是通過一系列睦鄰計劃,與周邊小區群互動;第二種是行業群,比如媽媽群或潮流群,這種聚類目標客群的互動,容易產生拉動效應。從我的調查來看,有約30%-40%品牌本身已經建立了比較好的社群關係,平常也非常注重導購跟客戶之間線上的交流和服務,他們的這些客群其實同樣可以共享給商場。

最後還有導購和員工的朋友圈,其實這些可能都是通過社交化方式運營,可以觸達到的一些渠道。針對社群運營,建群只是其中一種,現在小程序推出的直播組件,也是利用社群優勢,以更豐富的方法去跟消費者互動。

社群的裂變式非常重要,所有商業項目對核心客群認知度非常高,與商戶關係也非常深。所以,怎麼樣利用它們來去獲得社交化的裂變,非常重要。

最近我們在天津一個商場做了場拼團助力活動,一塊錢拼奶茶。第1天的數據,公眾號2000+閱讀,但是同時參加活動的已有4000多人,一天就新增了1600個會員。這就是裂變能夠帶來的價值。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 互聯網(公域)流量

價值非常大,但他不會白給你,通常都是要賣錢的。所以在線上去買流量的過程中,要計算清楚到底線上買的流量多少錢。另要注意的是,公域流量競爭非常大,合作過程中間,要加強自己的商品競爭力,獲得更廣泛的客戶。

06 疫後線上打法:

短期靠賣貨,長期需要智慧化

購物中心線上運營一定是個長期過程,不存在說任何一種手段用了之後,生意就可以好到爆,消費者都蜂擁而至。從階段性來講,會有先做的事,也有後面才應該去做的事情。

在短期,首要做的是業務在線化,打開線上運營通路。你需要有一個渠道,能夠將你的交易在線化,讓你的商戶和顧客在線相遇。這個是在線運營的基礎,同時通過社群運維,跟消費者關聯到一起,把你的流量在線上經營起來。

短期動作可能不會馬上就生意大爆發,但至少有2點幫助:

  • 一是能維繫好顧客關係,讓消費者能夠知道商場一直在努力,線上也有可能獲得平時線下沒有的優惠福利;

  • 另一個是把商戶或商戶商品弄上線。

去年我和一些項目就有嘗試完成場內商戶和商品的數字化,但挑戰挺大。疫情之後行情就不一樣,幾乎所有商戶都參與到這件事上來。這次疫情給到的購物中心是一次挑戰,但同時也是一次機會。

另外,在短期裡,購物中心運營團隊要紮實打好線上運營基礎,而不是把這件事交給第三方的團隊。線上運營其實本質上就是商場的經營,自己的場做不好經營,那應該去做什麼呢?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中期階段,數字化除了線下的數字化,也包括線上的數字化,光有CRM還不夠。現在提出來的,不只是營銷數字化,還有商品數字化,而在完成一系列基礎數字化工作後,接下來就是很重要的運營環節。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從長期來講,可能就是智慧化。可以通過數據的力量擴展我們思維邊界,因為有很多工作、思考光靠自己的認知實現不了。

舉個例子,購物中心到底應該招什麼品牌?

  • 首先,海量數據可能給你一些推薦和建議;

  • 第二是千人千面,要同時滿足上百萬消費者需求,光靠運營團隊是不夠的,需要系統來幫你實現;

  • 第三是擴大經營邊界,你賣的東西不光是原來實體商場有的東西,可以在更大範圍裡擴充。

但這裡面有個前置條件,首先是你的基礎數字化工作能做好,自身的流量本身是富裕的,你才可以擴張你的經營邊界。

這是個整合的過程,你可能會需要一些支持和幫助。其實贏智科技、贏商網就在提供一系列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做這個產品過程中,我們有幾個核心出發點:

產品設計,專注為購物中心業態服務;同時關注消費者端。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同時我一直有個觀點,整個數字化運營這件事情現在只是起點,要做的事情還非常多。所以,不管是從我們自身角度,還是從商業本身運營的角度上來說,大家都需要做好長跑的準備。

另外,我相信未來購物中心場景下會誕生一個全新的運營品牌,或者是一個全新的對消費者可感知的東西。這個模式,到底是什麼樣子?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們願意和大家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尋找。

* 後臺回覆“線上運營”,可獲取本次課程的完整ppt。

✎ 不能實現商戶長期價值,購物中心線上運營很快涼涼

✎ LV進軍餐飲界,換個法子逼你“剁手”!

✎ 機器人為武漢醫護人員做飯刷屏,更在商場裡“開掛”了!

一份购物中心线上运营“防坑”秘笈,请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