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正確理解四川“十三條”疫情中的這場“解讀”很給力

正確理解四川“十三條”疫情中的這場“解讀”很給力

四川在線記者 劉佳 黃大海

為緩解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面臨的生產經營困難,2月5日,四川省政府出臺十三條政策措施,涵蓋加大減負、金融、財稅、穩崗支持力度四大方面。如今,政策措施出臺已半月有餘,落實情況如何?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2月25日,四川日報全媒體集群邀請來自省民營辦、省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司法廳、省稅務局、省金融監管局等“十三條”政策措施起草牽頭部門嘉賓做客直播間,對此開展解讀,並回答企業和網友們的問題。當日,川報觀察和四川在線的直播平臺觀看量超過140萬,逾3000家企業在線觀看。

“針對近期中小企業、商(協)會紛紛請求加強‘十三條’政策措施解讀的實際需求,省民營辦與川商總會聯合發起此次在線解讀,邀請多個部門,通過網絡發佈等方式,幫助企業正確理解政策、用好用足政策。“省民營辦副主任田培友表示。

講政策:已出臺多項細化措施推動“十三條”落地落實

對在疫情防控期間,參與生活物資保供的商貿流通企業,省市縣政府均將給予物流費用補貼、補助;參與疫情防控相關生產的中小企業,由企業註冊所在地政府按銷售目錄電價的30%給予電費補貼,省財政按地方政府實際補貼額的50%給予補助……“十三條”政策措施出臺以來,得到了企業和網友們的普遍好評。

“政策制定過程中,我們跟蹤調查了21個市州200多家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聽取企業的心聲和呼聲,企業當前最需要什麼,企業最想讓政府解決什麼問題,把這些問題分門別類梳理出來,從這個角度出發來研究政策。‘十三條’政策措施是近年我省出臺最快的政策之一。“省發改委綜合處副處長牛士淼說。

要快,更要有效!

如何讓“十三條”落地落實?“就業和社會保險”打出了“延、免、減、緩、降、補”的六字組合拳。“這次階段性實施支持企業抗疫減負穩崗的特殊政策,是充分考慮到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制度的運行和基金的結餘情況,總體上的基金支撐能力比較強,能夠保證制度運行的正常。”省人社廳養老保險處副處長蔣斌說,“預計政策實施到位後,全省約44萬戶企業受益,企業減負總額將超過340億元,其中減免三項社保費將超過230億元。”

為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我省還從強化落實醫療防控救治、疫情防控物資保障、民生物資供應等十個方面明確提出了四川特色的“稅十條”,充分釋放稅費政策效應。省稅務局政策法規處副處長張濤告訴記者,內容包括對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嚴重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依法申請延期繳納稅款;對採取定期定額徵收的個體工商戶因生產經營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或因受疫情影響而停業的,可通過四川省電子稅務局提出定額調整申請或全程網上辦理停業和復業登記等。

金融管理部門也對中小企業關心的融資成本及貸款利息問題加大了支持力度。 “如若中小企業因疫情融資困難出現還款問題,確保還款不罰息,逾期徵信數據不上報,不下調企業信用風險評級和貸款風險分類。”省地方金融局監管一處副處長雒冬春說。在降成本方面,確保新的合同在原利率打折10%,貸款過程中涉及的保險、擔保、評估、鑑定、過戶、產權登記等相關費用,給予減免。“我們還明確提出,2020年,中小企業融資總成本下降0.5%,現在全省信貸餘額6.2萬億,涉及中小微企業約2.5萬億,0.5%即約合125億。”

解疑惑:讓中小企業安心定心復工復產

“十三條”出臺後,省民營辦通過四川省民營企業維權服務平臺、12315服務熱線,為企業答疑解惑,截至2月20日,12315熱線已累計接聽(轉接)企業政策諮詢396件,全省民營辦已累計接到諮詢851件,企業諮詢異常火爆。

對參與疫情防控相關中小企業實施臨時電費補貼的問題,是諮詢的一大熱點。“主要是對參與生活物資保供的商場、超市、連鎖便利店、批發市場等商貿流通和生產防疫藥品、醫療設備、物資器材等疫情防控相關的中小企業,電費按照目錄銷售電價的30%給予補貼。”牛士淼表示,為落實這項措施,省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廳、商務廳、經信廳已出臺了相關政策,進一步明確補貼範圍、補貼標準、補貼方式、補貼期限和工作流程。“除電費以外,我們還支持鼓勵相關市(州)按照價格管理權限,對企業用水用氣出臺一些靈活的價格措施。目前,包括成都、遂寧、達州等地在用電用氣用水等方面已陸續出臺了一些臨時的價格優惠措施。”

“哪些企業可以享受社保延緩政策”也是企業和網友關注的話題。“受疫情影響,難以在繳費期內足額繳納相關社會保險費的企業均可申請緩繳。”蔣斌表示,各地受理緩繳申請時將重點看企業受疫情影響的情況和困難程度,比如企業出現停工停產、現金斷流、停薪欠薪等困難。

享受稅收減免政策要注意些什麼? 張濤特別提醒,目前,從國家層面、省級層面,均有多項稅收延緩或減免,但需注意政策實施時間。比如,因疫情導致重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重大影響,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中小企業,可申請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適用“定期定額”徵收的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受疫情影響的,可依法提請合理調整定額,確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企業,可申請延期繳納稅款,最長不超過3個月。

助發展:儲備政策將分階段分領域出臺實施

緩解中小企業經營難題,還有更多利好即將出臺。

“目前我省已預研儲備一些政策,將分階段、分領域來出臺實施政策。分階段主要為當期和長期,疫情消除前和疫情消除後,分領域主要針對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外貿等具體領域。”牛士淼說。

疫情消除前階段,將大力推動復工復產、強化要素保障。在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方面,貫徹落實好已經出臺的政策措施,加強政策評估評價,加大對企業精準定向支持,省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用工、社保費用、融資負擔等專項政策。

而在疫情消除後階段,將全力以赴穩定經濟增長,暢通經濟循環,給企業創造更好發展環境。據瞭解,省發改委目前正在系統謀劃進一步做好全年經濟工作的綜合性政策措施,很多方面都包括惠及企業方面的措施,“這些政策有些已經在徵求意見,相信很快就會出臺,將全力支持企業發展,不但讓企業活下來,還要讓企業活的更好,助推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牛士淼說。

不止如此。對小微企業為主的餐飲行業來說,也有好消息傳來。為了支持餐飲企業發展,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省商務廳研究論證金融支持餐飲企業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相關措施,邀請餐飲企業代表瞭解融資需求,協調金融機構,擬定了支持餐飲企業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的“十五條措施”,將在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適時對外公佈。

另外,面對可能出現的中小企業處理企業與員工、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法律、經濟關係(或糾紛)等問題,司法部門已開闢法律援助綠色通道,並鼓勵各律師事務所及律師、法律服務所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法律援助以外的社會各界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省司法廳近期出臺的《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大民事法律援助範圍的通知》還對服務方式、經費保障等作了詳細規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