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一個人一年到底可以讀多少書?


一個人一年到底可以讀多少書?

讀書到底有沒有用?有什麼用呢?讀書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嗎?讀書的人與不讀書的人究竟有什麼區別?讀哪些書可以快速提升一個人的素質和能力?你買那麼多書一個人讀的完嗎?普通人一年最多可以讀多少書?

如今,只要一談到讀書,周圍的朋友總會林林總總提出一大堆類似上面的疑問。這些問題,有些可以很容易說清楚,而有些問題則是見仁見智,各有各的理由和說辭。

很多讀書的牛人,經常會在網上公佈自己的年代讀書計劃或往年的讀書總結。有些人一年讀書30本、50本、100本、300本,乃至更多。於是上面的問題慢慢地就集中到一個問題上面,一個人,一個普通人,一年到底最多可以讀多少本書?

那麼到底一個人一年可以讀多少書呢?普通人一年讀多少書比較合適呢?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畢竟是一個很個性化的問題。有些人天生就不喜歡讀書,只要一拿起書本就犯困,而有些人基本沒有時間閱讀,例如做餐飲的小老闆們,他們基本上沒有時間讀書,他們一天可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而另外一些人,他們的工作、生活乃至個人成長、修養都需要通過大量讀書來輸入、積累知識和素材。這些人一年至少要讀幾十本、幾百本乃至上千本各類書籍。許多人可能會質疑這些驚人的數字,怎麼可能會達到這麼高的程度?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事實上,這並不奇怪 ,有例為證。

例如,《快速閱讀術》的作者印南敦史,每天至少要讀兩本書,併為其中一本撰寫書評,也就是說,他一年最少可以讀書700餘本。

臺灣著名作家、閱讀狂人詹宏志,家中藏書4萬餘冊,每年買書2000本,一小時可以閱讀十萬餘字,也就是說,一本平臺的書籍,他只需要不斷兩小時就可以看完。。

最近剛關注的一個公眾號,叫"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該公眾號的打理人用4年左右的時間,讀完超過1000本以上的書籍,幾乎每篇都寫了書評,做了評價。如此高產,令人咂舌。

或許有些人不一定會同意我的觀點:我們都是最普通不過的凡人,怎麼能和他們相比呢?是的,我們當中很多人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達成像他們那樣的成就,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設定目標,追求成長。只要我們願意,一年多讀幾本書總是可以的吧。

通常情況下,一本書大約會有200-300頁,20萬字左右的樣子,假如我們每天可以讀完10頁,一個月至少可以閱讀1本書,一年就是12本,如果每天閱讀30頁,一年可以閱讀將近40本書,這樣的成就已經遠遠超過普通人的平均閱讀量的十倍以上。

就我個人來說,我是閱讀愛好者,工作的原因又讓我必須始終保持學習成長的能力。目前我家裡的個人藏書約有1900餘冊,大部分粗略讀過一遍,有些經典的書籍可能一直在讀,比如《史記》。對我來說,時間是最大的限制,每年閱讀基本保持在50-60本書,也即平均每週閱讀一本書。

那麼究竟一個人一年閱讀多少書籍比較合適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影響個人閱讀量和閱讀效率的幾個基本因素。

一、個人讀書的意願

是否具有強烈的讀書意願是影響個人讀書數量和質量的首要因素。之所以說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個性化的問題,就是從這個角度來考量的。

決定個人讀書意願強弱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個:

1、個人對讀書的興趣高低和熱愛程度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讀書感興趣,並將其作為自己的愛好,必定會極大地激發起個人讀書的熱情,閱讀量和閱讀效率也會因之大幅提高。

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同桌的大哥到香港出差,帶回來一套四冊的《笑傲江湖》。當時,我和很多同齡人一樣,都是狂熱的金庸武俠迷。大哥只給我們一週的時間讀完這套書,因為他的同事們也都強烈要求閱讀這套書。

在我們這些小夥伴知道這個限制之前,我同桌讀完這四本書,已經用去了兩天多的時間。等他拿著書到學校向我們炫耀的時候,時間已經剩下不足四天,留個我們五個小夥伴的閱讀時間平均不足24小時。

一通剪子包袱錘之後,我贏得第一個閱讀的資格,就此開始瘋狂閱讀模式:不聽課、不寫作業、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只是讀書。

排在後面的兄弟,做我行走,一刻不離,就等在我身邊,我看完一冊,他們拿走一冊,但他們絕不從後面看起,要的就是懸念和讀書的樂趣。

還真別說,四冊書在他們不停地督促下,沒用20小時就完成了。現在想其來,在當時字(繁體字)都認不全的情況下,如果不是強烈的興趣與愛好,怎麼會有如此高的熱情和效率。

2、工作需要帶來的外部壓力迫使我們不斷增加閱讀量

工作是我們謀生的工具或者成就事業的平臺。因此來自工作方面的壓力,會迫使我們大量閱讀與工作相關的專業書籍。這類閱讀要求必須做到學以致用。因此是最高效最有質量的閱讀。

之前,我在某中國500強企業總部做綜合管理工作,曾被要求協助老闆組建一個新的二級集團。說是協助,其實具體工作就是我和新組建的籌建團隊在做。

我的特長和專業是實體企業的大運營工作。因此要做好此項工作,還必須學習新的知識和方法。所以在此期間,我突擊閱讀了近20本有關戰略管理、集團管控、金融投資、企業績效等方面的書籍。通過閱讀學習這些專業知識,讓自己迅速成為這方面的行家裡手,極大地拓寬了自己的職業途徑。

3、自我學習與成長的需要

關注自我學習與成長,是影響一個人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的關鍵要素。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獲取知識、收集信息。但是隨著時間的遷移,知識會過時,信息會失效。因此,通過讀書學習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和信息,從而是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持續成長。這將成為適應當今世界潮流的一項重要能力。

通過不斷閱讀,特別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書籍進行系統地閱讀,會極大地增強我們快速學習複雜技能的能力,而先進的複雜技能會有效地阻遏競爭,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力,為自己走向成功、獲取財富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個人一年到底可以讀多少書?


二、閱讀的基礎

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相應的基礎,閱讀也不例外。想要快速的識圖,就必須有設計的基礎知識;想要很好閱讀英文原著,就必須有足夠的單詞量作為基礎。

你能夠想象一個連中國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都當成文言文來閱讀的人,如何能夠熟練地閱讀先秦諸子、四書五經、二十四史等古籍?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閱讀量就必須打牢閱讀的基礎。

1、首先解決點文字的攔路虎。

讀一本書,許多字都不認識,何談閱讀樂趣和閱讀量,因此必須解決識字的問題。這一條不用多說,想要閱讀英文原版書,足夠的詞彙量;想要閱讀中國古籍,古漢語的字詞和繁體字就是不能繞過的障礙。

讀初中的時候,由於朋友從香港帶來的武俠小說並不全是簡體中文版的,繁體字對我們的閱讀造成了極大的障礙,由於狂熱地喜歡金庸武俠,而當時內地很少能買得到,因此決定突擊掃除繁體字的障礙。我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將一本《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裡面涉及的繁體字全部背過。雖然現在不會再用它閱讀港版的武俠小說了,但是它如今帶給我閱讀古籍的方便,讓我終生受益。

2、熟知閱讀領域的相關知識

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對某一閱讀領域的基本知識知之甚少,則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寸步難行。而這些不時出現的小障礙會迅速耗盡你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讀書熱情。

因此,在計劃要閱讀的領域中,一定要提前學習相關的基礎知識。而對陌生的閱讀領域,建議從入門級讀物,以降低閱讀難度。例如,在我喜歡的古文領域中,王力老師主編的教材《古代漢語》就是必讀基礎讀物。將這套圖書(一套四冊)讀透了,將會極大地提高中國古籍的閱讀速度和興趣。

3、學習一定的閱讀技術

閱讀的本身就是一門技術,就是一套完整的方法論。熟練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可以極大地提升個人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關於提升閱讀技巧的書籍有很多。例如;《如何閱讀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如何閱讀》、《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高效閱讀》、《快速閱讀術》等等。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讀幾本。方法選擇得當,會大大提高閱讀的效率。當然,這些書提供的閱讀方法有許多適用的條件,需要通過閱讀練習來掌握並熟練運用。

三、閱讀的速度

讀書,每個人的速度都各有不同。有人一目十行,而有人則習慣於字斟句酌。閱讀速度的快慢決定了單位時間內你所能看完的書籍數量。

之所以將閱讀的速度單獨列出來,是因為提升閱讀速度能夠實實在在為我們節約很多的閱讀時間,而時間又是最寶貴的財富。

上文提高到的《高效閱讀》和《快速閱讀術》就是專門指導提高閱讀速度的書籍,建議找來讀一讀。


一個人一年到底可以讀多少書?

四、可用於讀書的時間

可用於閱讀的時間直接決定了一個人一年內能夠閱讀書籍的數量。當我們從事的工作或者生活方式不同時,可用於閱讀會有很大的差別。

大學生,其身份就是專業學習的。如果願意,這些大學生在學好必修課的同時,每年閱讀50-100本書是可以做到的,因為他們有很多整塊的時間和精力。

另外我不建議大學生在上學期間過多地參加社會實踐,而應藉此大好時光多讀一些書,等走上社會,就很難在靜下心來專心讀書;

對於職場人士,基本上很難有整塊的時間用來閱讀。這些必須要學會充分利用碎片時間讀書。如果有可能,每天下班之後,能夠固定一小時的時間專門用來讀書就已經非常好了。

五、書籍的種類及其閱讀的難易程度也是影響閱讀量的關鍵因素

閱讀書籍的品類及其難易程度對閱讀數量的有很大影響。一般情況下,喜歡讀書的人們都會或多或少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而知識體系的構成也基本上就是我們日常閱讀內容的構成。一個人的知識體系一般會由四個方面的知識構成。

(1)個人修養類書籍。

我愛好國學,平常閱讀的這類書籍大部分都是國學經典,這也是提高個人素養的書籍。這類書籍讀起來很慢,非常耗費時間。而且,這部分書籍基本上都是常年讀,反覆讀。如果按閱讀數量來計算的話。它們對閱讀數量基本上沒有什麼貢獻。但是也不要低估堅持的力量,我這十幾年的堅持,也積累了100多本的國學典籍的閱讀數量。

(2)工作專業類書籍。

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大量閱讀相關的專業書籍。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你捧起書本。這些與工作有關的專業書籍大部分都很難輕鬆閱讀,而且還要不斷進行實踐,將其化為提升工作效率的能力。因此,這類書籍對提升我們的閱讀數量也不會有太多的貢獻。

作為企業高層管理者,這些年來,我一直不斷研讀企業管理的理論和實戰類書籍,同時不斷地關注企業管理的創新成果和實踐,持續追蹤與企管相關的暢銷書,這些年積累下來也有150餘冊。但這類書籍有時會有時效性問題,部分書籍在當時非常好,但到了現在,基本上就已經被淘汰了,或者被更先進的模式替代。

(3)生活致用類書籍

這類書籍大部分都是手冊性質的,放在那裡備查的比較多。完全把它們讀完的人少之又少。

(4)休閒娛樂類書籍

閱讀這類書籍大多數時候都是比較輕鬆愉快的,因此閱讀速度也非常快。由於這類書籍被讀過一遍之後,通常很少有人會去閱讀第二遍,因此閱讀的完成率和數量都是很高的。普通人的大部分圖書閱讀數量基本上都來源於此。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對於我們的個人成長、工作事業和生活品質有莫大幫助的書籍,我們通常讀的很少,而對我們幫助不是很大的休閒娛樂類書籍,反而耗費了我們大量寶貴的時間。


一個人一年到底可以讀多少書?

閱讀的品類和質量才是對我們的個人成長、事業成功和生活和諧有著重大影響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一年究竟可以讀完多少本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保證閱讀質量和自身成長的前提下,我們還能堅持讀多少書?

網紅作家粥左羅就曾經提出過,要提升真正讀書輸入的效果:

1、 提升輸入的強度。每年閱讀50文字和閱讀500萬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2、 提高輸入標準。不要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閱讀垃圾文章和書籍上面。

3、 提高輸入效果。讀完不是目的,吸收才是根本。

德國作家舍費爾在他的著作《財務自由之路》中講到:每週閱讀兩本書,就意味著你一年的閱讀量超過100本書籍,7年就超過700本書。你不相信700本書能改變你的人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