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電子書這麼多,還需要紙質書嗎?書店和圖書館還有存在的意義嗎,你怎麼看?

哈寒狐的寫字間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依然需要紙質書。

為什麼這麼說呢,可能要從幾個方面來說了

第一是捧著書📖的手感。你可能會覺得好笑,捧著書算什麼,拿個平板不更輕便嗎……電子書當然更輕便,但是用手翻頁的觸感,以及知道某個內容在第幾頁第幾行,翻書回去找它的確定感,是電子書無法取代的。

第二是便利性。對,你沒有看錯,如果是從學習角度來說,紙質書其實更適合。隨時翻看目錄、貼標籤🏷️、做筆記,一本書可以被翻看著做好多事,而電子書,你去試試做個標籤🏷️,能做,但是查閱並不方便。

第三是書籍的擁有感。一個家裡有礦山和有云礦山的感覺,總是不一樣的。尤其當你要同時查閱好幾本書的時候,假如有紙質書,那可能就是滿滿攤一桌。假如只有電子書,交叉查找信息估計並不方便……不信你試試……

總之,我並不反對電子書,我個人更喜歡紙質書,但是因為家裡的空間有限,所以這幾年都是上圖書館或者其他平臺借書為主。

凡事不必拘泥,個人看自己情況而定。


珍珍小寶珠


雖然我近十年來一直在看電子版的書,但是看完電子版後我還是想買一本實體的收藏起來。

電子版和實體書兩種閱讀體驗師不一樣的,看電子版時我是在娛樂活躍的狀態下,看實體書我更多會希望環境和個人安靜的狀態下觀看。


惠陽城事


【人魚薇沫】圖書的存在還是有必要的。紙質書和電子書還是有區別的。

1.讀書的感覺不同

作為人類,我們還是很注重體驗的,看紙質書的體驗,可以化為一杯清茶,一張藤椅,一片陽光,一處靜室再加一本好書,這樣的一個下午將是一個精神饗足的時間段,空間的靜謐和時間的流逝,疊加給生活一片禪意,度過這樣一個“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的時光,書是載體。

2.如果沒有那麼多時間,速讀書籍做的更好

最近在練習速讀,一小時讀完一本200頁左右的書,事實證明,紙質書更容易做到,因為這個框架的尺寸正好適合眼睛的來回。


速讀需要眼睛上下左右靈活轉動,可以一直往下讀,找到書中最重要的關鍵字,也可以再回去把略過的關鍵字再補充。

體能證明,人類的大腦聯想豐富,只要找到一頁書的幾個關鍵詞,其他內容完全可以腦補出來,這樣就不會佔用太多時間,而且也不會過份遺漏書中內容。

我速讀為的是系統化讀一類書,所以一定要快,工具書中有許多內容完全可以忽略,只尋找自己關注的點。

這一點電子書的體驗就不好,屏太小了,眼珠來回轉動,會傷害眼睛。

3.紙質書可以在上面寫寫劃劃

可以在書上寫下你的體悟,看書的心情,甚至畫個小漫畫也無傷大雅。

這一點在電子書雖然可以寫感想,但卻不能如此自如。

當然電子書也有其好處。

1省錢

2大量的資源容易獲取

3.可以象論壇一樣,看的同時和別人討論

4.劃下的句子,一翻就全出來了,非常方便。

我電子書和紙質書都讀,哪個方便用哪個。但電子書依然取代不了紙質書。


人魚薇沫談成長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個人認為,電子書和紙質書各有千秋。電子書給的是方便,紙質書給的是氛圍。

我不清楚你的閱讀習慣,但就我的習慣來說可以分享一點心得。我喜歡把書分為兩類,一類是隻看一遍的書,一類是需要看好幾遍的書。

對於只需要看一遍的書,我傾向於買電子書,簡單高效,節省成本,還不佔空間;對於第二類需要精讀的書,我需要回看,需要摘抄寫筆記,做卡片,不斷翻閱的過程用紙質書更容易實現。

那如何判斷是不是值得精讀的書呢?我一般會去書店或者圖書館進行快速閱讀,大致翻閱目錄和內容之後,基本可以判斷自己喜不喜歡,會不會多讀幾遍。

那些好書都是自帶光芒的,當你被書中的文字吸引之後,真的恨不得立刻把它買回家。還有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書籍,更是需要日夜陪伴在身邊,提點自己。

比如我熱愛的教育和國學領域的經典著作,就會買上幾本,當作枕邊書,經常翻閱,日日精進。

其實,不論是看電子書還是紙質書,都是一種個人的選擇。就像選擇美食一樣,不會永遠只吃中餐,也不會永遠只吃西餐,差別只是側重比例的不同。

書店和圖書館的存在就是滿足部分人的偏好,讓他們在這個喧鬧的世界中,還能守住自己的一方淨土。

所以,不論你選擇哪種方式,只要書籍能帶給你知識的增量,精神的愉悅,足矣。你覺得呢?歡迎你與我分享更多的閱讀習慣,讓一本好書能發揮出它最大的價值。


片兒川姐


沒有用過電子書,因此對電子書沒體驗,沒感覺,不知道它是否更方便,更有吸引力。

我鍾情於買紙質書,以有點藏書為自已的驕傲。紙質書查資料方便,尤其要同時查幾本書、而且需要在上面做個記號,以便隨時查閱的時候。不知道電子書能做到嗎?

我將自己經常使用的部分書籍、如工具書等,放在一個小書架上。小書架就在我吃飯、烤火、看電視的專座旁邊,想看時,伸手就取,方便,又顯得很有文化,美美的。恐怕電子書就沒這感覺吧?



直心1


從環保的角度講,電子書節省了紙張,也節省了空間,但是我依然覺得需要紙質書,需要書店和圖書館。

第一,你有沒有試過多本書進行比較閱讀。

有時候需要在多本書中進行比較閱讀和同時收集同一主題相關的資料,這時候用電子書就有點麻煩了,電子書雖然也可以做筆記,但是想進行快速翻閱,就不那麼便利了。

第二,天下書一大抄。

其實你看書看得越多,你就會發現大量的書都是抄來抄去,觀點大同小異,幾乎沒有太多新穎的觀點。書如浩海,然而好書其實並不多。所以我覺得理想的讀書方法是在圖書館裡挑選一大堆書,然後找個位子坐好,開始翻萬卷書,用自己的腦子去甄別觀點,彙集信息,排除不認同的內容,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識和信息。

第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還是有存在感的。

人就是那麼神奇的東西,雖然電子書有其便利性,節省空間,但是當你捧起書來閱讀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種神聖的儀式感,將你拉入書的世界,與作者進行對話,去探求作者想要告訴你的觀點。讀紙質書的時候,有時候會酣暢淋漓的快,有時候也會由於反覆斟酌而慢下來,相比於電子書,我覺得紙質書更帶有些溫度。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我是普陀區見習右史,歡迎關注我,探討更多的話題。


普陀區見習右史


這個問題似乎不值得回答。你問為什麼?那我問一個問題,你就明白了: 鋼筆盛行後,還有必要讓毛筆存在嗎?一次性簽字筆出現後鋼筆還有用嗎?一個新事物出現,不總是且經常不是必須把“舊事物”完全代替的。同樣,電子書再大行其道,也不會完全甚至不能大部分代替紙質書的,紙質書永遠會存在下去,只是份額會下降,就類似宣紙和現代紙張的關係一樣。而問書店和圖書館有沒有存在的意義,這個問題就問的有點白痴,有書存在自然書店和圖書館會存在了。


萬佛觀心


既有電子書,就會有電子書店和電子圖書館 ,區塊鏈應用下,它們多姿多彩的形態很快就會出現,這些場所更多在於讀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輔導、展示和聚會;至於紙質書籍,就不需要大規模印刷了,這樣既環保生態也不佔用空間,讀者如有需要,可以自行在電子書店和圖書館打印,還可以進行個性化裝幀;當然,閱讀量少於一定數值的書本,打印的費用會相對高一些,即使暢銷的書,到了一定的數值也會限制打印數量或者按照額度來增加費用[微笑]


工夫茶


電子書收藏方便,紙質書學習方便。

電子書條件有限,紙質書隨用隨學。

電子書查找便利,紙質書存放不易。

電子書偶有閃崩,紙質書生怕外借。

電子書閱圖不爽,紙質書看圖過癮。

誰也扳不倒誰!


楊來法827


電子書是給年輕人看的,我們一般中到老年人對電子書都是不喜歡的。因為看電子書費勁,時間長了不光眼睛不行受不了,坐到哪腰背四肢都受不了!紙質書還是不錯的,一頁頁的翻書,看起來不但有趣還可以增加看書的記憶分析享受的樂趣!所以看書包括讀書真是好!還是建議讀出聲念出聲有意思。關於電子書紙質書各有所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