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恨鐵不成鋼!高通限價鐵令否認小米性價比模式

你賣核心部件,我賣終端成品,價格都是自己定,各賣各的貨,各賺各的錢,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這是手機產業鏈上上游企業與下游終端廠商之間的遊戲規則,一直相安無事。可在鼠年伊始,這遊戲規則就戛然而止了,因為上游芯片企業的高通看不下去了,把這個遊戲規則叫停了。

最近傳出,高通發佈了限價鐵令,對搭載驍龍865基帶芯片的手機絕不允許以低於3000元的價格出售,而且這個期限不僅指現在,也包括搭載驍龍855芯片的手機在降價之後也不能低於3000元。

恨鐵不成鋼!高通限價鐵令否認小米性價比模式

當然,這個芯片價格不菲,865+X55基帶配套,約為1000元左右,佔據了一部手機成本的大部分。

據悉,驍龍865基帶芯片是2019年12月4日高通在一年一度的驍龍技術峰會上發佈的5G移動處理平臺芯片,是5G旗艦級的基帶芯片,為5G旗艦終端提供連接與性能,統一支持2G/3G/4G/5G所有模式,支持Sub-6GHz/毫米波、TDD/FDD、NSA/SA、DSS(動態頻譜共享)、載波聚合,下載速度最高可達3.7Gbps。在CPU、GPU、AI及相機等諸多方面比上一代性能更加凸顯,支持4K HDR視頻拍攝、集成第五代AI引擎,擁有兩倍於之前的AI運算性能,甚至支持每秒最高2億像素的圖像運算能力,可支持 8K 30fps的視頻錄製,在拍照、人工智能、遊戲方面繼續提升體驗。

當然,下游企業也可以不接受高通的這種霸權主義規則,如果你有能力像蘋果和華為那樣自主研發芯片,或者採購聯發科和紫光的芯片。可到目前為止,除了華為和蘋果,還沒有其他手機品牌推出的旗艦機不是使用高通基帶芯片的。在中國市場佔據八成以上份額的華米OV等國產陣營,只有華為一家有自主研發生產芯片的本領,其他都是用高通、聯發科、紫光的芯片。至於國產旗艦機,就只是兩種芯片的戰爭:高通驍龍芯片和華為的海思麒麟芯片。

恨鐵不成鋼!高通限價鐵令否認小米性價比模式

好鞍配好馬,騎行走天下。之所以要對搭載高通驍龍865旗艦級基帶芯片的廠商家做出鐵令限價措施,是因為高通覺得搭載自己這款基帶芯片的手機值那個錢,不能被玩壞了。

2月26日,華為發佈了搭載華為海思麒麟990 5G SoC的5G旗艦終端,其中Mate Xs 8GB+256GB版歐洲售價為2499歐元(約合人民幣19000元)。

這個價格著實讓高通眼紅心熱,也讓其如鯁在喉,也刺激高通不得不對採購其驍龍865基帶芯片的合作伙伴提出限價要求。鑑於高通在芯片領域的壟斷地位,這個禁令將影響到大部分國產手機企業。

在高通看來,其驍龍865基帶芯片並不遜色於華為海思麒麟990 5G SoC芯片,自然就不願意合作伙伴作踐自己。這種做法,有點兒恨鐵不成鋼,逼迫合作伙伴積極向高端轉型。

當然,高通這種限價鐵令,也是對小米等終端企業以性價比為導向的商業模式的否定,這種模式也讓中國廣大消費者得到了實惠。

恨鐵不成鋼!高通限價鐵令否認小米性價比模式

性價比路線,小米是始作俑者,是薄利多銷原則的集中體現。終端產品以突出的性價比,即卓越的性能和低廉的價格攻佔市場。這也是國產陣營高歌猛進的利器。這種商業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品牌不強,品牌附加值不夠。價格低,銷量還可以;價格一升,銷量就上不去,成為國產品牌向高端市場進軍的“攔路虎”。

在中國手機高端市場,高通提供芯片的國產品牌,都很難站穩腳跟,賣不出高價。然而,搭載華為海思麒麟芯片的華為旗艦機在高端市場卻不斷攻城掠地,高歌猛進。這也讓高通看在眼裡,心裡很不是滋味,一種“豬一樣的隊友”的感慨油然而生,這也才有了限價鐵令的橫空出世。

一般來說,終端定價權是掌握在終端廠家手裡,上游企業無權干預。產品價格往往取決於產品性能和品牌大小。而對於手機來說,基帶芯片是決定產品性能的主要因素。在高通看來,決定華為和小米等手機產品價格差異的,自然不是基帶芯片了,高通基帶芯片比華為海思麒麟芯片不會差那麼遠,所以造成這種價格差就只能是品牌了。

恨鐵不成鋼!高通限價鐵令否認小米性價比模式

事實上,即使做出這種限價鐵令,也是無法彌補這種品牌溢價差距的。搭載華為海思麒麟5G芯片的華為5G手機的高端旗艦機價格接近20000元人民幣,搭載高通驍龍865芯片的小米5G手機卻只要不低於3000元以下即可。這種數倍的價格差距也是高通無法接受的——在5G手機最關鍵的性能上,高通驍龍865芯片與華為海思麒麟基帶芯片沒有那麼遠差距。

當然,高通做出這種限價鐵令,還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潛在事實。2020年是5G手機大規模上市和普及之年。按照以前3G、4G發展模式,普及之年,往往要進行一番價格血拼,利潤低到薄如刀片,甚至倒虧,一大批企業就在這種慘無人道的激烈競爭中倒下了。結果普及是普及了,但行業也是付出了血的代價。價格上不去,就有可能導致手機終端企業在其他配件上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影響5G手機的群體形象,而消費者往往把性能和體驗都歸結到5G芯片上。這個鍋,高通是不願意背的。

恨鐵不成鋼!高通限價鐵令否認小米性價比模式

辛辛苦苦數年,終於等到5G來。無論是芯片企業,還是終端企業,都應該借產品升級換代之際賺點錢,為企業實際更為良性的運營循環夯實基礎,不能讓價格戰將夢想毀於一旦。

2月25日,小米發佈搭載高通驍龍865基帶芯片的5G手機紅米K30 Pro。紅米總裁盧偉冰響應高通禁令,稱要堅持做“真旗艦”,不做“乞丐版”——這話比較誠實,說明以前小米確實在做乞丐版旗艦。

這對紅米來說,是豪情壯志,更是巨大挑戰,任重道遠。小米手機的價格就擺在那兒,米粉們也形成了固定思維模式和購買習慣,這種提價高速極有可能傷透了他們的心。這也是小米向高端進軍一直難言成功的緣故,不曉得藉助5G來臨,在高通限價鐵令大棒下,小米是不是可以完成這個困難重重的“三級跳”。

當然,相比華為5G天價手機,3000元的小米5G手機還算比較親民,照理是可以收穫部分中端客戶的——3000元,對5G而言,不能算是高端,只能算是中端。可對小米來說,隨著5G持續發展普及,以後銷售不低於3000元的5G手機,確實有點勉為其難了,但願小米能夠不負高通重望,在高端手機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