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請問如何保持平靜的心態?

Cc_Rock柴超_柴偉


我覺得 放下私心雜念.對待任何人事物都往好處想.比如 曾經讓你很傷心的人和事.你要能把哪些偏低 罵你 懲罰 陷害你的人和事都看成是來度化你的.是為了避免你犯更大的錯提醒你的好心人.你就會消除埋怨和敵對而萌生感恩的心.再仔細想想.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自己過不去的心念.多想別人的好.多想自己的不足.慢慢的心態就放平了!

還有 平時要多看美好的風景和故事.不要起嫉妒和爭強好勝之心.只要不是重大問題.都不比非要拉剛拉線的計較個沒完.嘴上說說解解氣而已.凡事看長遠點.不要太計較個人得失.失去的就只當是上輩子欠人了的.靠正道得到的就應該坦然也不比炫耀.要以優良的一面為鏡子.以大慈大悲心去考慮和看待別人和別人對待你的態度和處事.以德報怨是最難做.也是最積陰德的.以德報怨可以化干戈為玉帛.比如昭君出塞就那麼顰顰一笑就退去千軍萬馬.阻止了殺戮.又化干戈為玉帛了!從古至今等等……

現實中不可能人人都長的像四大美人.或者現在戰爭都用美人計.時代不同了.道理是一樣的。

但是我試過用我的好言相勸.免除了矛盾激化.還有輕生自殺。更有挺身而出當場制止拿鐵鍬 棍棒 磚頭準備打對方時.我苦口婆心軟硬兼施的勸止矛盾激化是不止一次了!

軟話說“別急 衝動一時後悔一世.受屈一時.平安免後患.衝動是魔鬼.後悔來不及”!

硬話我會說“別動 讓他打.大家都看著作證.打傷他花錢養傷 還要吃官司.再關他幾年.家人陪著受罪.自己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曾經最成功有印象深的一次是我在一個公交車上.有個男子沒座位站在我面前.我咋看他咋是面帶殺氣.就起身讓座給他.他不坐.我就順勢找話說“我說我看你氣色不大好啊.是不是不舒服了.要不你來坐 我站著?”他堅決不.我就開始誇他.說他長的好帥就是好像心裡有解不開的疙瘩似的?說你這是打工回家過年啊.別管掙錢多少.一家老少過個團圓年就好.”又說“我會看相.不要你送你兩句?看你氣色最近可能有口舌官司啊.說不定還有被判幾年的危險呢.”誰知聽我這麼一說.他從腋下的兜裡拿出一把刀偷偷讓我看一眼.說:“我這就是去找工頭要工錢啊.他再不給我就殺他一個夠本.殺倆個賺一個”.我一聽心裡嚇一跳.但是面上沒敢露出來.連忙誇他說“你看你長這麼帥又這麼年輕.為一時之氣鬧得兩家不安可不划算啊.我看你明年的財運比今年好得多呢.好日子還長著呢.千萬別做傻事啊.再說了是欠你錢.早一天晚一天都跑不掉會給你.你若殺了工頭.你還能活嗎?你媽 你老婆孩子怎麼過?聽我的 你今天過去要賬最好是哭窮著要.老闆肯定能給你一些.”經過我好說歹說.那小夥突然下跪要給我磕頭還哭了.還把刀交給我了.說一定聽我的。我還說第二年一定讓我敬的神仙保佑他一定多掙些錢.經過我勸不到一個小時.那小夥放棄了拼死的念頭.我感覺我的一番話是救了兩家人啊!

如果說我吃過的苦比別人多不如說是上天考驗我的次數比別人多。如今在我的同齡夥伴中當初誰都比我嫁的人家好.但如今誰也沒我活的滋潤.就是我行好積德多啊!靠自食其力.能吃苦.能受罪.能堅持吃苦還不氣餒.從來沒有攀比和羨慕嫉妒恨之心.是骨子裡的脾氣.儘管人的一生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錯誤和不足。儘管經常會嘗受無名的委屈.但是經驗告訴我.吵吵鬧鬧說清楚也就過去了.沒必要總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更沒必要揪著不放!

安慰自己最有力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是我不好.是我有錯在先.是我上輩子欠人了.今生遇見債主了.要想辦法解決的更完美 更簡單就是更簡單.還有 要想保持平靜.還要斷除慾望.貪圖色香味俱全保持平靜的得不喜失不憂的不貪非分之想。

少了貪得無厭.心中裝滿謙虛和美好.心情自然就會平靜下來!我雖不是個多麼高尚和各方面有多麼好的人.但是以善為本是先學好.就不容易再學壞了!人間的恩怨情仇都是過眼雲煙!沒必要計較不放!一個人如果想長期以平靜心態生活,就一定要心中裝滿了對任何人和事物都要有大愛的於私之心.要有做好事心裡輕鬆.做壞事就是犯罪的心理約束.多往好處想.多往遠處看.再努力奮鬥幸福會自然來臨.你只需帶著平常心.過平淡無奇的生活就是了。我習慣哪怕心花怒放呢.表面不會讓你看出來.哪怕自己在家開心的像個孩子似的.一出門我會很嚴肅.邁著一步一個腳印的噠噠高跟鞋的步伐.很瀟灑的有過人前.見到同行會熱場 逗大家開心.會說的讓因為嫉妒而施法害你的小人當你的面就如犯錯的孩子.那表情無法描述的是無地自容!而那個時候自己心裡還是心花怒放.眼神裡是滿滿的慈祥和骨子裡冒出來的鄙視和傲氣.還都得化成平靜而又自然開心的語氣與大家交流.這種帥呆了的母儀天下的氣質.是小人們永遠都沒有的傲骨.我很享受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能化干戈為玉帛的喜悅.有一種玩弄別人情感的享受.就是要讓辦壞事以為別人不知道的小人看看正義之士的豪邁和永遠都學不會的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問心無愧表現下的瀟灑和浪漫!

用談吐有度 傾心傾肺的真誠去感化邪惡之心的人.是我的拿手戲.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看透人心的經驗.從說幾個小時不累 不渴 到以微笑和不看 不聽 默默走開的不管.我學會了有那口氣我還不如逗逗萌寵小動物呢!這種時候就是看到了不可救的人.和不值得付出愛心和精力的事了.慢慢的學會了一年還不發幾次脾氣了.

學會平靜和從容的淡然.每個人的生活閱歷和現實要求不同.如果說現在是領個學前班的老師和營銷人員也許她們根本就平靜不下來?所以 心態的平衡不能只靠別人來勸.那也許只能平靜一時.從自己精神和心態裡生長出的平衡還是持久的寧靜致遠!我 不完美 有待完善!我不好貴.就很平凡!我在學習.分享經驗![害羞][微笑][祈禱][玫瑰]





藍麗


你好,我是小米,很高興分享這個話題,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分享如下:

第一,為人沉靜。生活上,保持低調,甘於寂寞,減少不必要的應酬與喧囂,減少非原則的紛爭與對抗。

第二,處世安靜。對人友善,以和為貴,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強加於人,不要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空想,實實在在做一些事,既減少了爭議,又提升了境界。

第三,自處寧靜。閒暇無事的時候,讀一些書,悟一些道,也可以做一定時間的靜坐默想。靜靜的去清除精神世界裡的一些汙染,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時常保持清澈明朗。這樣,你會時常感到很充實。

第四,遇事冷靜。工作上,分清是非對錯,輕重緩急,做好自己分內之事,減少沒指望的奢求,不必要的紛爭。通過努力能夠得到的,盡力爭取;百折不撓一無所獲的,果斷放棄。

第五,心態平靜。活到老,學到老,對不會的東西,不懂的道理,要謙虛謹慎的去請教,去學習,這樣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就會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提升,以至於圓通四海,靜涵萬物。

以上是本人的分享,請大家參考,如有不妥請加以指導!再次謝謝。



大米V小米


如何保持平靜的心態?這是考驗一個人的心理定力與綜合素質的指標。

遇事不慌,處擾不驚,心平氣和,沉著冷靜,都是對人心態的描述,然而,看似極其簡單但卻讓一般人難以做到。所有那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人生軌跡中鍛鍊鑄造而成,也和成長環境有關。

一個生存在條件十分優越家庭環境的人,衣食無憂,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的人,往往心理素質承受能力都很弱,因為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親自去動手,也不知道眼下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根本用不著動腦動手,可一旦開始獨立面對這一切的時候,就會感到手足無措,尤其是遇到哪怕一點點挫折和不順心如意之事,心理防線立刻崩潰,毫無招架之力,無論如何都不能保持平靜的心態。

要想保持平靜的心態,就必須到社會上去闖蕩,經風雨見世面,適時進行挫折教育,在各種錯綜複雜環境中鍛鍊成長,從而做到勝不驕敗不餒,榮辱不驚。

與此同時,還要經常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情操建設,練就客觀公正,全面準確看待身邊的人和事,不做非分之想,杜絕不必要的奢求,無欲則剛,學會包容理解他人,養成心胸豁達開朗的性格,秉持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的道德情操,對於名利得失、金錢物質,榮辱高低等一切外在因素都能看清看淡看透,不攀不比,平心靜氣地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始終保持平靜的心態 。





侯玉石


這個題目有意思。

二十多年前,有一次採訪中,出差到福建南平市,夜裡完工後,獨行至南平的一座半新不舊的大橋上,大橋的名字有點記不住了。

站在大橋上,春夏之交的閩江,風吹來,很是涼爽,江上漁船點點,橋下不遠處有一艘漁船似乎獨然而泊。

這漁船上,是一家人在吃晚飯,甲板上支著一盞油燈。漁船在搖曳著,油燈也在晃動著。透過油燈的光,漁船上的一家人隱隱綽綽,船反而顯得寧靜了。

站在橋上的我,似乎被感染了,不管了身後的車水馬龍和來來往往的人們,覺著,這一天忙碌的採訪後,這時最是平靜的時刻。

我一直望著那孤獨而溫馨的船,知道這船裡的一家人,在過著他們慣常的平靜生活。

古來,閩江上,在海邊,就有“連家船”。漁民(或有疍民)以船為家,以江河為生,艱難而堅韌地生存生活著。

他們也想改變,也確實在努力要改變著。但時與勢,卻讓他們往往付出太多,得到太少。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他們才有了自己在陸上的家。

可是,生活的境遇或大環境改變了,他們會作出如何的回應呢?

後來,從閩北的南平,我又到了閩東的寧德霞浦,在海邊又採訪了“連家船”。

我問一位船主,為何不在岸上的家睡覺?他說,他們夫妻倆己經在海上生活了幾十年,習慣了海的節奏,在陸上的家裡睡過一陣,感覺太安靜、太平靜了,因為聽不到海浪和海風的聲音,也沒有了漁船上下的搖動,反倒睡不踏實了。

於是,他們回到了漁船上,繼續他們連家船生活。而他們的子孫,回到了岸上,過著他們的新生活。

後來,最後的連家船在海邊,在閩江上,還是消失了。不知道那對老夫妻是否己習慣了岸上的生活?

平靜的心態,實際上也是因為了一種選擇。選擇是因時與勢,在能與不能,可與不可之間作出判斷,然後堅持之。在堅持中,成習慣,並享受苦樂哀痛,經歷平坦坎坷。如江上海邊的漁船點點,每一處漁火,都是喧鬧後復歸的平靜。

個人淺見,請賜教交流。


道山客語


只有能拋棄過多的雜念,才能保持平靜的心態

佛禪有一則故事:無凡禪師的一個弟子問老師:“如何才能成佛?”大師說:“放下,放下你的一切執著於成佛的那顆心!”

不只是對佛,對於任何一個活著的人,放下才能得到。

一個登山愛好者,在沒有使用任何補氧設施的情況下,首次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這在人們看來似乎是個神話,但卻是事實。當他下山後,人們紛紛問他是如何創造了這個奇蹟時,他說:“真的沒什麼,我只是一門心思要登上去,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向前、向前。”

科學家曾告訴我們:各種思想在大腦中相互撞擊時,竟要消耗我們吸入全部氧氣的40%。而這位登山者能夠專注於一種想法,其他的任何想法都被他統統地從腦子裡拋掉,避免了其他雜念在大腦中的碰撞的氧氣消耗,有效地減少了對氧氣的消耗。

沒有了任何的雜念,就等於放下了一個背在身上的巨大的包袱!輕鬆向前,就是成功的全部秘密。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我們不能否認功名、利祿、榮辱、愛恨、死亡、恐懼、成敗、苦樂、禍福等等存在於自己心中的時候,往往也會成為自己內心渴望超越自我的一種原動力。但是,人一旦執著於此,它往往又會成為前進路上的一個沉重的包袱,那個登山者是聰明的,渴望在不帶氧氣的情況下成為成功登上珠峰的第一人。當初在訓練中,這肯定一直是炙熱燃燒在他心中的一個最美麗的夢想。然而,在向峰頂衝刺的時候,他放下了一切的榮辱和功利之心,放下了死亡時刻會威脅自己生命的恐懼之心,胸中只有一個願望:向前,向前!他成功了,他不但為所有登山者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同時也把一顆智慧的種子,播進了每一個渴望成功者的心中!

人的腦子裡能裝下的東西太多了,因此我們能夠進行各種各樣的思考,但是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頭腦裡與此無關的事情都暫且放到一邊,全身心地投入!

現代心理學家也認為,一個人的身體健康,與心有極大關係。尤其是步入社會後,會面臨很多壓力、很多痛苦,假如隨著這些而轉,就算你再有錢、再有地位,一輩子也是很苦的。但如果你有了禪定的功夫,那不管外境發生了什麼,自己也會心平氣和、坦然面對。

所以,若能養成這樣的習慣,對自己的人生,乃至心理健康、身體健康,都會有很大幫助。


未初心之助


有人問我,誰是我今生渡不過的劫?我想那就是我自己,今生今世,當下的生命,當下的種種……就是我們每個人今生要渡的劫。我們關注什麼就是給予什麼力量,得不到,已失去,自我,自私,我執,本能,秉性,人性都是劫的種種……渡劫就是超越這些,只是超越了這些,你還是人嗎?哈哈

在大自然中,一切都是中性的,但是對我們人類來說,我們必須把這一切都分出好壞對錯來,然後去追求好的,規避壞的。

我們越追求好的,就越害怕壞的,就越恐懼。

所有的事情,越是被我們分出好壞來,它就會越成為我們的恐懼模型。

你越追求勝利,你就會越害怕失敗,這個害怕失敗的恐懼模型就會越嚴重,比如為什麼旁觀者清?因為博弈的雙方被籠罩在勝負的恐懼模型中,那個越對勝利執著的人,就會越害怕失敗,而在恐懼的籠罩下,人會失去理性。而作為旁觀者,勝負跟他們無關,因此,他們內心波瀾不驚,可以完好調動理性去分析。

再比如考試,你越是追求成績,追求排名,越是重視結果,往往就會越考不好,道理一模一樣,勝負心越強烈,越恐懼。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說本能意識才是主人,而人類的理性,僅僅只是奴僕,只要我們在生活裡面去角逐各種輸贏,介意各種勝負,執著各種得失,那麼我們就會在恐懼的本能意識的驅動下做每一件事。

是非心越重,恐懼模型越嚴重。

而當勝負對我們無區別時,恐懼模型自動消解。

這跟旁觀者清的道理一樣,勝負對他們無區別,於是他們沒有恐懼。

當我們能消解所有的好壞對錯時,所有的恐懼模型自動消失,因此,從這一個層面出發,我們說人生無意義,才是最高明,最有智慧的人生價值觀。

所謂的無意義,就是所有的日常生活裡面的【利】與【害】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樣的,都是可以接受的。

比如勝負,一個最頂級的球員,其內心要達到最穩定的狀態,就是沒有恐懼驅動的狀態,他渴望勝利,但他也不害怕失敗,他只是全力去打好每一個球,我們或者可以說,這樣的球員的大腦裡面,事先沒有存儲任何勝負的恐懼模型,因此,他可以從容的對待每一次得失。

我們每一個人,無法選擇我們童年的恐懼模型,這些已經事先存儲在我們大腦裡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這些恐懼模型消解到最低程度,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一個人生無意義的價值觀。

人生無意義,就是一切都一樣,一切都可接受,這是一種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沒有恐懼的驅動下時,所產生出來的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就是人生無意義下的人生意義的追求。

這是一種真正的思想自由,即使這個狀態在現實裡面不可能達到,但這卻不妨礙我們在思想邏輯上可以推導出來。

這就是人生無意義的真正價值。

它是一種真正的內心強大,一切都波瀾不驚。

有人告訴我,苦難就像我們的手,只會握,痛苦,只會伸,痛苦,運化自如才正常。

心如明鏡,任何世間萬物來了,來了就走了。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心裡面保持一種坦然,如一面鏡子,宇宙也可以裝在裡面,沒有也可以獨自相處。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你待著。你來或者不來,我都在那裡;你愛不愛我,我都在那裡;你要不要我,我也在那裡。觀自在,從容、包容、不動。

開悟的意思並非是變了一個人,而是你開始知道,你是誰。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情緒的奴隸,思考的奴隸或者別人的奴隸。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世界,永遠都是我們心中的自己;人生,對於不懂它的人來說,不是恩賜,而是懲罰,如今,你活在恩賜中?還是懲罰中?直到當有一天我們具備了某些覺醒的能力,我們才有可能出離自我,超越自我,來到另一個自由的境界,擁有靈魂的自由。

說智慧,說覺悟,不是為了跟誰論是非論道德,高下,左右……是要指出起煩惱的因,為的是 了心苦 不起苦。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性格,之所以碰上這些人事,是有萬千善緣的,沒有一個是多餘的。所以既然來了,我就好好的享受;我就好好的面對;我就把它變成是一種修行的方法。

對抗什麼,便是給予什麼力量; 接納什麼,就是讓自己更強大。

同樣一個人,再同樣一個社會中混,都混得很慘;埋怨社會不公即便是真實的,但是是沒有意義的,這是下策;改變自己,融入環境,做一個萬金油去獲得世俗成功,這就是中等人;研究人性和群體思想特性,和自己固執目標之間的種種結合可能性,然後用某種方式明著順應了社會潮流,暗地裡實現了自我固執期望,就是上策。

譬如,同樣是泡妞失敗,A可能去和妞一起自焚,B可能忘記那個妞另找一個,C可能讓自己變得愈加風度翩翩魅力四射結果最終要麼是得到了妞,要麼是因為平臺更高了有了更多選擇自然讓心中的不淡定蛋定了。

哈哈,說多了都廢話。經歷多了,大風大浪過了,沒有患得患失了,自然就平靜了。

我們是一切的根源,沒有了自我,我執,一切自然就沒有了著力點,然後消散。所以學會出離吧……哈哈。如果不能,那就轉移注意力吧,把注意力沉浸到其他地方,忘我。



太陽天然笨真


我想介紹你聽一本書《一平方米的靜心》!

當你感到很煩的時候!要及時喊停!把自己從煩躁裡面抽離出來!不能被情緒左右!

試著去喝一杯水,不要想事情,用手捂著水杯去感受水的溫度,用舌頭去感受水的溫度,喝進去以後感受水在身體裡流動……總之,要沉浸在你做的這件事裡!不要去想讓你煩躁的事!

遇到不開心的事,要學會轉移注意力,爭取兩分鐘的停頓時間,等你停頓以後再去看之前的事情,你會發現自己剛才的狀態很糟糕,會及時修正自己的方法!



藥師媽媽


最近,剛讀了王陽明的書寫到:

他的一位道家朋友對人說:“王陽明此番前去,必立大功。”人問原因。這位道士說:“我觸之不動。”

觸之不動”正是王陽明心學的目標,它是希望我們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處境時都應寵辱不驚,不因得失而動心。

王陽明說:“靜並非不動,動也並非不靜。戒慎恐懼就是念頭,為何要區分動和靜?”



庾樹


首先,查出讓你不平靜的環境因素,你是被什麼所牽引,進而阻斷這種牽引,以達到內心的平靜祥和。

那麼,我們在這個社會牽引我們的因素很多,總得歸類如下:財色名食睡眼耳鼻舌身意,這些是煩惱的源頭,你對哪個特別執著,你必將受其牽絆。總有一個因素會是你想得到的。

人是社會性的,慾望是切不斷的,所以煩惱時時有,內心平靜分分大小。但願你找到慾望和生活的平衡點,少一分慾望煩惱,多一份內心平靜安詳。

適合窮人和富人的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煙消霧散,你又何必太執著。





春秋系


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無數事情,要做無數個決定,要應付各種各樣的棘手的問題,所以,我們會感到有壓力,要消除它們,我們就會焦慮,就會心中燥動不安,就不會安寧。

這種因為執著心,愧疚心等等,而使自己陷入痛苦,而無法自拔的狀態人皆有之,求心安即我們想保持一顆安定清靜的心,不因外屆的打擊和誘惑而搖擺不定。

不過於狂熱地去追求心外之物,能夠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如果人對於外界的事情心有掛礙,並由此而生出來懊惱,歡喜,那麼內心不安的原因,但我們受外界影響的習慣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我們的這顆心就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

明代心學家王陽明的弟子曾向其請教:為何天地間的善難以培養,而惡卻難以去除呢?

王陽明認為因為人心中有善惡之念,這善惡之念引發好惡之心,這好惡之心才導致人們為善或為惡。

王陽明在回答中舉出花草的例子。

當人們想賞花的時候,就認為花是好的,而它周圍的雜草就是惡的,因為那些雜草影響了賞花兒的效果。而當人們要用那些雜草的時候,則又認為雜草是善的,因為此時雜草於我們有用,我們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因外物的牽引,影響我們的好惡之心,來決定我們的善惡之事的。

好惡之心決定善惡之事,那我們心的善惡到底由誰決定呢?

此時要提到著相,什麼叫著相,我們的心著在花草的這個相上的時候,花草有意義,但我們的心沒有著在花草這個相上的時候,花草無意義,花草的意義由我們的心來決定,此時可能會有朋友覺得這很正常啊,我們注意花草的時候,我們才會在思維中有花草啊,我們沒有注意花草時,

著相就是內心不安的原因,但我們著相的習慣已經深入骨髓。

我們大多數情況下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大家不都是這樣嗎?有什麼不對嗎?

也正是這種從眾的心理更加加深了我們的認同,因為這樣安全。

我們要安全大概就是因為內心有不安的成分吧。這

些不安的成分從何而來呢?因為受外界影響,我們不妨嘗試一下,當我們的思維中如果沒有任何相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思維嗎?

過度思維會帶來焦慮,那麼,我們還需要思維嗎?

需要強調的是,思維只是工具,思維可不是生命本體,不思維不會失去生命,思維過度會有生命危險,思維是我們應對世間生存的工具,沒有思維狀態的具體分析就是,我們頭腦中沒有任何事情的分析,沒有任何語言的思考,沒有任何聲音的迴盪,沒有任何具體的物體形象。

也就是說,沒有任何我們生活中具體的相,我們有沒有嘗試過這種沒有任何印象聲音的時候,我們是什麼樣的狀態,如果回答:就是個清清靜靜的,就是個了了分明。

我們一定要記得盡人事,聽天命!

這個並不是悲觀,這個是遵循道法自然。我們既然已經思考過了,選定了方案,就要先暫時放下此事,去處理其他更重要的事。

人生要想自在,就要拿得起,放得下,就要在該做什麼時做什麼,例如該睡覺時就睡覺。

不必擔心,不必憂愁,別去做自己已經知道不應該做的,去做自己已經知道應該做的,則該來的會來,該走的會走!戰勝自己,拿得起,放得下,自然自在!

如何能放下,不受外界影響呢?

(1)自我安慰法則

每個人都會有慾望,有些人甚至慾望特別大,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

凡此種種,只需要保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這樣你就會變得越來越開心快樂,反之,總跟上面比你會變得越來越苦!

中國有句老話: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生屈屈幾十年,你比得過來嗎?

(2)自我甩包袱法則:

你信仰什麼就把包袱甩給什麼,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懺悔,你信仰佛,那就把包袱甩給佛,你信仰主,那就把包袱甩給主。

什麼都不信也不是沒有出路,那就把包袱甩給老天爺,老天爺自有安排,再不然就把包袱甩給命,讓一切隨它去吧!好壞皆有因果決定,隨遇而安才能讓內心波瀾不驚。

(3)自我平衡法則

尋找到平衡點就等同於尋找到世界的支點,感知到因果就等同於進入覺悟的法門,自我平衡法則其實就是因果平平衡,我們需要斷因果,找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明心,久而久之就能明心見性,你需要時刻審查自己的內心,但凡做到了,你會獲得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