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何騰訊可以侵入阿里腹地(拼多多、京東和微信支付)而阿里卻對騰訊社交無可奈何?

ADHERE


因為社交是具有排它屬性的剛性需求。

在互聯網,每一個流量入口都是對應的一定的用戶需求產生的,其中有些需求可有可無,而有些則是人人都需要的,剛性需求。

比如,修圖工具,對一部分人非常重要,但對另一部分人它可能一文不值。這算是非剛性的一種需求。而比如網絡安全,它也是需求,或許你並不懂什麼是網絡病毒,木馬,但是在互聯網人人都離不開安全,這就是剛性需求。

同樣的,如操作系統,瀏覽器,門戶網站,社交工具,商城等等,都是我們離不開的入口。這些入口當中,社交是最特殊的,不僅是剛性需求,並且具有排它性。

好比說購物,你可以上京東上淘寶上拼多多,對,它是剛性需求,但你可以隨時找到替代品。還有安全,也是,我可以用360,也可以用金山。瀏覽器,百度,火狐,UC,想用哪個用哪個。

但是社交不同,社交的對象是人與人,你想和某人產生聯繫,你們必須用相同的工具,微信不能給陌陌的好友發信息,所以,當所有人都集中在微信上時,它幾乎是無敵的,你不可能像做瀏覽器做殺毒軟件那樣,做一個相似的一模一樣的來爭奪用戶。只能做細分,做差異,於是乎,我們看到,那麼多進入社交的應用,只能做一個更細分的服務,比如企業,遊戲,婚戀,商務等等。

雖然說這種排它屬性確實牛逼,但也不是無敵的,說到這兒,讓我為當年的飛信和米聊默哀三分鐘,它們曾經一度差點把qq拉下神壇!所以,未來仍有新的可能來挑戰微信,5g時代!一切都有可能。


愛遊戲JOKER


騰訊有個電商夢,阿里有個社交夢,這是國內互聯網領域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騰訊在電商領域做過許多嘗試,比如微店、收購拍拍網等,最後發現自己做都打不過阿里,白費勁。阿里推出過社交軟件來往、在支付寶上線朋友圈等社交功能,企圖激發支付寶的社交屬性,最後發現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個社交之王,一個電商王者,是中國互聯網的兩座大山,但他們誰都沒辦法直接把對方幹倒。

騰訊曲線救國:自己打不過你,我幫著別人打你

2014年,騰訊2.15億美元入股京東,同時把手中的拍拍網送給了京東,並與京東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京東在微信中開闢一級入口進行流量支持,這意味著騰訊徹底放棄自己做電商的念頭,轉而通過扶持阿里的對手來染指電商領域。當時國內唯一可以與阿里競爭的電商公司只有京東,而京東勢單力薄,急需一個“靠山”進行資金和流量方面的扶持,二者一拍即合。而京東這幾年發展的迅猛勢頭,也證明了騰訊“曲線救國”的路線是對的。

2016年,騰訊又投資了電商潛力股拼多多,同樣用微信社交流量對其進行扶持,拼多多與淘寶和京東等傳統電商的路數不一樣,做的是社交電商,有了微信社交鏈的傳播加持,如魚得水,很快深入了三四五線城市市場,短短兩年時間,用戶飛速增長,月活比肩京東,在美國上市後發展的腳步邁得更大,如今也成為一個小巨頭了。

不過,雖然騰訊扶持的京東和拼多多都在國內電商市場有一定的成績,但離挑戰阿里還很遠。

2018年國內電商市場份額統計報告中,阿里以58.2%的市場佔有率位列第一,名副其實的電商一哥,第二名的京東僅有16.3%的佔有率,第三名的拼多多更是隻有5.2%佔有率,可以說阿里在國內電商市場是佔有壟斷性優勢的。

目前來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騰訊系的京東和拼多多依然很難對阿里構成實質性的挑戰,不過,通過小成本的投資,能讓騰訊間接享有國內超過20%的電商市場,騰訊這一戰略還是相當明智的。

支付領域各憑本事,社交增長力更強

阿里的支付寶源用戶來自淘寶,支付功能初期是為了服務淘寶買賣雙方而推出的,在有了一定的用戶和活躍度後,支付功能才獨立出來,成為支付寶,並圍繞支付功能進行相關領域的業務擴充,再利用其它業務進行拉新和提升活躍度,比如轉賬、充話費、借款、騎單車、交水電費、螞蟻森林等,如今支付寶已經獨立成為一個互聯網領域的巨頭,據說如果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上市,市值將超過京東。

而微信做支付,是典型的後來居上。騰訊擁有全國最多的用戶社交鏈,社交中肯定少不了資金往來,在十億級用戶基礎上,騰訊在2014年春節以一招“發紅包”,瞬間將大半社交用戶轉為微信支付用戶,嚇了馬雲一大跳。此後,微信又開發出掃碼支付功能,利用成功打通線下應用場景。

如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基本平分國內線上支付領域的江山,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寶是集合了許多功能,才擁有這麼多用戶和活躍度,而微信支付基本上僅依靠轉賬和掃碼支付就已經有這麼大的體量,社交與支付,顯然非常配搭。

電商和社交不同,阿里無法複製騰訊”曲線救國“之路

為什麼騰訊能通過扶持阿里的對手,達到染指對方領域的目的,而阿里卻很難呢?

一方面,騰訊當時扶持的京東,在國內電商市場已經佔有一定的份額,並且京東在3C領域有著自己的優勢。而國內的社交領域,基本都被微信和QQ壟斷了,就算我們熟知的陌陌,也是在騰訊沒有涉及的細分市場中勉強生存,完全不能相提並論。所以,阿里找不到一個與京東在電商領域地位一般的標的進行投資扶持。

另一方面,電商與社交有很大的不同。電商基本是一個純商業性和開放性的領域,商品交易第一,粘度和依賴性其次,對於很多用戶來說,在哪個平臺買東西其實都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商品質量過關、價格便宜、物流正常就好,現在也有很多用戶手機裡同時裝著淘寶、京東、蘇寧、拼多多等電商應用,買一件東西都會在幾個平臺上對比價格,哪個便宜買哪個。這也是京東和拼多多能在國內電商市場分一杯羹的重要原因,遷移平臺對用戶來說並沒有什麼損失和阻力。

而社交不一樣,社交是一個私密性比較強的領域,如果你問一個人,為什麼你要使用這個社交軟件,十有八九是這樣的回答:因為我朋友都在這上面。微信沉澱的,不僅是用戶,更是用戶的社交關係鏈,用戶用得越久,他的社交資源在微信上就沉澱得越多,對微信也就愈加依賴。如今微信號的重要性已經和手機號相提並論,這麼兼具國民化和個人化的東西,是異常穩固的。所以,要用戶遷移平臺,成本非常高,除非社交平臺自己崩塌,否則很難去動這塊蛋糕。


社交的價值非常巨大,幾乎每個互聯網公司都想染指,但幾乎每個公司都失敗了,阿里也不例外。其實阿里與騰訊是非常互補的關係,馬雲也說了,阿里和騰訊並不是競爭關係,他們可以在相當多的領域展開合作,這兩個偉大的公司,在未來還會在更多的領域改變我們的生活。



科技扯談官


應該這麼說,在現在2大集團的格局之下,誰也拿誰沒辦法。

1,騰訊自己做電商的結果就是死,這個已經有多個案例了。騰訊之所以自己做不好電商,是因為它已經擁有了2個最值錢和最賺錢的業務——社交最值錢,遊戲最賺錢。電商對於騰訊來說,屬於“重資產且低利潤”,淘汰也屬正常。但是社交流量最好的變現途徑之一就是電商,所以它只做投資電商就行了。至於移動支付,屬於流量變現環節閉環中的重要環節,騰訊當然要自己做了,而這對於阿里的打擊只是社交價值的一種正常展現而已。

2,阿里做社交已經想了很多年,但是沒有一個成功的。包括最近吹牛吹的很厲害的釘釘,其實也只是“虛假繁榮”而已。為什麼?從社交行為本身去分析,社交中最持久最有價值的關係是親情關係、愛情關係和友情關係,這些關係網微信上擁有的可以說最全。而釘釘擁有最多的是商務關係,是相對易變不持久的關係。加上釘釘為了討好企業主、留住企業使用,在一些功能上做得有些反人性了,企業的員工是被迫使用,一旦有機會立刻會離開。阿里一向以待遇優厚著名,因此我猜懂得如何做好一款社交軟件的產品經理應該還是有的,但這麼久都沒能成功,這原因應該出在決策層身上。再看看阿里文娛艱難的發展,更說明問題。

3,從長遠來看,電商會隨著技術的發展社交化和分散化,也就是說未來電商極有可能會消亡。而社交永遠都存在,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因此,雖然我很討厭騰訊的遊戲,但我也認為騰訊會比阿里有更好的未來。


耀點思維


阿里的電商是插座模式。撥一個插在京東的插座上,只要能通電一樣用。誰便宜,誰方便就對誰忠誠。對手只要產品好,用錢砸,就能分一杯羹。

騰訊的社交是竹子模式。看著是一根一根的,撥的時候,發現整個一片竹林,就一個根。地底下盤根錯節,一根你也拔不動。那邊地再好,這裡的竹子你也挖不動。

所以,阿里能到今天這一步,完全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強運營說的就是這裡。

而騰訊運氣真的好,微信又是他家的。微信這一眼泉,澆灌了整片騰訊的地,種什麼都能長。京東,拼多多,微視等,澆灌之後成不成,就看各產品的手段了。



滄丘先生


騰訊一直想有一個直商夢,卻一直無法實現,而阿里一直想有一個社交夢,卻也一直沒有做大做強,夢裡的釘釘雖然在為公上有著1億以上的人們在使用,但對於騰訊的微信微不足道,兩個互聯網巨頭一直都想進入對方的領域。在線下支付阿里一直比不上騰訊,而在線上騰訊一直比不上支付寶,這樣有競爭才有進步,我們很願意看到這種進步,如果是一家獨大的話,對我們這些消費者卻是一種損失。

騰訊自己做不了電商夢,卻打包給拼多多,和京東,以這樣的方式來對搞阿里,騰訊有著上十多億的微信用戶,現在有了開通的微信廚窗功能,也在考慮做短內容,這個想法很不錯,但是能不能成功還得看未來。


慶慶點評科技


騰訊在社交,阿里在電商各自構築的護城河都很深,但其實這兩家公司恰恰是高度互補的,這也是為什麼馬雲今年表態說騰訊和阿里不是對手的原因。

首先說,阿里和騰訊,一個有變現但缺流量,一個有流量但缺變現。兩者之間在小紅書等方面也有合作,但更多是基於投資的原因,其實阿里的風格更希望流量可控,比如阿里媽媽的導流,以及收購微博的導流就是典型的例子,這有利於阿里在生態內進行流量整合變現,但騰訊顯然更希望自己的流量自己說了算,所以培養起京東和拼多多,以及其他眾多電商,但入口權依然牢牢在握,比如京東想要繼續微信的流量入口就需要重新談判。對於兩個巨頭來說,誰主導誰都等於是授人以柄,所以他們之間的合作不可能觸及核心利益,這就導致了雙方貌合神離,彼此的腹地不可能被染指。

其次,阿里不可能短時間內在社交領域建立起優勢,因為社交是社會性的產品,甚至是公共產品,不是純粹的商業產品,阿里做過的幾個社交產品比如來往、支付寶圈子等商業味太濃了,這種產品不可能進入日常生活社交,同樣,釘釘的成功也不能說明阿里懂社交,而只能說明它的確懂商業。同樣,騰訊這種社交思維的公司,也不太可能將純電商產品做好,因為產品本身太不務實了,相比阿里的赤裸裸的商業氣息,騰訊做出來的都是兜圈子產品。

最後,至於兩者未來有沒有可能攻入對方腹地,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兩個不在同一生態位的掠食者不能稱之為對手,而且他們應該擔心的恰恰不是對方,而是其的對手。


商業向心力


騰訊可以侵入阿里,而阿里卻無可奈何,此問題的本質其實是關係網絡。

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人類自古以來便是群居動物,我們的社會是一個以人為中心構建的關係網絡,而社交的壁壘,便是一整個關係網。就阿里掠奪騰訊的社交市場來說,對於每位用戶,這是要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我有意願用阿里系社交軟件,下載註冊使用就可以,可你的溝通對象呢,僅僅是自己遷移過去毫無意義,強大的已根深蒂固的關係網絡,仍然會將你拉回騰訊。因此,第一個在社交吃到螃蟹的人,便已然有了不可逾越的護城河。這也是為何各大公司都在構建生態的原因。

當然,社交有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之分。阿里的旺旺還是有自身的市場的,但這種市場是不具備粘性的,客戶與賣家只是因為特定原因展開的有效溝通罷了。而熟人社交,可以說是無時無刻無話不說的社交方式,其強大的用戶粘性也為更多的商業變現提供場景。

騰訊可以侵入阿里腹地,此時其實不言而喻了。對於廣大用戶,我們選擇網上購物無非就是物美價廉,物流便捷,比的更多是服務和性價比,涉及到人的因素是極其有限的。這個領域的壁壘更多是在技術上,就現在而言,這個技術是很成熟的了。

至於支付,支付的對象也是人。騰訊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對於阿里已然不攻自破了。


不懂小二


簡單的說就是騰訊只會抄,走別人走過的路,像阿里淘寶做起來了,騰訊就抄了個微商,阿里做起來了支付寶,他就抄了個微信支付微信錢包,同理,永遠只有全班第二抄第一名的,沒有全班第一返回來抄第二名的


胖丁神貓


主要是戰略問題,根本在於社交對阿里並不太重要,其實是可有可無的。

微信和QQ並不完美。找到痛點,掀翻微信QQ並非不可能。

微信QQ痛點在於缺乏系統保護層,各類廣告,騙子,騷擾過多。非實名制。

如果阿里可以開發一款社交軟件,實名制。發現騙子,廣告,騷擾等。直接封號。

在這款社交軟件裡可以放心的聊天交友,在口碑下,會迅速成長。

其實當年微信取代QQ有一部分這個因素,QQ可以隨便申請,編資料。微信要手機號註冊等等。


如無神


大部分回答都是模糊的…先說說核心,騰訊是文娛和社交,阿里是支付和電商,一一對比下來你可以看到在騰訊核心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不要說頭條,頭條的主要產品還是資訊和短視頻平臺,對騰訊的核心造不成重大沖擊…反觀阿里,京東和拼多多反而是重大的威脅,京東的自營營收強勁、物流又不受菜鳥威脅,並且各項業務相互獨立,非常強勁,再說拼多多,僅僅3年多,用戶指數級增長,且已上市,不得不說拼多多是當之無愧的黑馬…互聯網時代,贏家通吃,而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高級的產品就是社交產品,從用戶體驗、使用場景、使用頻次、盈利點、產品矩陣等多方面來看,微信都是無懈可擊的,它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你可以不買東西,但需要溝通

再說說雙方衝突的點

視頻:騰訊視頻 優酷視頻 騰訊吊打

企業服務:阿里雲 騰訊雲

側重點不一樣 ,但在規模上阿里雲市場佔有率第一

目前能想到的就是這些,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