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俄敘攻打伊德利卜的時候,怎麼不見伊朗軍隊了?

龍澤興晨2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伊朗軍事力量在敘利亞其實是個比較尷尬的存在。

伊朗為什麼不願承認在敘利亞駐有軍隊?

其實從2011年敘利亞動盪開始之際,最先進入敘利亞的就是伊朗人,甚至比土耳其還要早。截止現在,伊朗系分佈於敘利亞的武裝人員已接近20萬(包括負責訓練敘利亞政府軍和其附屬部隊,指導實際戰術的軍事顧問,維持其高級武器正常運作的專業軍人,本土以及中東各地的什葉派民兵)。但活躍於各類戰事的卻常常是其他武裝,躍然新聞頭條的常常是美,俄,土三方大佬。我們很少聽到伊朗人在敘利亞有什麼大的作為,難道伊朗人真的只求“事了佛衣去,不留功與名”?顯然不是。

儘管敘利亞打得一鍋粥,但聯合國直到現在都將敘利亞問題列為政府軍與反對派之間的“內部事物”,而內部事物只適合於政治解決。外軍的入駐顯然有左右“主權國家利益”的嫌疑。俄軍的入駐,首先有巴沙爾邀請在先,而且是2015年以反恐的名義進入,法理上還能佔住一隻腳。美軍到現在都是以“仲裁者”的身份存在於敘利亞,而且駐軍一直沒有超過2000人。土耳其比較“厚黑”,但土方所有的軍事行動,大都由其支持的僕從軍完成,土正規軍很少親自下場。

如果說從2015年到2018年,各方的軍事力量都致力於反恐,但如今恐已經反得差不多了,原則上說,外軍顯然沒有繼續滯留敘利亞的意義(美,俄,土三方一度就撤軍問題進行過多次談判與磋商)。大勢所趨之下,伊朗盤踞在敘利亞龐大的軍事集團,就顯得更加不合時宜。因此,伊朗人即使在敘利亞動作頻頻,但也儘量保持低調,甚至其軍事基地遭到以色列頻繁轟炸,損兵折將的憋屈之下,也不願承認這一事實。

伊朗人在敘利亞的目的

首先是雙方之間的“深厚友誼”,我們知道,兩伊戰爭時期,敘利亞巴沙爾的父親老阿薩德從教派因素,現實矛盾和地緣政治層面出發,不顧國際社會對伊朗的武器禁運,和伊朗秘密達成石油換武器的協議,甚至通過與蘇聯的關係,為兩者之間的武器買賣牽線搭橋。不僅如此,敘利亞還直接出兵,從西線有效牽制伊拉克,常常讓薩達姆身處兩線作戰的威脅之中。

兩伊戰爭結束後,雙方就此成了“莫逆之交”。從宗教意義上來說,伊朗與掌權的阿薩德集團同屬什葉派,而伊朗一直有在中東世界“揚名立萬”的渴望,與阿薩德政權抱團取暖也就成了不二選擇。再者,從其著意經營的“什葉派之弧”路線圖來看,敘利亞的地緣戰略意義非同一般,伊朗人如果想長期打擊以色列,敘利亞無疑是天造地設的軍事大本營。因此,伊朗意圖將9年來的付出,換取在敘利亞的長期存在。扎牢這顆釘子,“反以大業”才有望實現。

然而,自從反恐戰爭結束之後,敘利亞內戰已經看到了收官的希望,這個時候誰看誰都不順眼,友誼的小船也在互不信任的猜疑中飄而搖之。2018年6月分,普京總統與巴沙爾在索契會晤中,就明確表示“希望外國軍隊離開敘利亞”,話鋒直指伊朗人。也就是說,“打土豪”需要人多力量大,但“分田地”的時候還是人少一點好,連傳統盟友俄敘都開始排擠伊朗了,伊朗的活動空間和自主性就更加堪憂。為此,魯哈尼和普京總統一度鬧得豬嫌狗不愛,最後也不了了之。因為,當時正值美國對伊朗開啟制裁,哈梅內伊高調抵抗,魯哈尼焦頭爛額,內外交困之際,伊朗更不敢在這個問題上給美,以,俄, 土落下“干涉他國內政”的口實。因此,軍事行動就更加謹慎。

伊朗在敘利亞都幹些什麼?

從巴沙爾政府的戰略要求和伊朗的自身定位出發,伊朗軍團顯然不能明目張膽的出頭露面。因此,伊朗人主要負責敘利亞政府軍的後勤保障,以及中南部收復區的治安戰,以保證首都大馬士革的絕對安全,好讓巴沙爾在收復北方的緊張中沒有後顧之憂。其導彈基地,彈藥庫等大型軍事基地,也大都分佈於南方及大馬士革附近。

由於和以色列的戰略對抗,戈蘭高地附近也遍佈伊朗的軍事據點。而以色列也抓住伊朗“低調”的弱點,沒事就炸一下伊朗的基地,而每次吃虧,德黑蘭除了發出“將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這樣的強硬之詞,像樣的報復少之又少,甚至都不敢承認以色列炸掉的就是伊朗基地。2018年6月份,以色列出動F16戰機編隊,一個小時之內炸掉了伊朗在敘利亞最大的T4空軍基地,伊朗人也不得不選擇“啞巴吃黃連”。

複雜的矛盾關係制約了伊朗的行動

敘利亞打了9年,儘管大部分領土已經被巴沙爾收復,但最後的伊德利卜卻也成了最硬的一塊骨頭。從敘利亞反對派的力量構成來看,大部分都是遜尼派武裝,如果伊朗毫無顧忌的進行打擊,勢必引發阿拉伯世界的不滿。而且敘政府軍目前最大的敵人就是盤踞於伊德利卜的叛軍武裝,但這些武裝大都是土耳其在支持,如果伊朗加入戰團,與土耳其的間接對立必然形成。別忘了,《阿斯塔納協議》伊朗也參加了,而且其保證不會介入土俄達成的“安全區”共識,也就是說,這裡頭沒您什麼事!伊朗人也顯然不能得罪土俄。如果因此而激怒土耳其,南邊猶太人,北邊突厥人,俄敘又不待見,南北夾擊,中間排擠,伊朗的生存空間將會愈發狹窄。

當然,當俄敘力不從心的時候,也會“緊急徵用”一下伊朗人,但也還是不敢高調承認,打贏了不能聲張打輸了自己療傷。在這種“藏頭露尾”的戰鬥中,伊朗人有時候甚至得換上敘利亞政府軍的軍裝(比如近期在阿勒頗收復戰中)。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很多時候,伊朗對敘利亞的幫助,正兒八經的軍事介入並不多,大都通過武器裝備和經濟支持為主。其實在這方面,三方應該有一個大體的共識:俄羅斯負責軍事支持,伊朗負責財力援助,敘利亞負責衝鋒陷陣。

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美國在今年年初獵殺了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萊曼尼,伊朗舉國上下一片“激憤”,但“激憤”之餘,軍方高層也難免後脖頸子發涼:畢竟項上人頭只有一個,留著腦袋,才有效忠領袖的機會。如果不想讓美國的“高度關注”,方法只有一個:低調低調再低調!因此,運籌帷幄中也就更加謹慎!

敘利亞內戰已經接近尾聲,接下來就是分蛋糕的時候,俄敘不想讓伊朗人得到更多,因此也不想讓伊朗人在最後的關頭,用“戰績”來積累分蛋糕的資本。


冷兵器TILLLINDEMANN


伊朗在敘利亞表面上並沒有軍隊,不過,敘利亞境內卻有10萬人左右的武裝力量,直接聽名於伊朗。這10萬人的大軍,分別是伊朗以志願軍名義投入到敘利亞,以及在敘利亞建立的親伊武裝。伊朗對這10萬大軍的掌控力度,遠遠強於土耳其對伊德利卜等地叛軍的掌控力度。


目前,聽名於伊朗的10萬大軍依然駐紮在敘利亞,並且是敘利亞一支不容忽視的武裝力量。這支軍隊,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被伊朗部署到敘利亞了,而其正大光明地亮相,則是敘利亞危機爆發、俄羅斯及其盟國馳援敘利亞之後。當然,那時的伊朗軍是以阿薩德盟友的名義而存在的。

俄敘聯軍在敘利亞取得初步勝利以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國家開始在敘利亞撤軍。同時,俄敘兩國也要求其他國家的各種軍隊撤離敘利亞,其中包括聽命於伊朗的軍隊。不過,出於各方利益考量,聽名於伊朗的這支軍隊並沒有撤離敘利亞。


目前,聽名於伊朗的軍隊在敘利亞的消息越來越少了。這是因為敘利亞目前最大的對手已經悄然轉變為了土耳其,而伊朗與土耳其並無明顯過節,伊朗的武裝也沒有同土耳其展開對抗,因此目前的土敘衝突中,鮮有看見伊朗的影子。但是,伊朗的武裝在敘利亞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依然有左右敘利亞局勢的一定能力。

伊朗在敘利亞的武裝存在,一是為了保護伊朗對敘利亞的石油輸出;二是為了威懾中東其他國家;三是為了爭奪在敘利亞的話語權;而最重要的則是伊朗為了建立“什葉派之弧”的必要。由於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反應最大的不是敘利亞,也不是土耳其,而是以色列。近幾年,以色列多次襲擊敘利亞,其實就是襲擊伊朗在敘利亞的這一支軍事武裝。


蘇綻


的確,隨著伊德利卜戰役在2019年12月份再次打響之際,我們並沒有聽到有伊朗的軍事力量參與這場戰役當中。而我們聽到的主要都是敘利亞的作戰力量,比如哈桑領導的第25特種師,敘利亞第4裝甲師等等,甚至還有巴勒斯坦旅這樣的外部武裝力量,可是卻聽不到了伊朗相關的軍事力量。但是我們卻還能聽到以色列不斷通過空襲的方式襲擊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設施,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在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之際,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在內戰支出並沒有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擁護,反而是叛軍武裝力量不斷崛起和壯大。而阿薩德在內戰當中不斷的被叛軍武裝所擊潰,這個時候伊朗開始,通過各種途徑向敘利亞境內派遣軍事力量。可以說,在2015年俄羅斯介入敘利內戰之前,一直都是伊朗向敘利亞派遣軍事力量,幫助阿薩德政權抵抗叛軍武裝的進攻及恐怖分子的進攻。

而伊朗陸陸續續向敘利境內派遣了8到10萬的親伊朗軍事力量,但是這些軍事力量似乎並沒有參與這次的伊德利卜戰役。這方面是的確的,目前伊朗的軍事力量主要在敘利亞境內,作為敘利亞後勤資源和後備力量。而伊朗的軍事力量主要部署在大馬士革周邊,以及敘利亞南部德拉地區附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部署,主要是為了防範敘利亞政府軍已經將全部的軍事力量調往了伊德利卜,導致大馬士革軍力空虛,進而防止遭到以色列等敵對國家的偷襲。



在2018年9月敘利亞政府軍就將12萬軍事力量部署在伊德利周邊,準備對伊德利卜的叛軍武裝發起最後的圍剿作戰。可是這個時候的以色列卻再東南部地區按耐不住,甚至出動F-16I戰機不斷,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目標發起軍事打擊。而以色列與俄羅斯最終達成妥協,要求在在戈蘭高地一側的伊朗軍事力量必須後撤100公里,以確保以色列的安全。最終雙方達成妥協,伊朗軍隊後撤80公里,俄羅斯軍隊進駐戈蘭高地前聯合國緩衝區,這樣算是僵以色列方面安撫下來。


而以色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要求,就是因為伊朗將大部分軍事力量部署在敘利亞南部地區,這是以色列最為擔心的。以色列擔心伊朗的軍事力量,聯合敘利亞政府軍會對戈蘭高地發起收腹軍事行動。畢竟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並不合法,這是敘利亞的領土,以色列更擔憂敘利亞政府軍聯合伊朗軍隊對以色列發起軍事進攻。這樣才導致以色列不斷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目標發起打擊行動,其目的就是防止伊朗的軍事力量對以色列形成絕對的有效威懾。


因此,伊朗的軍事力量主要是為了保護大馬士革的安全,同樣也是為了防患以色列可能發起的偷襲。這也是伊朗的軍事力量沒有參與伊德利卜戰役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俄羅斯方面的意圖和安排。伊德利卜戰役面對的很可能會是土耳其的軍事力量,俄土伊三國本身達成過相關軍事協議,這個時候也不便伊朗的軍事力量參與伊德利卜軍事行動。那麼伊朗的軍事力量在大馬士革周邊做後勤防備,顯然能夠保護大馬士革的安全!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伊朗系軍隊與俄羅斯軍隊一樣,也是敘利亞戰爭的主角,在伊德利卜戰役中,同樣是地面部隊的主力,只是伊朗政府一口咬定伊朗沒有向敘利亞部署軍隊,只派遣了軍事顧問,因此,媒體習慣性地將俄敘伊聯軍簡稱為俄敘聯軍,不僅把伊朗系軍隊忽視了,也把伊朗系軍隊的功勞抹殺了,讓俄羅斯獨享了。

2011年3月,敘利亞爆發了內戰,敘利亞政府軍中的遜尼派官兵大量叛逃到沙特、阿聯酋、卡塔爾、土耳其等等的中東國家扶持的反政府武裝,成為內戰的主角,這其中,實力最強,最引人注目的是土耳其的僕從軍敘利亞國民軍,其主力都是從敘利亞政府軍叛變的遜尼派官兵。


因為遜尼派官兵幾乎叛變了,並且全都掉轉槍口,對準了阿拉維派(什葉派分支)的巴沙爾政權,實為大為削弱元氣大傷的敘利亞政府軍在各反政府武裝的進攻下節節敗退,丟城失地,在戰場上被割韭菜似地被消滅,一年後,巴沙爾政權岌岌可危,隨時都有被推翻,消滅的危險。

在這千均一發的時刻,受敘利亞政府邀請,伊朗揮師進入敘利亞,與各路反政府武裝血戰,挽救了巴沙爾政權,包括敘利亞政府軍。

伊朗革命衛隊海外分支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少將領命帶領聖城旅的精銳部隊,以及什葉派哈扎拉民兵(從阿富汗什葉派部族哈扎拉招募而來,他們據說是西征的蒙古人在阿富汗駐軍軍人的後裔)。

在敘利亞作戰的伊朗系軍隊包括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聖城旅下屬的阿富汗哈扎拉民兵、伊拉克什葉派民兵、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敘利亞的巴勒斯坦難民武裝等。


在敘利亞作戰的伊朗系軍隊極具規模,高達8萬人,其最高指揮官是2020年1月3日被美國暗殺的蘇萊曼尼少將。

蘇萊曼尼拯救了巴沙爾政權,並一直打到俄軍的到來——2015年9月15日,普京下令俄軍出兵敘利亞,俄敘伊聯手開啟了敘利亞戰爭的新階段。

2019年12月,俄敘伊聯軍發動了伊德利卜戰役,準備消滅盤踞在伊德利卜的各路反政府武裝與恐怖組織,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伊朗系軍隊再次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陸上作戰的地面部隊是敘利亞政府軍、伊朗系軍隊,而伊朗系軍隊的實力、戰力與規模均強於敘利亞政府軍。

在敘利亞戰爭,勞苦功高的伊朗系軍隊扮演著無名英雄的角色,功勞都讓同樣是受邀前來作戰的俄羅斯得了。


飛狼


實際上,不只是在伊德利卜之戰中見不到伊朗的軍隊,在東古塔、霍姆茲、德拉等地的戰役中也找不到伊朗軍隊參戰的消息。根本原因是:伊朗、敘利亞政府及俄羅斯都不承認伊朗在敘利亞境內的軍事存在。說白了就是:俄、敘、伊不承認伊朗向敘利亞派出過作戰部隊,儘管這是眾所周知的事,但伊朗只承認向敘利亞派出了“軍事觀察員”。


伊朗早在2013年就介入到了敘利亞內戰當中,最先進入敘利亞作戰的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的“聖城旅”,在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隊稱之為“志願軍”,目前的總兵力至少超過8萬人。伊朗之所以“低調”,最大的原因是不希望引發美、以、英、法、沙特等國的擔憂並招致這些國家的軍事打擊。與伊朗的低調相比,俄羅斯2015年高調出兵敘利亞,這是因為俄羅斯保持低調也沒任何用處。
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目標


若沒有這8萬多的伊朗“志願軍”,敘利亞政府是否能堅持到俄羅斯出兵都是個大問題,更不用說什麼扭轉戰局了。伊朗“志願軍”更像是“影子部隊”,包括其招募的什葉派民兵在內,大多都被編入了敘利亞政府軍的作戰序列。簡單說,伊朗“志願軍”就是以敘利亞政府軍的名義去參加戰鬥,鮮為外界所知那也就不奇怪了。伊朗如此低調,仍經常遭到以色列的空襲,若像俄羅斯那麼高調,恐怕第六次中東戰爭早就打響了……

伊朗出兵敘利亞,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唇亡齒寒”,什麼“軍事擴張”、“兩國關係”那都是扯淡——若巴沙爾政府被推翻,美國及其盟友必定會在敘利亞扶持建立一個親美的新政權,那對伊朗的威脅可就太大了。伊朗出兵敘利亞,就是要保住巴沙爾政府,而不是為了刷存在感,低調無疑更有利於達成伊朗的目的。有人或許會問:俄羅斯為什麼那麼高調?答案實際上很簡單:俄羅斯的拳頭硬,高調反而能震懾住絕大多數國家。

除了低調之外,在伊德利卜之戰中見不到伊朗軍隊的消息還有一個原因:伊朗“志願軍”中的絕大部分被部署在了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以及戈蘭高地附近。自收復南部的德拉地區後,敘利亞政府軍揮軍北上,伊朗“志願軍”就留在了敘利亞的南部,主要任務就是保護大馬士革,以免其它國家趁敘利亞南部兵力空虛之機對大馬士革發起攻擊,其次就是在這裡盯著以色列。



儒道之主


伊朗軍人在敘利亞的存在,眾所周知這是公開的秘密。無論是美國西方還是中東遜尼派勢力,都知道敘利亞軍隊中有大量的伊朗軍人。只不過伊朗軍人在敘利亞的存在,沒有組編建制和部隊番號,而是以志願軍人形式直接加入了敘利亞政府軍。伊朗軍人在敘利亞,對於巴沙爾.阿薩德政權來說不可或缺,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俄羅斯軍隊。如果沒有伊朗軍人的早期進入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很可能堅持不到俄羅斯2015年的出兵。



據媒體報道,目前敘利亞仍然有8萬左右的伊朗組織的志願軍人,夾雜在敘利亞政府軍中參加作戰。伊朗在美國2011年策動敘利亞顏色革命不久,便組織志願軍人援助支持阿薩德政府。伊朗因為伊核問題受到國際制裁,不可能以公開出兵方式介入敘利亞,而是化整為零的幕後支持敘利亞。而以遜尼派民眾為多數的敘利亞,也不願意承認引入什葉派伊朗軍人幫助作戰。


早在2012年,伊朗就私下裡用卡車從陸路通過伊拉克,參與敘利亞政府軍打擊反政府武裝。這一切都是由伊朗革命衛隊來操作完成的,組織進入敘利亞的志願軍人,大部分來自於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但也包括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以及從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等地招募的什葉派激進的志願者。因為美國推翻了薩達姆,使得伊拉克成為什葉派勢力掌握政權,儘管伊拉克還有美軍駐紮,但是伊拉克什葉派政府睜一眼閉一眼的提供方便,讓伊朗組織的志願軍人穿過伊拉克到達敘利亞。


伊朗幫助敘利亞政府,是出於共同的什葉派勢力利益,以及伊朗的中東戰略。因為在敘利亞,雖然說阿薩德政權是什葉派政權,但是什葉派勢力只佔總人口的20%。敘利亞70%以上的民眾都是遜尼派,還有部分庫爾德人。在美國策動顏色革命之後,煽動起嚴重的教派分裂,一度時間裡敘利亞反政府勢力非常強大,將阿薩德政權壓縮至大馬士革等部分地區。

因為教派歧見,阿薩德政府僅僅依靠20%的什葉派民眾,在兵員上就捉襟見肘。如果沒有伊朗的及時提供志願軍人幫助作戰,其處境就還要難受。2015年9月俄羅斯出兵利比亞之後,敘利亞政府轉危為安,依靠俄羅斯和伊朗的支持,真正發起對反對派和恐怖武裝的圍剿打擊。可以說,在過去的這些年裡,敘利亞政府在俄羅斯和伊朗的支持下,基本消滅了境內絕大多數的反政府武裝,收復了80%以上的失地。

這些都與伊朗的幫助和支持分不開的,沒有伊朗的輸血,阿薩德政權的結局不可想象。敘利亞政府有了伊朗地面軍人的加入,再有俄羅斯的空中打擊優勢,敘利亞所有的反政府武裝都紛紛敗下陣來。在敘利亞確實是看不到伊朗軍隊,但是我們可以從相關消息報道上來看,就可以知道伊朗軍人在敘利亞的存在程度。據英國媒體報道,截止2018年8月份,伊朗在敘利亞已經損失了63名將軍,其中10名為革命衛隊聖城旅成員。

在敘利亞戰事最為激烈的2016年,有媒體報道稱伊朗至少損失了24名將軍,陣亡超過1千人。伊朗指揮官都死亡這麼多,哪在戰爭中死亡的士兵將會更多。伊朗全力支持敘利亞,一是為了幫助同為什葉派兄弟的阿薩德政權,也是為了擴大中東地區的什葉派勢力。自從伊拉克成為什葉派政權之後,以伊朗為主的什葉派勢力範圍由東向西,從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直至可以連接到黎巴嫩的真主黨武裝,以及也門的胡賽武裝。這樣既壯大了中東什葉派勢力,也鞏固了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強國地位。

二是伊朗軍人進入敘利亞,還有主動針對以色列的戰略意圖。原來伊朗與以色列相隔千里之外,伊朗的空中力量與以色列差距非常大,處於被動狀態。由於幫助敘利亞打擊反政府武裝,伊朗得以在敘利亞建立軍事基地,這等於是伊朗將戰略前沿向前移動了上千公里。儘管伊朗在敘利亞建立的軍事基地,經常遭到以色列的偷襲,但是伊朗只要針對以色列成功部署中短程導彈,就可以直接威脅軍事以色列。

從敘利亞戰場上實際情況來看,伊朗軍人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包括現在敘利亞政府軍的收復伊德利卜戰事。伊朗組織的志願軍人不會缺席,只不過伊朗和敘利亞都不會公開承認而已。


亦新湖



伊朗一直都在敘利亞戰場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只是分工不同,且報道較少的原因才使人們感覺伊朗似乎銷聲匿跡了!其實,伊朗民兵一直都在協助敘利亞政府軍在阿勒頗地區作戰,而且打得很激烈,也很殘酷。其次,在敘利亞政府軍轉向伊德利卜戰場後,敘利亞南部和中部的大片地區都是靠伊朗民兵“把守”的。再者,在靠近戈蘭高地一線也部署了大量的伊朗民兵,顯然,伊朗和以色列之間依然是針尖對麥芒。

據中東媒體報道,目前在敘利亞的伊朗民兵大約有十五萬人,另外還有聖城旅及其他伊朗革命衛隊的兵種。據估算,在敘利亞的伊朗各種軍事人員可能有將近20萬人,甚至比敘利亞政府軍還要多。因此,有輿論認為,阿薩德政府之所以能夠支撐近10年而不倒,一是俄羅斯提供的強大空中支持。二是伊朗提供的地面部隊攻堅。如若不然的話,很難想象今日的巴沙爾·阿薩德政府還能夠逐漸收復失地。

有一個事例足以說明伊朗一直在協助敘利亞政府軍作戰。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將軍是在1月3日被美國“刺殺”的,可能是蘇萊曼尼將軍名頭太響的原因,所以,他的左膀右臂小阿里在敘利亞戰死的消息並沒有引起熱議。其實,2月3日戰死在敘利亞的這名叫小阿里·巴什普爾雖然名頭不為外界所知,沒有蘇萊曼尼響亮,但他卻是個“實權派”。他就是伊朗所有在敘利亞作戰部隊的“總指揮”。不僅如此,就連伊朗民兵,哈馬斯,真主黨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也屬於小阿里領導和指揮。而這麼重要的人物卻在敘利亞政府軍收復阿勒頗的一場戰鬥中被打死。


從去年12月底開始,敘利亞開始了伊德利卜省的收復戰。而如果想取得伊德利卜戰役的勝利,拿下阿勒頗,打通通往大馬士革的M4和M5高速公路是必須先完成的任務。所以,戰鬥首先從阿勒頗打響了!敘利亞政府軍的分工也很明確,那就是巴沙爾弟弟領導的第四裝甲師(實際上是軍級建制)主打阿勒頗戰場。而著名的25特種師(哈桑領導的老虎旅)主攻伊德利卜戰役。它們的配置也很特殊,且含有深意。

在收復阿勒頗和伊德利卜地區的戰役中,俄羅斯的空天軍負責“空中支持和掩護”。攻打伊德利卜地區時,哈桑的老虎旅為主,第四裝甲師的一部分兵力支援。而在攻打阿勒頗時,第四裝甲師主攻,而伊朗民兵配合。也許有人會問:“伊朗民兵填補第四裝甲師抽調到伊德利卜戰線的兵力,那為何伊朗不直接去伊德利卜戰場呢?不是多此一舉嗎?”其實,這樣做有兩個原因。一是如果伊朗直接在伊德利卜戰場參戰的話,會給美國和歐盟國家留下“口實”。二是如果伊朗參加伊德利卜戰役的話,難免會和土耳其“面對面”,而伊朗在內憂外患下實在不願和土耳其再鬧僵。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這樣的矛盾。

2月初,在伊朗民兵的協助下,敘利亞政府軍連續攻下了阿勒頗地區的多個戰略重鎮,反對派武裝也是落荒而逃。以為大局已定的伊朗駐敘部隊總指揮小阿里也就有點大意了!他帶著幾個警衛前往剛剛收復的一個重鎮去視察,未成想,卻巧遇了反對派武裝的偷襲式反撲,導致小阿里被打死。他隨行的幾名軍官也被炸死。據說,還有四名俄羅斯顧問也被打死。伊朗之所以未高調宣揚此事,可能於此有關。畢竟,駐軍司令和俄羅斯顧問被打死不是一件能漲士氣的事情。


另外,正當人們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伊德利卜戰場,都在熱議俄羅斯和土耳其之間在伊德利卜問題的博弈之時,23日凌晨,以色列使用戰機和導彈向大馬士革發動了突然襲擊。炸燬了伊朗,真主黨和哈馬斯的多處軍事基地。據以色列國防部發言人的說法,以色列之所以襲擊這些基地,是得到了伊朗和真主黨武裝將襲擊以色列的情報 所以要將它們扼殺在行動的搖籃中。由此可見,伊朗並沒有離開敘利亞,而且一直活躍在敘利亞的戰場上。其實,伊朗在敘利亞的作用毫不遜色於俄羅斯。因為,在巴沙爾·阿薩德最艱難的時期,一度連兵源都是個問題,如果不是伊朗民兵在地面戰場上給阿薩德撐門面的話,直白的說,巴沙爾很難撐到俄羅斯出兵的時候。這也是以色列讓阿薩德政府攆走伊朗人,而敘利亞政府卻不為所動,置若罔聞的根本原因。

俄羅斯之所以在伊德利卜問題上不惜和土耳其翻臉,原因就在於俄羅斯想盡快結束敘利亞戰事,因為,敘利亞戰爭的消耗已經令俄羅斯政府苦不堪言。其實,伊朗同樣很想盡早結束敘利亞戰事。原因有兩個。一是騰出精力更好的對付以色列。二是也和俄羅斯一樣,有點難以承受戰爭的消耗了!因為,自從美國的極限施壓後,伊朗的石油出口日漸萎縮,已經嚴重影響了民生。所以,伊朗同樣有結束戰爭,減輕消耗的用意。不過,在阿薩德政府沒有穩定局勢前,伊朗又必須堅持下去,繼續保持在敘利亞的存在。


卞競婉




我們知道,在2015年俄羅斯正式決定介入敘利亞內戰之前,幫助巴沙爾政權的只有伊朗革命衛隊和伊朗什葉派民兵武裝。如果那時敘利亞政府決定頒發軍功章的話,一定有伊朗的一半。

即使後來俄羅斯加大對敘利亞的軍事援助,也派過一些部隊進來,但除了保護兩個租用基地的安全外,就是執行一些特定任務。而戰場上能夠與敘利亞政府軍並肩作戰的依然是伊朗人為主,間或還有被伊朗招募來的黎巴嫩真主黨民兵、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等什葉派武裝人員。據不完全統計,伊朗參戰人員長期保持在十萬人左右。


但不得不說,這些人都是無名英雄,沒有宣傳,甚至都沒有公開身份。只有以色列能辨出真偽,能對伊朗軍事基地和倉庫給予精準打擊。而在遭受打擊後,即使造成再大的傷亡和損失,伊朗也不願聲張,敘利亞政府更只是抗議而已。

我們知道,伊朗幫助敘利亞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打擊敘境內的恐怖分子,避免外溢。在伊德利卜戰場,由於也存在不少恐怖勢力,所以伊朗人一定會與敘利亞政府軍攜手,打擊他們。伊朗人雖然戰術素養很高,也很有戰鬥力,但依然會像在其他地區打仗那樣,處於默默無聞不可告人真實身份的尷尬地位。


於是,我們就會看到,土耳其及其支持的武裝分子,在伊德利卜打死的對人,都冠以敘利亞政府軍的名義,沒有人很關心地區分他們的國籍和身份信息。而為了避免與土耳其發生直接衝突,伊朗政府也不便伸張,只能吃啞巴虧。


新文化街男孩


俄敘聯軍在攻打伊德利卜的時候,怎麼不見伊朗軍隊了?首先要說明的是,伊朗從來就沒有承認過,在敘利亞境內部署有本國的正規部隊,伊朗此前支持阿薩德政府的方式是,向敘利亞境內提供了8到10萬名什葉派武裝,但是,出於種種原因考慮,伊朗政府從來沒有承認過,自己在敘利亞境內有駐軍,只承認伊朗向敘利亞派出過軍事觀察員;


也就是說,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武裝,一直都有參與伊德利卜戰役,之所以會出現伊德利卜戰場中,見不到伊朗軍隊,其根本原因是,伊朗,敘利亞政府,以及俄羅斯三方,都不承認伊朗在敘利亞境內有軍事存在,這就是三方的默契,所以,才會在伊德利卜戰役當中,看不到伊朗軍隊;

實際上,早在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之後,最先向敘利亞政府,提供軍事幫助的就是伊朗,先後向敘利亞境內 輸入了8到10萬人的什葉派武裝,當然,這麼多什葉派民兵武裝,也不全是伊朗人,還包括了伊拉克什葉派武裝,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等等;



另外,伊朗還向敘利亞政府軍部隊提供了大批的軍事顧問,幫助敘利亞政府軍 訓練以及維護正常的軍隊運轉;這8到10萬名什葉派武裝,進入敘利亞境內之後,一部分被編入了敘利亞政府軍,並參與敘政府軍的所有軍事行動,包括伊德利卜戰役;


另一部分什葉派武裝,被部署到了大馬士革附近,以鞏固首都安全,畢竟,隨著敘利亞政府軍,調集12萬重兵攻打伊德利卜地區,大馬士革等後方要地,就會出現兵力空虛,因此,伊朗方面抽調了數萬名什葉派武裝,幫助敘利亞政府守住大馬士革等後方重地的安全,防止以色列趁機偷襲。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在此前俄敘聯軍的多次攻勢中,也都沒有伊朗軍隊身影。伊朗政府從來就不承認在敘利亞有軍隊,而說只有少量的顧問。如果伊朗軍隊介入伊德利卜,恐怕還輪不到土耳其出手,以色列的空中打擊就已經到了,而且伊朗也不想和土耳其的關係搞僵了。


在敘利亞內戰中,伊朗軍事力量和俄羅斯軍隊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在敘利亞內戰初期,阿薩德政府一度控制不到8%的國土,正是伊朗及時出手才幫助敘利亞政府穩住了局勢,在敘利亞的伊朗革命衛隊一度達到八萬人,有包括將軍在內的數千人陣亡。在俄羅斯軍隊參戰後,伊朗革命衛隊的主要角色就是駐守後方,同時通過黎巴嫩真主黨的代理人武裝行動。而俄敘聯軍的攻勢中則是俄羅斯空天軍在前面用溫壓彈開路,敘利亞軍隊跟進。


伊朗官方一直否認有正規軍隊在敘利亞的存在,而在敘利亞的伊朗軍事力量也一直是以色列打擊的重點。伊朗不敢承認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以色列的打擊下損失慘重,伊朗曾偷偷地將彈道導彈部署到離敘以邊境幾十公里的地方,而國家安全受到威脅以色列毫不猶豫地予以還擊,每次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理由都是打擊伊朗的軍事力量。伊朗軍隊及其代理人在敘利亞的導彈基地、軍火倉庫和後勤補給基地都是以色列空軍打擊的重點,可以說被以色列打慫了。而且伊朗軍隊在敘利亞的口碑也不好,趾高氣昂地多次和敘利亞軍隊和民眾發生衝突。從伊朗國內來看,民眾對伊朗政府把大量的資源花在敘利亞非常不滿!已經喊出了“不要敘利亞、不要也門,只要伊朗”的口號。美國希望借敘利亞消耗伊朗的國力,而在特朗普政府極限施壓的經濟制裁下,伊朗現在的國力也無法承擔起像前幾年那樣在敘利亞的軍事支出。從伊朗和土耳其的關係來看,土耳其是美國在中東圍堵伊朗的突破口之一,而埃爾多安多次表示了對伊朗的支持態度。在美國的外交孤立政策下,伊朗更需要維護住埃爾多安的外交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