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渭南臨渭法院幹警隨筆:青春無畏的逆行者

中國法制西部網 訊(李思科 通訊員 雷亞軍)近日,多次在網絡上看到“重啟2020”這樣的話題,很多人都表示若時間能夠倒流,希望對這個嶄新的一年按下重啟鍵。的確如此,這個新年才剛剛開始,就已經在人們心中深深烙上了一個不友好的印記,這似乎註定2020將是不平凡的一年。

我的思緒不由回溯到十七年前的那個春天,一種名為“SARS”的病毒突然在廣東出現,並逐漸在整個中國蔓延。人們在面對這種從未見過肺部疾病時略顯措手不及,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感染及死亡數據頓時讓全社會陷入了恐慌。那時這些九十年代後出生的孩子們還小,恰如溫室裡的花朵,正待茁壯成長時卻遭逢了此般疾風厲雨。值此危急之際,所幸中國政府迅速作出了最準確的判斷以及最果斷的抉擇,整個社會都投身到了這沒有硝煙的戰爭,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最終以一個大國的姿態戰勝了攔路橫在面前的這場災禍。而他們在那個時候被所有人緊緊抱在懷裡,即使外面世界再大的風浪,卻能夠安然無恙躲在整個社會所守護的最後一道圍牆之內,繼續成長。但我彼時便堅信,他們看得到這是我們的政府舉全國之力,不惜一切代價才換來的;他們也看得到一個個偉岸的身姿在前線流血流汗,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甚至不惜捨棄自己寶貴的生命;同時他們也應當也永遠銘記,正是先輩們用這樣的精神照亮了整個中華民族繼續前行的路!

十七年後的又一個春天,正當全國人民準備慶祝新年時,又一場災難席捲了華夏大地。“新冠狀病毒”來勢洶洶,比“SARS”更多的感染人數、更莫名的傳染方式,讓我們的祖國不得不再次面臨更嚴峻的考驗。但這一次,這批孩子們長大了,當他們義無反顧戴上紅色的志願者袖章時,我依稀看得見2003年那些勇士們留下的腳印。這一次,他們義無反顧紛紛踏上戰場,在堅毅的目光中我似乎聽見他們在高聲呼喊:“這次,由“90後”來守護社會!”

這場“戰疫”剛剛打響,臨渭區法院領導當即站在應有的高度,以雷厲風行的工作能力、勇於擔當的工作作風以及憂懷民生的工作情懷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號召法院全體幹警積極響應,投身於疫情狙擊戰當中。隨後成立了“區法院疫情防控突擊隊”,深入一線,分別在渭南市火車站及高鐵渭南北站進行24小時執勤,進行來渭返渭人員監測及分流工作。在突擊隊員當中,就湧現出一批敢於犧牲、勇於忘我的“90後”志願者,他們肩負黨和人民的重託,用自己的行動堅定地走上了先輩們曾經走過的那條路。

自疫情發生以來,臨渭區法院故市法庭法官助理孫楊一便自發在其所在社區投身於宣傳防疫工作之中,在尚未引起民眾廣泛重視的情況下,及時向群眾宣傳此次疫情的高度危險性,勸導社區群眾做好自身防控工作,並將家裡多餘的防護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無償捐送給需要的群眾。在“區法院疫情防控突擊隊”剛剛成立時,孫楊一同志在第一時間向我表達了自己的報名意願,隨後便與其他突擊隊員一道衝鋒在前,恪盡職守、無私奉獻、連續戰鬥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作為故市法庭庭長,我能夠從孫楊一同志及其他所有“突擊隊員”身上看到一種時代的精神,也能夠明白這些年輕人心中所要守護那份榮耀,這榮耀屬於“區法院疫情防控突擊隊”、屬於此次疫情中所有逆行者、更屬於堅強勇敢的整個華夏民族。

一絲不苟,認真應對車站來渭人員監測分流工作

由於此次疫情發生在春運期間,火車站就成了整個社會人員最為密集的幾個地區之一,同時也成了最危險的一線地區,渭南火車站作為我國隴海鐵路線路上的重要一環,春節期間無論是外來人口還是本地返鄉人口都是數以萬計的。孫楊一同志談到火車站的執勤工作時常常說起:“火車站是對外來人員進行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門,我們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就一定要為廣大市民守好這道門。”在工作過程中,他常常衝在第一位,與在場的醫務工作者及其他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緊密配合,按照上級要求對來渭返渭人員進行嚴格的分流及隔離。這樣的工作看似簡單枯燥,但卻非常考驗人的耐心和細心,千篇一律的工作如果稍不留神就會出現紕漏,那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正是出於對自己工作性質重要性的充分認識,孫楊一同志面對每一位旅客時都揣著百分之百的細心和耐心,詳盡詢問其住址、來渭原因及近期出行情況,用他的話說就是“不能因為自己的小失誤鑄成日後的大錯。”

渭南臨渭法院幹警隨筆:青春無畏的逆行者

新婚伊始,捨棄幸福溫存積極投身一線

孫楊一同志才剛剛結婚,和每個人一樣,心裡還洋溢著對新婚生活的幸福感和期待感,誰不願意好好享受婚姻中這一段幸福美好的蜜月期。在“區法院疫情防控突擊隊”成立之初,我曾與他說起:“你剛剛結婚不久,過年肯定還有一大堆事情要處理,要不你就不要參加這次防疫工作了,好好在家陪媳婦和家人過個年。”但他委婉地謝絕了我的建議,在他看來,自己肩上所負的不單單隻有作為丈夫的家庭責任,更有作為共產黨員沉甸甸的社會責任。因此,他毅然決然捨棄了新婚伊始的幸福溫存,義無反顧衝到了一線,與所有志願者一起,扛起了屬於自己的這面大旗。

實際上,孫楊一同志的妻子也是此次防疫阻擊戰中的一線工作人員,她是渭南市第二醫院的一名醫務工作者,每天都要穿戴厚厚的防護服與各種病人接觸,甚至有時會24小時無間歇值班,其辛苦程度和危險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這樣一對“90後”新人,在疫情面前紛紛選擇放棄了本該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用毫不退縮的態度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這座城市、這個國家盡一份力!雖不像鍾院士那般萬人景仰,但他們身上所代表的的正是千千萬萬普通基層工作人員心中那份熾熱的執著和信念。

渭南臨渭法院幹警隨筆:青春無畏的逆行者

執勤之餘,協助庭室員額法官處理案件

由於我們法院工作人員身上還負有協調處理民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的重任,因而在全力以赴打好防疫戰之外,對本職業務工作也容不得絲毫懈怠。在此等特殊情況下,法院領導另闢蹊徑,倡導大家在確保防疫工作萬無一失的情況下靈活將網絡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運用於案件辦理工作當中。我庭員額法官張婷同志近日便積極使用郵寄、短信、電話等多元方式聯繫當事人,力爭促成調節,化解社會矛盾。

某日下午,我往單位值班時,看到身在“突擊隊”的孫楊一同志此時竟也在辦公室協助張婷法官調解一起離婚糾紛案件,他向我說自己剛從火車站一線換崗回來,下午也沒什麼事,索性來單位參與案件調解工作,在同志們共同的努力下,該案件得以圓滿收尾。但事後我從其他人口中方才得知,“突擊隊員”們在火車站的執勤工作採取的是24小時輪班制,每天如此,故而換崗後的這段時間是孫楊一同志每日僅有的一段休息時間。

這一次,由“90後”守護社會

作為一名“90後”,孫楊一同志進入工作單位時間並不長,與其他“90後”一樣,在他身上還依稀看得到一些少年的任性和倔強。我曾看到過一篇文章抨擊我國“90後”這一批青年,其中提到他們身上一些明顯的缺陷,認為這些溫室中成長起來的花朵可能難堪大任。但這一次,“90後”在大是大非面前所表現出的是與先輩們並無不同的自我奉獻和堅韌不拔,值此國難,他們並未沒有退縮,沒有再次置身於大人們的保護之中,而是奮勇向前衝在了第一線,艱苦卓絕、忱戈而眠,用青年人潮氣蓬勃的幹勁和腳踏實地的作風再次鑄成了一道堅實的長城。

這一次,由“90後”守護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