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擴散衝擊市場預期 全球股市遭遇“拋售潮”

現在,在中國疫情控制初見成效的情況下,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多國疫情開始暴發,後續發展勢頭難以預測。這打亂了市場原本的判斷,加劇了人們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憂慮。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中國的產業與日韓等國產業高度關聯,全球供應鏈環環相扣,哪一環節掉鏈子都不利於經濟恢復。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國持續蔓延,投資者之前燃起的對於疫情將得到控制的信心,此刻正在動搖。

本週首個交易日,全球股市遭遇“拋售潮”,繼韓國股市受疫情衝擊暴跌之後,歐洲各國股市也在意大利“帶領”下全部淪陷。恐慌蔓延至華爾街,道瓊斯工業指數狂瀉千點。恐慌指數飆升46.55%,投資者紛紛湧入美債和黃金避險。

市場擔心的是,如果疫情在全球較大範圍流行,經濟遭受的打擊將比預期的嚴重。如今,疫情發展勢頭難料,市場短期內恐將持續調整。進入週二,A股三大指數漲跌互現,韓國股指反彈逾1%,但歐股仍普遍下跌。

北京時間25日晚10點半,25日美股開盤反彈,道指開盤漲0.6%,標普500漲0.6%,納指漲0.9%。

諾亞財富首席研究官夏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市場動盪時刻,投資者應有更長遠的目光,保持股債平衡,保持流動性與非流動性資產平衡,堅持持有優質資產,減少擇時交易是最佳應對策略。

疫情扩散冲击市场预期 全球股市遭遇“抛售潮”

2月25日,在日本東京,一名路人走過街邊的電子股指信息顯示屏。-新華社

多國疫情暴發重創股市

隨著韓國、意大利、伊朗確診案例不斷攀升,市場恐慌情緒急劇升溫,全球股市拋售潮中迎來“黑色星期一”。

在亞洲,韓國確診病例攀升引發市場恐慌,週一韓國KOSPI指數收盤下挫3.8%;在歐洲,意大利成為疫情形勢最嚴峻的國家,富時意大利MIB指數暴跌5.43%,德國、法國、奧地利、英國股市均未能倖免,全線大跌超過3%。

恐慌情緒蔓延至華爾街,週一,美股三大指數集體跳水,道瓊斯工業指數暴跌逾1000點,跌幅達3.56%,納斯達克指數跌3.71%,標普500指數跌3.35%。

與此同時,投資者紛紛湧向避險的美債市場,推動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11個基點至1.36%,接近下探歷史低位。4月交割的COMEX黃金期貨上漲1.7%,報1676.60美元/盎司,逼近1700美元大關。

讓金融市場陷入動盪的,是全球多地不斷攀升的新冠肺炎病例數量,並且趨勢在持續加劇。據韓國疾病管理本部的通報,當地時間25日9時至16時,韓國新增8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977例,累計死亡10人。

意大利已對11個城鎮實施隔離措施,約5萬人的生活受到影響。截至當地時間24日晚9時,意大利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升至229人,其中7人病亡。由世衛組織牽頭的聯合專家組已抵意協助防控疫情。

伊朗衛生部公共關係與信息中心主任賈汗普爾表示,截至25日中午,伊朗累計確診新冠肺炎患者95例,死亡15例。周邊的阿富汗、巴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曼等多箇中東國家出現病例,均有伊朗旅居史。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24日在日內瓦記者會上表示,儘管中國新增病例數量已有所放緩,但中國之外的國家新增病例激增令人十分憂慮。世衛專家擔憂伊朗疫情或比官方報道的更嚴重,呼籲國際社會緊急援助。另外一支世衛專家組於25日抵達伊朗協助抗疫。

疫情衝擊或超市場預期

過去一週以來,華爾街一直在爭論的話題是,市場是否低估了此次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分析師們紛紛下調企業盈利預期。金融數據公司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顯示,一季度美股企業收益預期,已從年初時預測的增長6%下調了近一半至3.2%。

事實上,在疫情暴發之初,市場焦點更多的是集中在中國經濟上,IMF等國際機構以及華爾街投行多數認同,從2003年“非典”的經驗來看,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將迎來有力反彈。

但現在,在中國疫情控制初見成效的情況下,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多國疫情開始暴發,後續發展勢頭難以預測。這打亂了市場原本的判斷,加劇了人們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憂慮。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中國的產業與日韓等國產業高度關聯,全球供應鏈環環相扣,哪一環節掉鏈子都不利於經濟恢復。

為了保護經濟形勢,各國有必要攜手抵禦風險。在2月22日至23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上,與會官員已經呼籲,今年應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以減輕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會議期間表示,基於IMF基線情景下的預測,下調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0.1個百分點至3.2%。她指出,雖然疫情影響還在持續顯現,但世衛組織的評估是,通過採取強有力的協調措施,新冠肺炎在中國乃至全球的傳播可以得到遏制。

國際評級巨頭穆迪在其2020-2021年全球宏觀展望報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削弱了市場對全球經濟開始趨於穩定的信心。儘管作出評估為時過早,但穆迪還是將G20經濟體的全年增速下調至2.4%,包括中國、韓國、日本在內多國GDP增速也被下調。

穆迪的基準假設也是,疫情將在一季度末得到控制,二季度經濟活動得以恢復。穆迪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受到影響最大,但由於全球旅遊業受打擊以及供應鏈短期中斷,世界其它地區經濟也受影響。若疫情控制不及預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加劇。

更為保守的牛津經濟研究院預測,今年一季度全球GDP增速預計放緩至1.9%,全年增速預計放緩至2.3%。萬一疫情出現大規模流行呢?該機構通過模型模擬出兩種情景:若疫情在亞洲流行,2020年世界經濟增長將比基準情景下調0.5%;若疫情在全球流行,世界經濟增長比基準將下調1.3%。

動盪期的股市投資策略

夏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全球主要經濟體從去年10月開始持續復甦,美國和歐洲相繼啟動了新一輪量化寬鬆,中美貿易談判達成了第一階段協議,所以全球資本市場在過去三個月表現是不錯的。

“疫情暴發以來,股票市場短期大幅度下跌後出現持續上漲行情,本質原因在於全球經濟活動週期處於上升趨勢,而政策週期處於寬鬆趨勢。”夏春分析指出,前期市場對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的基準情形有較為樂觀的估計。

至於動盪後的走勢,夏春認為,短期波動難料。“價值投資的本質是買一個國家的發展或者企業長期的價值,與短期內價格變動沒有關係。這個道理沒想明白的和去賭場碰運氣是沒有差別的。”

夏春認為,在市場動盪時刻,保持股債平衡、流動性與非流動性資產的平衡,堅持持有優質資產、減少擇時交易,才是最佳的應對策略。

在最近的一份研報中,摩根士丹利美股策略師Michael Wilson指出,儘管標普500指數曾在2018年四季度遭遇大幅度調整,但過去兩年來的整體表現是很好的,總體回報率達到30.3%。

Michael Wilson同時指出,市場表現是有分歧的,其中週期股和小盤股最差。他認為,雖然這兩類股票表現不佳的部分原因是收入增長放緩,但真正的驅動因素卻是利率下行,並且宏觀層面的增長水平也不理想。因此,該行現在更傾向於推薦持有防禦性的大盤股。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