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詩的創作,代有佳篇,這首元詩就不失為一首好詩

唐詩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歷代有人評議過,說唐以後無詩。魯迅也說過“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大家似乎都把唐詩放在了一個高不可攀的地位。所謂“宋人生唐後,開闢真難為”,宋詩為了突破,以哲理入詩,並轉而重詞,都取得了自有風格的成就。到了金元,詩詞式微,只好向曲發展了,於是在文學史上形成唐詩、宋詞、元曲的豐碑。

詩的創作,代有佳篇,這首元詩就不失為一首好詩


其實,詩的創作,代有佳篇,不應忽視,否則會有滄海遺珠之憾。

《絕句》——元:趙孟頫

春寒惻惻掩重門,金鴨香殘火尚溫。

燕子不來花又落,一庭風雨自黃昏。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作孟俯,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畫家及詩人,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淵源於晉、唐,卻自成一家,後世稱為“趙體”。他的畫,也脫去南宋“院體”,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


詩的創作,代有佳篇,這首元詩就不失為一首好詩


這首《絕句》,雖然未曾點題,但是一看詩的具體內容就知道是抒寫暮春時節情景的。

詩以時序開頭,春光易老,不禁讓人心生悽然,詩人於百無聊賴中掩門枯坐,形如金鴨的香爐點燃的香火,已剩下灰燼了,但尚有餘溫,給室內留下一些暖氣。許是那燕子怯寒吧,在梁間雖已築巢,但是卻又不見飛來,因此庭院更冷寂了。只有落紅片片,點綴著風雨中的黃昏。此景此情,也就更令人難免有“落花風雨更傷春”的難堪了。


詩的創作,代有佳篇,這首元詩就不失為一首好詩


就詩看,可能是趙孟頫的題畫詩,因而無題,而畫意詩情,都呈現出一種閒情逸致的情調。詩裡沒有人物,只有落花、風雨、殘香,構成了寂寞庭院的畫面。但是詩的意境是充滿靜美的,詩的語言是婉約的,與唐人絕句中“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劉方平《春怨》)、“雨打梨花深閉門”(李重元《憶王孫》)同一情調。如以婉約的情致比較,趙詩又可與杜牧的《舒雲亭偶佔》相似:“芳草青青送馬蹄,垂楊深處畫樓西。流鶯自惜春將去,銜住飛花不忍啼。”


詩的創作,代有佳篇,這首元詩就不失為一首好詩


趙孟頫是畫家,懂得用筆傳神。他這首詩,就藝術的表現說,意趣和感覺都注重靜穆、雅素之美,有如別人評論他的畫風:“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纖。”而情致似乎於無情中透露出來的。所以“燕子不來花又落,一庭風雨自黃昏”,也有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