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你們都是什麼時候覺得要創業的,又是怎麼樣開始的呢?

Garvin789


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

個人覺得至少有兩種這樣類型的人要去創業:

1、大多數人去創業是不滿現狀,出去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及價值,讓自己生活過得更好,讓家人生活條件改善。

2、真正有理想、有夢想、有情懷、有目標的人創業。

什麼時候出去創業?這個就因人而異了,有些人有膽有識的直接就出來創業了,創業過程中他們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折騰自己,不停的請教總結經驗。利用資源,借勢等等來實現目標。還有一種人是通過先學習,積累經驗,做好學習計劃,清楚的認知到自己的位置跟水平,到一定機會成熟時候厚積薄發開始創業,這樣成功係數會增大。甚至有些是夢想在支撐驅動著,真正有野心、有目標、有抱負的人,這樣的人是我最佩服的人,也是可怕的人(像京東劉強東),沒有背景,很多時候是野心跟目標的驅動才成就京東大業。大家都知道創業會九死一生,不是每個人都是會成功。但是作為創業者,只要勇於踏出這一步,我覺得都要尊重創業者。至於什麼時候開始創業,個人覺得只要行動了,什麼時候都是最佳時機,都不會晚!不要過多在於創業結果,應享受創業過程中的艱辛苦難,享受這種樂趣,實現人生價值。光有抱負是不夠的,要有成功的決心才是最關鍵!




椰島年輕人


其實不是自己要主動去創業,而是在工作的過程當中發現了一些機會,認為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了。

我今天發朋友圈說自己曾經上師範時並不喜歡,後來當了10年老師後,還是離開了。有朋友問我為什麼不早離開,我的回答是因為我沒有能力離開。

人這一輩子並不是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如果想展翅高飛,必須要翅膀硬了才能飛得起來。但是翅膀硬了,如果被關在籠子裡也一樣飛不起來。所以很多事情是天時地利人和,差一樣都不行。


竹子姐姐的課堂


之前一直打工,千禧之年結婚,也就是那時我開始了創業之路,我的創業之路很順利,首先岳父資助了啟動資金,創業項目是我們當地早已形成的產業鏈而又能利用我學的專業。五六年後積累了一點資金,就轉到更高一點產業去,再後來就是四年前轉到目前的這個行業,中間曲曲折折,磕磕絆絆,但我現在比較滿意吧。根據我創業的加工製造業有以下幾點我的經驗供你參考。

一、創業首先要根據資金實力尋找市場有需求,自己又熟悉掌握的項目,而且想好了就行動起來,別讓它只停留在大腦裡。簡言之:想好項目,立即行動!

二、創業前期可從一些工序簡單的產業鏈初段開始,利潤低點不可怕,因為這段工序簡單利潤小有些人不想做,市場競爭小,我們就更容易生存下去。我就是先做代加工,再做加工,後來做設計加工銷售。

三、就是守業階段了,市場競爭激烈,一個有著敏銳的市場觀察,出色的管理能力,積極勇於創新的領導者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正所謂創業不易,守業更難。

只要有堅持不懈的恆心,追求成功的信心,有縝密觀察的細心,甘願坎坷的耐心。相信創業會成功的。


持之以恆乃王道


大家好我是我是一位財經領域創作者,我喜歡有規劃的理財,有創意的賺錢,我相信有需求就有市場劃,要正確去看待市場的變化。以下是我的觀點和分享,希望能幫助到大家:\r

一、創業首要要根據資金實力尋覓商場有需求,自己又瞭解把握的項目,並且想好了就行動起來,別讓它只停留在大腦裡。簡言之:想好項目,立即行動!\r

二、創業前期可從一些工序簡略的產業鏈初段開端,贏利低點不可怕,由於這段工序簡略贏利小有些人不想做,商場之間的競賽小,咱們就更簡單生計下去。我便是先做代加工,再做加工,後來做規劃加工出售。\r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全部分享和觀點,我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希望 大家能在理財或生意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能學習到更多關於賺錢和理財的知識。\r


交易員小八


我最近看了一部美國綜藝型紀錄片《Undercover Billionaire/富豪谷底求翻身》,講述了一位美國的億萬富豪,佯裝身份、孤身一人前往美國伊利市,白手起家、從零創業的過程。排除節目效果的成分,這其中確實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尤其是主角的為人處事,創業者應該會有共鳴。

宣傳片中放了幾個觀點:美國的下一代將有可能比父母貧窮?好像工作越辛苦賺得越少?72%的美國人認為如今美國夢可望而不可得。億萬富豪重新演繹白手起家。

這是美國階級固化下資本對底層的療愈。

片頭展示的伊利市當地標語:

你振作起來,生活才重新開始。/ Life begin when you get back up.

振興伊利就像一場馬拉松,不可能一蹴而就。/ Rebuilding Erie will be a marathon, not a sprint.

應景。

先找買家,再找商品。

首先,主角通過手機上網查看了當地的生活消費水平,一個月需要1000美元的生活成本,然後設定了目標,一週內賺3000美元。

他開車逛了下城市,發現有很多廢棄的舊工廠,於是想找一些還有價值的原材料,未果。

而後在網上找買家,發現有收購舊輪胎、工業輪胎的需求,400-500美金的價格。

於是接下來的上十天,他都會花時間探訪每一個廢棄的廠房、及周邊,最終在第九天,發現了3個不錯的廢棄輪胎,賺了1400美金。

善於發現當地的商機,並全力投入。

在這期間,他也通過在網上發佈自己可提供的服務、做了些零散的兼職,賺了點基本生活費。

其中值得說的是,他收到一家小服裝店的招工需求,幹了一天拿了60美元,也獲得了第一個本地人脈。並在後來當地的一個節日活動中,all in自己的100多美元、一起上街叫賣節日相關飾品、服裝、小玩意,掙了幾百美元。

善用當地政府的免費政策資源,獲得創業支持。

有了第一筆資金後,他去了當地的SBC?創業支持中心,獲取了當地幾個創業主的直接拜訪資源,並去和其中的咖啡店主、啤酒釀造廠老闆、汽車金屬配件廠老闆,分別見面交流。並委託創業中心調研咖啡、啤酒的市場,發現啤酒市場會不斷增長,且平均家庭消費要比咖啡高出100美金。於是決定做一個啤酒釀造廠。

有了想法後,借用創業中心的場地開始在網上招聘員工、並進行面試,告知暫時不會有薪資、但希望一起做出一番事業,許了願景,並召集到了幾位員工。

但後續因為辦理牌照需要40-120天的時間,遂重新思考、與員工討論、並發現了把燒烤和啤酒結合的點子,且去當地最好、最有名的一家燒烤店進行了調研。商業模式為開辦一家同時做燒烤、售賣啤酒的店,後續向全國行銷醬汁、肋排、伊利本地各廠家的啤酒。

通過二手車、二手房,低買高賣,快速賺取差價。

在通過空手倒賣輪胎賺了第一筆小錢後,他又去探訪了多家當地的車行,準備低價收購二手車、再高價賣出去。此舉為他賺取了第二筆數千美元的資金。

他找到一家急於脫手的車行,花700美元買了輛2005年的油電混合本田。數倍價格賣出後,又倒騰了一輛凱迪拉克。共賺取了8000多美元,接下來準備低價買下二手房、翻新後高價售出的路子。雖然在翻修房子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最終在第62天時以75000美元賣出,除去各項成本,淨賺20000美元。而這一切都發生在40多天的時間內。

僕人式管理,分工、激發員工主觀能動性。

主角說他的管理風格是僕人式管理,讓每個員工都覺得老闆是在為他們工作。劃分各工作部分的範圍,直接交給對應的人去負責。餐廳、廚師、啤酒廠對接、裝修設計、社交網絡宣傳等,一人負責一塊。

其中主角讓某員工安排好某次廚師面試後,發現了一位對烤肉有很大熱情、且很有個性、但經驗不足的候選人。主角判斷此人是個人才、只是需要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於是決定創造一個團隊中的位置給他,比如前廳。因為主角要做的餐廳,重點就是一種獨特的客戶體驗,而此人很符合其調性。

接著後面幾十天中,房子、店面、烤爐等又出現了多次問題,而每次主角都能不言敗、坦然面對,關鍵時刻召集團隊開會,並安慰情緒低落的員工、使他們重新振作。

商品面市前,有必要像飛行員起飛前,要做好萬全準備、檢查、演練,謹慎為主。

在參加肋排節3天的售賣過程中,期間反覆出現了因備貨不足、而導致客戶流失的情況,且主角已經提前多次叮囑過負責的員工。在第二天晚上,主角和員工發生了爭吵,雖然又不愉快,但是後面開誠佈公的聊了下,且在全體會議上也公開道了歉。

主角後面也反思道,領導者一定要控制情緒。leader的情緒若失控,會影響員工、影響工作,從而導致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他還回憶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與一位大客戶買家談判,但由於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談判桌上傾瀉了自己的壞情緒、而後摔門而去。但最終自己的公司還是需要這筆訂單度過難關,結果最後多花了50%的成本。

主角在伊利市最後的創業結果算是成功的,達到了75%的原計劃目標。

此片中有幾個情節令我印象深刻。

主角說:談一筆500美元的生意,和一筆5億美元的生意,都是差不多的。關鍵就是你要察言觀色,找出客戶的喜好,並滿足他們,而已。

臨近結尾主角揭曉身份後,分別對這三個月內幾位幫助過他的夥伴給了25000美元、20000美元不等金額的報酬後,幾位無不感激涕零。這幾位員工包括室內設計師、服裝店老闆等等,每個月都被房貸、賬單、收支平衡壓得喘不過氣。

“我這輩子沒擁有過這麼多錢。”其中一位單親媽媽設計師淚流滿面。

“我這輩子好像沒那麼感動過。 我多年來疲於平衡公司的收支債務。 真的非常累。”服裝店老闆吐露心聲。

共勉。

主角最後總結了下,他這麼多年事業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聚集了一批比他自己還優秀的人才在身邊,為他解決各種問題。要善於聚集人才、整合資源。

最後我想說說我的觀點,創業者,要創建一個比較穩固的事業,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缺一不可。

每個男人心底都有一個創業夢,一輩子,至少得全力以赴拼一次,才不會後悔。

祝各位早日創立自己的事業。看清世界,跨越邊界。

永遠熱淚盈眶,永遠熱血沸騰。


A股熱心市民


創業需要一個人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閱歷、某項技能。有的人創業也往往是在山窮水盡時開始的,不是那麼的有好的條件。

我們可以看看普通人創業和大人物創業的時間和區別。



1. 馬雲創業

在中國互聯網電商領域,杭州人馬雲可謂是代表人物。馬雲是師範學院的英語專業畢業,出來工作後當過一段時間的英語老師,後來在1995年馬雲31歲時創辦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大企業中國黃頁的商業信息網站。

可惜那時的馬雲並不順利,中國黃頁賣給了當時杭州的電信公司,創業失敗,沒賺到多少錢。

之後馬雲又週轉北京北漂創業,沒有什麼進展,後來回到杭州。

1999年馬雲35歲了,終於和十多位夥伴合作開始了電商網購業的試水,開啟了阿里巴巴的事業,並在自己老家浙江杭州成立了。

在阿里巴巴成立初期,十多個人每月的工資只有可伶的幾百塊錢,可以說非常的拮据,可見當時的馬雲是沒有積蓄的。

但是當時在馬雲身邊和阿里巴巴公司成立初期,有一個重要人物,他就是出生於臺灣的蔡崇信,美國耶魯大學畢業,懂商業和法律。

起初阿里巴巴沒有什麼錢運轉,是蔡崇信的積極海外引資才幫助阿里巴巴有了足夠的發展資金去開拓市場,後來才慢慢壯大的。

2. 普通人創業

普通民眾創業呢,可以說是打工最少要個幾年才會出來創業,至少家庭不是富二代的情況下。

而且,普通人的創業基本不敢投資重資金、高技術的行業,往往做一些比較簡單的零售業、餐飲業和其它輕資產的服務業。

這些創業領域的特點是入門門檻較低,需要的行業人脈資源聯繫較少,一開始資金迴流較快,不像房地產行業需要很長時間的週期。

他們創業的年齡大多數在28歲以後到40歲,集中在30至35歲。

總之而言

創業是一件最高風險的事,不止是錢的多少問題、開始的時間、怎麼樣的去做,重要的是創業人對所創業的項目的瞭解、市場需求和自我的定位審查,該不該去創業。


關注賀千城財經,為您解析更多內容乾貨,不足之處還請大家評論區多多指教留言。


賀千城財經


創業的最初動力:

1、當面臨生計問題,而又沒有更好的打工選擇的時候;

2、有了一個發現,並經過論證是可以做成一個商業項目的時候;

3、對自己充滿自信,認為可以通過創業實現理想抱負,進而證明自己的時候;

4、有好朋友創業,自己被拉進來的時候;

創業怎麼開始的:

1、不斷觀察探索階段:

1)要做的這個事情是不是人們想要的,還是我認為他們該需要?

2)為什麼現在沒有人做,或者沒有用我想的這樣的方式來做?

3)這個領域我熟悉嗎,我有資源和能力嗎?

4)有更多的人需要嗎,將來能擴展做多大?

2、被質疑和拍磚階段:

1)主動尋找各種反對質疑的聲音,並且客觀深挖反對的理由,加以總結;

2)是否做,決定在自己,即使去做,這些質疑也是創業道路中的警示燈。

3、起步階段:

1)除非迫不得已,不要把自己所有的錢都壓上去,給自己留有餘地;

2)從最簡單的“小事”做起;

3)一邊做事,一邊找人,爭取找到貴人(合作伙伴、供應商、投資人、出主意的人、能敞開心扉傾述的人,。。。)。


樂業老劉


創業這個事兒從個人經驗來說,最好做到心裡有底才行,不要盲目創業或者為了創業而創業,首先要明白自己創業事實目的在現實中能帶來什麼最重要!如果你有夢想可以先在心裡生根發芽等積攢了一定的肥料在拿出來去創業,如果是有一個不安逸切躁動的心建議先冷靜一個月。

創業也分內部創業和外部創業兩種情況,如果沒有內部創業經驗的人直接去做外部創業成功的幾率比較小,如果你能吃苦可以先去賣菜買水果這個只要肯吃苦就不會賠錢,如果想要幹一票大的建議先給自己定個位規劃一下先從小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張記創業指南


我是在工廠打了幾年工,每天在流水線上重複同樣的事情,年頭到年尾銀行卡上的錢還是所剩無幾,把最寶貴的時間和光陰都浪費了,沒有了以往的激情。也看了很多勵志的書籍,明白了打工只能餬口,是永遠不會有出路的,窮人折騰對了就成了富人,折騰錯了大不了還是窮人。於是就辭職開始創業,創業初期要做前期調查,最好選擇自己比較擅長和了解的行業,因為第一次創業很多地方都不懂會走很多彎路,創業之路是孤獨和漫長的,道路坎坷崎嶇,所以初次創業的小夥伴一定要做好心裡準備,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更多的朋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88000247af69f001e7\

想創業的華哥


什麼時候覺得要創業:你的心會告訴你

又是怎麼樣開始的呢:有把握掙錢的時候開始

我原來覺得我是絕對不會創業的,因為父母家裡創業失敗太多次了。

但是,一旦自己的心告訴你必須創業,這時候真的是無法控制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將盈利的路徑考慮清楚,將風險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