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比起时刻乐观,我更愿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保持“悲观”

最近因为疫情宅在家,在不断刷新闻时刻关注全国动态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关于意外发生、生命逝去、环境恶化的,不好的消息。

就像那句话说的——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但作为一个不爱按套路出牌的写作者,今天这篇推送中,我并不想劝你在面对生死与意外时保持坦然和勇敢。

相反,我更希望你对一切都不要太乐观和积极。

这是我一直以来秘而不宣的处世心态,今天突然感觉很应景,就把它分享给你们啦~

比起时刻乐观,我更愿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保持“悲观”


1

从小到大,我都是不算是个乐观的人。

如果明天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那我会先在脑海里过不下五个失败的场景,并提前在心里把自己公开处刑了。

第一次参加简书的写作比赛时,投完搞后的一个晚上我都在反复想象这篇文章无人问津,沉没文海,甚至被人喷写的这么烂还来投稿的准备。

第一次写的知乎回答是「一个人可以干什么有趣的事?」,提交后的两个小时我都不敢看消息通知,在脑子里自动编排了一场知友纷纷点反对并评论“就这??就这??”我迫于羞耻主动删答的内心戏。

之前我被邀请去做自媒体经验的演讲,虽然已经在飞机上和酒店把4000字的稿子背了不下八遍,但我还是会在脑子里不断设想“如果我忘词卡壳了,我分享的东西大家不喜欢怎么办。”

这种心理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很多读者都以为,我尝试了那么多大胆的事情,自学了不少有趣的技能,怎么可能这么不乐观?

还真别说,哪怕是我做过八百次应该很轻车熟路的事情,我照样不会把自己当老司机直接挂油门上路,相反我巴不得在车窗上贴满「您是师傅随便超」

最近师姐让我去和新人分享一下自媒体经验,我担心自己分享得不够有启发性,又给墨迹了半天。

比起时刻乐观,我更愿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保持“悲观”

平心而论,这真不是个好习惯,你可能也会感觉,老这么悲观,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总是担心还没发生的事情,设想不好的画面场景,这快乐还要不要了?

但,这也是我所想通的一点——没有人会一直快乐。

慢慢地我发现,大家都会过分地看重快乐的意义,就像认同乐观才是正面的,外向才是积极的价值观一样。所以这种「乐观至上」的价值观,逐渐蔓延进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流潮。

而悲观的反调,显得完全不入流。

我们总会认为不应该往坏了想,我们不能悲观,悲观会让我们变得不好……

可是,发现了吗?我们默认的悲观,只是一种盲目的悲观,一种不自知的悲观。


2

我逐渐意识到,对于乐观和悲观,我们还是划分得太粗糙了。

大家都认为悲观不好,其实悲观只是被黑化了。

你听着,我们之所以会害怕悲观,实质上是因为害怕面对那些糟糕的事情。因为悲观代表着不如意,代表着不顺心,所以我们所以才会去忌讳悲观,臆测悲观,防范悲观。

可是人生,哪会没有不如意的事呢?考研落榜、失恋失业……这些,都会落入我们的人生。现实就是,我们的很多愿望基本上也都不会实现。

我们害怕的,不是悲观本身,我们害怕的,是真相。

虽然老话说“你担心的事情 90%都不会发生”,但这句话还有下文——无论你悲观还是乐观,该发生的事情就是会发生。

啊,一想到要接受现实,很多东西不一定能学会,想得到的东西不一定能拥有,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最终都会离开我们。就肯定会悲观起来,觉得人生都很没意思。


比起时刻乐观,我更愿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保持“悲观”


但其实悲观,也是分种类的。

我们默认的悲观,是一种消极主义的悲观,也就是不断的幻想失败与挫折,比如想健身,毅力不够怎么办,想赚钱,能力不够怎么办,想旅行,资金不够怎么办……

当发现幻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让人觉得很痛苦和挫败的时候,人就会普遍逃避这种想法,然后告诉自己“我太悲观了,我不应该这样”,于是连带着最原本的动机都不再去想。

的确,悲观你倒是逃避了,但问题你也逃避了。

我和很多想学习新技能的小伙伴聊过天,有些对话就充斥着这种悲观。

对方:柴桑我对画画很感兴趣,但是我在上班,担心没时间学。

我:你的工作是什么呢?平时很忙吗?(os:有像我这么996吗)


对方:工作倒是不忙,五点半就下班了,双休。

我:啊,那业余时间还是有的啊,你下班有学其他的吗?


对方:但是我之前报了一个300多的课程,却没有好好上,作业也没有完成,我担心这次也这样。

我:那你得再考虑一下,花钱买安心使不得。


对方:但是平时只工作太无聊了,我想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微博上有很多免费教学,要不你先学学看看是不是真的喜欢?


对方:免费的我觉得看不进去,还是要自己花了钱才能有驱动力。

我:那你如果报了能有时间和去认真学吗?这个需要练习的哦。


对方:但是我觉得我不自律,万一报了以后我又不学怎么办呢?

我:……

这种消极主义的悲观,往往是在把失败的可能性做排除法,期待着可以找到一份没有遗憾,没有冲突,能够满足自己所有愿望的方法,等外界环境自动改变去适配自己,却不自己去积极行动。

将悲观的想法都耗在情绪上而不是行动上,又会因为少了行动而失去大量可能的经历和机会,这就是消极主义的悲观。


3

再说回来我自己的这种悲观,其实准确来说它是一种「防御性悲观」(defensive pessimism)。

防御性悲观也是一种悲观,不同的是,同样是对那些对糟糕事情的预料,但这种悲观不是「畏难就先退」,而是「防患于未然」。

它指的是人们会在事件发生前,将期待降到此较低的水平,想象出最坏的可能的情境一这看起来让人担心,但它却不是一种消极的自证预言。

可能看开头,我的感觉是很丧的,但当我处于防御性悲观中时,其实我的情绪是冷静的,因为我知道这只是数种可能性中最坏的一种而已,并不是唯一和注定的结局。

之所以我会那样想,是为了减少最坏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假如真的发生了最坏的情况,也能更好地面对和有条不紊地处理。

这和消极性悲观的区别是什么呢?

前者只会想到各种困难和不好的结果,然后想办法逃避,要不就天天怨天尤人。而我则会再多进行一步——列出每个假设下的处理方法,想想还有没有后路。

说白了,这是一种战略性悲观,嗯。

比起时刻乐观,我更愿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保持“悲观”

好莱坞的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pielberg),在年轻的时候导演出了轰动影坛的《大白鲨》,被《时代杂志》选为封面人物。

但当他的合伙人高兴地拿着杂志给他看的时候,他却推开说:不想看外行人对他的称赞,如果他现在轻易接受,那么将来他也会轻易接受这些外行对他的评价。

他认为,如果不想要接受无聊的烂东西,那现在就要养成习惯,也不要接受无聊的好东西。

看看,大导演的防御性悲观。

但防御性悲观听上去有点死板,所以不如这么说吧,我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我接受一切我可能会失败和犯错的事实,然后又积极地投入每一段经历和过程中。

心理学家Julie Norem也认为,尽管我们总习惯用一个个标签来定义某个人,将乐观与悲观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但实际上,绝对的乐观者和绝对的悲观者都是极少数。

就像,哪怕我把结果设想得在悲观,我也绝对不会因为失望就不会去做,我提前把一切不好的场景都预设好,是为了让我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接受它,应对它。

我对结果之所以悲观,是为了让我可以更乐观的去做。

你看,在解释上我是悲观的,但在行为上,我又是乐观的。

比起时刻乐观,我更愿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保持“悲观”

咳咳,还有一点(虽然我自己说有点奇怪),那就是,这也会让我保持谦虚。

(那些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的人,到底是啥水平我们心照不宣哈)


4

如果能正确运用防御性悲观,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也就可以少一些深夜痛哭的夜晚了。

但如果滥用防御性悲观,甚至将它当成不求上进的借口,那就不是自我防御,而是自我设障了。

本质上,它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

当我明白了「失败也不过如此」与「成功并没有那么难」时,我变得坦然又放松。

所以我不再如惊弓之鸟,惶惶终日担心着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因为,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都没关系。


I like pessimists. They' re always the ones who bring life jackets for the boat.

我喜欢悲观主义者。总是他们,才是那些带救生衣上船的人。


比起时刻乐观,我更愿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保持“悲观”

作者简介:柴桑,gap year 中的90后自媒体作家,知乎获赞 34w 干货答主,自学成瘾,间歇修行,始终思考。今日头条平台原创作者,专注思维提升与个人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