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文|小倩


“西貝最多支撐三個月,建議國家兜底。”的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


西貝本是一個行業影響力和口碑非常好的企業,這次卻因一句發聲,被推到輿論的中心,引來許多非議。


前幾天,西貝老闆在幹部會議中展望未來10年:2030年目標1000億,言論再次引發爭議。


我們不禁思考,十幾天前還在對媒體“哭窮”的企業為何突然轉變?類似發言會給品牌帶來什麼影響?什麼才是高感知時刻發聲的正確姿勢?


中國十大首席品牌官,曾在小肥羊集團和百勝集團兩家餐飲上市公司,負責品牌管理和新聞傳播及危機公關工作,有15年品牌管理和危機管理工作實踐經驗的李麗嬋老師,對此有幾點看法。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西貝、老鄉雞的危機公關


當前的中國,正處於史無前例的非常時期,每個人對信息的敏感度都達到了頂峰。在這個高感知時刻,企業該如何對外發聲,如何樹立正面品牌形象,顯得尤為重要。


在這樣的危機時刻,我認為餐企通過媒體曝光一定要遵循四個原則:


速度:第一時間 與媒體和公眾積極溝通。

角度:合理角度 合適時機說合適的話

高度:大格局大視野 謀好大局看未來

溫度:尊重公眾感受 體現溫情與關切關愛 不過度反應,不過度承諾


比如老鄉雞董事長手撕聯名信,就是在恰當的時候做了正向的事。疫情之下,經營損失已是事實,這個時候還能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在外界看來都是有責任、有擔當的企業,既能增加品牌美譽度,又能凝聚組織力。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老鄉雞董事長手撕員工聯名信


同樣的還有快樂小羊火鍋料理,疫情爆發後通過微信公眾號及時通報應對措施,如“快樂小羊防疫誓詞”:必戴口罩、健康上崗、餐具消毒......第一時間向顧客通報門店做法。同時打出“只做健康滋補好火鍋”的口號 ,體現出品牌特色與國家號召的相得益彰,為品牌形象加分。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因為疫情嚴重,實體店經營慘淡,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站出來求助,當時在採訪中提到自己公司現金流只能支撐3個月。


在文章爆火網絡的第二天,西貝反應迅速,當即宣傳外賣業務,推出外賣安心卡、承諾食材供應不漲價,並且向疫區捐贈。


隨後,西貝微信公眾號相繼推出“致西貝顧客的一封信”、“致西貝21870名員工的一封信”,表達對顧客支持的感激、對員工主動延後領取工資的感謝。情人節當天更是創新親嘴節形式,提出”跨越山海,飛吻傳愛”。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這樣看來,西貝一直在刻不容緩的自救,2月1日發聲後的每一步都計劃、有步驟的進行。


我們看到,上述這些企業在疫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危機公關,但不同的發聲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的影響。比如此次西貝“建議國家託底”的言論引來非常多的非議,被認為沒有擔當和大義;而老鄉雞的果斷更有溫情感和正義感。


這就是新聞發言的重要性。中國的餐飲業,很少注重對外發言,其實恰當的新聞發言是可以創造價值、為品牌加分的。而設置新聞發言人制度,也是一個過濾、篩查、提煉的過程,能準確傳遞企業信息。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西貝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


公共關係是品牌價值極為重要的支撐,包括政府、媒體、社會、投資者和消費者等多方面。而恰如其分的處理公共關係,需要日積月累的公關沉澱、紮紮實實的運營內功、及時有效的信息溝通。


在這裡,我們要牢記一個概念,即“四度兩能力”:美譽度、知名度、信任度 、忠誠度、抗風險能力和品牌溢價能力。


還是以西貝為例,因為我之前在小肥羊工作,對同是西北的品牌西貝也格外關注。這些年西貝一直用事件營銷和事件公關讓品牌走在風口浪尖上,引起消費者和業內人士的強烈關注,使得品牌的關注度和曝光度最大化。


比如西貝通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和第二季,先後成功的在店內推出黃饃饃和空心掛麵,使其成為店內明星產品,繼而大賣;獨創品牌節日“親嘴節”,搶佔顧客心智。類似系列事件營銷都有章法、有規劃的增強品牌力。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圖為西貝的明星產品


而此次疫情之下,賈國龍主動發聲,自爆家底,引起了全社會對餐飲業特別是對西貝的關注。而品牌力,歸根到底就是危難時刻顯神威,西貝在“現金流最多支撐3個月”發聲的7天后,獲得了銀行支持,浦發銀行1.2億流動資金隨後入賬西貝集團,這就是品牌議價能力的最好體現。


此次也是一種合作共贏機制,對浦發銀行同樣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兩方對此聯合推出了優惠活動:即顧客用浦發銀行去門店支付可享受七折優惠。


總結來說,所有行動派、組織協調能力強的企業,才會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但所謂“槍打出頭鳥”,西貝的此次發聲,卻在不同的領域產生了不同的輿論反應: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政府層面:國難當頭,舉國上下抗擊疫情,西貝未盡社會責任,反而發出消極聲音,增加社會恐慌;


通過媒體發聲時,積極主動溝通效果不明顯,沒有過濾、審核,導致褒貶質疑,聲音不一。


從行業來說,只能引發部分共鳴。因為中國的餐飲企業這麼多,大多是中小微企業,他們更加艱難、沮喪,西貝的發聲會讓人家認為大企業要搶佔紅利。而且同一時期老鄉雞等不同聲音反襯其不足。


顧客層面,會認為企業沒有擔當,沒有大局意識,引發反感,降低美譽度;體驗感差的顧客,藉機放大對菜品、價格、服務等方面的不滿。


不過好在西北後面的相關舉措很快,但本來他們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危機下,品牌如何修復與自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疫情當前,餐飲業如何轉危為機,除了有限外賣業務,更多的是充分做好準備,更加自信、充分的迎接未來,可以從一下四個方面著手:


戰略反思


疫情突襲,餐飲業發展中的很多問題暴露無遺,側面反映出了這個行業的薄弱性,首先就體現在兩個方面:現金流短缺、抗風險能力差。


這就使得許多餐飲老闆痛定思痛,開始思考自己的戰略定位,正如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所講的,上再多的培訓課,也不如這次的教訓深。


“是急於快速擴張,快速發展,還是打好自己的基礎,建好自己的隊伍,讓自己的力量更雄厚?

”基於這樣的戰略思考,老闆們會重新評估自己的抗風險能力、評估自己的核心定位、評估自己的團隊,能不能支撐企業的發展。


畢竟,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才是一個餐飲品牌立於市場不敗之地的根本。而不是單純的店面的數量有多少,市場的佔有率有多大。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策略重構


當疫情出現後,企業是否有自己的忠實顧客、有沒有自己的私域流量、能不能在特殊情況下,和顧客建立緊密的紐帶關係,也成了考量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


因此,留住客人比獲得客人更重要。我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餐飲老闆們考慮更多的是怎麼樣做會員管理體系、怎麼樣經營自己的顧客、怎麼樣獲得更多的私域流量等等這些問題,這都是一些策略上的重新思考。


工具規劃


首先,食品安全健康更受消費者關注。你的供應鏈是不是可追溯,能否經得起消費者的檢驗,食品是不是安全,這種存在於供應鏈上的問題也隨之彰顯出來。


在這個時候,企業要想力圖降低成本,保證供應鏈安全,就要重新梳理自己的供應鏈,與之建立起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再者,餐廳將來不僅是以堂食為主,而且會有外賣、半成品的攜帶,以及店面的線上商城的產品售賣。這是一種多種複合經營的模式,可以多條腿走路。企業需要重新構建自己的產品的研發體系,從而來滿足顧客全方位的需求。


品牌如何從危機中獲益?從西貝“哭窮”到“10年1000億”說起……


蜀大俠會員商城


然後,隨著5G時代的到來,我們和顧客溝通的場景方式也在變化。企業需要具備一些強有力的工具,比如說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還有企業的小程序等。企業要充分利用復工前的緩衝期,儘快完善工具的配套措施,補足短板。


團隊建設


有句話說的好“上下同欲者生,同舟共濟者勝”,越是在危難的時期,越是考驗團隊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執行力。


我們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試金石,同樣實踐也是檢驗團隊、檢驗企業文化的試金石,文化的優劣在這時就顯現出來了。


綜上,我認為要先進行戰略反思,建立自己的認知之後,尋找短板和不足,然後再去找方法。


有了方法才能落實執行,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希望餐飲老闆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克服難關,創造出更為強大的品牌。


統籌|語嫣 編輯丨小倩 視覺丨馬亞丹

法律顧問丨李欣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