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大考”中的寶塔“智慧”

疫情““大考”中的寶塔“智慧”

本報記者 蘇舟

因為疫情,2020年的開局異常艱難。


  1月21日,離大年三十僅剩下三天時間,彼時的延安似乎並沒有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改變什麼,城市還在一片熱鬧繁忙中,人們依舊期盼著即將到來的春節。然而,就在那一天,寶塔區已經吹響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號角。


  當天,全市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意識到疫情可能遠遠超乎想象,寶塔區立即成立了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區委對領導小組作出最新配置: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劉景堂,區長蘇鋒任組長,這意味著,寶塔區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從一開始就升格為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負責。


疫情““大考”中的寶塔“智慧”


  從某種意義上講,寶塔區之於延安市,如同武漢之於湖北。


  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高速路口……都在寶塔區境內,也就是說,寶塔區是全市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守住這道防線,不僅對寶塔區,乃至對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都有著最直接的影響。


  各種防控措施緊鑼密鼓出臺,政令自上而下,像湖面漣漪。


  忙碌的大年初一


  1月23日,武漢封城的消息靜止了這個春節,城市像被按了暫停鍵,再無往日喧囂。


  政府的運轉卻比往日更加高速。


  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陝西省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級應急響應,延安市也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凌晨兩點半,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白延慧接到單位電話,通知她流調送樣,匆匆趕到單位時,流調組和消殺科的人也到了。“從來沒有覺得這種病毒有一天會離我這樣近,拿或者不拿,已經無法遲疑,這就是職責。”第一次執行取樣任務的白延慧,在事後寫了這樣一段話:和同事們匆匆穿過剛過完除夕人聲寂靜的城市,將樣本順利送達市疾控檢驗科後,竟然有一種莫名的豪邁,想著為這座城市的安危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有種想哭的衝動……


  還是這個凌晨,南方大廈二樓,寶塔區融媒體中心,這裡發出了寶塔防指的《一號通告》和《致武漢來延返延人員的一封信》。這個後來被網友稱為“寶塔硬核”的通告中明確要求:對小區、酒店實行地毯式排查,迅速掌握來往、途經武漢以及與武漢有密切接觸的所有人員信息;設立交通卡、登記點、監測點;關閉活禽、海鮮交易市場;酒吧、網吧、KTV等人員密集場所暫停營業……


  “再有幾個小時,天就要亮了……”編輯付靖雅腦子裡就想著一件事,希望更多人能儘早看到這份通告,天亮以後,千萬、千萬不要出門。為此,她特意製作了一張海報,隨同《一號通告》一起發了出去,海報上有八個大字: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時間不變,座標再向南移200多米,大數據行動小組。關於疫情的數據每分每秒都在呈幾何式增長,清洗數據的工作迫在眉睫。寂靜的夜裡,整個樓道里只有清脆的鍵盤敲擊聲。其間,錢曉燕抬頭看了看周圍的同事,自言自語道:“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她已經意識到,之後的一段日子裡,網絡上關於疫情的消息會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引導輿論、監控輿情、清洗數據……這些都能給疫情防控起到積極作用。這個黑夜似乎不是很長,她忙完手頭工作,關掉電腦時,天已經微微亮了。


  天亮了,高家園則的半山上,南橋社區的網格員劉旭揹著20公斤的消毒液,來回穿梭在山體上。211戶山體居民的信息已經排查完,該消毒的地方已經消了,再去看看誰家有人出門了……揉了揉有些痠痛的肩膀,劉旭心裡默默地說道。


  庚子年的正月初一,寶塔區幹群攜手在最短的時間裡,搭建了一條防禦鏈,守護著這座城市,認真且堅定。


  疫情中的“城市大腦”


疫情““大考”中的寶塔“智慧”


  這是一場結果已知的戰役,只是時間未定。


  城指中心的大屏上,1200多路公共視頻資源在這裡彙總,城市被投射到了這裡。防控開始的第一時間,城指中心就轉換為疫控指揮中心。


  疫控指揮中心將摸排的區內數據和全國數據分析比對,製作了“疫情一張雲圖”,也就是疫情應急指揮系統。如同人的大腦一般,這張雲圖讓全區的疫情防控工作變得更高效,也在縮短戰役時間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雲圖’對寶塔區駐留、遷入、遷出的人口信息精確到了個位數。”疫指中心指揮員陳德鑫說,這些詳細的數據,給寶塔區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最科學有效的支撐。


  在一張雲圖的基礎上,寶塔區組建了指揮部。區衛健局、市場監管局、城管執法局、公安局、網信辦、疾控中心、物業中心人員緊急進駐,現場調度。


  如果說雲圖是這場戰役的左腦,那麼各種信息化手段就是右腦。


  防控不能只靠政府,要讓全民參與進來。意識到這一點的寶塔區,迅速攜手騰訊、百度、阿里、華為、移動、聯通等互聯網、通信企業,整合出了疫情防控的十一方“神器”:可以隨時在線反映問題,可以網上問診,可以登記電子信息,可以辨別疫情防控謠言,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生成進出小區的電子通行證……


  數據在不斷更新,指令在不斷下達,這個如同城市大腦一般的指揮部,一刻都不停歇。


  讓黨旗飄揚在防控一線


  柳林鎮包茂高速出入口,鎮政府20多名黨員幹部和交警正有序地對所有車輛逐一進行檢查。“這裡是寶塔區的南大門,一定要守住!”柳林鎮鎮長孫延文說,從初一到現在,檢測點沒有漏掉一個人、一輛車。


  延安火車站內,一面鮮豔的黨旗下,柳林鎮政府、火車站、公安、衛生、城管支隊等部門組成的臨時黨支部,築起了一道防線。測量體溫、檢查口罩佩戴情況、驗證身份信息、掃描二維碼登記健康信息……這些衝在一線的黨員,猶如城市衛士。


  河莊坪鎮設立了15個檢測點,對進出人員進行登記和體溫監測。


  市區向南65公里處,臨鎮鎮。中心衛生院大夫喬海瑞每天都在給來返車輛的司乘人員測量體溫,給進村的車輛消毒。臨鎮一共設了12個檢查點,24小時都有黨員值班。1月28日,農曆大年初四,有小雪。青化砭鎮,一面黨旗、一張桌子和幾個人組成了一個檢測點,駐村工作隊隊長董小宇搓了搓雙手,將登記表擺放好。從大年初一開始,他就一直在村上,防控、宣傳、包戶。


  抽空,他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句話:就像天氣一樣,總會變晴的。意味深長。


  像小宇一樣的駐村黨員幹部,寶塔區一共有167人,這個春節全部在村上。“要給村民講疫情防控知識,出門要戴口罩,回家要勤洗手,最主要是讓大家不要串門。”小宇說,村民們很配合,至多是在自家院子裡活動活動。


  要讓更多的黨員幹部下沉到一線,成為基層防控的“生力軍”。寶塔區委要求,27名包抓鄉鎮街道的區級領導靠前指揮、現場辦公,協調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抽調360名黨員領導幹部,組成9支區級聯防聯控工作隊,充實到任務較重的街道鄉鎮並肩作戰;473名第一書記、後備幹部駐村堅守。


  “打贏這場硬仗,需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全面動員起來,發揚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要讓防線如鐵桶般牢固,而這道防線最主要的組成,就是黨員幹部。”寶塔區委書記劉景堂說。


  社區幹部——城市的T細胞


疫情““大考”中的寶塔“智慧”


  防禦鏈的終端,社區是最後的承壓閥。


  對許多社區幹部而言,《一號通告》也是突如其來,從最開始的人員信息摸排,到後來隔離人員的服務,乃至居民的日常採購,都讓社區的壓力不斷增長。


  好在各級部門對社區的工作給予最大支持,隨著機制的不斷改進和完善,社區的壓力也漸漸緩解。


  尚曉梅,南橋社區網格員,她管理著轄區四個老舊小區。她的婆婆剛做完手術,丈夫每天帶著四歲的兒子在醫院照顧老人,每次出門,孩子都會拉著她的手不放。“孩子小,不懂事。”尚曉梅說,她的轄區裡有隔離人員,每天要了解他們的體溫和身體狀況,還要幫著採買一些日常用品,實在是沒時間陪兒子。


  光華社區,薛明吃了一碗方便麵,拉著消毒液給各檢查點配送。二十多天裡,他很少回家,因為事情太多了。排查登記、消毒消殺、測體溫、配發物資……身為社區黨總支書記,薛明肩上的擔子更重,轄區內24個小區8000多住戶,一有事情就找社區,他不能有任何懈怠。


  基層工作的智慧,往往出乎意料,卻最為實用。在疫情防控中,一些社區的做法更貼近民心。


  蘭家坪社區在豐足家園小區設立了口罩回收點,廢舊口罩可以兌換溼巾紙、手帕紙、抽紙,將收回的口罩進行集中處理,防止二次汙染。


  棗園社區玉佛苑小區內,用鋼材和加厚塑料膜搭建的消毒通道,得到了業主們的極大認可。


  除了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很多志願者也主動加入到社區的防控工作中來。


  王敏霞就是其中一員。每天入戶走訪,貼標語,給進出的居民測體溫、填表。一有空,就開車給每個檢查點運送防控物資,甚至自己花錢給一些行動不便以及居家隔離人員買些生活用品。


  王家坪社區,每天都有一名身穿紅色馬甲的老人揹著消毒箱在轄區內噴灑消毒水。他叫高海娃,年近花甲。加入志願者隊伍後,他主動承擔了社區的消殺工作,2.2萬平方米,每天兩次的消殺,“我能吃得消。”高海娃說道。


  “疫情考驗的不僅是政府的執政能力,更考驗城市的應變能力和社會治理能力。”寶塔區委副書記、區長蘇鋒說,政令可以一通到底,是基於寶塔區從上到下科學化、網格化、信息化、標準化的管理,社區發揮的作用,在這次疫情中完全用上了。“我們的社區幹部,就像是這座城市的T細胞,不僅反應迅速,而且是戰勝病毒最有力的武器。”


  居家的底氣


疫情““大考”中的寶塔“智慧”


  防控之外,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慧澤園小區居民常娜一大早出來買菜時發現,小區旁多了一個“菜籃子”供應點。“菜很新鮮,價錢也不高,很方便,很安全。”常娜買了幾樣菜,轉身回家。


  這樣的“菜籃子”供應點,在城區一共有35個。這是寶塔區協調延安歐凱羅商貿有限公司在城區設立的臨時供應點。菜都是原產地直採,運輸車輛定點消毒,運輸人員嚴格篩選。


  城區內的供應有超市、市場、供應點,鄉鎮的供應也要有保障。2月16日,甘谷驛鎮的“甘紅團隊”發起了一次募捐,用募捐的錢去進菜,然後零差價再賣給村民。四天時間裡,賣了2000多斤蔬菜。


  45家超市、16家農貿市場、10個無人自助蔬菜店和35個社區“菜籃子”攤點,讓全區居民的居家更安心。


  2月19日,“寶塔頭條”傳來一條好消息——寶塔防指將在20日在城區定點藥店投放10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這批寶塔區委託儲備平臺採購回來的口罩,如雪中送炭。


  最特殊的“陣地”最可敬的人


  於這場戰役而言,石窯賓館是一塊最特殊的陣地。


  1月29日,石窯賓館設立了寶塔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臨時集中醫學觀察點。


  在知道石窯賓館設立了觀察點後,賓館召回了42名工作人員。留觀人員的一日三餐和各種保障服務,是他們每天都在用心做的事。“能讓大家覺得這裡有家的溫暖,我們就很滿足了。”房務部經理劉東說。


  2月1日,作為第一批進駐觀察點的醫護人員,寶塔區人民醫院體檢科的護士楊波來到了石窯賓館。她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與另一名同事給留觀人員送餐及生活用品,還要打包生活垃圾。


  到崗的第一天,也是她的生日。一名留觀人員因為感動,給她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是我從小到大,收到的最有意義的生日禮物。”楊波笑著說。


  如果時間有痕跡,請讓我們一起牢記她們的名字——逆行者。


  戰“疫”中的寶塔公式


  戰役在持續,思考也沒停歇。


  寶塔區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役中,不斷總結提煉,形成了一套更科學、更實用的公式——“四化四無”。


  這套公式不僅是基層的工作指南,更是標準。


  線上線下融合精準化推動摸排無死角——


  一是網格化線下摸排。二是滾動式線上協同。三是電子問卷調查。四是人工智能電話詢查。


  通過四種方式融合,全區清洗出1076名關注人員,包括3名患者、1名疑似病例、近百名密切接觸者和900多名湖北在來(返)人員及關聯人員。


  數據應用當先科學化實現態勢監管無盲區——


  信息化手段無中生有。將摸排的區內數據和全國數據分析比對,製作了寶塔區“疫情一張雲圖”,即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系統,實現了疫情清晰瞭解、態勢科學預判。


  傳統化優勢有中生新。一是全面壓實屬地、行業、社區、村組、樓宇、房東“六位一體”監管機制;二是推廣“1+1+N”服務保障機制;三是總結得出對居家醫學觀察人員“三步”“三測”“三籤”的“三三三”工作法;四是推行交通檢查點“1測2記3拍”123工作法;五是城鄉社區實行“八個是否到位”。


  聚合全域資源系統化協同指揮無間隙——


  在一張雲圖基礎上,充分調動各級資源,實現系統指揮。


  一是機制融合“大戰疫”,疫情防控全保障。


  二是視頻融合“千里眼”,疫情防控全覆蓋。


  三是會議融合“順風耳”,疫情防控全聚集。


  智慧應用雲集數字化賦能民生無盲點——


  攜手騰訊、百度、阿里、華為、移動、聯通等互聯網、通信企業,為廣大市民推出了疫情地區“路條”證明、疫情防控謠言辨別、發熱門診查詢等疫情防控的十一方“神器”。


  為城市重啟,加油


  和全國其他城市一樣,寶塔區在2020年初,經歷了一場註定會被歷史銘記的考驗。


  2月12日,一輛卡車緩緩駛出臨鎮鎮,車上拉著的是捐贈給武漢的1000多箱蘋果;2月18日,柳林鎮向武漢捐贈3800箱蘋果;2月19日,寶塔區果農、企業向十堰市捐贈蘋果25噸。蘋果寓意平安果,是為祝福武漢,也為祝福寶塔區。


  從1月21日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了。


  《通告》已經到了第四號。


  城指中心的大屏幕還在閃爍。


  區融媒體中心已經制作了70多張海報。


  大數據行動小組的樓道內還是不絕於耳的鍵盤聲。


  網格員依舊穿梭於社區裡。


  董小宇也還在村上……


  一切似乎都沒改變,一切似乎又預示著改變。


  從抗擊疫情的第一天開始,我們目睹了這座城市從喧囂到沉默、從沉默到沉著的整個過程,也看到了城市的韌性和彈性,看到了城市的溫度與刻度。


  如同黑夜後的黎明,再長的暫停也終有重啟的一天,為了這個時刻,寶塔區做得足夠好了,剩下的,就交給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