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近7億女性的恐懼,從0歲就開始了…

前幾天本要推出的某虛擬人物出道幾小時就被噴隱退,一位博主在微博上對女性虛擬偶像發問:“jsj,你來月經嗎”,由此引發了萬條評論,飽含了女性成長之路上的一個個“難”,簡直是一本“女性羞辱”語句大全集錦。


“是否處女”、“被騷擾怪受害者”、“職場隱形潛規則”、“被催婚”、“在家事中被默認付出更多”、“家暴後不被受理”、“離婚後被說二手貨”......


一樁樁一件件的還原著女性窒息時刻,展現了女性在人生每個階段所面臨的性別歧視。

看了這些,你或許不會再問出“女人這一生都在害怕什麼?”,“生理羞恥”、“蕩婦羞辱”、“剩女羞辱”、“生殖痛苦”,每一個都是錐心之痛。


未出生時:可能因為孕檢出是女孩就被放棄,沒辦法來到這個世界看上一眼。


0歲:還未從襁褓中被抱出,在某些偏遠地區就可能被重男輕女的長輩溺死。


3歲:被無惡意的親戚開玩笑逗弄“讓媽媽給你生個弟弟怎麼樣”,“老×家就後繼有人了”。


4歲,有惡意的魔鬼親戚,防都防不住。被猥褻,或許就在家長不注意的某刻。


5歲,父母拿過你手中的玩具說“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而隨著你慢慢長大才發現,被迫讓出的梨,或許與年齡無關。


6歲:班裡的男生淘氣,欺負女生,你跑到老師辦公室告狀,老師和藹地摸摸你的頭,告訴你“小男孩都是這樣,越是遇到喜歡的女孩就越會欺負她。”


7歲,在鄰座小男孩得寸進尺地用鉛筆尖戳你眼睛時,你忍不住打了他一下,他說“你這麼兇巴巴的,長大了嫁不出去。


12歲,你去小賣部買了衛生巾,結賬時店主“好心”地用黑色不透明袋子幫你把衛生巾裝了進去。痛經痛的死去活來參加不了800米體側,卻被老師教育“嬌氣,你硬跑下來能死嗎?”


13歲,青春期胸部發育,“飛機場”、“大胸妹”、“女孩子不要穿掛脖內衣,那個帶子露出來不雅不好看”的聲音不絕於耳。


14歲,老師無意間提起:“別看現在前幾名都是女生,到了高中你們再看,年級前幾、前幾十的大部分都是男生,男生開竅晚,後勁足。”


15歲,被老師騷擾性侵後你不敢聲張不敢報警,怕因此被退學,餘生都活在別人異樣的目光中。


16歲,高中面臨分科,媽媽說:“文科吧,女生適合學文科。”


17歲,談到未來高考填報志願時,爸爸說:“報師範院校吧,不是有免費師範生嗎,省錢。你一個女孩,將來不用有太大出息,嫁個好人家就行了。”


18歲,你看著隔壁王阿姨家的兒子不如你分數高,卻能進某大的王牌專業,有點羨慕。


19歲,表面溫柔紳士的師兄在酒後大放厥詞,“××穿的那麼騷一看就不是處女。”


20歲,被尾隨跟蹤後給家人打電話,爸爸聽後說的第一句話是:“你這麼晚還出門幹嘛?是不是化妝了,畫的跟小妖精一樣!”


你愣了愣,掛了電話,從此不在八點後出門,穿過膝裙子,不化妝不打扮。


21歲,親戚勸你:“女生考什麼研啊,考研後不好嫁、趕緊結婚”,“掙錢後好給弟弟蓋房啊”。


22歲,初入職場,HR在談好一切條件後會問一句:“您近幾年有結婚生子的計劃嗎?”你斬釘截鐵地說了沒有,Offer終於到手。


23歲,你素面朝天,被男同事吐槽“灰頭土臉”,不過卻也因此免於了流言的困擾,漂亮的銷售總監Vivan就被傳單子都是睡出來的。


24歲,男同事看到公司樓下停的保時捷,調笑一句:“這個車肯定是哪個妞的乾爹給買的”。


25歲,你想打HPV疫苗,公司大姐聽後一臉震驚:“濫交的人才打這個疫苗!”


26歲,你媽媽在某個深夜把你拉進屋裡說悄悄話:“女人的第一次要給丈夫”,燈光下,她的眼睛亮亮的。


27歲,相親男說:“女人太能幹不好”,加微信後問你的體重,當你回答96斤以後,他說:“體重不過百,不是平胸就是矮”。你拉黑了他,他到介紹人你表姑那裡告狀,說你大齡剩女,心理有問題,敏感自卑不健康。


28歲,父母親戚反覆提醒你:“什麼性別做什麼事,什麼年齡做什麼事,什麼身份做什麼事。”


30歲之前一定要嫁人,這是父母給你的目標。


28歲,你結了婚,丈夫是個在別人眼中不錯的人,工資上繳,無不良嗜好。就是他不愛做家務,偶爾做一次,也會不經意地帶過一句“我幫你乾點什麼吧。”


你和他商量,兩個人能不能輪班做飯,你有時下班晚,買菜做菜根本來不及,他說:“沒關係,親愛的,我們可以晚點吃。”


29歲,你懷了孕,生孩子前朋友“好心”告訴你別讓丈夫進手術室陪產,會在他心留下陰影,影響以後的夫妻性生活。


生完孩子後你才發現,產後恢復期,讓人痛不欲生。產後宮縮的痛苦持續4-5天,餵奶之痛不僅讓你在夜晚因疼痛輾轉難眠,產後便秘讓上廁所都成了難忍的事。


而產後抑鬱的發病率高達百分之六十,心理問題讓很多產婦最走向後輕生。


30歲,親朋好友在得知你生了女兒後,有意無意地問上一句:“那要二胎吧?”


31歲,重歸職場,你又面臨著“休產假後脫離職場時間太長”,隨時有被公司辭退的風險,公司後輩們最常問你:“×姐,你是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的啊”。


32歲,領導在加薪時會勸你:“小王還沒結婚沒成家,大小夥子得賺錢才能娶著媳婦,這次加薪,先給他加,你不急,你都結婚了” 。


35歲,領導在升職時會勸你:“老王一個大男人,結了婚,得養活一大家子人,他老婆剛生了孩子,家裡用錢的地方多,這次晉升,就照顧一下他吧。”


40歲,你的親戚終於不關心你生不生二胎了,他們開始關心你丈夫會不會出軌、你有沒有充分呵護男人的自尊心,他們說“男人出軌就是逢場作戲,你別較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他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而已”、“離婚後女人就是二手貨了”......


50歲,你兒子結婚了,小兩口也生了孩子。有一天兒子問你能不能提前退休,給他們帶孩子。你當然拒絕了,但心裡又心疼他們夫妻經濟壓力大,提出花錢給小兩口找個保姆。


52歲,某天兒媳婦在家裡擇著菜,狀似無意地和你聊天:“媽,我閨蜜都問我,你婆婆為什麼不來給你帶孩子,是不是對你這個當兒媳婦的有什麼意見啊?”


60歲,兒子對你抱怨,說和兒媳每次吵架她最後都會說“我對這個家庭貢獻有多大,人家別人寶寶都是奶奶帶大的,你媽呢?她幹什麼去了?”


兒子說他夾在你們婆媳之間當“雙面膠”很辛苦。你徹夜難眠,怎麼也想不明白,他們的一場婚姻,為何要變成你和你兒媳婦,兩個女人較勁?


70歲,你和兒女抱怨他們的爸爸現在有多懶,成天躺在床上什麼也不幹,吃飯得叫三遍,兒子勸你:“哎呀,媽,我爸他老了嘛,您多讓著點他,再說了,炒菜做家務這些活您都做了一輩子了,怎麼到老了就不樂意了。’”


你閉上眼睛,裝耳背沒聽到,可心裡卻有一些悲涼。


這些長久以來被大家習以為常、看上去合理但就是歧視的場景,其實貫穿了很多女人的一生。


“女人,你穿這麼少勾引誰呢?你被強姦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你太sao了!”


“女人,太能幹不好,你結婚以後要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你賢惠嗎省錢嗎愛做家務嗎?畢竟你可是要負責照顧一大家子的起居的!”


“女人,你進入婚姻後自願拋棄本人的姓名,成為某某的妻子、某某的媽媽嗎?”


“女人,你被老公家暴可是沒人會管的,畢竟是你們的家事。”


“開個玩笑而已,你太敏感了。”


在被需要的時候,女人是可愛的小蘿莉、純潔的女神、是象徵著第二性的面目模糊的符號;在不被需要的時候,女人來月經、生孩子、被辭退、被騷擾、被要求閉上嘴巴不發聲,默默忍受。


但好在,越老越多的女性不再沉默,發聲的力量愈加彰顯,jsj被“問”到註銷,女性醫務工作者流淚剃頭被聲討後官方不再傲慢地閉嘴而是出來解釋,一線女性醫務人員的衛生巾需求也得到了重視.....


很多事情已經在改變,那些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會慢慢不再被任何偽飾遮掩。


不能忍,不要忍,哪怕聲音微弱,匯聚在一起也是可以照亮遠途的光亮!


女性永遠要記住,要奔跑,要捍衛,要發出自己的聲音,為自己爭取,“如果你不問問題,就永遠沒有答案。”


就像《82年的金智英》書中說到的那樣,“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