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防疫也要防“抑”,這群社工成了社區居民的“解憂雜貨店”

防疫也要防“抑”,這群社工成了社區居民的“解憂雜貨店”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通訊員 廖培金

圖/通訊員提供

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這樣一道特殊的身影——他們穿梭於街頭、社區、監獄、孤獨家庭、思想困惑者之間,用專業技能、耐心態度、大愛精神,幫助每一個困惑者、每一名困難人,用心理工作者特有的職業精神詮釋著“疫情無情、人間有愛”的人文關懷。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社工。

防疫也要防“抑”,这群社工成了社区居民的“解忧杂货店”

李森給特殊群體贈送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

組建30餘人心理服務隊伍,開展抗“疫”公益行動

自廣東啟動疫情防範一級響應後,啟智社工中心黨支部及李森黨代表工作室馬上成立“抗擊疫情工作小組”,下發《啟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及服務指引》,組建專業心理諮詢師、專業社工、資深心理志願者共30餘人心理服務隊伍,開展“抗擊疫情心理援助公益行動”。

在廣州市志願者協會會長、全國優秀志願者李森帶領下,社工們走街串巷、深入一線,摸查獨居、孤寡、殘障、低保低收等困境群體的健康狀況及居家出行安全防範情況,提供情緒疏導、信息諮詢、解難答疑、普及防疫知識等服務,把心理防疫戰打到最基層一線。

據統計,截至2月24日,啟智抗疫熱線總服務人次4660人次,其中,低保低收家庭451人次,殘障家庭1234人次,困境長者1789人次,其他困境人員692人次,共計為85人進行心理輔導。

防疫也要防“抑”,这群社工成了社区居民的“解忧杂货店”

社工和居委工作人員正在街頭勸導

制定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案,為困難群體解憂

“你們不要管我”,還拿出瓶子砸腦袋的王阿姨,被社工及時發現勸住,但其精神狀態非常低迷。

李森心理團隊得知後,主動介入,成立危機解決組,嘗試與王阿姨溝通,瞭解到王阿姨是一名來穗工作者。從醫院出來後,自稱沒有得救了,擔憂連累家庭,在疫情的緊張氛圍下,加深了對疾病的恐慌,想去自殺輕生。經團隊心理疏導、真情關懷、普及知識,王阿姨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大家的溫暖,減少了恐慌,最後在街道聯防聯控組幫助下前往了救助站。王阿姨說:“是李森團隊讓我感到人間的愛,沒有他們,那一天我可能就不在了”。

焦慮、噁心、擔心、睡不著,始終圍繞在大石街轄內的一名孕婦(李女士)身體上。李森黨代表工作室在深入基層時瞭解到,李女士的婆婆近期出現了發燒的症狀,受婆婆病情影響,再加上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使得她焦慮不安,吃不好睡不好,嚴重影響了保孕,情況非常危急。針對這個情況,李森帶領工作團隊,對其進行專門研究,制定出一套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案,及時幫助了李女士。

防疫也要防“抑”,这群社工成了社区居民的“解忧杂货店”

黨員社工線上個案跟進中,為獨居長者提供心理支持

送口罩、愛心代購,他們為社區居民架起愛心橋樑

“我哥哥是精神病患者,家裡一個口罩都沒有,我每天給他買菜,口罩也不夠用。希望有人可以提供口罩。”這是啟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心理服務熱線接到的求助電話,這也是近期居民通過熱線反映最多的問題之一。

啟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馬上從社工中心僅有的100個一次性口罩中,抽取部分送給有困難的居民。目前機構已為15戶困難家庭送出救助物資,包括口罩、消毒液、食品等物質。

“家裡的菜都吃完了,我身體又不好,誰能幫幫我下?”這是昌樂園一位獨居長者在電話裡向社工訴苦。社工瞭解情況後,馬上與員村西街的智慧市場進行溝通,為這位獨居長者鏈接了“愛心代購”的資源,成功解決了長者買菜難的問題。同時協調智慧市場,在疫情期間免除為居民代購生活物資的配送費,實實在在地幫助那些孤居老人、身體智障人員,架好了“愛心橋樑”。

除了心理熱線,啟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線上服務。如免費開設線上居家鍛鍊健康課程,如瑜伽、八段錦、太極等,鼓勵居民在家鍛鍊,增強抵抗力;開展“防疫情,守健康”直播平臺,普及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相關知識,宣揚防疫典型事蹟;開展“‘畫’掉疫情,‘喊’走疫情”、視頻教授七步洗手法、正確戴口罩等網上活動,幫助社民掌握防疫消毒防護方法,消除無知和恐懼感,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