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美國耕地面積比中國大得多,為什麼糧食產量不如中國?

焦點數據


根據權威的數字統計,中國糧食的產量據世界第一大約為6億噸,美國糧食的產量為5億噸左右。美國每年可利用耕地約為25億畝,中國的耕地面積大約為18億畝。美國的農業人口大概是200多萬,中國的農業人口大約是兩個億。

以上就是中美雙方農業領域數字上的基本對比,這樣問題就來了,明明是美國農業的發達程度遠遠高於中國,為什麼中國糧食的產量會比美國還高呢?

還是先來舉一個歷史上的例子吧。幾千年來中國人都吃不飽飯,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把中國人吃飯的問題從根本上得到了解決。清朝初年,中國的糧食大幅增產,人口規模也得到了數倍的提升。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時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西方很多產量比較高的糧食品種傳到了中國,比如玉米和紅薯。從這時,我國的糧食種植基本上都是圍繞著高產的糧食品種展開的。

這就是中國的糧食產量比美國高的一個重大原因。美國只有3.3億人口,中國有14億的人口。為了保證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才有了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並且中國種的糧食基本上以三大高產主糧為主,比如大米、小麥、玉米。

美國人吃飯的壓力不大,因此他們的農業種植結構更加多樣化。他們從高粱、大麥到苜蓿草都有大量種植,各種農作物均衡生產,適應不同品種的需要。

中國的糧食產量世界第一,但每年進口的糧食依然超過1億噸,比如大豆、高粱和大米的進口量都排世界第一。而美國人恰恰相反,他們每年出庫的糧食數量都超過1億噸,也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

從表面上來看,中國的糧食產量比美國要高。實際上美國的總可耕種面積達到29.7億畝,美國人並不竭澤而漁,對土地採取了輪耕和輪休制。他們還根據形勢需要,對一部分地區進行退耕還林,優化耕地質量,這樣就可以讓糧食產量和麵積更有彈性。

我國沒有采取輪耕制,基本上可用耕地全年補休都在生產作物。現在國內的耕地質量已經出現了下滑的苗頭,農藥和化肥在土地中的殘留有過量的趨勢,將來可能會影響到糧食的產量。

因為我國的可用耕地面積有限,人口數量又太多,因此在歷史上就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化肥、種子、殺蟲劑和農業科技對糧食生產的促進基本上達到了最大化。

當然目前也出現了一些有點嚴重的問題,化肥使用過多導致土地板結,突然呈現酸性,不利於糧食產量的可持續發展。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將來可能會影響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

當然從現實的觀察來說,中國的糧食生產也並沒有這麼悲觀。因為大批的勞動力都進入城市打工,在農村有大批土地被拋荒,而中國糧食的總產量並沒有明顯下降,說明中國的糧食生產還有一些彈性。

還有一點,農村的耕地在很多地方都是被人為的分成小塊,導致出現了很多的耕地利用不合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糧食的產量。如果將來中國農村土地的流轉能夠合法市場化,像美國那樣大片土地的統一耕作,中國糧食增產還有空間。

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糧食增產最大的法寶就是中國有袁隆平。袁隆平在中國大米增產這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培育的新品種,讓中國的大米生產從畝產幾百斤提升到現在的1000公斤。

在小麥和玉米的生產領域同樣如此,以中國農業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首的一批農業科研院校,在農產品增收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創新。

比如在中國的北方,因為缺水也影響到了糧食的生產,尤其是西北地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以色列聯合推動節水灌溉系統,有力地推進了糧食生產和增產。


新知傳習閣


40億畝vs18億畝,為何美國糧食產量反而不如我們?

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很多人以為是美國,其實美國的耕地總面積已經被印度超過。按照世界銀行最新數據,目前印度耕地面積為15646.3萬公頃。而美國為15226.25萬公頃。

可是,另一數據顯示美國國土總面積為96291萬公頃(合962萬平方公里,美國自己的數據,明顯誇大了),其中耕地達19745萬公頃,佔世界耕地總面積(150151萬公頃)的13.15%,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也就是說,美國的耕地面積大約在1.9億和1.5億之間。大家比較認可的是1.5億這個數據,因為我們傳統的講1.9億,指的是可耕地面積,包含了美國的後備耕地面積。美國退耕還林還牧,耕地面積更有彈性,耕地質量更有保障。

(美國農民40%收入來自於補貼,這是美國農業碾壓世界的殺手鐧)

我國耕地有多少呢?我們都知道一個18億畝紅線。沒錯,我們的耕地面積只有18億畝多一點,換算成公頃(除以15)就是1.2億公頃。而美國的可耕地面積,換算成畝,可能接近40億畝。這樣的耕地面積,不僅比不上美國和印度,還被俄羅斯超越了。

總之,在農業上,我們絕對稱不上地大物博這四個字。

有同學說了,我們至少人多啊!

也不對,美國只有350萬農民,這些都是成熟的農業產業工人,熟悉各種現代化農業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而我國農業人口,絕不是某些人說的八九億人,目前我國農村人口5.7億人,超過一半人在戶籍在農村,工作在城鎮,實際上已經城市化。現在我國很多地方的農業人口,實際上只剩下了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就是人們說的389961人員。

世界上農業人口最充裕的國家,當屬印度。印度現在擁有13.53億人口,其中80%從事農業,就是10.8億人。

不管是耕地面積還是農業人口,我國都不佔優勢,為何能獲得世界糧食產量第一?

我國糧食產量世界第一,世界上總產量25億噸的糧食,有6億噸由中國生產。中國用世界不足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積,生產了世界四分之一的糧食。這是中國人對世界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最自豪的地方。

即便如此,中國還在大量進口糧食,因為,人均500公斤每年的糧食,不足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每年1億噸的糧食進口量,正好是中美糧食生產的差額。

毋庸諱言,美國糧食生產商確實有很多優勢,如高度的機械化水平、高額的糧食生產補貼、專業的農業生產貿易公司。可是,這些可能並不一定適合我們。

我國目前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排世界第16位,每公頃土地出產穀物5520公斤,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3563公斤每公頃。

中國農業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原因有三:

1,中國人精耕細作的傳統。中國人有6000多年農耕歷史,眾多的人口讓精耕細作成為唯一選擇,直到現在,中國農民依然加倍愛惜土地和種子。

2,科學技術的廣泛運用。改革開放以來,化肥、良種、殺蟲劑、農業機械等科技廣泛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在農民的精打細算中,這些農資都發揮了最大的效用。

3,市場作用的充分發揮。農業要面向市場而生產,這是提高農業產能和效率的主要經驗。現在我國的蔬菜水果越來越成為出口大宗農產品,這正是面向市場調整種植結構的主要結果。

可是,我們也要警惕一些不好的趨勢。比如,美國研發轉基因作物提高單產搶佔市場,我們卻因為無腦公知不敢研發不敢推廣,已經失去了先機。再比如,農業生產過於依賴某國市場(如日韓),以至於這些國家故意找茬狙擊,造成巨大損失。

向以色列學習農業科技化,向日本學習農業市場化,農業人口轉移到工業服務業,中國農業現代化應該信心滿滿!


歷史知事


美國是930萬平方公里,我們國家是960萬平方公里,為什麼說美國產的糧食沒有我們多呢?是因為美國土地休養生息進行輪作,就是說每種兩年到三年修養生息1至2年,然後再開始種,而且,美國農業是高度發達的農業全部實現大型機器化,自動化,美國三億兩千萬人口,其中1%是農民,農民只有300萬,生產的糧食卻夠六億人吃的,除了本國糧食供應以外,出口3億人吃的糧食,由於規模經營,機器化經營,所以糧食價格比較低,有利於出口,所以,美國農民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農民,美國農民的人均收入是我國農民人均收入的15倍,這就是美國強大的農業,美國不但有強大的農業,強大的工業,還有強大的軍事強大的國防,這就是美國,一個高度發達,人民富裕,社會公平,法律制度完善的國家,朋友認為說的對,請點贊並點擊關注啊!





137965修德忠


目前,我國是全世界糧食產量最高的國家,產量穩定在6億噸以上,美國,雖然耕地面積比中國要多出許多,但是全年產量僅有5億噸左右。看到這樣的數據很多國人表示自豪。不過,專家們卻認為,中國在世界糧食產量第一的情況下,每年還要進口糧食超億噸,也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其中:大豆進口量全球第一、高粱進口量全球第一、大米進口量全球第一。而美國每年的糧食出口量超億噸,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

資料顯示,美國的耕地面積大約在1.9億和1.5億之間。大家比較認可的是1.5億公頃。這個數據,我們的耕地面積只有18億畝多一點,換算成公頃(除以15)就是1.2億公頃。那麼,美國耕地面積要比中國大,為什麼糧食產量不如中國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美國在農業生產方面,與我國糧食生產以三大主糧不同,美國的種植業生產更加多樣化,從高粱、大麥到苜蓿牧草都有大量種植,美國是各種農作物都生產,所以主糧方面的生產就不如中國數量多了。而中國要保證三大主糧自給自足,每年就要確保三大主糧的種植面積,中國14億人口,糧食問題肯定是要由自己來解決。

第二,美國糧食產量不如中國,主要是可耕地面積,還包含了美國的後備耕地面積。美國退耕還林,耕地面積更有彈性,耕地質量更有保障。其實,我國農民也並非不懂得耕地要休養生息,只是田地休養生息就不能長糧食了,國內糧食產量就要滑坡,無法滿足14億人口日益增長的糧食問題。而美國農民40%的收入都來自於政府的補貼,這是美國農業碾壓世界的獨門利器。所以,美國的很多耕地才能得到休養生息。

第三,中國農民的種地水平在提高,化肥、良種、殺蟲劑、農業科技等都廣泛用到了農業生產中去。不過,樣樣東西都要有一個限度。化肥用得太多或者頻繁使用,雖然從短期內能夠促進糧食產量的增加,但是會造成土地板結,土壤呈現酸性,生產糧食能力衰減,不利於糧食產量的可持續發展。而美國是搞現代化農業,美國農民在使用化肥方面都比較科學,並不片面追求短期的產量,美國這5億噸糧食,卻只有300多萬農民在種地,而且本國人吃不完,還要出口到全世界。

從目前情況看,中國糧食產量佔世界第一,世界上總產量25億噸的糧食,有6億噸是由中國生產。中國用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積,生產了世界四分之一的糧食,這是值得我們中國人自豪的地方。不過,中國每年有一億噸糧食需要進口,未來國內糧食供應方面還存在著兩大隱憂:一方面,過去我國農村有八九億人,目前我國農村有5.7億人,還有超過一半人戶籍在農村,打工在城鎮。現在很多農村很多地方,留守的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很多土地被長期拋荒。再加上城市徵用農村土地建造大量商品房,所以,國內耕地面積在不斷消退之中。

另一方面,美國是農業現代化的國家,不僅是耕地面積比中國大,而且農業的核心實力遠超過中國。美國僅以350萬人口不僅是養活了本國居民之外,還要把多餘的糧食出口海外。現在,中國成為了全糧食最大的進口國家,這種糧食需求,隨著我國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在大幅提升。雖然,中國糧食產量全球第一,但是進口糧食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中國的糧食的自給率達到85%。如果更大的糧食缺口,過多的依賴於國際市場,恐怕國際市場的糧食價格也會水漲船高。更關鍵的是,中國人糧食的對外需求過多,則會處處受制於國際糧食市場價格波動。

美國的耕地面積比中國大,而中國的糧食產量卻是第一,這主要是美國可耕地是退耕還林,是搞輪休制度,美國政府對農民還有一定的資金補貼。同時,美國生產的農產品是多種多樣的,並不像中國那樣的主要是三大糧食,更關鍵的是,中國農民農藥用得多,生產出來的糧食可能在短期內維持較不錯的產量。而美國農民就不會使用太多的農藥,要保持耕地的可持續生產。綜合來看,中國糧食產量雖然略勝於美國,中國農業技術與現代化農業的美國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中國農業要想趕上美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不執著財經


的確,跟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來看,美國耕地面積高達152.26萬平方公里,僅次於印度,位居世界第二;而中國耕地面積為119萬平方公里,比美國少了33萬平方公里左右,位居世界第四。

美國糧食產量也不如中國。截止2017年,中國糧食產量高達6.179億噸,位居世界第一;而美國糧食產量則為4.4億噸,位居世界第二。但這只是指穀物類糧食產量,小麥、玉米和水稻等,而廣義上的糧食的範圍很廣,不僅包括小麥、玉米和水稻等,還可以包括豆類、薯類、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把它們算進來,那麼中美兩國的糧食產量差距就進一步縮小了。如果加上其他油料作物,2017年中國糧食產量合計超過了6.6億噸,美國則超過5.5億噸。



美國耕地面積比中國大,糧食產量不如中國是事實,這沒什麼好說的,但這並不代表美國農業沒有中國發達。要知道,美國只有1%左右的人口從事農業,即300多萬,而中國則有6~7億,誰的效率高就不言而喻了。美國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而中國仍然是以小農為主。另外,中國農業單位面積糧食產量高,但同時化肥、農藥等的使用量幾乎也是最高的。而美國是實行間歇式農耕,也就是說種一年,慌一年,或者種兩年慌一年,這主要是讓土壤有修養生機的機會,有持續生產的能力。



其實美國還有很多可開發的耕地,想要在糧食產量方面超過中國,也未必不可以。但美國人口只有3.3億,不到中國的1/4,生產那麼多糧食,也吃不完。美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第一糧食出口大國,生產再多的糧食,也會壓低糧價,所以對美國來說未必是好事。而我們國家則是世界第一糧食進口國,每年都要進口上億噸的糧食。


錦繡中源


簡單明瞭的說一句話,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實行免耕輪耕制度。

有一些問題,在中學地理上都有講到過。就比如,美國的糧食總產量不如中國,但是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卻高於中國。比如,美國的機械化程度比中國更高。比如,美國對糧農的補貼也比中國更高。比如,氣候帶和降雨的差異。

但這都不是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

美國地形比中國要好一些,東西部是山地丘陵,中部是廣袤的大平原,按照比較普遍的認識,美國耕地面積大約是30億畝左右。

中國可耕地中,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一帶才是中國商品糧的主要供應地區,中國耕地18億畝左右。

美國糧食產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並不低,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中國。

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約6.8億噸,美國糧食產量約5.5億噸。中國比美國的糧食總產量高出約1.3億噸。

美國耕地比中國多,機械化程度比中國高,國家對於糧農的補貼力度比中國高。為什麼糧食總產量比中國低呢?原因就在於免耕輪耕制度!

美國的免耕輪耕制度可以大體分為幾種。

一、作物輪作法。

這是美國輪耕免耕制度的核心內容。

一般操作程序分兩種,

1.農作物耕種兩年,輪耕三至五年牧草,然後復耕。

2.主糧套種雜糧,或者主糧耕種之後輪耕經濟作物,然後復耕。

二、殘茬覆蓋少免耕法

這個主要是針對秸稈還田的土地,在秸稈還田的下一季耕種的時候擴大播種行距和播種間距,保證土地肥力的一種耕種方式。

三、農牧結合

就是農場牧場相結合的一種耕耘方式,主要由養殖規模決定農作物耕種規模和方式。

所以,美國耕地雖多,但每年實際在種的耕地並沒有達到30億畝。中國耕地雖少,但由於人口眾多,國家需要嚴格保障國民的主糧安全,土地無法休耕輪耕,糧食總產量就高了不少。

免耕輪耕制度參考自:中國數字科技館>>作物栽培>>耕耘方式>>輪耕法


風陵流度


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不但遠遠低於美國,而且耕地總面積也低於美國,中國18億畝,美國38億畝。從耕地質量比較,美國的中部大平原一馬平川,極有利於大型農機耕作的機械化和自動化;而中國是多山地丘陵的國家,除了東北平原和河南豫東平原外,不少耕地在丘陵緩坡上,影響了耕作的機械化。

但中國的耕地資源應該說是有儲備的,就是嚴重缺水的大西北,只要開發出“紅旗河”(即西線的南水北調工程),中國就可以在新疆甘肅青海陝西等省開墾出10億畝以上的平原耕地,像美國的中部大平原那樣大,用以色列人的節水灌溉技術,用美國的高度機械化自動化的耕作技術。那樣的話,天下第一糧倉真正奠基於中國的大西北,讓十四億人的中國飯碗端在中國人的手中。

真乃中國共產黨人的千秋偉業啊!


永遠愛國ABC111213141


從數據上來看,目前我國是全世界糧食產量最高的國家,產量穩定在6億噸以上,而美國,雖然耕地面積比我國要多很多,但全年產量僅有5億噸左右——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很自豪?別急,我們再看看下面一組數據:

我國年產6億噸糧食,有7億農民;美國5億噸糧食,有300萬農民

我國每年糧食進口超億噸,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其中:

大豆進口量全球第一、高粱進口量全球第一、大米進口量全球第一、油菜籽進口量全球第一……

美國每年的糧食出口量超億噸,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其中:

美國大豆出口量佔全球出口比重的四成、美國玉米出口量佔全球出口比重的六成、美國還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

即便如此,在我國的糧食生產中,由於耕地面積受限,加上城建工業用地的不斷增加, 基本上能開荒的地方都被種上了糧食,農藥、化肥的使用總量和單位用量都高居世界前列——這在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是非常有害的現象,好在目前隨著我國糧食產量的穩定,也開始逐步進行耕地的休養生息。


而在美國農業生產方面,與我國糧食生產以三大主糧為主不同,美國的種植業生產更加多樣化,從高粱、大麥到苜蓿牧草都有大量種植,加上在美國更多實施的休耕政策,使得其耕地的利用率遠遠低於我國,因此,其糧食總產在數字方面要低於我國不少,但農業核心實力卻遠遠高於我國。

以上是中美之間農業的真實差距,它並不僅僅是體現在總產方面的數字對比,更是對未來農業可持續發展、種植者的種植收益的全面衡量。


每日糧油


沒錯,美國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產量不如我們,說的是總產量不如我們多,他們的畝產是非常高的,美國的科技農業是非常先進的。

還有原因在於人家耕地基本都是一年一熟。很多是他們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刻意一年一熟來保持土地的地力。還有就是控制糧食價格和保障農民收入,避免糧食太便宜。

其實在中國糧食產量雖高但人口基數大,我們還得感謝袁隆平教授為雜交水稻做出的貢獻,把產量做到最大化。


泥土味


美國可用於農作物種植的耕地約30億畝,農作物產量約3億噸;中國可用於農作物種植的耕地約20億畝(18億畝耕地保護線),農作物產量約6億噸。農作物包括大米、小麥、玉米、高粱、大豆、油菜、棉花、花生、菜地等,是人類生存的主要食物來源。

美國除了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同時也是農業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的農業高度機械化,儘管農業只佔就業人口的1%,卻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家。農業僅佔GDP的1%左右,但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產國、第三大小麥生產國、第五大土豆生產國、第十大甘蔗生產國和第十二大水稻生產國。

中國農業的出路:第一在於農業科技知識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第二在於因地制宜的種植模式——以家庭為單位和規模化種植相結合。東北、華平平原及其它大平原地區可能更適用規模化種植,佔中國耕地面積更多的丘陵崗地及其它零散分佈地區則更適宜以家庭為單位(或相對較大一點的其它形式)的模式。中國的農業絕不能照搬美國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