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女方嫁到山東某地,女方管公婆叫爸媽,可男方管女方爸媽叫大爺,大娘,你怎麼看?

小博子20190922


媳婦兒管公婆叫爸媽,而女婿管二老叫大娘大爺,看似很奇葩不公平,實際上正體現公平。

原因是,以前閨女出嫁後,連孃家人對閨女的稱謂都改。,比如自己的叔叔嬸嬸,侄女出嫁後,礙於情面,就不會叫侄女的乳名,而叫學名又顯的生分,剛結婚又沒孩子,所以叫夫家姓就成了通常叫法,比如侄女嫁給李家人,喊侄女就是小李,其它姓類同。

而兒媳嫁過來就不一樣了,長輩可以稱為某某嫂子,有時直接稱你嫂子,其它類推,如你嬸子等,這個嫂子也不是亂叫的,她能代表家庭行使任何權力。

從這兩頭來看,女子出嫁後,女子在婆家無論對稱謂還是感覺上,都是婆家人了,而孃家正好相反,閨女嫁人後連稱謂都改成了婆家姓,所以叫公婆為爸媽正常。

那麼男方,為什麼沒隨女方一樣也改對方父母為爸媽?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而這個“兒”只是個空銜而已,他不能代表家庭作任何重大決定,在別人眼裡他只是親戚,女方父母只把女婿看成半個兒,所以叫大爺大娘正常。從繼承上更是沒毛病,別說女婿,連閨女在孃家都沒繼承權,而在婆家,只要嫁入門,兒媳有絕對繼承權,所以叫法不同,正常。

隨著社會在改變,現在雙方都管父母稱為爸媽了,但是,這只是改個稱呼而已,象繼承之類並沒改多少,相反養老卻是女兒擔當的越來越重。

從這方面來說,不要把山東人,還沒改稱呼女方父母為爸媽的人,看的多麼奇葩,實際上山東人和其它地方人一樣,對岳父母同樣尊敬


還是那個花


我也山東人,你所說的這種情況,比較常見於40歲以上的,年輕一輩比較少了,我哥80年的,他就給他的岳父岳母叫大爺大娘,我83年的,我老婆和我不一個縣,她們那是直接改口叫爸媽的,我結婚後第一年都很少叫,感覺很彆扭,尤其是雙方父母都在一起的時候,叫起來很尷尬。在我這個年齡段的,叫自己父母都不是叫爸媽,而是爸爸叫爺,媽媽叫娘,年輕一輩全都是叫爸爸媽媽了,如果我張口叫爸爸媽媽,我老爸老媽他自己聽著都彆扭。在我們這女方出嫁了,回孃家我聽到的最多的稱呼都是冠夫姓,比如老李,老宋,不是你年齡大這麼稱呼,而是結婚後就會這麼稱呼,年輕一輩會慢慢改變這些的,強行就改變也沒多大意思…




蘭陵小宋


山東濟寧的87年的,最有發言權!我家姊妹3個,老三妹妹結婚最早!因為妹夫很在意妹妹!所以結婚時直接改口了!叫岳父岳母為爸爸媽媽!過了幾年,等我結婚時,老公都直接改口!我大姐結婚時也是這樣的!不過,叫岳父岳母為爸爸媽媽!不僅我家那裡不興,老公那裡也不興!所以我老公他朋友和鄰居聽見他叫岳父岳母為爸爸媽媽時!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我們這邊都是叫大爺和大娘的!不過現在我覺得雙方都是父母!以後會越來越多的人叫爸爸媽媽的!


relyonyou73775162


哈哈,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不光山東某地,在河北某地,我的老家依然是這個樣子。

我母親的姥姥家就是我們村,爸媽相親時,管我姥姥叫姑,管姥爺叫姑父。姥爺假裝臉一沉,我爸臉就紅了。後來,還有一次,擠兌的沒辦法了,管我姥姥喊了一次大娘,依然覺得很彆扭,再後來就啥也不喊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們那裡都喊岳父母為大伯(掰音)大娘或大叔(收音)大嬸(比較岳父與父親的年齡定),也可能是統一叫大伯大娘,我不太懂。在農村裡,85前的一般都這麼叫,再後邊的可能就改口爸媽了。城市裡,可能大家一直叫爸媽吧,這我就不知道了。

對於自己父母,反正我們家是叫爸爸媽媽,別人家也有叫爸和孃的,可能也有叫爹和娘(媽)的。

我是八零後,雖然生在農村,但離開農村好久,那裡的風俗有點不知道了,還停留在小時候的記憶。反正,我一直覺得應該跟岳父母叫爸媽,可有點害羞,叫不出口。結婚好幾年後,才試著多喊幾聲爸媽,還是覺得有點彆扭,岳父母也覺得彆扭,因為他們幾乎沒答應過。😂


只說實話的瘋子


我爸媽給了改口費,我老公收過來都沒經我的手,然後自己就存起來了。我婆婆看不慣我老公管我爸媽叫“爸媽”,可氣的是我老公那個二貨還贊同他媽說的,我直接說他:那好啊,你叫我爸媽“大爺,大娘”,我就叫你媽“阿姨”(結婚前幾天我去我老公家,叫他媽“阿姨”他媽還不樂意,說都快結婚了,還不改口),看誰丟人。從那以後我老公就沒再提過這茬。


起個不重名的


入鄉隨俗,沒必要勉強。

在山東尤其是魯西南地區,由於靠近曲阜,向來注重禮儀文化,但同時也有些許封建,這是文化傳統,也是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既然入了鄉,就應該隨俗。

我從小在魯西南長大,對於岳父叫“大爺”、岳母叫“大娘”這件事深有體會。在我看來,對於岳父母的稱呼很大程度上受方言的影響。

在我的家鄉方言中,岳父又被叫做“丈爸大爺”,簡稱大爺、岳母被叫做“丈爸大娘”,簡稱大娘,一般稱呼岳父母也就喊大爺、大娘。但是這種稱呼只是在老一輩中存在,在我家鄉幾乎四十歲以下的人也都是叫岳父母爸媽了。

題主說丈夫依舊保持這個稱呼,其實也不用大驚小怪,甭管叫大爺大娘,還是叫爸爸媽媽,關係在那兒擺著呢,該親的還是會親的。稱呼只是一個符號,丈夫不願改口也不必強求,畢竟十里不同俗,只要真心實意地孝敬二老,不叫爸媽又有何妨?

我爸叫我姥姥也從沒叫過媽,一直是叫大娘,叫了幾十年,但比親兒子還親。總之不同地區的人結婚會受到習俗的干擾,在我看來雙方婚前就應該搞清楚對方的習俗和己方的習俗是否有矛盾的地方,如果對方犯忌諱,那就要互相商量解決對策,切忌犯了對方的忌諱。婚前“考察”還是很有必要的。



綜上所述,甭管爸媽還是大爺大娘,只要真心孝順,叫大哥大嫂又能怎樣?(開個玩笑)


愛情紀實


我老公的老家就這麼稱呼,弄得我迷迷糊糊,明明是大姑姐夫,為什麼要叫叔叔嬸子?公公還特別提醒我,他兒子也要叫我的父母為叔嬸,我 馬上就懟了回去,我們那裡沒有這種規矩,必須都叫爸媽,公公沒再說別的,我還打趣他吃虧了,兩姑爺不叫他爸爸,兒子反而多了一個爸爸,哈哈!


愛誰誰我管呢


我山東人,有三個大姑姐,三個姐夫也都是根據對方父母的年齡叫我公婆叔叔嬸子或大爺大娘。我和老公結婚的時候就流行改口了,結婚那天出門前我老公改口叫我父母爸媽,我父母會給他改口錢,然後我來到他這邊對他父母改口叫爸媽,收到他父母這邊的改口錢。雖然後來流行改口,但有的人去接新娘沒收到改口錢就不對岳父母改口了,會一直延席婚前的叫法,叫叔叔嬸子或大爺大娘。有的家裡閨女多,結婚的時候有改口的有沒改口的,就各按各的叫法,如果硬讓沒改口的跟著叫爸媽,人家就說當初結婚沒給改口錢。


紅豆攏


我從河南嫁到菏澤。和你說的情況一樣。我喊爸媽。婆婆在我老公面前一說到我爸媽都是你大爺。大娘這樣稱呼。我都是直接說。說我爸媽是大爺大娘。下次我就喊你嬸嬸。也許你們會覺得我不懂事。也許是他們這個留下來的老稱呼。我覺得在我這就是這樣。你喊大爺。我就喊叔。反正是沒在這樣說過。


成熟後50909070


個別方言不同,習俗不同,喊法就不一樣,入鄉隨俗唄。

你像我爸媽,我媽媽吉林長春的,喊我姥爺爸爸(也有喊爹的)。

我爸爸山東臨沂的,喊我爺爺爹。

我媽媽嫁過來之後,隨我爸爸喊。

我爸爸去我姥爺家,隨我媽媽喊。

————我感覺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